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IC设计逐神州 主打高规低价
无论是联发科的4核心系统单晶片、网通晶片,或是关键零组件面板驱动IC、NAND Flash控制IC,都将在这一波高规低价潮流中,找到获利的机会。
2013年低价智慧手机、150美元平板电脑,是中国大陆品牌包括中兴、华为、联想、金立、OPPO等外销至新兴市场,以利扩大全球市占的利器,更是一向擅长Cost Down竞争的台系IC设计业者可发挥优势的接单机会。低价智慧手机、150美元平板电脑供应链中的台系IC设计公司,包括:联发科的4核心系统单晶片、网通晶片;联咏、奇景、旭曜、奕力的面板驱动IC;群联的eMMC。
超低价智慧手机.2013中国扮主角
研究机构Ovum研究显示,随着低价智慧型手机陆续推出,使得新兴市场的智慧手机普及化可望从2013年起呈现大幅度增加的趋势。根据 Canalys Research 研究指出,中国的智慧手机市场在新兴市场又尤其重要,因为无论从晶片的角度,或者从终端产品的角度来看,中国的低价智慧手机都将成为焦点。
中国3G手机用户换机潮,自2012年下半年中国移动加入后,中国三大电信业者以补贴方式启动了智慧手机平价,甚至低价化竞争,所刺激出来的内需市场上看3亿支,将有机会在2013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智慧手机市场。在厂商的表现方面,Canalys认为三星、中兴和联想,是中国大陆智慧型手机出货量的前三名,华为则位居第四、苹果第五。
2012年中国智慧手机市场主推的是售价1,000元人民币的千元机,预料2013年将出现售价100美元机,千元机的渗透率也将从2012年的18%增长到2013年24%。品牌策略的多元,将可见苹果、三星,走高价路线吸引高端消费族群,另一则是为数众多的厂家,推出品牌样式繁多的智慧手机,走千元人民币甚至不到千元人民币的平价、低价路线。
PC品牌平板.迈向150美元市场
平板电脑成为2012年销售旺季的新宠,其中定位得宜,售价不到200美元的Nexus 7与Kindle Fire HD等平价产品,更是主要动力。然而,Google与Amazon等厂商透过广告收入或其他补贴方式,压低平板电脑的售价,已经让单纯仰赖硬体获利的PC厂商倍感压力。研究机构Trend Force表示,从硬体成本来看,现行7吋平板电脑价格已难有下压空间,PC品牌商若试图推出更便宜的产品以扳回市场劣势,在关键零组件上採取大换血的动作将是唯一选项。
展望2013年,可以预期的是在宏□、华硕等PC品牌大厂已计划推出低于150美元的低价平板电脑,能否成功抢攻中国内需市场,受到关注;另方面,目前中国大陆白牌平板电脑业者,除了提出高规低价策略应战,就是得朝向低于百美元的市场发展,而高规低价更是台系IC设计的优势。
高规低价策略.联发科大赢家
联发科在中国智慧手机品牌中,除了在一线的联想,拥有供应比重近8成的比重,其余皆为二、三线、或白牌市场。在2013年的机会在于一线品牌厂扩大价格产品类别,并向低价路线迈进,有助联发科扩大一线品牌市场,不过,仍有一大挑战:高通的公板设计QRD逐步成熟、展讯也成功进军3G智慧手机晶片竞争。
另一方面,联发科以双核心系统单晶片供应给宏□,在东南亚市场推出99美元平板电脑,「高规低价」策略一出,对百美元白牌平板电脑晶片供应商包括全志、瑞芯微、君正、晶晨、新岸线形成压力。
面板驱动IC联咏、奇景、旭曜、奕力,在中国智慧手机市场以高规低价策略成功创造2012年的营收成长,其中,联咏更是成功打入Google与Amazon供应链,成为平板电脑受惠厂。展望2013年,朝向更解析度规格有助于台系业者目前优势,惟台系业者彼此杀价抢单状况,将成为获利杀手,因此各家在非驱动IC市场成2013年观察重点。
NAND Flash控制IC厂群联,其eMMC已搭配联发科进军智慧手机市场,此外平板电脑也将成为推动eMMC成长关键。由于2013年中低阶智慧手机规格提升,将引领eMMC在智慧型手机的渗透率在2013年上看66%,甚至挑战70%大关;2013年平板电脑的NAND Flash用量将可较2012年成长将近50%。行动装置市场成了推动群联成长的机会。(文∕杨晓芳)
