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与中国人(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图书介绍


日本人与中国人(2版)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著者
出版者 出版社:博雅书屋 订阅出版社新书快讯 新功能介绍
翻译者 译者: 刘玮
出版日期 出版日期:2013/03/25
语言 语言:繁体中文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1-18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描述

  打破「同文同种」、「唇亡齿寒」的迷思,重新认识中国人与日本人最根本的差异。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但直到近代之前,千年来两国却只是彼此互不关心的邻居。

  .中国人重视文明而非血统,日本文化的源头在「对血统的信仰」。
  .中国人是树立「路标」的民族,日本人是跟着「路标」的民族。
  .中国人是目录专家,日本人是保存天才。
  .中国人尊重平衡,日本人嗜好不平衡。
  ..中国人崇拜圣人,日本人则是非神非人的「物哀」意识。
  .中国人採取「说服主义」,日本人则强调「以心传心」。
  .中国的人际关系是横向的「兄弟、朋友」,日本是纵向的「父子、主从」。
  .满族人剃头留辫,日本人剃头留髻,两者异曲同工。
  .日本有「旗本」,满族则有「八旗」。

  日本和中国做为一衣带水的邻邦,在文化、风俗等方面有许多相似和相通之处。但越是认为自己和对方相似,越是容易陷入自以为是的误区。

  日本人和中国人看似相似,但有着不同的历史、不同的民族性格。尽管深受中华文化影响,日本文化和中国文化仍有很大的区别。

  祖籍台湾、却从小在日本长大的着名通俗历史学家、畅销书作家陈舜臣,做为生长在日本的中国人,不得不经常思考中日之间的差异问题。日本和中国是如大家所以为的唇齿相依的邻国吗?日本人为什么会有绝对服从的精神?日本究竟从中国学到了什么?共用汉字的两国在对同一汉字的解释上有何差别?要正确理解对方,要从零的状态开始,重新认识。

本书特色

  陈舜臣是日本家喻户晓的大师级人物,他作为生长在日本的中国人,对中日两个民族自有不同的深刻理解。 

作者简介

陈舜臣

  一九二四年于日本出生,着名的华裔作家。一九六一年以《枯草之根》荣获第七届江户川乱步赏后,开始在日本文坛崭露头角。他的写作范围扩及推理小说、历史小说、现代小说、随笔、游记与历史书等。着作等身,四十多年来已超过百余种,成为日本家喻户晓的大师级人物。

  他一生获奖无数,特别是在历史小说及文化观察这方面,深受柏杨、司马辽太郎等人的推崇。身为在日本出生成长的华人,让陈舜臣不断地思索及反省中日两个民族在历史及文化上的互动及认知,也让他自身成为了日本的重要文化现象。

  得奖纪录有:
  ◆1961年以《枯草之根》获第七届江户川乱步赏。
  ◆1969年《青玉狮子香炉》获第六十届直木赏。
  ◆1970年以《再见玉岭》及《孔雀之道》获四十五年度推理作家协会赏。
  ◆1971年以《实录.鸦片战争》获每日出版文化赏。
  ◆1974年获神户市文化赏。
  ◆1976年获第三届大佛次郎赏。
  ◆1983年以《叛旗--小说李自成》获第二十届翻译文化赏。
  ◆1985年参加《丝路》电视节目演出,获第三十六届放送文化赏。
  ◆1989年以《茶事遍路》获第四十届读卖文学赏的随笔.纪行赏。
  ◆1992年以《诸葛孔明》获第二十六届吉川英治文学赏。
  ◆1993年获朝日赏。
  ◆1996年获日本艺术院赏。
  ◆1996年获第三届井上靖文化赏。
  ◆1998年获日本皇室颁赠勋三等瑞宝章。
 
译者简介

刘玮

  上海外国语大学日本文学专业硕士,现从事出版业。文化杂食动物,兴趣芜杂,以读书译书为乐,译有《一日江户人》、《百物语》、《日本人与中国人》等。

著者信息

日本人与中国人(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图书目录

前言
上篇

第一章 关于日本人与中国人的一问一答--你到底知道多少?
中国人是做生意的天才
从日本文明中去掉中国传来的东西,还剩下什么?
日本人什么都听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变形
太平天国是「反儒运动」的第一波
五四运动是「反儒运动」的第二波
文化大革命是「反儒运动」的总结
日本没有产生儒教
日本没有採用的「宦官」和「科举」
为什么日本的房屋没有烟囱?
日本人的审美意识:抹去「生活」痕迹
日本人所说的「不讲礼仪」的意思
动物性的行动是可耻的吗?

