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心雅和李文尧深入探索阿拉斯加这片最后的荒野,不只喜爱它四季变换辽阔的自然景致,也因近十年长期去到那里,结识了一些特别的朋友,书中这些人物主角都是「筑梦人」,他们无惧于阿拉斯加极端严酷的气候环境,生活简单朴实,随着内心的鼓声,追寻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凭着一股傻劲,认真执着地做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这些人或许自认平凡,但他们的特立独行,不仅活出精采,也为这世界增添不凡的美丽色彩。
阿拉斯加不仅拥有浑然天成的自然美景,这里也是可以跟宇宙对话的不可思议的空间;作者在冰河小屋度过宁静的夜晚里冷冽的北风吹过,抬头仰望星辰,感受宇宙的神祕与浩瀚,感动的无法自已……;这些单纯热情的人,都希望尽一己之力保护这边境荒野,这些人生风景也在阿拉斯加冰冷的夜空中熠熠闪耀着光芒。
林心雅、李文尧大学时参加登山社,自此爱上高山之美以及大自然的波澜壮阔。毕业后赴美深造,足迹遍及美国着名的国家公园,之后受到日本国宝级生态摄影家星野道夫的启发感动,展开他们的极境之旅。1994年第一次来到阿拉斯加时就爱上这片辽阔的荒野,每年都会来此探险,并结识了一些特别的朋友;例如保护美国国鸟白头海鵰的珍.金恩,还有在远离文明的无人岛上,奇特的象牙海岸,有日夜守护海象安全的守护者……
作者初识高龄八十的神鵰女侠,发现看似平凡的金恩有着过人的意志,她在零下三十多度刺骨的凛冽寒风中,费力的切割冰冻的鱼,再抛丢给住家四周等待的白头海鵰,不但三十年如一日,还能甘之如饴,这种恆心毅力实在让人望尘莫及。然而金恩的特立独行也惹来不少争议,一般勐禽是禁止餵食的,但她无私的付出,拯救了濒临绝种的美国国鸟,当地政府特别给予豁免许可。如今这些恣意翱翔天际的白头海鵰,让阿拉斯加的神秘与庄严增添几许自由奔放的气息。
作者擅长生态摄影、兼具深厚的人文素养,透过细腻的体会与长期的观察,流露出对于生生不息的大自然,一种深情的共鸣。书中以妙笔缀织这些璀璨的生命故事,读来兴味盎然,还带进相关的人文历史和自然景观,搭配一张张生动的写实的自然景观和野生动物们,这些令人屏息的美景,让人彷彿身历其境,有如亲临现场般的神奇感动。
作者简介
林心雅
宾州州立大学环境社会学硕士。大学热衷爬山摄影,戏称自己毕业于台大登山社。1997年成立个人工作室,用文字与影像替大自然说话。认为世上最珍贵的,不但买不到也无法用钱来衡量,譬如新鲜的空气、干净的水、温暖的冬阳与家人的爱。一直很喜欢的话:“Live Your Dream”──人不能没有梦想,有了梦想更要勇敢去追寻,创造独特而美丽的人生。着有:《《Only in Alaska:跟我去阿拉斯加》、《凝固的波浪:科罗拉多高原》、《优胜美地四季之歌》、《地图会说话》、《来自大海的朋友─象鼻海豹》、《荒野天堂─生态重建的故事》、《冰海一叶舟》。
李文尧
台大地理系毕,宾州州立大学地理硕士,目前从事地理资讯系统的研发工作。曾趁工作余暇在《大地地理杂志》撰写「地图会说话」专栏。喜欢爬山,喜欢旅行,但不喜欢去人多的地方。如果不在旅行,通常就是在计画下一次的旅行。热爱自然生态摄影,摄影作品散见国内外的书籍杂志。着有:《地图会说话》、《Only in Alaska:跟我去阿拉斯加》、《凝固的波浪:科罗拉多高原》、《优胜美地四季之歌》、《来自大海的朋友─象鼻海豹》、《荒野天堂》、《冰海一叶舟》。
久别重逢的相遇 李伟文
前言
Chapter 1:传说中的神鵰侠女─珍.金恩
看板温度,华氏12度
唿唿风寒效应,降至零下35度
不像80岁的80岁侠女
用广角镜就能拍特写
餵鹰三十年如一日
由两只,增至两百不止
保育争议─是否该餵「肉食动物」?
伴随心爱的鹰,翱翔天堂
Chapter 2:我可爱的海象们──无人岛的经理
遥远的无人岛
保罗船长与母亲大人
驻守员是「她」而非「他」
长逾一小时的解说课
巨无霸岛主的象牙
听!如风铃般的歌声
今天的海象有几只?
