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成功,先把成功当成一种人生的惯性
一个失败者不一定能转变成一个成功者,但一个成功者,一定曾经是一个失败者。
所以,一个想要成功的人,必定把前辈的成功经验转化为自己的习惯,把前辈的失败教训转化为自己的借镜。
就如罗丹所言:「真正的艺术大师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看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
哈佛大学校长艾略德,以「成功的习惯」为题,作过一次演讲,他说:「很多小学生在学校功课不好,成绩失败,是由于没有给他们足够数量可能成功的功课,以至于他们没有机会去养成『成功的习惯』。」他鼓励老师们在教低年级时,为学生安排一些容易成功的事。艾略德博士说:「小小的成功,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感觉,引起成功的兴趣,这在他们日后的工作中,会有无价的帮助。」我们不少人都有过这样的体会或感受,那就是从小培养一种习惯比将来改变一种习惯更容易得多。小时候听过的故事「狼来了、孔融让梨……」过了好多年,还深深地记在心里,由此形成了自己的良好习惯。这就像刻在小树上的字,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变越大。
哲人说:「种下行动便会收获习惯,种下习惯便会收获性格,种下性格便会收获命运。」习惯的力量往往是强大而无形的,一个好的习惯一旦定型,它所产生的影响是很难想像的。好习惯的报酬是成功,成功的人生和成功的事业就是好习惯延续的必然结果;而失败的人生和失败的事业,则是坏习惯导致的恶果。
巴尔扎克说得好:「要断送一个人,只消叫他染上一种嗜好。」仔细琢磨,这话实在深刻。只要你是一个神智清醒的人,就应该经常问问自己:「我的习惯使我得到了什么?既然这种坏习惯对我不利,为什么还要继续下去?」如果你有改变自己的想法和决心时,就马上行动起来,既不要找借口,也不要等待别人来动员督促你,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固守着一扇只能从内开启的改变之门,这个门只能由我们自己去打开。
一个失败者不一定能转变成一个成功者,但一个成功者,一定曾经是一个失败者。所以,一个想要成功的人,必定把前辈的成功经验转化为自己的习惯,把前辈的失败教训转化为自己的借镜。就如罗丹所言:「真正的艺术大师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看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
约翰.保罗.盖蒂说:「如果一个人能够想出一种更好、更快、更经济的做事方法或者生产方法,他的未来和财富就尽在掌握。」如果一个人想要三十岁之前快速的获取财富,而没有时间等待财富慢慢积累的话,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将事业做到精益求精的地步。很多不成功是不能累加为一个成功的,那只能让人浪费宝贵的时间。
创立「心理创富学」的希尔博士揭示出五个自我激励的赚钱「黄金」步骤:
一、你要在心里确定你所希望拥有的财富数位。如果笼统地说「我需要很多、很多的钱」是没有用的,你必须确定你渴望得到的财富的具体数额。
二、实实在在地想好,你愿意付出什么样的努力和多大的代价去换取你所需要的钱,世界上是没有不劳而获的。
三、规定一个固定的日期,一定要在这个日期之前把你希望得到的钱赚到手,没有时间表,你的船永远不会「泊岸」。
四、拟定一个实现理想的可行性计画,并马上进行,你要习惯「行动」,不能够只沉溺于「空想」。
将以上四点清楚地写下,不可以单靠记忆,一定要白纸黑字。不妨每天两次地大声朗诵写下的计画的内容。
以上种种都再再说明了:想成功,先把成功当成一种人生的惯性,培养出可望成功的梦想。宁可因梦想而忙碌,不要因忙碌而失去梦想。如此,想不成功,都难。
作者简介
彭鸣凯
主修经济学,现任某知名杂志社编辑,对经济、财经、职场的写作颇有心得。
第一章 成功者的选择惯性
近大者大,近小者小14
大家都没做的,正是你该做的19
做一些你害怕做的事25
挑战一次自己的极限31
大胆地施展自己的专才36
你行我也行41
保持独立的个性45
掌握主动出击的关键时刻49
第二章 成功者的工作惯性
每天都比预期的多做一点54
己所欲,施于人59
尽信书不如无书65
掌握熟练的沟通技巧70
不要过分的表现自己75
精益求精80
用激情拥抱事业88
标准没有止境91
第三章 成功者的前进惯性
睁开你的「第三只眼睛」98
心甯则智生,智生则事成104
心理胜于技能109
心态决定命运120
把每个人都当作自己的老师130
要创新,不要满足135
改变习惯莫迟疑140
脚踏实地,切莫好高骛远145
适可而止莫贪图148
第四章 成功者的准备惯性
选择明确的目标152
准备好行动的每一步162
从小目标开始逐步突破168
起跑领先一小步,人生领先一大步172
要注意自己的薄弱环节179
重视集体的力量183
唤醒心中沉睡的「巨人」192
气量有多大,事业有多大198
第五章 成功者的惯性心态
天天有希望200
我自信,我成功205
压力变动力是蜜糖211
要拥抱成功也要热爱失败216
成功=敢干+实干+巧干220
培养开朗和易与人来往的个性224
用一生的时间铭记一个教训229
惜时如金234
第六章 成功者的做人惯性
让人信任是一种优势242
推销自己的形象248
打造自己的人生品牌256
给自己寻找个名叫「兴趣」的伴侣260
向自己所伤害过的人致歉265
厄运往往是命运的起点268
用激情感染别人274
善用无声的语言278
成功就躲藏在最后一步283
