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诗集《朝∕圣》里的一百一十二首诗写成于二○一一年五月至二○一三年三月间。幸运地,这些诗都是我先后在Word文件档上以一人之力完成的。有五首(〈五行〉、〈三色〉、〈符号学〉、〈商朝〉、〈新唐朝〉)成于诗集《妖∕冶》前(也就是二○一一年筋膜发炎前),其余一○七首皆完成于二○一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至今年三月二十五日这三个月间。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让本来尚无头绪的诗集成形,在我的写作经历里是未曾有之的。去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至今年二月十五日这五十天里,我完成了五十一首诗的写作。去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我据诗人孙梓评诗集《善递馒头》中的六首诗,圈字组成〈伪善馒头〉一诗(这算是我第二二○首「再生诗」),几天后一发不可收拾,接连写了我自己「原生」的其他五十首诗,有点像自动写作机,或不断起乩的乩童。我先在手机上一音一音按键成字,写好初稿,再在电脑上修改、列印出。此书的构成,线条简单、构图明晰之质,超过我先前任一本诗集。书分五辑,前四辑的标题很快就浮现我脑中:「香客」、「十二朝」、「十二圣」、「四方」。写完此四辑后,觉得应该另添一辑「五寰」做为结尾,并唿应第一首诗〈五行〉,乃写了长诗〈五寰〉、图象诗〈五环〉、十三行集〈五季〉。五辑合而为之,即是「香客朝圣四方五寰」。
〈五季〉里的五十六首十三行诗写成于今年三月五日至二十五日间。「春歌」、「夏歌」、「秋歌」、「冬歌」四辑五十二首算是一本诗的年历:一年五十二週,分配给四季,恰好一季十三首诗、十三个礼拜。写诗的妙处在于意外之趣味∕利息(interest),多出之红利(bonus)。将四辑十三首诗的首行依序合在一起,又生出四首新诗、四个礼拜,此即辑五「十三月」。一年遂有「五季」——五十六週、五十六首诗。我诗的年历于是多迸出神奇的一个月,一年的第五季。
家附近晨间的「星巴克」是这段时间我独处建构这些诗的主要场所,下午的「王记茶舖」则是我陆续发表新作之处,观众十有九点九是张芬龄一人。常常是睡前或睡中,忽有一念,敷衍若有形,赶紧转身打开手机,在床铺上记录下诗句,顺利的话,一夜数醒,及时成篇。有的诗是在等候针灸或针灸中完成的,有的则成于这一年来我最常枯坐的我家楼下餐桌前。最多时,一天写成五首。写作时间最长的是〈一块方形糕〉一诗,我本来以为这首既要横读、又要直读,以斜读的对角线为主题句的图象诗,根本不可能完成,写到第二天晚上有几个小缺块拼不起来,很想就此放弃,没想到第三天早上起来又继续苦思,熬了一整天总算完成这块文字拼图。我曾请张芬龄唸这首诗,她的唸法是:(斜读)「一块方形糕,大方翻为视觉、味觉多重之斜塔」;(横读)「塔下鸟声,多如满地味美之糕屑,悦人口、目、耳。斜飞妙态纷丰,通体其爽。此糕令吾拙于言之娇姿,缤且多彩,显酥、示甜,函授之、困难重重。其妙性灵皆现天下,蜜意实不易多得。美感现在具体散发于空中,感觉道理隐在,啊,一神祕之蓝色妙味,乃经一形为风,色丰细网。其觉神实无复有情思之人体,视物如不见乎。幽幽求形。为转出,看同道人心,方翻飞大趣味。世人各方喜其出现,化之大食,不觉转媚。糕容幻化百形,此美娇方块,千块如一块」;(直读)「一如千娇百媚之各方形体,其妙,感易、难言耳。块块美化、转化人心,求人网色中、不困于目。方此幻觉现,世人幽之,细蓝空实之。拙口形容不出味道,幽思丰之于意授。吾人糕食,其趣同乎情色,祕发密函,令悦大、喜大。看见有风神散下甜糕屑,方飞出,不复为一体。天示此糕,翻转如无形,啊,具现酥爽之为物,实一。在在皆显其美。『视神经』隐现灵彩、体味,觉乃理、感性,多通地。味道美妙且丰满,觉得其缤纷如多重姿态、多重娇妙声之飞鸟,斜下塔」。两首圣者向动物说教诗,先写成的〈圣安东尼向鱼说教〉,标题出于马勒《少年魔号》歌曲集里的同名歌曲。〈圣方济向鸟说教〉一诗则是前四辑诗作中最后完成的,花了我整整两日夜;为了找出有别于〈圣安东尼〉一诗的呈现方式,筹备的时间却是全书中最久的。我年轻时听了李斯特钢琴曲《两首传说》,其一即是描绘圣方济向鸟佈道,后来爱鸟、爱人、爱神的梅湘写成歌剧《阿西吉的圣方济》,更让人印象深刻。无力跨出花莲的香客我,只能「在我的城旅行所有的城」,借神游,朝圣古今四方五寰。
