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着每一篇章,心不断地被触动着,也感觉善的力量弥漫四周…,在这本书里,我们听到台湾这纷扰喧哗的社会,一缕最清亮的高音。
◎来自媒体人的推荐:李青霖先生 (风城雅集画会会长、联合报资深记者)
其实只要阅读完本书,就可以发掘到,要有良好的亲子关系,一点都不困难。只要心中有「爱」,也能成为子女心中的A咖父母。
◎来自学术界的推荐:郭志裕 教授 (中央警察大学犯罪防治研究所博士)
唿应作品中的真实故事,原来现代人所面对问题,正是他们夫妇笔下的文章。很高兴看见这些感人故事顺利出版成书,祝福《我不是C咖父母》这本书能成为台湾更多A+父母的推手。
◎来自文化界的推荐:温文龙 先生 (新竹市文化局志工、竹堑映象乡土文化工作室负责人)
「我不是C咖父母」此书出版,相信必然对现代父母提供兼具学理与实务的教养建议。全书共40篇精彩的短文,笔尖带浓情,文中藏深意,读时如处清风明月自在随心,读后如品茗聆乐满心欢喜,教人爱不释手。而每篇文末给读者的悄悄话,精鍊的提点充满人生的慈悲与智慧,则让人回味无穷。
◎来自教育界的推荐:蔡怀萱 校长 (新竹县枋寮国小校长 法学博士)
作者简介
黄骏基
西元1964年生,籍贯台湾省新竹县。
职业简述:
目前仍在企业界上班,持续为台湾经济打拼。
志业及兴趣:
2009年成立光化慈善志工队,担任执行长职务。
2010年教育部「悦读101」(新竹县)推广偏远学校阅读夏令营讲师。
2010年8月11日以笔名麻吉出版了第一本文学书籍(散文);书名:《花开几回都不同》。
2012年元月以笔名麻吉出版了第二本个人文学书籍(小说);书名:《结束,也是开始》。
2013年开始,将与妻子合力出版亲子系列励志丛书。
陈晓谕
曾任:
2008年以前:
小牛顿特资教学中心幼儿部班主任、小牛顿特资教学中心安亲部班主任
2008年我的社区书坊~新竹县社区阅读推广儿通阅读培训讲师
2008年竹北市国际花鼓节故事小达人培训总讲师
2009年真爱-埔关儿童客家快乐夏令成长营(执行策画总监及讲师)
2009年真爱系列-关怀部落文化研习营(执行策画总监及讲师)
2009年泰安乡部落传递真爱(执行策画总监及讲师)
2009年新竹县关西镇推动原住民亲子教育文化计画(执行策画总监及讲师)
2009年新竹科学园区『景气无薪,我们有心』真爱关怀活动(执行策画总监)
2010年教育部101推广阅读活动阅读讲师
2011年新竹县关西镇图书馆咸菜娃娃故事培训总讲师
2011年关西镇图书馆"小志工培训讲师
2011年关西镇立图书馆100年度经营图书馆人才及志工培训课讲师
现任:
新竹县光化慈善志工队、中华分营利组织发展协会-新竹分会执行总监
孺雅工作室(执行总监、讲师)
新竹县文化局图书馆横山图书馆区长、文化局故事志工
新竹县关西镇图书馆咸菜娃娃故事培训总讲师
推荐序
纷扰喧哗中,最清亮的高音
◎李青霖先生 (来自媒体人的推荐)
只要心中有爱,也能成为子女心中的A咖父母
◎郭志裕博士 (来自学术界的推荐)
生命如小说
◎温文龙先生 (来自文化界的推荐)
推荐一本充满爱与关怀,又实用贴切的亲职教
育新作
◎蔡怀萱校长 (来自教育界的推荐)
自序
◎陈晓谕
◎黄骏基
部落格粉私团联合推荐
◎粉丝一:Lucky women
◎粉丝二:jane
◎粉丝三:默耕
◎粉丝四:仁
第一章 管教偶尔需要转弯,亲情必须保持直线
我从职场、生活圈里,看到了许多父母常犯的错误
前言:从台湾拿了三项世界最低记录看当今教育的隐忧
现代父母冏很大…………………………………………………………………5
为何职场达人会沦为C咖父母? ………………………………………………9
转个念,生命从此大不同………………………………………………………12
管教偶尔需要转弯,亲情却必须直线…………………………………………17