卿卿我我的海雀
机灵狐狸爱偷蛋
仰之弥高的「横断步道」
真情流露的圆岛日志
尊重我们的大地
Chapter 3:北美最高峰─露丝冰河的故事
星野道夫的一段话
真诚朴实的爱山人
飞向露丝冰河
穿过大峻谷
六角山屋,五面大窗
华氏零下20度,守候极光
僻地飞行员「唐˙歇尔顿」
极地冰川登陆专家
麦肯里峰「最高海拔机场」
与宇宙对话的不可思议空间
Chapter 4:直到路的尽头──亲爱的小公主
穿越北极圈66° 33′
跨州油管,世纪工程
送你一束小野花
蚊群大作战
寻找麝香牛
路的尽头─死马镇
卡哒卡哒鹿蹄声
谢谢亲爱的小公主
七岁小女孩对油管的认知
Chapter 5:极光之城─费尔班克斯
与盖瑞的千里奇缘
苏是他们老邻居
好友的故友─ Michio Hoshino
爱心早餐和冰雕世界
树梢上的极光
后记
附录 参考文献
推荐序
久别重逢的相遇
阿拉斯加被称为地球最后的边境,看着林心雅与李文尧贤伉俪在这极境荒野里的纪录,不尽想起哲学家唐君毅所写的一句话:「在遥远的地方,一切虔诚终必相遇。」
是的,不管是遥远如阿拉斯加或者近如住家附近,皆必须怀抱着虔诚之心,才能遇见来自我们生命中的渴望。
其实说这本搭配许多精彩图片的书是他们的观察纪录或许会误导大家,以为这是严肃枯躁的自然图鑑,其实书里五段旅程除了带给我们许多鲜为人知又有趣的生态知识之外,每趟历险也都是与一个精彩生命相遇的过程,不管是在极地餵了三十年白头海鵰的神鵰侠女珍金恩,还是在露丝冰河盖山屋的飞行员歇尔顿等人,一个个都是不同的生命典范。
春节过年期间,我翻阅着电脑列印出的书稿,读中学的双胞胎女儿AB宝看我不时露出会心微笑的样子,忍不住好奇凑过来瞧我到底在看什么?我把已看完的部份拿给她们,也找出了心雅之前出版的《来自大海的朋友象鼻海豹》这本书。
AB宝一边翻看,一边羡慕的问:「哇!他们怎么这么好,可以到那么多地方去探险?」
我放下书稿,专心地跟她们讨论:「这不是能不能够,而是愿不愿意的问题,假如你真心渴望做一件事,只要有足够的热情,那么其他所需的条件都是可以克服的。」
我接着举了心雅、文尧在书中所提到他们所遇到的人,另外我也想到我最喜欢的自然作家黛安艾克曼在《稀世之珍》这本书中写到的,她在拜访短尾信天翁途中遇到的一对夫妻,先生是建筑师,太太在金融业,每天规律的生活,可是有一天忽然对自己说:「等我六十岁时,我将回首前尘,自问这一生做了什么。没错,我有一份工作,有一些财产,但是我到底做了什么?」想到这,他们夫妻俩就放弃一切,变卖房子,买了露营车,开始环游世界,走访全世界的海鸟栖地,打算为世界留下有关海鸟的纪录。
听到这儿,AB宝安静下来,若有所思的继续翻阅我拿给她们看的书稿,我希望透过心雅、文尧与这些人,以及白头海鵰、麝香牛、驯鹿、海象、海狮、海豹、极光、冰河相遇的故事,能够在她们心中埋下一颗将来会发芽、成长、茁壮的种子。
总觉得在这么浩瀚的宇宙,这么漫长的时间当中,能在这一剎那时空交会里与我们相遇的一切事物,都是非常不可思议的,都必须累积多少缘份才能成就此等机遇,所以这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啊!
