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经贸整合潮流,带领企业攀上下一个巅峰
三大面向,决定明天能不能赢
2002年,东协十国已与中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后续也将分别与日、韩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在整个东亚将形成自由贸易区的态势下,台湾若不尽快加入自由贸易协商,未来在出口方面势必受到极大的影响。
本书从整个大东亚地区经贸加速整合的趋势下,两岸签署ECFA谈起,解析在后ECFA时代,台湾产业的机会与风险在哪里。作者持续追踪ECFA签署后的两年之中,台湾对中国各项贸易数字变化,并从ECFA早收清单及后续谈判、陆客自由行、陆资来台投资的范围与限制,以及两岸经贸合作对政治带来的影响和冲击,深入观察台湾在整个大东亚地区的经贸优势,以及后ECFA时代,台湾还有哪些应该做却还没做到的事项。
作者现任陆委会副主委,长期关注海崃两岸经贸变化,并实际参与两岸ECFA意见交流、推动两岸签署ECFA,以及马总统参选白皮书的撰写,对台湾强势与弱势产业有专业认知,透过他的分析,就能掌握未来台湾经贸政策方向,带领企业在全球化竞争下抢得先机。
ECFA三大面向
全球新网络:ECFA不仅是两岸经济协议,更是台湾开拓国际贸易市场的关键策略,签署ECFA之后,不仅东协各国对台表示经贸谈判的意愿,日本也在很短的时间内与台湾签署双边投资协议,欧盟及美国也希望取道台湾进入大陆市场。
两岸新关系:ECFA建立两岸经贸正常交流的平台,投保协议保障台商在大陆的权益、金融MOU让台资银行拿到进入中国大陆的门票。两岸未来在各项产业整合及交流势必会更加紧密、频繁。
产业新商机:早收清单在2013年开始全面降税,从两岸实际进出口数据来看,早收清单中的出口品项即使在全球经济最糟的2012年,出口仍有小幅成长;后续还有数千项商品等待降税协商。除了降税之外,服务业贸易谈判有利于台湾服务业西进大陆抢攻4兆内需发展商机;同时,亦有许多外商对台湾观光、汽车零件制造业等表达投资意愿。
后ECFA时代,产业的机会与挑战:
高科技产业:善用大陆资源,强化两岸产业链,扩大全球销售布局;
服务业:把握贸易谈判的机会,提早进入大陆内需市场,才能在众多外适中占得一席之地;
生技、太阳能产业:两岸新兴产业积极整合,避免产能重复导致过度竞争;
传统产业与农产品:是台湾最容易受到冲击的产业,政府已提供330亿基金提供产业升级补助。
作者简介
林祖嘉
现任陆委会副主委、政大专任教授。
研究专长:住宅经济、两岸经贸、应用个体。
着作:
两岸经贸与大陆经济(天下文化)
愿景2030:拥抱梦想、迎向未来(林祖嘉等人,天下文化)
第一篇 全球新网络 ── ECFA是台湾布局全球的关键策略
1. 两岸经济协议是台湾打开国际空间的敲门砖
2. 全球超过四百个FTA,台湾只有一个ECFA
3. ECFA大幅降低台湾关税支出
4. 消弭关税,让台湾产品更具国际竞争力
5. 从新加坡开始与东协各国开启FTA协商
6. 台日投资协议是ECFA交出的第一张成绩单
7. 十年之内完成全球降税协商
8. 韩国积极全球化,台湾不能落人后
9. 对外积极融入全球经济,对内拟定产业转型策略
第二篇 两岸新关系 ── ECFA深化两岸经贸伙伴关系
10. 成立自由贸易区,实质GDP将成长3%
11. 让利原则是台湾最有利的协商筹码
12. 主权争议是租税协议破局主因
13. 无歧视原则开放陆资投资台湾项目
14. 仅195个投资项目,无法吸引陆资来台投资
15. 大幅开放陆资投资制造业与服务业
16. 学习管理与创意,是陆企投资台湾的目的
17. 陆客观光扩大台湾内需市场
18. 开放陆资投资上限有利两岸投资扩大
19. ECFA第一年,农产品出口成长127%
20. 改善国内环境,与世界无缝接轨
21. 十二五规划大饼,台湾应积极争取
第三篇 产业新商机 ── ECFA带来的机会与风险
22. 大陆台商是两岸产业转型推手
23. ECFA将影响每一个人的生活
24. 330亿产业基金协助弱势产业升级
25. 善用MOU,积极抢进金融服务业
26. 大陆拚内需,台湾服务业大商机
27. 检视特殊商品限制,降低农产品进口冲击
28. 善用ECFA增加投资就业机会
