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与认同:跨太平洋华语语系表述.呈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介绍


视觉与认同:跨太平洋华语语系表述.呈现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著者 原文作者: Shu-mei Shih
出版者 出版社:联经出版公司 订阅出版社新书快讯 新功能介绍
翻译者 译者: 杨华庆
出版日期 出版日期:2013/04/22
语言 语言:繁体中文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1-20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描述

  「华语语系」(Sinophone)研究中
  这是一本最重要、最经典的论着!

  汉学家史书美以华语语系概念,深入分析知名台湾导演、奥斯卡最佳导演得主李安的电影「父亲三部曲」、《理性与感性》、《卧虎藏龙》

  知名香港导演张坚庭的电影《表姐,妳好嘢!》、陈果的「香港三部曲」(《香港制造》、《去年烟花特别多》、《细路祥》以及艺术家刘虹、吴玛悧等人的艺术作品

  作为海外重要华裔汉学家之一,史书美开创的「华语语系」(Sinophone)研究,乃建基于中国研究、亚美研究、离散研究和跨国研究之间,所进行的一种哲学性文化思考批评。此处所指的华语语系概念,包含了在中国之外使用各种不同汉语语言的各个区域。华语语系在史书美的论着《视觉与认同:跨太平洋华语语系表述.呈现》体现了其敏锐的思考和深刻的批判。

  在《视觉与认同:跨太平洋华语语系表述.呈现》一书里,史书美认为视觉文化已成为全球资本主义下,调解主体性的主要方式。她在本书中审视了她所称之为「跨太平洋华语语系」──当中包括使用汉语语言的社群,如中国、台湾、香港和亚美等──的影像,如电影、电视、当代艺术、报纸和新闻的生产与流通等。本书具有开创性地强调了所谓的华人离散研究,应该从汉语文化社群上做出概念化讨论,而非拘泥于种族和国族的层面,不仅仅提倡在华语语系族裔的散布研究、族裔研究、区域研究与中国研究之间搭起桥梁,也希望能在法语语系、葡语语系、西语语系,以及英语语系世界中寻求共鸣。

  本书共分六章,尝试在华语语系与中国、亚洲、美国的跨国经济文化关系和文化表述的互文脉络里理解华语语系,所探讨的华语语系视觉作品只限于当代台湾、回归前的香港以及当代美国,然而拉丁美洲、非洲、欧洲与东南亚等地的华语语系视觉作品仍有待做出更多探讨。华语语系研究的目的并不在于重新建构另一个具有普遍性的分类,例如与中国绝对相关的华裔离散和「文化中国」。华语语系研究的目的毋宁是检视华语语系社群与中国的关系是如何愈来愈多样化、愈来愈问题重重;以及此关系是如何成为地方、全球、国家、跨国、移居地及日常生活实践等多角度、多元价值的脉络中,定义华语语系的其中一项因素。当在地的关注以在地的语言发声,进而逐渐取代移民们(和其后代子孙)移居前的关注,华语语系便会成为逐渐消失的概念,最终华语语系会丧失其存在的理由。因此,华语语系作为一种分析与认知,便与特定的时空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视觉与认同:跨太平洋华语语系表述.呈现》提出了华语语系这个概念对不同的汉语语言的文学创作来说亦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分类方法。华语语系不但具有也同时包含视觉实践与文本实践的广度,补足过去缺乏描述使用某种汉语语系语言的艺术家之学术语汇的问题。以往华语语系的艺术作品大部分只能以作者的民族出身来定义,而非以作品的地方脉络和所使用的视觉、听觉、文本语言来定位。

作者简介

史书美(Shu-mei Shih)

  出生于韩国,台湾读大学,美国读硕博士,现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比较文学系、亚洲语言文化系,以及亚美研究系合聘教授。

  着作大多发表在美国,为华语语系研究的创建人及主要的立论者。其论文散见美国的主要学术刊物如PMLA等,部分论文有翻译成华文,法文,西班牙文,日文,和土耳其文。

  专着包括《现代的诱惑︰书写半殖民地中国的现代主义(1917-1937)》,另合编Minor Transnationalism、Creolization of Theory、Sinophone Studies: A Critical Reader。

校订者简介

蔡建鑫

  德州大学奥斯汀校区亚洲研究学系助理教授,与高嘉谦合编《现代中国文学》华语语系研究特刊(2013)。

译者简介

杨华庆

  香港中文大学文化研究学部毕业。先后于媒体、独立艺术空间、文化机构等担任翻译、编辑及统筹工作。撰有视觉文化评论数篇,散见于香港文学杂志《字花》。

著者信息

视觉与认同:跨太平洋华语语系表述.呈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图书目录

谢志
华译本谢志
导论
  全球资本主义下的视觉性
  全球资本主义下的身分认同
  华语语系表述

第一章 全球化与弱裔化
  理论政变的局限
  弹性与节点
  弹性和可译性

第二章 女性主义的跨国性
  认同断片一:女性主义对抗中国父权制度
  认同断片二:自由主义对抗毛主义国家
  认同断片三:少数主体的对抗
  认同断片四:对抗西方凝视

第三章 欲望的地缘政治
  腹背受敌的共同体
  「大陆妹」的性别化
  阴性化「大陆表姐」
  性别与公共领域

第四章 暧昧之不可承受之重
  「大陆」简史在台湾
  一九九○年代「永恆的中国」
  二十一世纪的「亲密敌人」
  华语语系的艰难处境

第五章 国族寓言之后
  寓言时间与城市国家
  寓意与平凡
  重塑香港性

第六章 帝国夹缝间的世界主义
  帝国的年代与其规模
  世界主义、多元性、危险
  不可译的伦理性
  世界主义合乎伦理吗?

