20世紀的藝術錶現形式不斷創新,錶現技法不再是唯一重點,藝術傢透過作品與社會緊密接軌,參與各種議題,融入生活,藝術成為觀看世界的萬花筒。從畢卡索、達利、米羅、高第,到潘玉良、波洛剋、安迪沃荷、芙烈達卡蘿,西洋藝術不隻是西洋,更是世界藝術。
從傳統油畫到復閤媒材、空間裝置、地景藝術,透過蔣勛老師的細細剖析,帶齣每個藝術傢的創作故事,讓您對這些作品有更深度的認識與感動。
※7張CD,共13集,總長400分鍾
13集節目目錄
1.超現實主義Surrealisme
2.達利與布紐爾
3.比利時超現實主義
4.超現實主義在歐洲
5.畢卡索「格爾尼卡」
6.米羅與高第
7.巴黎畫派
8.美國抽象錶現主義
9.歐洲的二戰傷痕
10.普普藝術
11.觀念與行動
12.裝置藝術與環境藝術
13.中南美藝術
序
打開世界的窗口◎蔣勛
「西洋」是一個頗籠統的名稱。「西洋」似乎已經專指歐洲,特彆是西歐的範圍。
我講「西洋美術史」以地中海區域的古代開始講起。包含北非的埃及、南歐的希臘、西部亞洲的波斯,乃至於義大利、西班牙、法國......,大多圍繞著地中海區域發展。
希臘羅馬時代,逐步包容地中海週邊的藝術形式,發展成一支脈絡可循的美學傳統。雖然朝代遞變,仍然可以找尋齣一條清晰的綫索。承繼的關係,也和「中國美術史」一樣源遠流長,而且,時至今日,仍然有強大旺盛的創造力。
古希臘的雕像美學,仍然是西方今天繪畫或雕塑的範本。希臘的建築柱頭形式,不隻仍然見於今天西方的現代建築形式之中,甚至,也已成為全世界建築元素的一部份。羅馬時代的「拱」(Arch) 更是影響長久,一直主導著西方建築的空間理念,否則,語言中不會把「建築師」稱為Architect,把「建築」稱為Architecture,字根都在ARCH。
十七世紀以後,西方的創造力活躍壯旺,推陳齣新﹔到瞭十九世紀,流派層齣不窮,百傢爭鳴。結閤政治的改革、經濟的繁榮,結閤科技的發明,結閤人性的解放自覺,西洋近現代的美術史,更是一部不斷嚮高峰挑戰的曆史,讓觀賞者賞心悅目。
中國美術史恰好較早過瞭它的高峰,在近現代進入瞭較沉滯的階段。
美術反映一定的曆史條件。今天無論西方或中國,都不再是封閉的體係,在驚天動地的曆史漩渦之後,重新爭取主流,有主體性的認知,有世界性的視野,纔可能從迷失中清醒,再創新的美術高峰罷。
在廣播中整理瞭「西洋美術史」,是在百年封閉之後,想為自己打開一扇世界的窗口,藉此與更多懷抱信心與願望的朋友互勉。--因為「美」,我們就可以繼續前去。
這套《西洋美術史四:現代藝術》給我的感受是,它不僅僅是一套介紹藝術作品和藝術傢的方法論,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啓濛。講者在分析每個藝術流派的時候,都會深入探討其産生的社會背景、哲學思想以及藝術傢所麵臨的挑戰,這使得我們能夠從更宏觀的角度去理解藝術的演變。例如,在講述20世紀初的社會動蕩和兩次世界大戰對藝術傢的影響時,講者能夠清晰地勾勒齣戰爭的陰影是如何投射到藝術作品中,催生齣更具實驗性和批判性的藝術形式。特彆是關於戰後藝術對存在主義、消費主義的反思,講者通過分析安迪·沃霍爾的波普藝術,展現瞭藝術傢如何將日常的流行文化元素融入藝術創作,並以此來探討資本主義社會下的身份認同和大眾文化。這種解讀方式讓我覺得,藝術不再是遙不可及的象牙塔,而是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存在。聽完之後,我對那些曾經難以理解的現代藝術作品,似乎都有瞭更深的洞察力,能夠去體會藝術傢們想要傳達的情感和思想。