29. 539项商品降税,带动台湾产业向上发展
30. 后ECFA时代,最具投资潜力的产业
序文
ECFA全视野
两岸互补共创双赢
苏东坡游庐山时,在西林寺墙壁题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诗句。它描绘了庐山的气势,由于远近高低角度的不同,所看到的庐山也就有所不同。同样的,在论述ECFA时,因思考面向的不同,ECFA亦呈现「横看成岭侧成峰」的不同解读。
2008 年 6 月,海基会与海协会恢复两岸制度性协商,迄今共签署 18 项协议与 2 项共识,为两岸互动建立可遵循的制度化规范,也因此,这些年随着两岸关系发展,在经贸、文化、法律、核安、医药等各方面的合作范围更深入也更为广泛。
七成二的台湾人支持两岸制度化交流与协商
从陆委会在 2012 年 8 月所公布「民众对当前两岸关系之看法」民意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第八次「江陈会谈」成果受到民众肯定,有高达七成二(72.5%)民众支持政府持续透过制度化协商机制,处理两岸交流问题。同时,对于四年来,两岸共举行八次「江陈会谈」,签署 18 项协议,多数(58.4%)民众认为有助于台湾整体发展。
特别是在 ECFA 签署议题上,两岸经济合作正式迈向一个新的里程碑,这是大陆台商转型升级重要契机,也是台湾经济脱胎换骨的机会。这对两岸而言,实为两岸交流以来最辉煌之成果,爰为我国加入 WTO 后所完成之最大经济改革工程,既可消除两岸多年来之不信任感,与不正常之经贸交流关系;又可在 WTO 架构下,建立两岸互相沟通与协商之平台。
逐步展开经贸、文化、教育及政治谈判
根据经贸单位统计,为期两年三阶段 ECFA 货品早收计画,两岸计 806 项产品受惠。于 2013 年 1 月 1 日全部进入零关税,累计 2011 年 1 月至 2012 年 11 月获减免关税约 7.3 亿美元,ECFA 早收清单成效已逐渐显现。但因货品贸易谈判涉及货品多达六、七千项,许多项目仍有调降关税的空间,须进一步协商。
近八年来,我每年都会去大陆十多次,跟台商座谈并深入了解台商需求,这几年大陆投资环境丕变,在两岸签署 18 项协议与 2 项共识后,后续急需解决的是货品与服务贸易两项 ECFA 的深化协议,两岸交流路径应由经贸到文化再到教育,逐步建构两岸交流与互信,最后再涉及最困难的政治谈判。
两岸合作共享全球市场
台湾黄金十年业已开展,大陆「十二五规划」已在 2012 年启动,这对台商投资大陆是挑战也是机会。举例来说,台湾的六大新兴产业和中国大陆的「十二五规划」,在农业、生物科技、医疗照顾等领域重叠;两岸应做好产业分工,避免产能重复,尤其是新兴产业,更应该做好规划。
两岸产业现在有绝佳的合作机会,尤其此刻大陆正面临出口转内销,制造业升级为服务业的转型时期,整个内在环境出现重大的改变,以往台商的「台湾接单、大陆加工、欧美出口」的三阶段模式也得随之调整。两岸企业应该共同思考如何透过合作达到共享全球市场的「双赢」效果。
台商在大陆投资发展已超过三十年,当前既须安然度过全球经济冲击,另方面又要走过升级转型之痛,我相信,唯有两岸携手,才能为两岸人民创造最大幸福,唯有透过两岸交流创造产业间优势互补,两岸人民才能共享甜美经济成果。
两岸关系进入最和谐、紧密的阶段,我们虽然知道耕耘有成,却不易具体条理陈述,林祖嘉教授不仅拥有深厚财经理论背景,在实务方面也累积一定经验,非常熟悉两岸经贸政策,学而优则仕。在两岸关系迈向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我很高兴林教授能就渠平时针对 ECFA 论述汇集成书出版问世以飨国人,并很荣幸的能为这本书写序,希望借由本书能让大家窥得 ECFA 之全貌外,也能让普罗大众公正客观理解 ECFA 对台湾经济永续发展的时代意义,进而给予 ECFA 该有的历史定位与评价。
江丙坤 谨识
中华民国三三会会长
台湾经济研究院董事长
自序
ECFA
与东亚经济整合
2010 年 4 月 25 日下午,马英九总统与当时的民进党主席蔡英文进行了关于两岸是否应该签署 ECFA 的辩论,这是国内第一次由执政党总统与反对党主席针对一个重大的政策进行的辩论,根据报载,当时的收视率超过 50%!这两者都创下台湾的首例,显示国人对于 ECFA 是如何的关注!
