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将肺腺癌交给医师,将调养交给自己,将末期肺腺癌交给安宁疗护,将遗体交还给台湾的土地作肥料,将我的财宝(我的宗教信仰)交给我的朋友,将灵魂和生命交给天主。
经过八十多年的岁月,我依旧向着人生的深处划去。划到生命最深处,找到了生命之谜的源头
二○一二年八月二十二日下午,单国玺枢机主教病逝于台北耕莘医院。翌日清晨,单枢机的大体自台北运回高雄,在场迎接的人一边鼓掌欢迎枢机「回家」,一边留泪。单枢机用他的生命见证:「我发挥的爱愈多,人生就活得愈彻底。」
「单枢机主教回归天国,我想这不只是天主教失去了一位领导长者,而是我们台湾失去了人间的国宝;这也不光是天主教教友的悲伤,这也可以说,整个社会为单枢机主教同流一滴泪。
我们相知相交数十年,当枢机主教回归天国,我心里非常的难过伤感,不过我们应该效法单枢机主教的仁慈、谦卑,他的「牺牲享受、享受牺牲」,以穷为生活,这是很伟大的人格。我们在和枢机主教告别,应该效法他的精神。」--佛光山 星云大师
作者简介
林保宝
毕业于
台北实践大学社会工作系,
罗马圣十字架大学哲学系,
罗马德兰学院神学系。
着有
《划到生命深处》、《生命告别之旅》、《爱者》、
《马祖世纪末的告别》(以上为天下文化出版)
《莿桐最后的望族》(玉山社)
《墙上烽火》(博扬文化)
《耕耘心田》(法鼓文化)
《奉献》(天下杂志)等书。
灵光闪烁--奚淞导读
完成了--录自若望福音
掏空自己,返老还童,登峰圣山--单国玺枢机主教
作者序
卷一 水落石出
颐福园最后一个月
耕莘医院最后三天
最后一天
单枢机的最后一刻
18时42分
单枢机一天的生活
卷二 最后一场告别之旅
一路好走
第220场生命告别之旅
教宗本笃十六世唁电
同流一滴泪
请记我们一念
效法单枢机的好榜样
一路好走
两次见面
平安
枢机的遗嘱
卷三 生命的典范
爱的真谛
活出爱
惜物爱人
一间没有冷气的主教办公室
周转爱的人
活得淋漓尽致
不一样的宽广世界
爱是含忍的
老学
爱是慈祥的
柔软体贴
细腻关怀
不要害怕
他一直陪伴着我
爱是不自夸不张狂
最不平凡的一个平凡人
在苦痛中,展现自在与从容
一个人一只旧皮箱
爱不求自己的益处
为别人设想
帮助最弱小的弟兄
从不为自己着想
接受别人的感恩也是一种美德
爱与真理同乐
尽最大的努力
思辩选择
远见魄力
智慧勇毅
细心稳重
凡事包容
胸襟宽大
凡事相信
天主之人
凡事盼望
生命每一天都很宝贵
凡事忍耐
疾病交给医师,生命交给天主
爱永存不朽
真正的幸福是痛苦
最大的力量
真福山
心契机
附录
谈单枢机的最后一篇文章
活出生命光与热
六个人生大问
220场告别之旅全记录
作者序
为什么单枢机会在生命最后一个月,写成〈掏空自己、返老还童、登峰圣山〉?∕林保宝
二○一二年八月十七日下午六点,我收到嘉玲姊传来单国玺枢机主教的文章〈掏空自己、返老还童、登峰圣山〉。文中单枢机描写自己病中一个月的心路历程,读了深受感动与震撼,立刻印一份与我的父母分享,同时这才明白七月十八日最后一次见到单枢机时,他对我说:「天主给我两个小使命」的深意。
那天晚上七点,与久未见面的几米有约。我将这篇文章印一份带给他,并送他一本《划到生命深处》。喝完咖啡分手时,我告诉几米一定要先读这篇文章,书则可看可不看。我的理由是,单枢机在〈掏空自己、返老还童、登峰圣山〉里,真正道出了他的心路历程。别人再怎么写,也无法将枢机的内心深处表达出来。
「第一个使命是让我经历九十岁老人所有的各种缺陷、脆弱与无能,许多事情都要仰赖别人;可以说是返老还童,什么都不会做。」七月十八日,单枢机平静地对我说:「第二个使命是,天主愿意让我经历癌末病人所受的各方面的痛苦,借着这些痛苦跟天主、跟别人更接近。」