「十二朝」一辑是五辑中最先完稿的,〈唐朝〉之前本来应有隋朝,但因为我在诗集《轻∕慢》中已写过〈隋朝〉(二○○九年三月),遂略之。小时候在历史课本读到大禹治水,说他爸爸名叫鲧,他儿子名叫启;长大后又在《楚辞》的〈离骚〉里看到「启九辩九歌兮,夏康娱乐以自纵」,说九辩、九歌皆天帝乐名,启登天而窃以下用之也。我把这些转成我的〈夏朝〉。〈周朝〉的「周」字,在金文里是上「田」、下「口」,后来才变成今貌。在台湾,明朝最有名的人,除了郑成功,就是王阳明,听说他曾在阳明山「格竹致知」,使王阳明自己和明朝,扬名天下。而为了表现我爱国家、爱民族的情操,我在〈清朝〉一诗最后,安排了一行「中华民国万岁」。
我因阅览有限,所识圣贤无多,写完「十二圣」一辑前三圣后,只好派配角登场,将雌据厨房一角的我太太,以及无名、匿名的圣者,写入〈厨圣〉、〈万圣〉、〈无圣〉中。我本来要写西方的「乐圣」贝多芬,因为他聋了,怕他听不见我的诗,乃改写东方「快乐之圣」刘伶。松尾芭蕉是日本俳句之圣,所以芭蕉的「言叶」(言语),也是芭蕉叶。「四方」一辑中的诗,每一首(或每一节)都是四方形的,因以名之,这自然也是一种格律,一种现代诗中形式上的节制。〈五寰〉、〈五环〉两诗皆写于今年二月,〈五环〉一诗的副标题(也就是据以创作的motif∕母题)来自我一九九五年四月写的一首诗〈奥林匹克风〉的标题与前两行。去年我受邀代表台湾参加在伦敦举行的奥林匹克诗歌节(Poetry Parnassus),但人却困在台湾,不克前往,虽然我的诗也随着其他奥运参赛国诗人之作,夹于一阵「诗雨」中飘降在六月底的伦敦夜空。我寄给他们的诗中,有一首即是〈奥林匹克风〉。我要承认少年以来就一直喜欢的乐府诗、《诗经》国风等古典民歌对我写作的影响。如果作诗如作曲的话,我的作曲法似乎常借着形、音、义的歧义性,分裂、发展动机或主题。以此方式,我试着探索有别于其他语文的方块中文诗的书写新可能。
写这些诗时,我期待能运指如刀,俐落干净地切出简洁、自然之作:书的架构清爽,诗的题目清爽,形式清爽,文字清爽。
《朝/圣》这本书,在我看来,它所揭示的“朝圣”并非仅仅局限于地理上的迁移,而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跋涉,一次对生命意义的深度追寻。我被书中人物各自不同的“朝圣”经历深深吸引,每一个人的旅途都充满了挑战与艰辛,但也孕育着成长的契机。作者对于不同人物内心世界的洞察,可以说是入木三分。他们并非是脸谱化的英雄,而是有着各自的弱点、迷茫和执念,这种真实性,反而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坚持”的描绘。在漫长而艰难的“朝圣”路上,正是这种看似微不足道的坚持,支撑着他们一次次地站起来,继续前行。这种力量,来源于内心深处对某种信念的坚守,也来源于对生命本身的热爱。这本书的叙事结构,也给我带来了很多惊喜。它并非是简单的线性叙事,而是多条线索的交织,时空在书中自由跳跃,却又始终围绕着“朝圣”这一核心主题展开。这种结构上的复杂性,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总而言之,《朝/圣》是一本能够触及灵魂的书,它不仅讲述了一个精彩的故事,更引导读者去思考生命的本质,去理解那些看似平凡却伟大的“朝圣”之路。
评分我必须承认,《朝/圣》这本书在某种程度上颠覆了我对“历史小说”的固有认知。我以为它会遵循某种既定的套路,讲述某个朝代的兴衰,或者某位帝王的传奇。然而,它所呈现的,更像是一幅流动的、充满张力的时代画卷,而书中的人物,便是这画卷上最鲜活的笔触。作者对于细节的把握,简直令人惊叹。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描写,比如一场集市上的讨价还价,一次深夜的私语,甚至是某个角色的一个眼神,都在不知不觉中为整个故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人物的性格塑造增添了无限层次。我尤其被书中对于“选择”的探讨所打动。在那个特定的历史语境下,每一个人物都面临着无数艰难的选择,他们的决定,不仅仅关乎个人的命运,更可能牵动着整个时代的走向。而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给出一个对错的结论,而是将这些选择的复杂性、其中的无奈与挣扎,赤裸裸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引人深思。读这本书的过程,我感觉自己仿佛穿越了时空,亲身经历了一段段跌宕起伏的人生。我看到了王朝的更迭,也看到了普通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渺小与伟大。它让我明白,历史并非只是由英雄豪杰书写,更多的时候,是由无数个像我们一样,在时代浪潮中努力生存、努力寻找意义的个体共同铸就。这种宏大与个体之间的巧妙连接,是这本书最让我着迷的地方。
