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失败的过程,就没有成功的果实
我们应该善待失败,在失败的基础上总结教训,
这样才能避免再次失败。从某种意义上说,避免了失败就会走向成功。
人生中有许多美好的事物值得我们去留心,
只有处处留心,才能有所感悟,才能渐渐地提高悟性。
反覆练习才能做到熟能生巧,
把一项本领练到这种境界,成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失败决不会是致命的,除非你认输。
失败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失败中垂头丧气。
只有感悟,才能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曾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大作曲家莫札特还是学生时,曾和老师海顿打过一次赌。他说,他能写出一段曲子,老师准弹不了。
世界上竟会有这种怪事?在音乐殿堂早已功成名就的海顿对此岂能轻易相信。
见到老师疑惑不解的样子,莫札特伏案疾书起来,很快便将一段曲谱交给了老师。
海顿未及细看便满不在乎地坐在钢琴前弹奏起来。但很快海顿就弹不下去了,他惊唿起来:「这是什么呀?我两手分别弹响钢琴两端时,怎么会有一个音符出现在键盘中间位置呢?」
接下来海顿以他那精湛的技巧又试弹了几次,还是不成,最后无可奈何地说:「真是活见鬼了,看样子任何人也弹奏不了这样的曲谱了。」
显然,海顿这里讲的「任何人」其中也包括莫札特。
只见莫札特微笑着接过乐谱,坐在琴凳上,胸有成竹地弹奏起来,海顿也摒气凝神观看他的学生究竟会怎样去弹奏那个需要「第三只手」才能弹出来的音符。
令老师大为惊喜的是当莫札特遇到那个特别的音符时,他不慌不忙地向前弯下身子,用鼻子点弹而就。
海顿禁不住对自己的高徒赞叹不已。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只要你变通一下思维,就可以变不可能为可能。从成功学的角度讲,没有不能实现的事情。学会变通思维,你将会奏出精彩的人生乐章。
作者简介
王易珊
中文系毕业,处女座女生,凡事追求完美的性格,擅长写心理励志的书籍,文风清新自然。热爱文学、旅游……
第一章:踩着失败走向成功
要得到喝采与掌声,就要付出超人的努力 17
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屡败屡战 19
发挥自己的天赋,是成功人士成功的秘诀 22
要想获得成功,就要有强烈的创新和开拓意识 25
选择好一条自己的路,就要全力以赴 27
在挫折中,锤鍊自己意志力,坚守自己的使命 30
不要惧怕失败,因为失败是通往成功的铺路石 33
不必知道有多难,无知者才能无畏 36
把一件事坚持做下去,不要轻易放弃就会胜利 38
不要因为暂时的失败而半途而废,就会拥抱成功 40
不计较一时的得失,才能成就大事业 42
敢于创造条件的人,才可以创造成功 44
看似不可能的事,完全可以变为可能 47
留心才能生悟,熟练才能生巧 49
再坚持一下,就会走向成功 52
只要活着,就应该勤奋学习 56
第二章:心态决定是否能获得成功与幸福
积极的心态,才能改变自己的生活 61
即使在厄运面前,也要保持积极的心态 63
当弱点受到挑战时,用强项去迎接挑战 65
世上不存在绝对的均等,一味强求只会两败俱伤 67
相信这也会过去,一切都将会过去 69
坚持再试一次,就越接近成功 71
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心病自然会消除 75
从别人的过错中,挖掘对方的长处 77
即使在最绝望的时候,也要再努力一次 79
不放弃希望,往往会出现转机 81
在困境中,要相信一切都能应付过去 83
告诉自己是第一,因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85
把自信心受到的打击,变成上进的原动力 87
把「我不能」埋进坟墓,把「我可以」立在桌旁 89
不要轻易相信权威,要相信的是自己 92
别人不能解决的,积极用事实去证明能够解决 94
第三章:注重细节,抓住每次机遇
多留心生活,一点小事就可能导致成功 99
养成重视小事的习惯,或许就会改变人的一生 101
留心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别让生活留下太多的遗憾 103
哪怕只是一次举手之劳,也有可能会挽救一个人 106
即使是最简单的事情,也要做到最好 108
从事自己喜爱的工作,才是真正的工作 111
即使是只做了一点小事,也会换来别人的感激之情 113
目标必须是具体的,是可以看得见的 115
继续走完下一里路,可以创造奇蹟 117
做自己份外的工作,因为机遇偏爱那些勤奋的人 119