序
18 政经挑战严厉,凝聚智慧创新局
一、总体经济
30 财政问题干扰.美国缓慢成长
34 欧洲危机四伏.经济变数仍多
38 日本政治新局.评价短多长空
42 三大基本关键.左右新兴市场
46 全球股市把脉.金砖四国最强
50 各国财政纷扰.汇市震盪难免
52 油价预期走低.金价看法分歧
56 经济展望疲弱.商品走势温和
二、政策风向
62 景气预测分歧.可以乐观看待
64 人才危机压境.教育急起直追
68 证所税开征了.两年后核实课
72 经部组织改造.最快7月登场
76 四机制反避税.后年上路追税
80 二代健保开跑.所得多保费高
84 公平法翻新章.公平会拚升级
88 施政定调乐活.农业吸纳活力
92 基本时薪调涨.30万员工受惠
三、两岸经贸
96 创品牌攻内需.台商加速升级
100 两岸货币清算.国银商机崛起
102 领导层新气象.陆股迎向朝阳
106 18大世代交替.经济稳中求进
110 楼市严厉调控.监管更加高效
114 海陆双协换将.两岸协商淹水
118 服务业攻大陆.ECFA创造佳机
四、金融动态
122 欧美一旦脱困.双率可能双升
124 西进获利可观.国银加强布局
126 力求多元发展.外银再展版图
128 开放政策救急.寿险业等转机
130 个资法加肥咖.金融业新挑战
134 大陆租赁崛起.市场商机无限
五、理财趋势
138 证所税大魔咒.台股表现乐观
140 专家唱旺台股.震盪后再拉高
144 税费新制启动.期权商品看好
146 REITs涨势可期.区域首选亚太
150 股票基金后市.东协强者恆强
154 低利环境助阵.高收债续红火
158 波段操作策略.掌握商品契机
六、科技脉动
162 手机平板加持.晶圆代工续旺
164 IC设计逐神州.主打高规低价
170 LED质变竞合.挑战希望并存
174 Win8效益加温.PC期待换机潮
176 大电视来助威.面板有基本盘
180 4G频谱将释出.网路迈入新局
184 应用层面日广.触控明显缺货
186 低阶智慧手机.到处攻城掠地
190 相机手机拚场.光学镜头正夯
七、传统产业
194 营建存粮过冬.质优不怕打压
196 房市低量盘整.淡定中见生机
200 首购、换屋升温.务实坪数热卖
202 内需市场饱和.汽车业拚外销
204 来台外客激增.集团饭店通吃
206 龙蛇年都衰退.机械业陷苦战
210 百货挥别惨淡.卫星城觅春天
212 PIC/S光环加持.制药产值千亿
216 油价高档有撑.塑化复甦有望
220 制造跨入消费.食品多角经营
222 减舱降速涨价.海空业亏转盈
224 广告索引
序
政经挑战严厉,凝聚智慧创新局
尽管美国财政悬崖问题未解,欧债危机仍在,但在全球政府积极努力化解下,预期2013年已走出景气谷底,虽然复甦脚步仍然蹒跚,但先知者,正准备大展鸿图。
美国全国企业经济协会的调查显示,分析师大多预期美企业及消费者须等到2013年稍后,才会开始动起来。因此今年美国经济可能将仅温和成长,但步调会如倒吃甘蔗般逐季走强。而各部门中,能被一致看好的则只有房市,种种预测指向房市可望继续「价量齐扬」。
欧债危机爆发至今迈入第4年,尽管欧元区各国普遍已力行紧缩降低赤字,且欧盟与欧洲央行(ECB)承诺尽全力保住欧元,但希腊退出欧元区的可能性未减,即将举行大选的义大利与德国也为2013年欧洲经济增添变数。
而再度回锅担任日相的安倍晋三,提出扩大货币宽松和提高公共支出的「安倍经济学」(Abenomics),希望为一滩死水的日本经济找出新活路。不过经济学家认为恐是短多长空,因为短期虽然创造成长,但却无助治癒经济沉痾,并让债台高筑的日本,揹负更沉重的债务负担。
在投资市场方面,近年屡屡成为投资宠儿的新兴市场,在2013年依旧是许多大师的推荐标的。一般预料,随着全球局势由混乱归于正常,只要欧洲、美国与中国这三大经济体正常发展,那么新兴市场即可望回归基本面,迈出稳定成长步伐。
