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26
本书旨在探究明末清初士林《易》学与殿堂《易》学的发展,考察在野及在朝的《易》学家,如何借由治《易》对人生和时代提出反省与思考,以及如何承继前代的《易》学成果并加以推广。借由对明末清初士林《易》学与殿堂《易》学的研究,读者得以窥见其各自的特色以及各家间的延袭与开展,进而体悟这段时期的《易》学发展,并非「程朱《易》学」一语可简单概括,而是有其时代性及独特性,值得用心关注。
作者简介
杨自平
台湾彰化人,1970年生。中央大学中国文学系博士。现任中央大学中国文学系副教授,并担任中央大学《人文学报》编辑委员及中央大学文学院儒学研究中心《当代儒学研究》主编。长年致力《易》学研究,并旁涉先秦思想、宋明理学与当代新儒学,对于《史记》学及三国学亦有所关注。曾开设「易学专题研究」、「周易」、「孟子」、「荀子」、「国学导读」、「史传与人生」及「史传与现代生活」等课程。着有《明代学术论集》、《吴澄《易经》解释与《易》学观》,并与杨祖汉教授合编《绿色启动:重探自然与人文的关系》(共三册)和《黄宗羲与明末清初学术》,另有〈论林希元《易经存疑》的义理发挥与致用思想〉、〈评析《史记》论刘邦的功业与历史定位〉、〈论道统──叶适与牟宗三之道统观析论〉等期刊、专书及会议论文多篇。
推荐序:读《易》兴感,传承之乐 林安悟
自序
第一章 导论
一、论现今《易》学史对明清之际《易》学的研究
二、论程、朱《易》学对明清《易》学的影响
第二章 论何楷《古周易订诂》之订诂成果
一、前言
二、复古渊源
三、体例的复古与创新
四、释象的复古与创新
五、释经的复古与创新
六、释传的复古与创新
七、训义及义理的创新
八、结论
第三章 论黄道周《易象正》之历象治《易》
一、前言
二、体例与撰述宗旨
三、以历说《易》之渊源
四、以历说《易》之实践
五、以《易》明百世之义
六、以「两象合观」释《易》的意义
七、七十二组对化之用
八、结论
第四章 论孙奇逢之宗程立场与气本论之《易》学哲学
一、前言
二、孙氏治《易》立场异于朱子
三、对伊川《易》学的承继与开展
四、孙氏论心与理
五、气本论之主张
六、结论
第五章 论钱澄之《田间易学》之尊朱立场与实践
一、前言
二、「尊朱」立场
三、钱氏与朱子《易》学观之比较
四、钱氏与朱子治《易》实践之异同
五、修正朱子对卦、爻辞的部分解释
六、钱氏的特殊主张:论象、爻、数
七、结论
第六章 论刁包《易酌》之宗程立场与实践
一、前言
二、思想基础
三、「学《易》以检心」的理想与宗程立场
四、治《易》实践
五、义理的开展与发挥
六、结论
第七章 张尔岐《易》学之特色与定位析论
一、前言
二、治经背景与目的
三、与朱子《易》学的关联
四、释经实践
五、探求「理之象」的释经实践
六、重视元气的《易》学哲学
七、结论
第八章 从《易经通注》看顺治殿堂《易》学
一、前言
二、着述宗旨
三、对前贤《易》学观之承继与转变
四、以涉世之道释各卦卦义、卦辞
五、以五爻爻辞论君道
六、以二、四爻爻辞论臣道
七、创生实体义的宇宙论与「无心」的工夫论
八、结论
第九章 从《周易折中》看康熙殿堂《易》学
一、前言
二、着述宗旨与纂注体形式
三、程、朱《易》在《折中》的定位
四、本于《易》经传的折中原则与实践
五、结论
第十章 从《日讲易经解义》看康熙殿堂《易》学
一、前言
二、着述宗旨与释经体例
三、卦名解释
四、释各卦大义
五、重要义理
六、康熙的习《易》与用《易》
七、结论
第十一章 从《御纂周易述义》看干隆殿堂《易》学
一、前言
二、《述义》与《折中》之承述关系
三、释《易》不废象数
四、宋《易》、汉《易》之折中
五、论「易」的三重义与复性之学
六、结论
第十二章 总结
附录:六十四卦卦象图
引用书目
人名列表
世变与学术:明清之际士林《易》学与殿堂《易》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世变与学术:明清之际士林《易》学与殿堂《易》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