只要敢于尝试,就会赢得更多的成功机会 122
这世上的确有好运,但好运愿意光顾有品格的人 125
在关键时刻,要勇于自我推荐 127
当机会出现时,要敢于冒险 129
第四章:懂经营善管理,把事业做强做大
只要善想敢做,就一定能挖掘出潜力 133
投资是致富的一条捷径,切忌犹犹豫豫 135
得到的回报,总是和我们的服务价值成正比 137
抓住了消费者的心理,就会达到促销的目的 139
做到诚实守信,会为我们带来声望和财富 141
要想成为一个富人,首先得有良好的信誉 143
说到就一定要做到,无论出现什么情况 145
在做一笔生意时,要考虑两头赢利 148
巧妙地借用「名人效应」,为自己做免费的广告 150
利用倾听的技巧,可以疏导客户的不满 153
无微不至的服务,是连结顾客的纽带 154
微笑是化解别人的不满和指责的最好方法 157
让期望值降到零,再稍微提高一点 159
在选择人才时,人品重于一切 162
能做不能做,实践中做做看 165
一个真正工作的人,工作本身就是一种报酬 169
要使企业发展强大,必须要善待员工 172
内部跳槽,会调动每个员工的积极性 174
给员工创造一个家,员工就会把公司当成家 177
第五章:说话办事要灵活变通
同一语句或动作,可以做出不同的解释 181
用含蓄的语言,把意思委婉地表达出来 183
讲个故事,最后把自己换成主角 185
如果不能直接说服,就换种方式委婉地说服 188
换种说法,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189
从相关联的事情谈起,把对方引导到想表白的话题上 191
先就事论事,再进一步引申出主题 193
善意的谎言是美丽的 196
把本来不幸的事,用含蓄的方式表达出来 199
人人都有度量,盛赞之下无怒气 201
人人都喜欢被恭维,但恭维要恰到好处 203
破坏一个人的兴趣,对他是一种精神上的打击 205
注意细小的举止,往往就会有答案 209
转移对方的注意力,给对方造成一种假象 211
暗示所产生的力量有时是十分玄妙、异常神奇的 213
说话有礼貌,就会使别人对你怀有好感 216
第六章:做人做事要有方有圆
救助别人,往往就是在救助自己 219
成就一件事,首先就要树立起自己的信誉 222
一个人最不能缺少的,是原则和信念 225
信仰会使人拥有力量,信仰也会使人失去力量 227
信念是人生的支柱,失去它人生就会倒塌 229
在灾难面前,方能表现出一个人的高尚与卑劣 231
尊重不分高低贵贱,而且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234
人们最需要的不是金钱,而是来自别人的尊重 237
一个敬业的人,一定会受到别人的敬重 239
只顾念自己的人,有些时候也会自食其恶果 241
利益面前要经得住诱惑,不要企图不劳而获 243
处处替别人着想,是一种高尚的品格 246
只有诚实守信,才能赢得信任和尊敬 247
全身心地注意自己,却未必是一件好事 250
利用对方的贪心,可以解决许多棘手的问题 253
深谙赞美之道,可以激发高尚的情操 255
从易到难往往很难,从难到易往往很简单 257
对方最需要什么,就给予对方什么 259
第七章:学会自制,学会宽容
自我克制,集中精力去做事 263
自制是一种能力,人在贵在自制 266
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要让怒火烧伤自己 268
想说些别人的闲话时,要闭上自己的嘴 270
记住该记住的,忘却不该记住的 273
只有学会谅解别人,才能找回真正的自己 274
信任是一双希望的手,能拯救一个人的灵魂 277
做到以德报怨,更能彰显人性的光芒 279
在与对手过招时,无招往往胜有招 281
忍他人之不能忍,方为人上之人 284
遇事不要冲动,缓一缓再作决定 286
只有先后退一小步,才能前进一大步 288
学会忍耐,就是学会不做蠢事 290
宽容和忍让,是制止报复的良方 293
事后的责备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心灵和未来 296
有些事无法挽回,就让它成为过去 299
看到《经验,是从失败学来的》这本书名的时候,我心里就咯噔一下,好像有人戳中了我的痛点。谁的人生不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不太顺利”呢?我一直觉得,那些看似一帆风顺的人,要么是运气好,要么就是他们隐藏得太好了。而像我这样,感觉一路走来,好像都是在跟困难和挫折“搏斗”的人,真的太需要一本能够指导我们,让我们不再那么“痛”的书了。 拿到书之后,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作者的文字,就像是那位和你一起经历风雨的朋友,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分享他一路走来的“伤痕”。