李伟文
作者前言
平凡中的不平凡
日前看到一则报导,有位男士在1998年花十万美元买下一架报废727客机,并花了更多积蓄于后续作业,才把飞机搬到他购置的林间空地。从此他日日夜夜心心念念的,便是如何让这架飞机成为一个舒适的家。至今十余年为「飞机之家」投注无数心力,他要证明,那不是梦,而是可达成的人生理想。
这故事主角,是已逾耳顺之年的布鲁斯˙坎贝尔(Bruce Campbell)。别人买飞机不惜砸金大幅翻修,布鲁斯不一样,他凡事亲力亲为,就地取材物尽其用。身为环境工程师的他,从解决最基本水电问题开始,修复洗手间,装置淋浴设施,并将机舱地板换成透明板,让驾驶舱到机翼机尾所有的管控电缆一览无遗。舱尾是厨房和工作台,一张折叠床是他安枕之处,机翼是天然阳台。家里没电视但有电脑,他设立网站以集思广益,并说自己不爱奢华:「奢侈是乏味的……对我来说,探索和冒险更刺激,让我更快乐。」他生活简单,面包配柳橙汁就是一餐。与古代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对照,现代布鲁斯是「一土司,一橙汁,在狭舱,人不堪其简,布也不改其志」。
布鲁斯没有一天停止过对飞机之家的改造。虽然生命时钟滴答作响,现实的困难也常让人力不从心,罹癌病癒的布鲁斯说他跟随自己的内心,追寻幸福和梦想的勇气,从未改变。
这般「一股脑的傻劲」,或让人感到匪夷所思。然而这样执着认真「一心过着自己想过的生活」,世上却不乏其人,台湾最经典人物是一生卖菜捐献行善的陈树菊阿嬷。
我还想到那些在阿拉斯加的朋友们:在寒冬零下低温、餵鹰三十年的珍;风雨无阻、每天都认真数海象的史黛芬妮和海蒂;冒着粉身碎骨的危险舍命救人的传奇人物唐.歇尔顿;为费尔班克斯的干净空气,上街头蒐集「反空污连署」出钱出力的盖瑞和钖薇亚;在市郊养鸡种菜的苏珊;此外还有星野道夫,在冰天雪地中「徒步」寻找麋鹿(这种傻事我们和盖瑞也做过),因揹扛沉重摄影器材和露营装备而无法多带粮食,说他主食是「米、酱油和柴鱼片,再来一杯热咖啡就很满足了。」
这些,不都靠着「一股脑的傻劲」?
其实单就生活在阿拉斯加,这「居住选择」本身已不寻常。那般高纬度区,绝非想像中的四季明媚之地,尤其靠近北极圈的费尔班克斯,只能用「极端」来形容当地副极地气候:夏季最热可飙到摄氏34度,冬季可降至摄氏零下51度;夏天日照超过21小时,但冬天日照不过4小时。「太阳在地平线上画个弧形,很快便落下去……。最痛苦的不是寒冷,而是没有阳光。」星野道夫描述道。
住苦寒之地,还要度过那么黑暗的冬季,或有人认为那不只是傻,简直在跟自己过不去!
但你可曾想到,在漆黑的冬夜,当他们不经意抬起头来,就可能看到奇幻绚烂的极光?
牙医作家李伟文曾在〈都市荒野与心灵〉一文提到:「我们选择居住的空间不只代表我们的审美观,其实还隐含了我们对于某种生活方式的偏好,也传递我们心目中对于美好人生的想像……」。不仅布鲁斯,本书主角们的居住选择,未尝不是他们呈现「理想中的独特自我」的一种方式?因为唯有住在那样的环境,有那样的人生舞台,才能让他们发挥所长并得以展现独特。
说真心话,这般特立独行,「单纯而有梦想」的人,是很值得尊敬的。
梭罗便曾说过:「如果人怀着信心向着他梦想方向前进,努力过他所想像的生活,他便能在一般的日子里获得始料所不及的成功。他会放弃某些东西,会超越一种肉眼所不及的界限;…而他也就能在更高层次的境界中生活。他的生活愈形简单,则宇宙的法则也相对的愈形简单,因而寂寞不再是寂寞……」
日本作家盐见直纪在其着作《半农半X的生活》也鼓励人们顺从自然,实践天赋,过自己「喜欢的事+擅长的事+认为重要的事」的生活。以布鲁斯为例,绕了一大圈,真正想说的是,本书的主角们其实都是「筑梦人」,他们的共通点,除了无惧于阿拉斯加极端的气候环境,生活朴实不重物质,并随着内心的鼓声,追寻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认真执着地做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
在人生不同的阶段,我们都会有不同的梦想。梦想可大可小,也从不嫌晚。如能因而活出自我,过得欢喜充实,那么,又何必在意别人不解的眼光呢?
也唯有以一种自觉的努力,提升生命无可置疑的能力,激发无可限量的潜力,才得以凸显平凡中的不平凡。
这本阿拉斯加第三部曲,虽有很多动植物的写真,内容却偏重于人的故事。而「朋友」则是广义的,不仅包括在那海角天涯相遇的人,也意涵与极区大自然生态的亲密接触,以及间接的、超越时空的心灵连结。
这些朋友们都自认平凡。但对我而言,他们创造了独特,活出了精采,也为这世界增添了不平凡的美丽色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