评分初读《朝/圣》,我以为会是一本关于某种特定“朝圣”仪式的写实作品,或许是某个宗教的朝圣过程,或者是一次艰辛的长途跋涉。然而,它所展开的,却是一个更为宏大和深刻的叙事,将“朝圣”这一概念,升华为一种精神上的追求,一种对生命意义的不断探索。书中人物的命运,仿佛是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所牵引,踏上了各自的“朝圣”之路。这条路,时而充满荆棘,时而又洒满阳光。我被作者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致描绘所深深吸引,那些人物的迷茫、挣扎、坚持和顿悟,都刻画得入木三分。他们不是完美的英雄,也不是简单的反派,而是真实而鲜活的个体,他们的每一个选择,都充满了人性的复杂性。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失去”与“获得”之间辩证关系的探讨。在“朝圣”的过程中,人物往往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失去一些东西,才能最终找到内心真正渴望的。这种付出与收获的辩证关系,在书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这本书的结构也颇具匠心,它并非线性叙事,而是通过多条线索的交织,构建出一个复杂而庞大的故事网络。这种结构上的张力,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总而言之,《朝/圣》是一本能够引发深刻思考的书,它不仅讲述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更触及了人类心灵深处最本质的追求,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的感悟。
评分《朝/圣》,这个书名本身就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吸引力,仿佛预示着一场深刻的精神旅程。当真正捧起这本书,我才意识到,它所讲述的,远不止是一个关于“去往何方”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为何而去”的深刻叩问。书中对人性的洞察,可以说是入木三分。作者并没有回避人性中的阴暗面,那些自私、猜忌、甚至是残忍,都得到了真实而毫不掩饰的描绘。然而,恰恰是在这些黑暗的角落里,人性的光辉才显得更加耀眼。那些在绝境中依然保持善良、在绝望中依然怀抱希望的人们,他们的存在,就是对生命最强有力的证明。我时常在阅读时停下来,思考书中的人物是如何在巨大的压力下,做出看似微不足道却意义深远的决定的。他们的每一次妥协,每一次坚持,都像是命运的棋局中,一次又一次的落子。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极具特色,它不像某些文学作品那样华丽辞藻堆砌,反而以一种质朴而有力的语言,直击人心。那些简练的句子,却蕴含着巨大的能量,仿佛一把把锋利的刀刃,剖开了现实的表象,直抵事物最核心的本质。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一次灵魂的“朝圣”,不仅是对书中人物命运的感同身受,更是对自己内心深处的一种探寻。
评分《朝/圣》这本书,说实话,最初吸引我的是它那极具诗意的书名,带着一种古老而神秘的召唤感。拿到手后,翻开扉页,那种纸张的质感,油墨的淡淡香气,就已经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我原本设想着,这会是一本关于旅途、关于心灵探索的宏大叙事,或许会涉及到某个民族的迁徙史诗,抑或是某位智者遗世独立的求道之旅。然而,当我真正沉浸其中时,它所展现的,却远超出了我最初的想象。这本书如同一个精心编织的锦缎,每一根丝线都充满了力量与韧性,交织出的是一段段令人心悸的生命轨迹。我被其中描绘的那些人物深深吸引,他们不是高高在上的神祇,也不是遥不可及的传说,而是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挣扎与坚持,都那样真切地烙印在文字里。有时,我会因为他们经历的困苦而感到窒息,仿佛置身于那个艰难的时代;有时,我又会被他们身上迸发出的微弱却顽强的希望所温暖,仿佛黑夜里点亮的一盏灯。这本书的叙事方式也极具匠心,它不像流水账般地记录事件,而是如同电影的镜头般,时而宏大,俯瞰全局;时而微观,聚焦于人物内心最细微的情感波动。这种叙事上的张力,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惊喜和挑战,每一次翻页,都像是踏上了一段未知的旅程,不知道下一刻会遇到怎样的风景,又会触碰到怎样的灵魂。总而言之,《朝/圣》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场涤荡心灵的洗礼,它让我重新审视了生命的意义,也让我对人性有了更深的理解。