《成功是一种习惯》,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其实挺朴实的,没有那种花哨的图案,就是很干净的文字。但就是这份朴实,反而让我觉得它很有力量。当我翻开第一页,我就被作者那种冷静而又充满智慧的文字风格给吸引住了。它不是那种激动人心的呼唤,而是一种让你静下心来,好好思考人生的引导。 我记得书里有很多关于“延迟满足”的例子,我觉得这真是太重要了。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充斥着各种即时满足的诱惑,从社交媒体的点赞,到各种便捷的娱乐方式。作者在这本书里,就很清晰地解释了,为什么那些愿意为了长远目标而放弃眼前享乐的人,最终会获得更大的成功。这种论述,让我对自己的很多行为有了更深刻的反思,也让我开始有意识地去培养自己的“延迟满足”能力。 而且,作者在书中也谈到了“环境的重要性”。他强调,如果我们想要养成一个好习惯,就要创造一个有利于这个习惯的环境。这一点对我触动很大。我之前一直试图通过意志力来克服不良习惯,但收效甚微。看了这本书之后,我开始主动去改变我的生活环境,比如把手机放在卧室外面,把健康零食放在显眼的位置等等。这些看似微小的改变,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本书还有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地方,就是它鼓励我们拥抱“不完美”。它说,完美主义往往是阻碍我们前进的最大绊脚石。与其追求那个遥不可及的完美,不如先迈出第一步,然后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这种“先做起来”的理念,真的让我释怀了很多,也让我敢于去尝试那些我曾经因为害怕做得不够好而不敢做的事情。 总而言之,《成功是一种习惯》这本书,就像一个安静的导师,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教我如何一步步地构建属于自己的成功体系。它让我明白,成功并非天赋异禀,而是日积月累的努力和智慧的结晶。这本书,真的让我对“成功”这两个字有了全新的理解,也给了我巨大的动力去实践。
评分《成功是一种习惯》这本书,我当初买的时候,纯粹是被那个书名给吸引住了。你看,现在社会节奏这么快,大家都在追求成功,好像成功是什么遥不可及的目标一样。我那时候就觉得,如果成功是一种“习惯”,那是不是意味着它并没有那么难,只是需要我们去培养一些特定的行为模式?这让我产生了一种莫名的亲切感,好像作者在跟我对话,在揭示一个我们都可能拥有,却常常忽略的秘密。 这本书拿回来之后,我陆陆续续地翻阅。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它没有那些空洞的理论,也不是那种鸡汤文,只是讲一堆漂亮话让你热血沸腾。相反,它更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朋友,在你迷茫的时候,用一种温和但坚定的方式,告诉你下一步该怎么走。书里提到的很多习惯,我都觉得似曾相识,好像我内心深处早就知道,但就是没能坚持下来。作者就像一个侦探,把那些藏在日常生活中的成功密码一一挖了出来,让我恍然大悟。 我记得书中有提到一些关于时间管理的技巧,不是那种死板的计划表,而是强调如何与自己的精力曲线相配合。我当时看了就觉得,“对啊!我总是逼自己做我不擅长的事情,还奇怪为什么效率不高。” 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让我觉得作者对人性的理解非常透彻。而且,它鼓励我们从小处着手,不要一开始就想着要完成多么宏大的目标。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让我觉得很有操作性,也不会一开始就产生挫败感。 这本书对我最大的改变,可能在于它让我重新审视了“失败”这个概念。以前我总觉得失败是终点,是无法挽回的错误。但《成功是一种习惯》这本书,把它描绘成学习过程中的一部分,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它让我明白,每一次的尝试,即使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也都是一次宝贵的经验积累。这种心态的转变,真的让我变得更勇敢,更愿意去尝试新事物,也不再害怕犯错误。 总的来说,《成功是一种习惯》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如何成功的书,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更好地生活的书。它不是给你一个成功的地图,而是给你一套工具,让你自己去绘制属于你的成功蓝图。它教会我,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日常点滴累积的结果。我现在看到很多身边的人,还在为各种问题烦恼,我都会不自觉地想到这本书,觉得如果他们也能读一读,或许会有不同的收获。