积极参与TPP与RCEP组织
我们相信大多数的经济学者都不会反对自由贸易协议(FTA)对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因为 FTA 可以让一个国家享有更大的市场,从而经过比较利益的实现,让该国的人民享有更多的经济利益。近年以来,中国大陆市场早已成为台湾最大的出口市场,2012 年台湾对大陆出口占台湾总出口的 39.4%,因此如果两岸的产品可以完全免税,台湾立即可以省下来的关税金额是非常可观的,更何况两岸产业之间还有更多的互补机会等等。
做为一个经济学者,本人非常有幸的参与了两岸推动 ECFA 的过程,从 2008 年马总统参选总统白皮书的撰写,两岸之间学者对于 ECFA 意见的交换,到在国内各媒体撰写文章推广观念等等。虽然,我并没有实际参与 ECFA 的协商过程,但我非常关注 ECFA 协商前后两岸经贸关系的各项变化,从而提出一些基本的经济理念来支持此一重大政策,因为 ECFA 对台湾的经济发展实在是太重要了。
当然,台湾是一个小型开放经济体,对外贸易一直就是带动台湾经济成长最重要的引擎,因此如何去争取每一个可能的市场,是政府部门必须念兹在兹的事。中国大陆是台湾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因此我们需要与中国大陆签署 ECFA。但是,中国大陆的市场绝对不是台湾唯一的市场,我们还必须去争取其他每一个市场,包括美国、日本、东亚、欧盟及其他各国的市场。因此,在两岸签署 ECFA 之后,政府部门也同时开始与其他国家协商洽签 FTA,包括已接近完成的新加坡与纽西兰,及其他还需要努力的美国、欧盟、东协等国家和地区。
更重要的,现在有一个以美国为首的「跨太平洋经济战略伙伴协议」(TPP),及一个以东协和中国大陆为首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议」(RCEP),这两个形成中的区域经济组织对于未来东亚及泛太平洋地区的经济发展必然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台湾身处在东亚的中心,各种经济活动与这些国家密不可分,因此我们当然应该要积极的参与这两个区域经济组织,两岸签署 ECFA 只是台湾融入东亚经贸整合的第一步!
修法开放国内市场,补助弱势产业升级
但是,不论是要与其他国家签署 FTA,还是参与各种区域性的经贸组织,其实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当我们的产品想要进入其他国家时,他们的产品也同时会进到台湾。而且,我们知道开放自由贸易对于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是有利的,但是却不能保证对每一个人都有利,甚至可以确定对于某一些人是会有伤害的。因此,一方面,政府部门必须修改相关法令,开放国内的市场,以符合进入区域经济组织的要求;另一方面,政府也应该要协助一些弱势产业进行转型升级,或是给予直接的补助或救济。无论如何,台湾要融入东亚经济整合的路还很长,而且中间的路程必然会是颠簸困难的,我们希望政府、企业与人民都能够支持此一政策,让台湾能够快速的加入东亚经济整合,协助台湾的经济更上一层楼。
每一本书的完成都必须感谢很多的人,很难一一致谢,但是高希均教授是我一定要感谢的,因为他不但带我走入两岸经贸的领域,而且时时催促我要不断的做更多的研究;过去四年中,国政基金会的蔡政文执行长也在两岸的政经变革中,提供我许多宝贵的观念;海基会前董事长江丙坤先生不但在 ECFA 协商过程中,居功甚伟,也经常提供我许多新的想法,这次又首肯帮我写序,更是让我感激不尽。当然,如果没有天下文化优秀的编辑群,本书是无法完成的。最后,我要把本书献给我的妻子立雯,及两个宝贝女儿怡恩与媛恩。
林祖嘉 于木栅
2013年2月6日
读完《前进东亚,经贸全球:ECFA与台湾产业前景》这本书,我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感觉是,它像一位严谨的学者,用冷静的笔触,为我们剖析了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议题。书中的论证过程,绝非简单的“好”或“坏”的标签化,而是层层递进,从宏观的区域经济格局,到微观的产业部门分析,都展现出相当的深度。我特别关注了它对于ECFA签署后,台湾各个优势产业,像是石化、面板、电子代工等,在市场准入、成本降低、技术合作等方面所获得的具体效益,以及同时又可能面临的竞争加剧、产业升级压力等问题。作者似乎试图勾勒出一幅动态的图景,而非静态的描述。那些关于“台湾制造”如何在全球供应链中找到新定位,如何在新兴市场捕捉商机,甚至是如何在高科技领域与区域内其他国家展开合作与竞争,这些章节都让我深受启发。它不是一本让你看完后顿时豁然开朗的神奇读物,更像是一次深入的思考之旅,需要读者与作者一同沉潜,才能品味出其中的细致之处。