父母都是用「溺爱」淹死小孩…………………………………………………21
儿时给了越多自由,长大后就有更多的顶撞…………………………………24
要在每次创伤中成长,否则只能在天国里疗伤………………………………27
给小孩宽裕的「钱」真正能弥补亲情的缺角吗? ……………………………30
与新住民的微笑,在最美的地方相遇…………………………………………32
胸中常怀感动,心则能长存善念………………………………………………35
让小孩的心灵有户,长大后其人生才会有路…………………………………40
父母的角色够完整,小孩的心愿才有高达成率………………………………44
好风水就是:父母常持好心肠,后代易出状元郎……………………………48
小孩跌倒了,教会他顺便看看地上的风景……………………………………54
每人都有无处安放的「伤」,所以请从痛中学习……………………………63
第二章 曾经从痛中放手,还好却在爱里相遇
我从读书会中,发掘到了生命里的许多感动
前言:《读出了世上最诚挚的爱》
《当我们同在一起》:八八水患赈灾故事……………………………………73
《给星星一个惊喜》:一堂作文课的启示……………………………………79
《说出心中最想感恩的那个人》:世界十大名人传记读后心得……………83
《若可以回到从前,妳最想回溯到人生哪个阶段》:一篇人生箴言的激盪…88
《流浪,为了与妳相遇》读书心得之1:不愿错身的菩萨…………………93
《流浪,为了与妳相遇》读书心得之2:擦鞋匠的哀歌……………………99
《叫我第一名》电影观赏心得:我找心目中的NO1 …………………………103
《第36个故事》电影观赏心得:你的梦,筑在哪里…………………………108
《战鼓》电影观赏心得:学习倾听自己的鼓声………………………………113
《原来,幸福很简单》:关怀三失老人后的心情回顾………………………118
《他们流着口水说…再见》:走访老人院的心情回顾………………………124
《终于,我找到了自己》:在一个游戏里发掘自性…………………………128
《林书豪教会我们的10件事》:我们也讨论了10条心得……………………132
《孤儿体验营》:考验十个小孩与多位父母的教养实验……………………136
《心愿收集桶》:给自己许一个未来:2011年最后一堂读书会……………141
第三章 他们并不特殊,全都是上帝美丽的实验品
我从特殊生里面,发现到了上帝给的许多恩典
前言:《那一天我们相遇在寻梦谷》
让一年级新生不哭的奇妙实验…………………………………………………153
窗帘边的小豆豆…………………………………………………………………157
学习边缘的孩子…………………………………………………………………161
开口笑女孩………………………………………………………………………167
小女孩与葬礼……………………………………………………………………171
当迟缓儿瞇着眼说:老师,我要嫁给妳………………………………………175
棒棒糖!最甜蜜的处罚…………………………………………………………181
滚地鼠男孩………………………………………………………………………186
那个叛逆高个儿是我的帮手……………………………………………………191
最爱抱怨的小天使………………………………………………………………196
推荐序一
纷扰喧哗中,最清亮的高音 李青霖
2012年2月24日,初次访问刚出版第二本书《结束也是开始》的黄骏基时,他告诉我,「下一本要写亲子教养相关的书」,他加了句:「都是些苦难故事」;话犹在耳,想不到,去年底,新书就完成了。是不是科技人都这么讲究效率?我觉不尽然,关键应是骏基实践理想与踏实筑梦的毅力。
联合报地方版新辟「竹科生活圈」专栏,每日出刊,需大量访问科技人,谈工作、生活、休闲娱乐或兴趣、志业…;透过旺宏电子大爱社长李道霖兄引介,与骏基结识,最初只想探究忙碌的科技人,怎有余力舞文弄墨?书写文章?
