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美国作家说:死很容易,幽默很难。麦高惯写幽默文章,这本打油诗便达到极致。里面的打油诗紧紧把握打油诗的特征。包涵了滑稽幽默,荒诞不经,戏谑讽刺,还有咸湿。台湾的打油诗集不多,泰半为收集他人的打油诗。
麦高的打油诗创造了三个第一。他可能是第一个出版打油诗专集的人;第二,他是第一个介绍英文打油诗的人;第三,他是第一个敢用自己的名字写黄色打油诗的人。
麦高另一笔名是汴桥。本名王衍丰,师大英语系毕业,留学美加,有翻译及创作二十多本。
21 前言
22 序
22 一、打油诗的起源及历史
24 二、打油诗的特征
24 一)打破旧体诗的规格
24 (二)俚俗
25 (三)幽默诙谐,戏谑讽刺
30 (四)荤骚咸湿臭
33 三、十七字诗
34 四、廻文诗
35 五、六言诗
36 六、英文也有打油诗
40 七、打油诗的模煳地带
42 八、打油诗的前途
43 九、打油诗与谜语
44 十、如何写打油诗
第一单元 奇闻怪事
51 剪刀割掉十寸长
52 可爱熊猫性太少
53 租个女友好过年
53 消灭啃老族的方法
54 师生旅馆相见欢
55 假哭坟
55 卵巢与军校
56 西班牙的屁事
57 西班牙拉你去嫖妓
58 跑了和尚也跑了庙
58 高考让你吓一跳
59 中国穷人满天下
60 小姐面临灭族危难
61 要死不可在马市(Massico)
第二单元 大众兴趣
65 梦戏人生∕谢秀文
65 中国文字太奥妙∕谢秀文
66 你要早立遗嘱
66 寒流
67 菩提本无树的九种境界
69 梅雨季节在台湾∕许延熇
70 大陆官员喜旅游
70 中国人爱抢先
71 看老相簿
72 停尸间的年轻人
73 新年八愿
74 龙子龙孙
75 胖子
76 台湾成了胖子窝
76 遛狗道德
77 大头
78 萤火虫
79 我有一只鸟
80 我登黄鹤楼
81 住旅馆
81 自摸八对
82 怀念凤飞飞
82 咱像一只狗
83 买奖券
84 博士落榜
85 喝酒不开车
86 旅游必备
87 和莎士比亚开玩笑
88 翻译英诗
88 腊梅香
89 人生苦短
90 樱花恋
90 泼粪老少年
91 老榕树∕李俊
92 盲人
93 101大楼
94 人生发财难
95 治水秘方
95 杂花满院麦高家
96 喜闻莫言获诺贝尔奖∕王衍庆
96 我爱邓丽君
第三单元 政治顺口熘
99 马英九的困境
99 蓝鸡绿鸡皆是鸡
100 历来副总统的工作
101 行政院长是陈沖
102 监察院长王建煊
103 立法院长很难干
104 内政部长李鸿源
105 文化部长龙应台
105 经建主委尹启明
106 骂议员和立法委员
107 台湾变成香饽饽
108 笑看名嘴来表演
111 游行示威
111 三党比大
112 台湾问题真不少
113 九二共识
114 台湾历来竞选辩论的样板戏码
117 军购
118 民党难道是笨牛?
119 不担忧
119 钱多钱少都要拿
120 李登辉与钓鱼台
120 世界上的贪污总统
121 说马英九∕庄惠鼎
第四单元 两性
125 贺英女王登基60年
126 头无毛
127 老年也可快乐
128 老头感叹
128 驳《老头感叹》
129 老妇感叹
129 驳〈老妇感叹〉
129 妓女
130 天生女人真可怜
131 玛丽莲梦露
131 失恋
132 洋人遭遇东方女
132 剩女怨
133 乳头
133 问世间情为何物
134 男人权威快完蛋
135 女人十八一朵花
136 女人最爱小白脸
136 中年男人的尴尬
137 一代才女陈文茜
138 太监
139 阿汤哥又离婚
140 洗碗男人的快乐歌
第五单元 健康
143 外行老人来体检
145 解缙诗
145 驳《解缙诗》
146 拱手不握手
147 减肥
147 大便
147 小便
148 多多吃素 永保健康∕严长秋
148 吸烟人的本性
149 老来快∕赵彦宾
150 和〈老来快〉
150 思念彦宾与月銮
151 宽心谣
152 Bumbler与笨蛋之争
第六单元 运动
155 中国难得拿冠军
156 李娜
156 刘翔
157 看纳达尔打网球
158 超级丹
158 中国的乒乓球
159 曾雅妮,望你拿到二百冠!