在全球股市方面,根据路透对超过250位分析师的调查,预料2013年将延续涨势,且以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中国大陆、印度)的涨幅最佳。据路透调查,美国只要财政悬崖获得解决,则标普500指数2013年可涨约8.5%。同时,路透调查也显示,分析师预测上证综指2013年涨幅达17%。
至于台湾股市,2013年为复征证所税及开征健保补充费率元年,预期股票交易多少会受到一些影响;反观没有证所税干扰的权证、期货、选择权等商品,配合新制上路,反而后市看好。虽然外资普遍认为,今年在证所税开征、劳退基金恐亏损与破产、健保补充保费等疑虑下,将增加台股的政治与政策风险,8,500的天险很难过关。但从去年12月下旬以来,指数看回不回;今年开红盘后,延续去年涨势,似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控盘,农历年前似乎要挑战课税基准线8,500大关,令人期待!
两岸协商方面,过去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浅水区,现在则是步入深水区;过去是先易、现在是后难。国银急切想要西进,大陆市场不仅成为台湾金融业的兵家必争之地,也已进入百家争鸣的战国时期,在去年的基础上,今年如何再创佳绩,也将考验国银的智慧。此外,大陆出口情势虽仍低迷,但很多台商仍在发挥台湾人坚韧顽强的奋斗精神,持续为企业寻找转型升级的道路,让台资业者能依旧在大陆市场保持竞争力,同时佔有一席之地。
在科技和传统产业方面,过去光靠代工赚取微薄利润的时代,已经不合时宜,业者必须自创品牌,像华硕及宏□等,加速研发、推陈出新,才能享有高利润;光靠低廉人工来获取利润的时代,已成过去,厂商必须加速升级。
新的一年,政局需要有新思维和新创举,财政沈痾需要全面革新,而两岸台商都必须加速升级。期待国人能拿出智慧和坚毅的韧性,为宝岛台湾开创新局面,为国人创造新幸福!
工商时报总编辑 陈国玮
這本《2013產經趨勢總覽》光是看書名,就足以讓人想像到裡面滿滿的乾貨!2013年,對台灣的產業來說,絕對是一個充滿變革的年份。我記得那時候,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已經是勢不可擋,而台灣的電子代工業者,像是那些 ODM/OEM 的大廠,都在這股浪潮中扮演著關鍵角色。書中會不會深入探討這些科技巨頭當時的策略佈局?例如,他們是如何應對市場的快速變化,如何在高科技領域維持競爭力,又或者是在尋求新的成長引擎?我特別想知道,書中對於當時台灣製造業面臨的挑戰,例如日益高漲的人力成本、環保法規的壓力,以及來自中國大陸的強勁競爭,是如何進行分析的。我想,這本書應該會提供不少數據和案例,讓我們得以窺見當時產業龍頭們的經營智慧,以及他們如何在這複雜的環境中求生存、求發展。此外,我也期待書中能夠提及當時台灣政府在產業政策上的著力點,例如對新興產業的扶植,或是對傳統產業轉型的支持。畢竟,政策的引導對於產業發展的方向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對於我這樣關心台灣經濟前景的讀者來說,這本書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機會,去回顧並學習那個關鍵時期產業發展的經驗與教訓。
评分這本《2013產經趨勢總覽》聽起來就像是一份「回憶錄」,記錄著台灣經濟在一個充滿變動的時代裡的發展軌跡。2013年,我還記得當時台灣社會對於「產業升級」的討論非常熱烈。很多傳統製造業,例如紡織、鞋業,都面臨著巨大的轉型壓力。我很好奇,書中會不會深入探討這些產業當時的困境,以及他們是如何嘗試尋找新的出路?例如,是否透過引進新技術、拓展新市場,或是發展高附加價值的產品來應對挑戰?我尤其期待書中能夠分享一些具體的案例,讓我們看到這些產業在面對困境時的掙扎與努力。同時,我也猜測,書中可能會提及當時台灣在發展「綠能」和「生技」等新興產業方面的嘗試。這兩個領域,在當時都被寄予厚望,希望能夠為台灣經濟注入新的活力。書中是否會詳細分析這些產業的發展潛力,以及當時政府和企業在這些領域的投入情況?對於我這樣一個對台灣產業發展脈絡感到好奇的讀者來說,這本書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會,去重新審視那個時期台灣經濟的多元面向,以及產業轉型升級的複雜進程。