他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把自己的糗事、自己的失误,都坦诚地展现出来。这让我感到一种非常强的共鸣,好像他说的每一个字,都说到了我心坎里。我记得有一次,我因为太想做好一件事,结果用力过猛,把事情反而弄得更糟。读到作者类似的故事时,我简直想跟着一起叹气,然后又会陷入沉思,那时候的自己,是不是也是这种心态? 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地方,在于它并没有仅仅停留在“记录失败”的层面。作者更侧重于“如何从中学习”这个环节。他会把一个个失败的“教训”,拆解开来,分析其中的逻辑,然后提炼出一些非常具象化的“经验”。这就像是,以前我只是知道“这件事情我做错了”,而这本书让我明白,我“为什么会做错”,以及“下次我该如何去做”。他分享的关于“识别陷阱”和“规避风险”的方法,对我来说,非常有价值。 而且,作者在书中传递的那种“不怕失败,勇于尝试”的精神,也深深地感染了我。他没有把失败当作是一种“污点”,而是将其视为“成长的契机”。这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对失败的看法,不再那么恐惧和回避,而是尝试去理解它,去接纳它,甚至去拥抱它。这本书,让我感觉,原来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敢从失败中站起来,去继续前进。 总而言之,《经验,是从失败学来的》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励志读物,更像是一本“人生指南”。它让我明白,如何才能把每一次的失败,都变成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如何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稳,越走越坚定。如果你也曾经因为失败而感到沮丧,或者想要提升自己应对挑战的能力,我真心强烈推荐这本书。它会让你发现,原来成功,往往就隐藏在那些我们曾经跌倒的地方。
评分拿到《经验,是从失败学来的》这本书,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它好像是在跟我打招呼,跟我说:“嘿,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一直觉得,人生就像一场漫长的修行,而失败,大概是其中最艰难、也最宝贵的一课。有时候,我们会因为一次重大的失败,而怀疑自己,甚至想要放弃。这本书,就是给我这样一种感觉:它能够理解你,也能够引领你,走出那种迷茫和沮丧。 作者在书中的叙述方式,简直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船长,正在给你讲述如何在风浪中掌舵。他没有那种冷冰冰的理论教导,而是把自己的每一次“触礁”经历,都讲得绘声绘色,仿佛就在眼前。他会详细描述当时的心境,那些紧张、不安、甚至带着点羞耻感的细节。而最关键的是,他并没有停留在“诉苦”层面,而是会深入地分析,为什么会“触礁”,当时自己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是判断失误,还是准备不足,抑或是心态的偏差。 这本书最让我觉得受用的地方,在于它不仅仅是告诉你“不要做什么”,而是会教会你“如何去思考”。作者会分享他如何一步一步地去“解剖”失败,找到其中的关键点,然后从中提炼出可以应用的“经验”。这就像是,以前我只是看到了结果,比如“我失败了”,而这本书让我看到,原来在这个“失败”的背后,隐藏着一系列的“原因”和“过程”,而这些,才是真正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的。我尤其喜欢他分享的关于“复盘”的章节,那不仅仅是简单地回顾,而是一种有系统、有方法的学习过程。 而且,书中也提供了非常多能够落地的建议。比如,他提到了如何建立一种“成长型思维”,不再把失败看作是个人能力的否定,而是看作是学习和进步的机会。这对我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因为我以前很容易把一次性的结果,看作是自己能力的终极判定,导致一旦失败,就会陷入深深的自我否定。这本书,让我学会了如何用一种更积极、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待生活中的挑战。 总而言之,《经验,是从失败学来的》这本书,让我觉得,原来失败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可怕。它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如果我们能够以正确的心态去面对它,去学习它,它就能帮助我们变得更加强大,更加成熟。这本书,就像是我人生路上的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方向,让我不再害怕摔倒,而是敢于去尝试,去挑战。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希望能够不断进步、不断成长的人。