160 林书豪,我为你骄傲
161 外行人第一次看篮球
161 我教体育四十年∕崔绍周
162 每看篮球心生怨
第七单元 美国
165 飞美国
166 美国报税的最后一天
166 我与丁香最有缘
167 秋去冬来宜餵鸟
168 英美人的好习惯
169 南洼老妇遇洋人
170 儿女价更高
171 美国捡来的儿子
172 追悼大英百科全书
第八单元 与朋友唱和
175 (一)日常交往
175 读王克先教授之《回首来时路》有感
176 (二)生日
176 贺王克先教授六岁生日∕麦高
177 吾妻黄月銮生日∕赵彦宾
178 贺众位老友八十大寿∕麦高
179 (三)追悼
179 悼朱炎∕麦高
179 朱炎夫人在此致谢∕朱许丽卿
180 怀念唐师玉尧教授∕麦高
181 (四)贺出版
182 难兄难弟颂∕杨昭奎
183 恭祝昭奎师长寿健康,打油不辍∕麦高
183 (五)旅游
183 和宗禄兄怀念故国旅游诗∕麦高
184 (六)贺结婚周年
184 贺多多发结婚四六周年∕王克先
184 甜甜蜜蜜四六年∕陶英惠
184 鸿案相庄四六年∕许延熇
185 忆昔澎湖短裤∕王衍丰
185 (七)贺搬家
185 贺老友搬入新居
186 (八)读朋友新书有感
186 1.读秀文兄之《何处是桃源》有感∕麦高
186 2.读心雄兄之《海天浪迹诗稿》∕麦高
187 (九)钓鱼
187 闲钓∕柯心雄
187 (十)团拜年会
187 兄妹欢聚∕王衍裕
188 同学团拜年会∕麦高
189 毕业四十周年同学聚会∕张令怡
189 (十一)交友
189 狗肉朋友∕麦高
190 (十二)老友欢聚
190 鸿运花园老友欢聚∕麦高
191 (十三)雀战
191 台中雀战∕张玉法
191 和「台中雀战」∕麦高
191 和「台中雀战」∕许延熇
192 和延熇诗∕麦高
192 (十四)朋友问候
192 忆士英及孟丝∕麦高
193 (十五)访友
193 1.鸿运花园(过甪直访老友之一)∕王志勋
194 2.如沐春风(过甪直访老友之二)∕王志勋
194 3.实中女孟尝/麦高
195 (十六)送行
195 送袁卿安夫妇去云南∕麦高
195 送袁卿安夫妇去云南∕董自俭
196 (十七)贺高陞
196 贺朋友升官∕麦高
196 (十八)慰问
196 1.朋友住院∕麦高
196 2.朋友车祸受伤∕麦高
197 (十九)换地址
197 通知亲友搬家∕麦高
197 (二十)婚事
197 1.祝白首偕老∕麦高
197 2.婚姻苦乐各一半∕麦高
198 3.谢媒人∕麦高
199 (二十一)贺生娃
199 贺朋友生孩子∕麦高
199 (二十二)节日
199 千里共婵娟(一饼)∕麦高
200 (二十三)商业
200 做小生意∕姚淑珍(註一)
200 和《做小生意》∕麦高
第九单元 自我介绍
203 汴桥老翁七十八
204 强迫编兵刺刀穿
206 我们都吃大锅饭
207 读书
208 职业
208 婚姻
209 生子
210 写作
211 打牌必邀四人帮
211 退休
212 附录一
213 附录二
214 跋
215 麦高(汴桥)作品一览表
序
笔者以前的作品多为幽默文章。退休以后,无所是事,为防大脑生(金秀)而引发老人痴呆症,我接受医生朋友的建议,开始学写打油诗自娱。没想到一写就写上了瘾,竟然写成了这本书。
我有几位朋友,皆为幽默感超众的学者,受我的坚持邀请,他们各自贡献数篇,以便共襄盛举,特在此致谢。
我是直接受到打油诗好处的人,所以我建议大家都来写打油诗。我的构想是发动一种同学及朋友之间的打油诗俱乐部,共同用打油诗来联络感情或开玩笑。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如果能找到同好,不问远近,打油诗可说是最方便,简单和最便宜的方式。举例说,我和我的朋友都非常喜欢读彼此的打油诗。他们分别住嘉义,台南,台中和台北。在电脑上写和读打油诗真是快捷无比。这种感觉可用我的打油诗来描写:人在家中坐,电脑供娱乐。
你我打油诗,快乐真多多。
无怪现在有那么多人爱读爱写打油诗。我的老师杨昭奎教授已经出版了五本打油诗集。而且仍然不断的每日写。也许是我的幸运吧,竟然交到这么多师友。他们既喜欢读也喜欢写打油诗。
《政治顺口溜,麦高来打油》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看待那些常常被包裹在华丽辞藻下的政治运作。作者的文字,与其说是“顺口溜”,不如说是“洞察的匕首”,精准而犀利地刺破了许多虚假的繁荣。他对于“民意代表”的描述,就极具讽刺意味。他没有直接批评,而是通过描绘一个“选择困难症”的代表,如何在各种利益和承诺之间摇摆不定,最终做出一些似是而非的决定,将这种代表的困境和无奈,以一种令人同情又忍俊不禁的方式呈现出来。这种描绘,比任何严厉的批判都更能触动人心。我特别欣赏他对“宣传与真相”的探讨。他没有去分析什么“洗脑术”或者“意识形态控制”,而是用一个集市上“卖瓜”的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如何通过巧妙的语言和包装,将一个普通的瓜,卖出天价,让人们心甘情愿地买单。这种对比,让“真相”和“宣传”之间的界限,变得无比清晰。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政治的本质,往往就藏在这些日常的“套路”之中。它鼓励我去质疑,去辨别,去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和判断,而不是盲目接受。