评分說實話,2013年這一年,我對台灣經濟的感受,更多的是一種「停滯」的氛圍。好像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都對未來有點茫然。因此,看到這本《2013產經趨勢總覽》,我立刻被吸引了。我猜測,書中應該會深入探討造成這種氛圍的深層原因。會不會是過去以出口導向為主的經濟模式,已經遇到了瓶頸?書中會不會提到,台灣在面對全球化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如何尋找新的經濟成長動力?例如,會不會分析當時台灣服務業的發展潛力,像是金融、觀光、文創產業,是否能夠成為支撐台灣經濟的新支柱?我也很好奇,書中會不會觸及到當時台灣勞動市場的一些問題,例如低薪、高房價,以及年輕人對於未來發展的憂慮。畢竟,這些都是影響民眾對經濟感受的重要因素。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更為宏觀且深入的視角,幫助我們理解2013年台灣經濟面臨的結構性挑戰,以及當時產業發展的真實情況。我想,通過這本書,我們或許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台灣經濟是如何在看似平淡的表面之下,蘊藏著各種複雜的變化與潛在的動能。
评分這本書《2013產經趨勢總覽》,光是書名就散發出一種權威和專業感,讓我不禁想一探究竟。2013年,台灣的經濟可謂是處於一個微妙的關口。一方面,全球經濟的復甦步伐並不穩健,另一方面,亞洲區域內部的競爭也在不斷加劇。我猜測,這本書應該會從一個非常宏觀的層面,來剖析當時台灣產業在全球經濟鏈中的定位。會不會有對於當時台灣出口結構的詳細分析?例如,台灣的電子產品、機械設備等傳統優勢產品,在面對新興市場崛起的挑戰時,表現如何?同時,書中是否會探討當時台灣在「產業聚落」方面的優勢,例如新竹科學園區的影響力,以及這些聚落如何持續吸引人才和資金?我對書中對當時台灣政府產業政策的評價也充滿興趣,例如,政府是如何引導資源,支持重點產業的發展,又或者是在面臨經濟下行壓力時,採取了哪些應對措施?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應該能幫助我更全面地理解2013年台灣產業的真實面貌,以及這些趨勢如何影響了之後台灣經濟的發展走向。
评分哇!看到這本《2013產經趨勢總覽》,心裡真是充滿了期待!2013年,那個時候台灣的經濟可謂是風起雲湧,充滿了各種挑戰與機遇。我還記得那一年,全球經濟景氣似乎有些起伏不定,但台灣憑藉著製造業的堅實基礎,以及新興科技產業的快速發展,依然在全球經濟舞台上佔有一席之地。書名聽起來就很有份量,感覺會深入剖析當時台灣產業的脈動,從半導體、電子代工的龍頭地位,到傳統產業如何轉型升級,甚至是服務業的崛起,書中應該都涵蓋了。我尤其好奇的是,作者會如何解讀當時兩岸經貿關係的變化,以及這對台灣產業發展的長期影響。畢竟,2013年那段時間,不論是服貿協議的爭議,還是其他各種經貿協定的推進,都對台灣的經濟格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宏觀的視野,讓讀者能夠清楚地了解當時台灣經濟面臨的結構性問題,以及潛在的發展動能。同時,我也希望書中能夠觸及到當時社會上對於經濟發展模式的討論,例如如何平衡經濟成長與環境保護、如何縮小貧富差距等等,這些議題在當時也引起了廣泛的關注。總之,這本書應該是一份非常詳實的時代記錄,對於想深入了解台灣過去十年間經濟發展歷程的讀者來說,絕對是不容錯過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