评分《朝/圣》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重量”。不仅仅是纸张和墨水的物理重量,更是它所承载的厚重历史和深刻人性。我原本以为会读到一个关于某个民族或某个时代的史诗,但它所呈现的,却是一种更加普世的、关于生命意义的探索。书中的人物,他们的命运,就像是被时代的洪流所裹挟,又在其中奋力挣扎,寻找着属于自己的方向。作者对那个时代的描绘,可以说是细致入微,从社会风貌到人物心理,都刻画得栩栩如生。我仿佛能够看到那个时代的街头巷尾,听到人们的交谈声,感受到他们内心的起伏。我尤其喜欢书中对“牺牲”的探讨。在“朝圣”的道路上,许多人都不得不做出巨大的牺牲,去放弃一些珍贵的东西,才能换取内心的平静和升华。这种牺牲,并非是为了某种功利的目的,而是源于一种更深层次的、对生命意义的理解。这本书的语言,也有一种独特的韵味,不华丽,却充满了力量,每一个字句都像是凝结着岁月的智慧。总而言之,《朝/圣》是一本能够让人沉静下来,深入思考的书,它不仅讲述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更触及了人类心灵深处最普遍的困惑和追求,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的感悟。
评分《朝/圣》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一个漆黑的夜晚,看到了一片星河。我之前并没有抱有太高的期待,只是被它的书名所吸引,觉得或许会是一本情节曲折、引人入胜的小说。然而,当我沉浸在书中的世界后,我才发现,它带给我的,远不止是情节上的刺激。书中所描绘的那个时代,那个社会,那些人物,都带着一种独特的、浓厚的历史气息。作者对于那个时代的风土人情、社会制度、以及人们的精神世界,都有着极为深入的理解和刻画。我仿佛能够闻到空气中弥漫的尘土味,听到远处传来的吆喝声,感受到人们脸上深深的皱纹和眼中闪烁的光芒。书中的人物,他们的人生轨迹,充满了偶然与必然的交织。他们的选择,在当时看来或许是迫不得已,但事后回想,却又仿佛是命运早已注定的安排。这种宿命感,在书中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却又不会让人感到压抑,反而增添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我特别喜欢作者在处理人物关系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微妙和复杂。人物之间的情感,并非简单的好与坏,而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纠葛和羁绊,就像生活中真实的写照一样。这本书的语言,也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它不华丽,却充满了力量,每一句话都像是精心打磨过的宝石,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总而言之,《朝/圣》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历史的长河中,那些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也让我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深的思考。
评分坦白说,《朝/圣》这本书给我的震撼,是近期阅读中最为强烈的。我以为我会读到一个关于某个具体宗教信仰的故事,或者是一次关于某个圣地的物理旅程。然而,它所触及的,是更深层次的、关于“信仰”本身,关于“寻求”本身的哲学命题。书中的人物,他们所踏上的“朝圣”之路,形式各异,但内核却有着惊人的相似性——都是在寻找一种超越日常生活的意义,一种能够支撑他们走过艰难岁月的精神力量。我被作者对于不同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腻刻画所折服,每一个角色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挣扎和困惑,他们的“朝圣”之旅,也因此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景。