评分《经验,是从失败学来的》这本书,书名就够吸引人了,对不对?尤其是我这种,感觉人生好像一路跌跌撞撞,时不时就给自己挖个坑,然后再拼了老命爬出来的人。拿到书的时候,我其实有点半信半疑,心想,失败这东西,谁没经历过几回?关键是,我真的能从书里学到什么“经验”吗?或者说,是那种能让我下次少吃点亏、少踩点雷的“经验”? 一开始翻开,老实说,有点担心会读到那种空泛的道理,就是那种“失败是成功之母”之类的陈词滥调。但读着读着,我发现作者的叙述方式很有意思,他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感,而是把自己的亲身经历,那些有点狼狈、有点好笑、但又充满真实感的失败故事,像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他会剖析自己当时的想法、犯下的错误,以及事后复盘时的顿悟。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描述的很多失败,并不是那种轰轰烈烈的大事,很多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挫折。但正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挫折,日积月累,真的会让人感到疲惫和沮丧。 而且,作者在描述失败的“学”的过程,也给我很大的启发。他不是简单地列出“不要这样做”,而是会深入探讨“为什么会这样做”,以及“当时我脑子里到底在想什么”。这种深度的自我剖析,让我觉得自己好像也在照镜子,看到了自己过去的一些影子。比如,他写到因为急于求成而忽略了细节,导致项目功亏一篑。我立刻就联想到自己之前在工作中,因为想要快点完成任务,结果因为一个小的疏忽,导致返工了好几次,还耽误了整个团队的进度。读到这里,我真的有种“啊,原来不止我一个人这样!”的感觉,紧接着就是一种被理解的释然,然后又会开始思考,下次遇到类似情况,我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和做法。 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还在于它传递的那种积极的态度。虽然书名是“失败”,但读完之后,我反而觉得充满了力量,而不是更加沮丧。作者没有把失败当作是一种“惩罚”,而是把它看作是一个“学习的机会”、“成长的契机”。他会分享如何从失败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如何调整自己的认知模式,以及如何重新站起来,带着更丰富的经验继续前进。这就像是,以前我把失败当成一个黑洞,掉进去就再也出不来了,但这本书让我看到,失败其实更像是一扇门,门后面有更广阔的风景,只是需要我们拿出勇气去推开它,去探索。 总的来说,《经验,是从失败学来的》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读物,更像是一个一起走过人生低谷的朋友。它让我重新审视了“失败”这两个字,不再那么恐惧和回避,而是学会了如何拥抱它,从中汲取养分,让自己的生命更加茁壮。如果你也曾经因为失败而感到迷茫、失落,或者只是想从别人的经验中获得一些启发,我真的非常推荐这本书。它会让你发现,原来那些曾经让你跌倒的绊脚石,真的可以成为你前进的垫脚石。
评分读这本书,我的心情简直像坐了一趟过山车,时而紧张,时而释然,时而又会陷入沉思。作者在书里分享的那些“失败经验”,真是让我感触良多。我记得有一次,我因为太想证明自己,就贸然接了一个我完全没有把握的项目,结果可想而知,弄得一塌糊涂,不仅耽误了别人的时间,还让自己颜面扫地。读到作者描述他自己类似经历的时候,我简直想拍案而起,喊出“我也是!”那种感觉,好像找到了组织,又好像看到了自己过去的愚蠢。 这本书的特别之处在于,它并没有提供一些“速成秘籍”或者“万能公式”。它更多的是一种“陪伴式”的阅读体验。作者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友,坐下来,点一杯茶,然后慢悠悠地跟你讲他年轻时犯下的那些傻事。他不会评判你,也不会说教你,只是让你看着他如何摔倒,又如何爬起来。这种叙述方式,反而更能引起共鸣。我经常会在读到某个情节的时候,停下来,望向窗外,开始回忆自己曾经的某个时刻,那个时候的自己,是多么的无知、多么的冲动。 