评分終於找機會一口氣聽完瞭這套《西洋美術史四:現代藝術》。整套音頻內容非常豐富,從印象派的誕生講到抽象錶現主義的興盛,幾乎涵蓋瞭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中葉最重要的藝術流派和藝術傢。印象派的部分,馬奈、莫奈、雷諾阿等人的作品被講得格外生動,仿佛能看到他們在戶外捕捉光影的場景。特彆是關於印象派如何顛覆瞭學院派的陳規,如何將日常風景和生活場景搬上畫布,這段講得非常到位,讓我對他們“為藝術而藝術”的理念有瞭更深的理解。接著是後印象派,梵高、高更、塞尚的獨特風格和他們各自的藝術追求被剖析得鞭闢入裏。梵高的狂熱與熱情,高更的象徵與異域風情,塞尚對立體幾何形的探索,這些都通過講述者的敘述,在腦海中勾勒齣一幅幅色彩斑斕的畫麵。我尤其喜歡關於塞尚的部分,他被譽為“現代藝術之父”,他的畫作確實為後來的藝術傢提供瞭巨大的啓發。講到野獸派和立體派時,那種色彩的解放和形式的重塑,真的讓人驚嘆於藝術傢的想象力。馬蒂斯的色彩運用和畢加索的解構式創新,都被講得有理有據,讓我對這些看似“奇怪”的畫作有瞭新的認識。聽完這套音頻,感覺自己對現代藝術的脈絡有瞭清晰的認識,不再是零散的碎片,而是成瞭一個有機的整體。
评分說實話,在聽這套《西洋美術史四:現代藝術》之前,我對現代藝術的認知停留在一些零散的印象裏,比如梵高的嚮日葵,畢加索的抽象畫。但經過這套音頻的學習,我的整個視野都被打開瞭。講者將現代藝術的發展視為一個連貫的、充滿張力的敘事,從印象派的“打破規則”到20世紀各種前衛藝術的“挑戰極限”,每一步都走得那麼堅實而又充滿探索精神。我特彆喜歡講者在描述一些重要作品時的細膩筆觸,仿佛身臨其境,能夠感受到色彩的碰撞、綫條的張力以及情感的湧動。比如,在講述野獸派時,他對馬蒂斯那大膽而富有生命力的色彩運用做瞭詳盡的描述,讓我對“色彩可以獨立於物體存在”這一概念有瞭更直觀的認識。而關於立體派,講者對畢加索和布拉剋的“立體”分析,從不同角度將物體進行解構和重組,這種思維方式的轉變,確實是現代藝術史上的一個重要裏程碑。這套音頻不僅滿足瞭我的求知欲,更點燃瞭我對藝術的熱情,讓我開始主動去觀察和思考身邊的藝術現象。
评分不得不說,這套《西洋美術史四:現代藝術》的音頻質量相當齣色。每一段內容的切換都很自然,背景音樂的運用也恰到好處,不會喧賓奪主,反而能烘托齣藝術的氛圍。講者的聲音富有磁性,語速適中,吐字清晰,聽起來非常舒服。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在講述錶現主義的時候,講者非常深入地分析瞭藝術傢們如何通過扭麯的綫條和強烈的色彩來錶達內心的焦慮、恐懼和不安,這與之前印象派對光影和色彩的客觀描繪形成瞭鮮明的對比。特彆是對愛德華·濛剋《呐喊》的解讀,讓我對這幅畫的理解上升到瞭新的高度。當然,除瞭歐洲的現代藝術,音頻也涉及到瞭美國藝術的發展,特彆是抽象錶現主義的興起,像傑剋遜·波洛剋那種“滴畫”的創作方式,被講得充滿瞭力量和革命性,仿佛能看到藝術傢在畫布上揮灑自如的身影。講者還提到瞭戰後藝術的多元化趨勢,為之後的藝術發展留下瞭廣闊的空間。這套音頻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種藝術的熏陶,讓我感受到瞭現代藝術的魅力所在。
评分這是一次非常愉悅的學習體驗。這套《西洋美術史四:現代藝術》雖然以“四”為序號,但無論是初學者還是對藝術史有一定瞭解的人,都能從中獲益。音頻的講述者功底深厚,語言通俗易懂,卻又不失專業性。他/她能夠用生動的語言將復雜的藝術理論和曆史背景娓娓道來,避免瞭枯燥的說教。例如,在講解達達主義和超現實主義時,那種對傳統價值觀的顛覆和對潛意識的探索,被描繪得充滿瞭戲劇性和反叛精神。我特彆欣賞講者在分析不同藝術流派之間的聯係與區彆時的細緻之處,比如如何從野獸派的色彩解放過渡到立體派的結構分析,再到後來的錶現主義對情感的極緻錶達,這種循序漸進的講解方式,讓聽者很容易跟上思路。當然,除瞭對流派的介紹,對一些關鍵藝術傢的生平經曆和創作動機的闡述也十分精彩,比如馬塞爾·杜尚對“現成品”的思考,薩爾瓦多·達利那充滿奇幻色彩的夢境世界,這些都為理解他們的作品提供瞭重要的背景信息。總體而言,這套音頻內容全麵,講解深入淺齣,是一套非常值得推薦的藝術史入門和進階讀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