结论 华语语系的时间与地方

图书序言

第一章 全球化与弱裔化
弹性与节点


若说国族父权的合法场域是第三世界民族国家,而性别化的弱裔化的合法场域是大都会民族国家,那么同时置身于这两个场域的人要如何在这两个节点下运作?电影导演李安的情况是个有趣的例子,让我们看见既是台湾人又是台裔美国人的他,如何以看似弹性的性别与种族政治实现弹性主体位置。我在下文探讨的关键问题是:对一个人来说,同时是国家主体又是少数主体意味着什么?在很大程度上,李安作为一个弹性主体的发生,与数十年来美国主义在台湾的传播下所形成的美国文化霸权有关。受过台湾教育的台湾人必定具备对美国文化一定的认识。这些认识让来自台湾的国家主体可以轻易转变为在美国的少数主体。我在第六章会更详细地讨论美国主义在台湾的霸权地位。

小成本的「父亲三部曲」(《推手》,1992;《(囍+喜)宴》,1993;《饮食男女》,1994)让李安导演功成名就。这三部电影皆由台湾中央电影公司制作,在台湾都非常卖座,《(囍+喜)宴》更创下台湾影史票房纪录。除了《饮食男女》之外,其余两部影片都以美国为背景,也都以文化或世代冲突为开始,以或多或少的和解为结束。在李安之前与之后,有许多移民题材电影的出现(较突出的两部是罗卓瑶的《爱在他乡的季节》和张艾嘉的《少女小渔》),但没有一部获得如此广大的回响和票房成绩。李安电影的成功,引出有关意识形态的大范畴问题—文化的、政治的与性别的—而非有关风格与技巧的常见问题。在下文有关意识形态的评论中,我将揭露李安电影吸引台湾观众的特点:他对父权体制与父权性别政治的重新建构、对尖锐政治议题的回避,以及将同性恋收编入异性恋霸权之中。接下来我会检视这些影片如何另外吸引美国观众,并说明李安在他早期横跨太平洋两岸的电影里,弹性再现的具体内容。李安后期的电影更细腻且批判地运用弹性,但是他早期的电影则不然。性别和国家关切的重心和权力不均紧密的关系,建构了一个独特的文化政治经济。我们可以李安早期的电影为范例,讨论华语语系电影的跨太平洋呈现如何可能受制于这种文化政治经济。

《推手》中,父亲老朱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红卫兵暴力抄家时,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局面:在妻子与儿子之间,他那时只能选择一人保护。作为一个好父亲,老朱选择保护儿子而非妻子,妻子后来死去。老朱对儿子晓生是全心奉献的,因为他可以说是为了儿子而牺牲了妻子,也因此晓生任何一点忤逆都是不孝,甚至是要命的缺陷。晓生住在纽约,与白人女子玛莎(Martha)结婚。当老朱来到美国与晓生同住后,他和洋媳妇之间的文化冲突以及不适,立刻成了晓生的不孝。晓生居中调解两个不同文化,压力非常沉重。按照故事的逻辑来看,客居异邦的父亲永远是同情的对象,影片也正面描绘其父权与父系定位。生动的例证是:他窥视孙子吉米(Jeremy)的阴茎,并以典型儒家父权口吻说那是传宗接代的命根子。整部电影中,他与玛莎的冲突也大多被归因于玛莎无法扮演好传统媳妇的角色。对白人媳妇缺乏同情的呈现,或许可以说明为什么三部曲中唯有这一部未在美国公开上映。老朱作为美国移民是可悲可悯的,但他的道德正义(为他对晓生无私奉献所支撑)、高深的太极造诣,以及个人魅力(一位来自台湾的优雅寡妇爱上了他),沖淡了他的可悲。中国(老朱)与台湾(寡妇)之间任何潜在的紧张,都被一种共有的文化中国性的辞令所掩盖,一股泛中华(pan-Chinese)的同情感反而油然而生。24在这里,华语语系被误等于某种泛中华文化主义。相对于白人美国,所有华语语系人口都成了「中国人」。这是三部曲中唯一一部将主体位置与国族主体如此贴近(尽管是放在一个政治上相当可疑的「大中国」之下)。

《(囍+喜)宴》中,同性恋儿子为了取悦从台湾来访的父母,必须上演一场异性恋婚礼。高伟同的白人爱人赛门(Simon)扮演了父权家庭中媳妇的阴性角色:他为伟同的父母购买礼物、下厨并照料伟同的父母,他亦知道伟同的每样东西的收放所在,恰如一名好的家庭主妇。而且建议伟同与来自中国、需要取得绿卡的葳葳假结婚,以赢得伟同父母的认可的人也是他。初次与伟同的父母见面时,赛门表现得战战兢兢,正符合中国习俗中羞涩新嫁娘的角色。这里建构的是一段三角恋爱故事,两个女人(葳葳与赛门)在异性恋欲望经济中竞逐伟同的爱情。影片将同性恋如此收编于异性恋麾下,因此香港影评人刘敏仪便认为《(囍+喜)宴》并未完全颠覆异性恋霸权。想当然耳,这出喜剧点明父亲总是最后的赢家:如果父亲一如既往要的是异性恋,那便只有照做。影片最后我们得知父亲其实一直都知道伟同与赛门之间的同性恋情,但他在伟同与葳葳圆房前仍假装不明究理。葳葳怀孕后,父亲得其所愿,才告诉赛门他接受他与伟同的同性恋情。透过台湾观众眼中善意的欺骗,父亲的权威获得确立。影片显示出父亲有能力以弹性手段处理预期之外且违背传统的挑战。

图书试读

None

视觉与认同:跨太平洋华语语系表述.呈现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视觉与认同:跨太平洋华语语系表述.呈现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视觉与认同:跨太平洋华语语系表述.呈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视觉与认同:跨太平洋华语语系表述.呈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