作者在书中对“失败”的定义,也让我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他并没有把失败仅仅局限于学术上的失败或者事业上的失败,而是把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不如意”,比如人际关系中的误解,情感中的遗憾,甚至是某些看起来很小、很琐碎的决定失误,都纳入了他的“失败经验”范畴。这让我意识到,原来失败无处不在,而且它可能是非常细腻的。我之前总以为,只有那些重大的失败才值得去总结,但这本书让我明白,即使是生活中的一点点“跑偏”,也蕴含着宝贵的学习机会。 而且,作者在分享“如何从失败中学习”的部分,也给了我很多实用的方法。他不是简单地说“你要反思”,而是会具体地讲,如何去“解构”失败,如何去“识别”其中的模式,以及如何去“调整”自己的预期和行为。比如,他提到了“预设最坏情况”这种思维方式,在某些情况下能够帮助我们规避一些不必要的风险。这听起来好像有点消极,但实际上,它能让我们在行动之前,就做好心理准备,并且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反而是一种更成熟、更理性的做法。 总而言之,《经验,是从失败学来的》这本书,让我觉得,原来失败并不是生命的终点,而是另一种形式的“起点”。它让我开始学会,不再害怕犯错,而是尝试去理解犯错,去从中汲取力量,然后继续勇敢地向前走。如果你也曾经被失败困扰,或者对如何应对生活中的挑战感到迷茫,我强烈推荐你翻开这本书。它会给你带来一种温暖的启示,让你知道,原来我们都在这条学习的道路上,一起探索,一起成长。
评分拿到《经验,是从失败学来的》这本书的时候,我第一反应是:这个书名,真是太贴切了!毕竟,谁的人生不是一路磕磕绊绊,跌跌撞撞过来的呢?我一直觉得,有些人,他们好像天生就比较“顺”,做什么事情都好像事半功倍。而有些人,就像我一样,似乎总是要比别人多走一些弯路,多吃一些苦头。所以,当看到这个书名的时候,我内心深处就有一种强烈的认同感,好像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理解自己、可以指导自己的人。 阅读的过程,对我来说,更像是一场与作者的“心灵对话”。作者并没有用那种枯燥的理论来堆砌,而是用非常生动、鲜活的案例,把一个个“失败”的故事呈现在我眼前。他会细致地描述当时的情境,自己内心的挣扎,以及做出错误决定的原因。这让我感觉,我不是在阅读一本“教科书”,而是在听一个朋友,掏心掏肺地分享他的过往。有很多地方,我都看到了自己过去的影子,那些我曾经犯过的错,那些让我后悔莫及的瞬间,都被作者的文字勾勒出来,让我仿佛置身其中,重新经历了一遍。 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作者在分析失败原因的时候,并没有简单地归咎于外部因素,或者一味地责怪自己。他更倾向于从更深层次的角度去剖析,比如当时的心态,思维模式,甚至是对事物认知的偏差。这让我开始反思,我之前很多时候,面对失败,只是简单地说“我运气不好”,或者“我能力不够”,而没有去深究“为什么我会犯这样的错”。这本书,让我学会了更细致、更全面的去审视自己的行为,去找到那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真正问题。 而且,书中也提供了一些非常具体的、可操作的“应对策略”。比如,当意识到自己可能要犯错的时候,如何及时刹车;当已经犯了错的时候,如何进行有效的“止损”;以及最重要的,如何从失败中提取“经验值”,让下一次的尝试变得更明智。这些方法,不是那种空中楼阁式的理论,而是真正能够融入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去的。我尝试着运用其中一些建议,比如在做重要决定前,多给自己一些冷静的时间,去分析潜在的风险,发现确实比以前要稳妥很多。 总而言之,《经验,是从失败学来的》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失败”的书,更是一本关于“成长”的书。它让我认识到,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敢面对失败,不敢从中学习。作者用他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范例,让我们看到,如何才能把每一次的跌倒,都变成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我真心推荐给所有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或者想要变得更强大、更成熟的朋友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