八月十六日,我去花莲探望八十八岁的贾彦文总主教,告诉他七月十八日在耕莘医院探望单枢机的经过,贾总主教表示他想北上探望单枢机,于是我帮贾总主教打电话到颐福园给单枢机。单枢机接了电话,气若游丝,竟然还是先问我身体如何?贾总主教重听,完全听不见单枢机说的话,只好先在电话里表达对枢机的关切与祈祷,然后把电话交给我,由我转达枢机想对他说的话。
「贾总主教身体不好,天气又热,请他不要上来台北。」单枢机要我谢谢贾总主教的关心与祈祷。单枢机是贾彦文总主教在花莲教区的继任人;一九八○年二月十四日,贾彦文总主教在花莲祝圣单枢机为主教。他们两人的情谊远在一九五九年,在法国巴黎靠近耶稣会院的巷弄里,偶然相遇相识开始。
那几天,我心里都是单枢机主教〈掏空自己、返老还童、登峰圣山〉这篇文章。
它是单枢机这些年「生命告别之旅」、「划到生命深处」的完成,水落石出。单枢机从距离十字架上垂死耶稣三个台阶的地方,一跃跳入耶稣洞开的心房内,同耶稣一起说:「完成了!」
八月二十二日上午,我去奚淞先生家时,也影印了一份送给他。奚淞先生一读大为感动,直说单枢机是真正的修行人,要把这篇文章当作「禅修的教材」。晚上七点半左右,接到朋友来电告知单枢机过世了,匆匆赶至新店耕莘医院。单枢机躺在往生室的床上,看来十分安祥。欧晋德大哥、美基姊与胡侨荣大哥、嘉玲姊,杜筑生大使夫妇与圣家堂饶志成神父,都已在枢机身旁。
八月二十三日清晨,基督服务团总团长胡侨荣、刘嘉玲夫妇与我陪同刘振忠总主教,送单枢机的大体自台北回高雄。此时此刻,不禁让我想起单枢机这几年为「生命告别之旅」独自一人,风尘仆仆,奔波台湾各角落,只为与大家分享他所得到的爱。绕经高雄四维路单枢机生前的寓所后,回到高雄主教公署,在场迎接的人不由自主地一边鼓掌欢迎枢机「回家」,一边留下眼泪。
九月一日,在高雄道明中学道茂堂参加单枢机最后一场「生命告别之旅」,心中涌现帮单枢机「生命的完成」再写本书。事实上,我是想为心中的疑惑找到答案:为什么单枢机会在生命的最后一个月,写成〈掏空自己、返老还童、登峰圣山〉这篇文章呢?
〈卷一〉访谈照顾单枢机最后一个月、最后三天,以及单枢机生命的末刻的几位人士。希望借由如实的口述,让读者认识最真实的单枢机。而「单枢机一天的生活」,则呈现这位活着的圣人,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可以学习他。
「他就像风一样轻,像水一样软,像山一般重。」见过单枢机三次面的邱基峻律师这样形容。「在目前的社会上,我们不缺乏知名人物,但我们真的缺乏典范,」邱基峻说:「单枢机是我们最佳的典范。」
〈卷二〉记录单枢机的「最后一场」生命告别之旅。二○一二年九月一日单国玺枢机主教在高雄道明中学道茂堂举行第两百二十场生命告别之旅,因为当天,高雄教区为单枢机举办殡葬弥撒。
单枢机不愿大家在殡葬弥撒中对他「歌功颂德」,想善用这最后的机会与大家分享「内心深处人生的最后几个经验与感想」。因此,当他得知罹患肺腺癌后,于二○○六年八月五日,在台大医院病房预录了自己殡葬弥撒中的讲道词。
〈卷三〉访问几位熟识单枢机的人,谈单枢机对他们的影响。单枢机一生存大爱做小事,从不为自己着想;胸襟宽大且实事求是;完美周密兼具智慧与勇毅;细心稳重而又热忱亲切;即使重病,仍和善谦卑、自在从容;尽最大的努力,活得淋漓尽致。这些都只是单枢机生命特质的其中几项;良善心谦的耶稣,是他生命的典范。
二○一一年中秋,单枢机曾邀我在高雄真福山与真福山的恩人们共度中秋晚会。今年中秋,单枢机三期慕道班的成员,以及单枢机生前的好友们相约在真福山共度中秋。他们是单枢机的「粉丝团」,在单枢机生命最后的三年,给予单枢机家人般的温暖与支持。那天,一轮明月高挂真福山,单枢机在每个人心里,各自说了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