评分这本《政治顺口溜,麦高来打油》就像一股清流,在浩瀚的书海中,以一种极其接地气的方式,剖析了许多我们日常生活中都能感知到,但又常常被宏大叙事所掩盖的政治现象。作者的文笔,与其说是“打油”,不如说是“点石成金”般的智慧。读起来,那些曾经让人觉得枯燥乏味的政治理论,仿佛被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他擅长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政治逻辑抽丝剥茧,再配以妙趣横生的比喻和辛辣的讽刺,让人在会心一笑的同时,也能引发深刻的思考。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信息茧房”的论述,作者没有生硬地引用学术概念,而是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描绘了人们如何在信息碎片化时代,一步步被困在自己构建的“信息围城”里,对外界的声音充耳不闻。这种描绘,真实得让人心惊,又充满了警醒意味。此外,他对权力运作的观察,也丝丝入扣,没有居高临下的说教,而是娓娓道来,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者,在讲述他的人生阅历。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许多习以为常的政治景观,也让我更愿意去探究背后的原因。它不是一本教条式的政治读物,而更像是一本“政治生活指南”,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身边的政治环境。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简直是一股泥石流,一股裹挟着智慧和幽默的泥石流,冲刷着我多年来被刻板印象所固化的政治认知。作者的“打油”之处,在于他用最接地气的语言,最不加修饰的口吻,揭露了政治运行中最赤裸裸的现实。他谈论“权力游戏”,不是用官方的术语,而是用一场发生在家长里的“抢糖果”大战来比喻,将权力的获取、争夺和维系,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忍俊不禁,却又深感其真实。我尤其对他关于“共识的形成”的论述印象深刻。他没有去分析什么“民意调查”或者“政策辩论”,而是用一个村庄里决定修路的故事,展现了不同群体如何通过妥协、拉拢、甚至偶尔的“小恩小惠”,最终达成一个看似“皆大欢喜”的决议,但这个决议背后,却可能隐藏着不同程度的牺牲和让步。这种观察,细致入微,充满生活气息,却又直击问题的本质。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所谓的“宏大叙事”不过是各种“小算计”和“小博弈”的集合体。它让我不再对政治感到畏惧,而是以一种更加放松、更加批判的眼光去审视它。
评分《政治顺口溜,麦高来打油》给我的最大感受是,政治并非总是遥不可及、高高在上,它就藏在我们生活的点滴之中,渗透在我们每一次的决策与互动里。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有画面感,仿佛他是一位技艺精湛的说书人,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将一个个抽象的政治概念具象化。他对于“利益交换”的解读,就非常到位。他没有直接谈论宏观的经济政策,而是从身边人的买卖、邻里的纠纷讲起,层层递进,让我们明白,无论个体还是群体,其行为背后往往都存在着一种隐性的“价值评估”和“成本收益”考量。这种从微观到宏观的叙事逻辑,让我更容易理解复杂的政治格局。我尤其喜欢他对“信息不对称”的分析,作者没有引用任何经济学理论,而是用一个非常贴近生活的场景——农贸市场上的讨价还价,来揭示信息掌握程度如何影响最终的交易结果,进而延伸到更广阔的政治领域。这种“以小见大”的手法,让原本枯燥的原理变得生动有趣,也让我对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有了新的理解。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能够激发我们去主动观察、去思考,去发现隐藏在表象之下的政治逻辑。
评分我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翻开了《政治顺口溜,麦高来打油》,本以为会是一本轻松幽默的消遣读物,却意外地发现其中蕴含着令人拍案叫绝的洞见。作者的语言风格实在是太独特了,他能将最严肃、最宏大的政治话题,用一种近乎孩童般的直白和好奇去解读。但这种直白并非浅薄,反而是一种返璞归真的智慧。他笔下的权力,不是高高在上的神祇,而是充满着七情六欲的凡人;他描绘的政治博弈,也并非硝烟弥漫的战场,而更像是街头巷尾的家长里短,却又在这些看似琐碎的细节中,暗藏着惊人的逻辑和规律。我特别欣赏他对“集体无意识”的探讨,他没有使用任何艰深的心理学名词,而是通过几个生动的小例子,就将这种群体性的行为模式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不禁回想起自己曾经参与过的那些,在群体情绪裹挟下做出的,如今看来有些匪夷所思的决定。这本书没有给我灌输任何预设的政治立场,而是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现实中许多我们不愿直视的角落。它鼓励读者独立思考,质疑常识,去发现那些被忽略的真相。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思维边界被大大拓宽了,看待问题的角度也更加多元和批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