第二章 唇与齿:交往的历史--从中国古籍看日本历史
互不相干的邻居
暗号之扇
唯锦旗是瞻

第三章 「面子」与「物哀」--最根本的差异在于日本没有黄河
全民学鸟铳
胡服骑射
同根
差别

第四章 言灵--迷信「同文同种」的危险
路标
模煳处理
不可迷信「同文同种」

第五章 「血统」与「文明」--日本文明的源头在于「对血统的信仰」
尊血主义
文明来自中原
文明的边缘
最根本的差别

第六章 「完整」与「不完整」--尊重平衡的中国人与嗜好不平衡的日本人
凿石之人
慕拉士的悲剧
对称性

第七章 「人性」和「分寸」--从「自杀」看差别
罗敷之歌

自杀的规矩
政治即文化

第八章 我们这对邻居--长短相补,此为天命
名与实
龙与凤

下篇

第九章 邻人
醉态
例外
盆栽
忘却
南瓜
医术与天文学
潇洒
想像力
啊,麻将
商标
清早
「昭」字
姓谈
不论是双字还是单字
运动名
拿手好戏
大炮.鸟铳
友好的秘诀
宦官
算盘
元祖之争
肥大的裤子
寄託在对方身上的梦

第十章 异同
旗与城
血统与文明
日本人的可恶之处
刺身消失
国花
身边笔墨

第十一章 汉字病历
中国鬼不是红色
钟馗.胜负
「艺」与「芸」的区别
横向命名
喜欢排位
「榻榻米」和「席」
山坡上的茶店
六甲山房取名记
「之」字

第十二章 两个《杜子春》
第十三章 隐者
第十四章 田冈岭云与嘉纳治五郎
第十五章 日中交往与朝鲜之役
第十六章 曹操是奸贼还是英雄

附录 陈舜臣大事年表

图书序言

第二章 唇与齿:交往的历史——从中国古籍看日本历史

互不相干的邻居

唯一一次例外是「元寇」

唇亡齿寒──没有嘴唇,牙齿就失去保护,暴露在寒风中。

辅车相依──「辅」是颊骨,「车」是齿床,双方相辅相成,缺一个都不行。也有人说「辅」是固定在车辆一侧的木头,仍然是说「辅」和「车」是不可分离的搭档。

「唇齿辅车」连在一起,形容利害关系十分密切。该辞出自《春秋.左传》,自古以来常被引用。

用这个词来形容日本和中国的关系,绝不少见。但是,这两国真的是唇齿辅车的关系吗?

十九世纪中叶以前,两国关系如此密切的,只有一次例外,那就是「元寇」的时候。蒙古灭亡了宋,又要进攻日本。失去了宋这个嘴唇,日本这个牙齿就得暴露在风中哀鸣。

这种状态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所以明显应该视作「例外」。在近代以前的日中关系中,「唇齿辅车」仅仅是传说。

近代以前,对中国虎视眈眈的势力,经常从塞外(万里长城以北)南下。位于中国背后的日本,对中国来说并非是抵抗敌方的防护壁,根本没有什么作用。

而且,席卷中国的势力,光是在这片广阔国土的治安维持和经营上,就已经耗尽精力,因此不会再兴起渡海进攻日本的念头。蒙古人的「元朝」是个例外,那是非凡能量的异常氾滥,更应该说是天灾。在以人力为主要能量的时代,从中国进攻日本,从常识上来说不可能发生。有这个功夫,还不如去开发海南岛或云南(位于印度支那半岛北部的高原地带),更为现实和聪明。