评分《前进东亚,经贸全球:ECFA与台湾产业前景》这本书,光是书名就让人眼睛一亮,立刻勾起了我这个在地台湾人的强烈好奇心。毕竟,ECFA(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这四个字,这些年在我耳边响了太久,从它签署初期那时的振奋人心,到后来各种讨论、争议,它就像一块大石头,沉甸甸地压在许多产业的心头,也牵动着我们对未来的想象。我一直很好奇,这条路到底把我们带向了何方?书名里的“前进东亚,经贸全球”听起来很宏大,也很鼓舞人心,似乎描绘了一个更开阔的未来图景。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个更深入、更客观的视角,不仅仅是罗列数字和条文,而是能真正触及ECFA对我们这些普通台湾人生活、对我们身边的企业、对我们下一代的就业和发展,究竟产生了哪些实质性的影响。这本书会不会像一张地图,为我们揭示出这条经贸道路上的机遇与挑战?我会很期待它能为我解开许多心头的疑惑,让我对台湾的产业发展多一份清晰的认识,少一份迷茫。
评分《前进东亚,经贸全球:ECFA与台湾产业前景》这本书,给我最深的感受是它提供了一种“长期主义”的视角来看待台湾的产业发展。在当前许多讨论都着眼于短期效益和即时影响的情况下,这本书似乎试图将ECFA置于一个更广阔的时代背景下,去审视它对台湾产业结构、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长远发展所带来的连锁反应。我期待它能够深入分析ECFA如何影响台湾在全球产业链中的角色演变,以及台湾企业如何通过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书中关于“创新”和“转型”的篇章,应该会重点阐述,例如,在传统优势产业面临挑战时,台湾如何通过科技研发、品牌建设、服务升级等方式,构建新的核心竞争力。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ECFA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台湾未来经济发展战略的思考录,它让我对“东亚”和“全球”这两个词的内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评分坦白说,我最初翻开《前进东亚,经贸全球:ECFA与台湾产业前景》这本书,是抱着一种既期待又忐忑的心情。毕竟,ECFA牵涉到太多敏感的议题,我担心这本书会流于表面,或者带有某种预设的立场。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这本书并没有让我失望。它以一种非常扎实的研究态度,深入探讨了ECFA对台湾不同产业的影响,从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到服务业的创新发展,都进行了细致的梳理。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产业升级”和“差异化竞争”的论述,作者似乎在强调,面对全球化和区域经济整合的浪潮,台湾产业不能只依靠过去的优势,更需要积极寻找新的增长点,发展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和服务。书中的一些观点,可能和坊间流传的说法有所不同,但正是这种不落俗套的分析,才更具启发性。它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具韧性和活力的台湾产业未来。
评分我一直认为,关于ECFA的讨论,往往容易陷入政治化的泥沼,而忽略了它本身作为一份经济合作协议的本质。这本《前进东亚,经贸全球:ECFA与台湾产业前景》让我看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解读方式。它更侧重于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去审视这项协议对台湾经济的结构性影响。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似乎不避讳地探讨了ECFA带来的两面性:一方面,它为台湾部分产业打开了进入大陆市场的绿色通道,促进了贸易和投资;另一方面,它也可能加剧了台湾产业对大陆市场的依赖,使得台湾在全球经济版图中的定位更加模糊。作者的分析相当细致,可能会引用大量的统计数据、案例研究,甚至是访谈,来支撑其观点。对于我这样一个关心台湾经济前途的普通民众来说,这样的分析才是有价值的,它能够帮助我们更理性地看待ECFA,理解其复杂性,也为未来政策的制定提供一些参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