评分《成功是一种习惯》,这本书,与其说它是一本“成功学”的书,我更觉得它是一本关于“生活哲学”的书。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感,而是非常接地气地探讨了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我当初买这本书,也是出于一种好奇,想看看“习惯”到底能和“成功”有多大的关联。 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作者在书中提到了“惯性”的力量。他分析了坏习惯是如何形成,又是如何阻碍我们前进的,同时也阐述了如何利用惯性来培养好习惯。这种从“负面”到“正面”的转换思路,让我觉得非常巧妙。作者并没有一味地否定过去的自己,而是教我们如何去驾驭那些已经形成的模式。 书中还有一个观点,我非常赞同,那就是“微小的胜利”。作者强调,不要总盯着远大的目标,而是要关注那些每天都能实现的小目标,并且从中获得满足感。这种“小步快跑”的方式,真的让我觉得压力小了很多,也让我更有信心去坚持。我开始尝试把一个大任务分解成几个小任务,每天完成一个小任务,就会给自己一点小奖励。 而且,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流畅,它不像有些书那样,一页页都是理论堆砌。作者会用生动的故事、形象的比喻,来解释那些深奥的道理。读起来很有趣,而且很容易就能够理解和记住。我常常会在阅读过程中,不自觉地停下来,去思考书中讲到的内容,然后联系到自己的生活。 总而言之,《成功是一种习惯》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它不仅教会了我如何去培养良好的习惯,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我对“成功”的认知。它让我明白,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日积月累的坚持和智慧的体现。这本书,真的让我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期待。
评分《成功是一种习惯》这本书,我当时是在一个书展上偶然看到的。我通常不太容易被书名吸引,但这一次,我停了下来。它给我的第一感觉是,这本书可能不会讲一些陈词滥调,而是会分享一些真正有效的、可操作的方法。我当时就觉得,如果能把成功变成一种“习惯”,那生活是不是就能变得更顺畅,更有掌控感? 书中关于“反思”的部分,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作者没有简单地说“每天都要反思”,而是详细地阐述了如何进行有效的反思,以及反思对于习惯养成的重要性。他强调,反思不是简单的回顾,而是要去分析行为背后的原因,找出问题所在,然后做出调整。这种深度分析,让我觉得作者真的是在认真地帮助读者去理解习惯形成的内在机制。 我还记得书中提到,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没有进步,是因为我们只关注那些巨大的、显而易见的成就,而忽略了那些微小却持续的改变。作者鼓励我们去记录这些微小的进步,去肯定自己的付出。这种“看见”自己的努力的方式,真的让我变得更加积极,也更有动力去坚持下去。 而且,这本书的写作风格非常独特,它没有使用大量的术语,而是用一种非常平实、生动的语言来阐述道理。读起来一点都不费力,反而像是和一位老朋友在聊天。作者通过分享自己或者他人的故事,将理论融入其中,让我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总的来说,《成功是一种习惯》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是一本关于成功的励志读物,更是一本关于自我成长和自我赋能的指南。它让我明白,成功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星辰,而是可以通过我们日常的努力和智慧,一步步去实现的。这本书,真的让我看到了改变的可能性,并且给了我实现的勇气和方法。
评分这本《成功是一种习惯》,说真的,读完之后,我感觉像是被点醒了一样。以前总觉得成功人士身上有一种我无法企及的光环,好像他们生来就比别人幸运,或者有什么秘诀。但是这本书,它把我一直以来对成功的模糊认知,一点一点地给具象化了。它不是那种给你打鸡血,让你觉得“我今天就能飞”的书,而是像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带你一步一步地去理解,成功的背后到底是什么。 我特别欣赏作者在书中提到的“微习惯”的概念。以前我尝试养成一些习惯,总是想着一步到位,比如每天都要运动一小时,结果坚持了两三天就放弃了。这本书就告诉我,可以从每天做五个俯卧撑,或者每天读一页书开始。这种“小到不能再小”的开始,让我觉得非常可行,而且真的能够融入我的日常生活,不会给我带来太大的压力。这种方法论,真的太实用了! 而且,这本书并没有回避成功路上的困难和挑战。它让我明白,养成习惯的过程中,一定会有反复和懈怠的时候。关键在于,我们如何面对这些“小挫折”。作者并没有回避这些,而是给了非常具体的应对策略,比如如何重新回到正轨,如何不让一次的失误就否定了之前的努力。这一点,我觉得非常贴心,让我觉得作者真的理解我们普通人在追求改变过程中会遇到的真实困境。 这本书还有个很棒的地方,就是它把“习惯”这个词,从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变成了一个可以通过实践去掌握的技能。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是“天赋”或者“运气”的东西,其实都可以通过日复一日的刻意练习来获得。这种赋权感,真的让我觉得,自己也可以成为那个“成功”的人,只是需要找对方法,并且坚持下去。 我经常会把书里的一些方法,用到我的工作和生活中。比如,我之前总是拖延写报告,看了书里关于“启动惯性”的描述之后,我开始尝试先写报告的第一个字,或者先整理一下报告的框架。你会发现,一旦开始了,接下来的部分就没那么难了。这本书,真的是一本能够切实改变我行为的书,而不是一本只停留在“知道”层面的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