日本位于中国东边,日本的东边是广阔无边的太平洋,越过太平洋和日本来进攻中国,长久以来更是没人想过。也就是说,日本也不会成为中国的「唇」。

哥伦布发现美洲是在十五世纪末。麦哲伦的世界航行是在十六世纪二十年代。但是,在帆船时代,新发现的航路还不能立即成为强势势力的通道,最多只是为海贼和商业冒险家提供了活跃的通道。

这些航道成为强势的军事侵略势力扩展版图的通道,要等到产业革命以后。

从相交淡如水的邻居到不幸的邻居

产业革命产生了新的能量,地球一下子变小了,企图吞併中国大陆的势力,能一下子轻易跨到玄海滩了。太平洋也不再太平,浮动着形迹可疑的黑船。从对岸的大陆跨过这片大洋,也不再是件难事。

从此,日中两国才成为「唇齿辅车」的关系,至今不过百数十年。

讽刺的是,自从成为唇齿辅车的邻国,两国的关系开始恶化。虽然遗憾,但认识到这个事实,是思考两国问题的出发点。

前面说过,直到一百多年前,对日本来说,中国只是先进技术、文化的供给源,在政治上并未感受到中国带来的影响。对中国来说,日本不过是个可有可无的东海岛国。双方当然希望互相友好,但就算不友好,实际上也没什么关系。

互不相干的邻居。

也许说得有点过分,至少双方很少强烈地感受到对方的存在。

幕府明治期以后,这种互不相干的情形一去不复返了。

日本文明是「掺水」的中国文明

从历史上来看,日中两国的相互理解,程度意外地有限,让人不禁大吃一惊。

这也是事出有因。互不相干的邻居,犯不着用锐利的眼睛去观察对方。

而且,对「外来的东西」不感兴趣,是中国的传统。

在十九世纪中期的鸦片战争中,被迫「开眼」之前,原则上中国并不承认外国的存在。

中华即世界。因此,「外国」这个观念无法进入当时人们的脑海。

我们的文明,就是世界的文明。离文明的中心越远,文明的内容越是掺了水,人越是粗鄙野蛮。属邦、朝贡国、没有接受文明洗礼的蛮夷之国,虽然知道这些国家,但如果称他们为「外国」,过去的中国人会一时反应不过来。在这些土地上,即使有文明,也是中华文明的稀薄阶段,中国做梦也没想过还有「其他的文明」。

如果是其他的文明,还会有兴趣,但如果是我们的文明「掺水」后的东西,还有研究的必要吗?只有少数的好事之人,用掠过古董店门面的眼神稍微瞥了一下邻居日本。

明治之初,做为清国公使馆书记官来日的诗人黄遵宪,在其着作《日本杂事诗》的后记中大叹:

日本研究中国之书数量甚丰,中国写日本之书数量与质量都无法相提并论。

确实,日本更多地吸收了中国的文化。但那只是文化。写下的东西,创作的东西,都只是「理念」。日本直到明治开国,关于中国的「理念」是接受了,但中国的「现实」一点也没有接触到。

只从中国学到了「理念」的日本人

头上梳髻的日本人,对中国的认识,有敏锐的一面,也有错误的一面。敏锐的一面是,没有被「现实」遮住眼睛,抓住了「理念」。错误的一面是,没有看到「理念」背后隐藏的「现实」。

明治开国后,中国的「现实」也对日本开放了。

在明治以后的日本人眼里,这种残酷的「现实」只映照出一个「理念」被污染殆尽的中国。实在可悲。

过去中国人了解日本,主要是从旅行者、九州古代政权的使者等人那里听来的。不论是关于理论,还是关于现实,都很遥远,是朴素的传闻。

众所周知的《魏志.倭人传》,是中国最早记录日本的史书。

图书试读

None

日本人与中国人(2版)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日本人与中国人(2版)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日本人与中国人(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日本人与中国人(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