有的充满了坚定的信念,有的则充满了迷茫和怀疑,但正是这种多维度的呈现,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立体和真实。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掌控得非常好,时而舒缓,让你沉浸在人物细腻的情感之中,时而又陡然加速,将你抛入紧张的冲突之中。这种跌宕起伏的阅读体验,让我欲罢不能。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宏大历史背景与个体命运之间的关系时所展现出的高超技巧。那些历史的洪流,并没有淹没人物的个体性,反而成为了他们展现自我、实现价值的舞台。总而言之,《朝/圣》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书,每一次阅读,都会有新的感悟和体会,它让我重新思考了“信仰”的本质,也让我对生命中那些无形的“朝圣”之路有了更深的理解。
评分《朝/圣》这本书,给我的阅读体验,就像是在品一杯陈年的老酒,越品越有味。我最初被它的书名所吸引,觉得带着一种神秘和古老的气息。当我真正翻开它,我才发现,它所描绘的,是一个充满着时代印记的宏大画卷。书中的人物,他们的人生,似乎都与某个时代的命运紧密相连。作者对于历史背景的把握,可以说是信手拈来,却又恰到好处,将那个时代的生活气息,人物的命运,都展现得淋漓尽致。我尤其被书中对“选择”的描绘所打动。在那个特定的年代,人物面临着无数艰难的选择,每一个选择都可能决定他们的命运,甚至是影响着周围人的生活。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给出一个评判,而是将这些选择的复杂性、其中的无奈与挣扎,都赤裸裸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引人深思。书中的语言,也有一种独特的质感,不华丽,却充满力量,每一个词句都像是经过了千锤百炼,直击人心。我时常在阅读时,会不由自主地想象书中人物的生活场景,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个时代,感受着他们的喜怒哀乐。这本书的叙事方式,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既有宏大的历史叙事,又有细腻的人物心理描写,两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总而言之,《朝/圣》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书,它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面能够照见历史、照见人性的镜子。
评分《朝/圣》这本书,在我拿到手中之前,我以为它会讲述一个关于“目的地”的故事,关于到达某个神圣之地,然后获得解脱。然而,当我沉浸其中后,我才发现,这本书所聚焦的,恰恰是“过程”本身。它讲述的,是那些在漫长而艰辛的“朝圣”之路上,人物所经历的蜕变,所获得的成长,以及他们所付出的代价。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仿佛是命运的旅人,背负着各自的过往,踏上了属于自己的“朝圣”之路。他们的旅途,充满了未知与艰辛,但也因此充满了意义。我被作者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腻刻画所打动,那些人物的纠结、彷徨、坚持和最终的释然,都刻画得入木三分。他们并非是完美的圣人,而是有着七情六欲的普通人,他们的“朝圣”,也因此更显真实和动人。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失去”与“获得”之间辩证关系的描绘。在“朝圣”的途中,人们往往需要舍弃一些东西,才能最终找到内心真正渴望的。这种舍与得的智慧,在书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总而言之,《朝/圣》是一本能够引发读者深思的书,它不仅讲述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更引导读者去理解生命中那些无形的“朝圣”之旅,去感悟在过程中所获得的宝贵财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