记得初见那天,骏基出现时,不是一个人,妻子陈晓谕跟在一旁,手上还拎着他们宝贝女儿的作品,以及志工资料,心中暗忖:这人满奇怪,是不是「妻管严」?连受访也要被监督?原来,除了写作之外,他和妻子投入最多心力的,正是志工。
来自淳朴乡间的骏基,与我访谈过的多数科技人不太一样;他下班不上网玩游戏、鲜少与同事聚会、唱歌或品尝美食或品酒,而是回家,陪一群大爱孩子读书、写作,以及当志工。
「我规定自己一周写一到三篇文章」他说,读小学的女儿,最喜欢坐他腿上,一起讨论写作,女儿受到薰染,文章也常在国语日报刊载。心性如此沉定,当与他的信仰与生命历程有关。他与妻子都有过敏性体质,两个儿子一过动、一学习迟缓,晓谕原经营托儿所,在孩子青春叛逆期,决定放下工作,陪孩子一起度过。
教养特殊孩子不容易,父母必须拥有倍于常人的爱心与耐性,他们和社区另外四个家庭实验「易子而教」方式,希望透过第三者,减少亲子面对面的冲突。终于,关系渐渐改善,「我们也学会处理别人家孩子的问题」,大家一起成长,成效不错。
98年,夫妻俩在社区成立「光化慈善志工队」,邀集热心人士,全家人一起投入;这个社团每月第一周办蚊子电影院,播映励志电影、第二周教手语带动唱、第三周教说故事、第四周教导才艺,每周五还有读书会,服务范围包括:关西马武督原住民部落、泰安乡或尖石乡山地部落,此外,还会带孩子们探望独居老人,以及课业辅导,不少大学生加入他们的行列。
台湾乡村小镇里,单亲、外配与隔代教养比例非常高,更多孩子生长在家庭失能、家暴的环境,承受垒垒苦厄;在「我不是C咖父母」新书中,随手翻阅,尽是悲惨人生,读之让人忍不住心酸,可也感动于还有这么一群人,长期默默付出爱心,为孩子们掌一盏心灯,指引他们走向正途。
读着每一篇章,心不断地被触动着,也感觉善的力量弥漫四周,这也让我想起已故新竹仁爱启智中心创办人、来自匈牙利的耶稣会神父叶由根,生前说过的一句话:「想自己愈少,就愈快乐」。
相信透过这本书的递传,这份「善」念,会持续扩大影响力。尽管「光化志工队」不常发声,能见度犹不高,不过,在这本书里,我们听到台湾这纷扰喧哗的社会,一缕最清亮的高音。
推荐序二
只要心中有爱,也能成为子女心中的A咖父母 郭志裕
与作者骏基认识已经有三年多,他的为人,温文儒雅,做事果敢,给我感觉一点也不像科技人,倒像是一位教授、学者或更像是谆谆教诲的牧师。当他传给我这本「我不是C咖父母」的书并邀请我写序时,起初真有点惶恐,但当我拜读之后,真的是爱不释手又相当感动,三天我就将这本书读完。
这本书是骏基贤伉俪亲身体验,每篇文章浅显易懂,是每位为人父母,或者即将为人父母必读的亲子书籍。骏基贤伉俪除了是一对称职父母亲,他们对志工事业的投入,更令我动容。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他们身上已完全展现出来,他们夫妻可说是人世间活菩萨,在我个人感觉,有如此NICE的好朋友,实在与有荣焉。
「父母」是相对于「孩子」的角色,因此生养教育之事自然成为父母的天职,然而这其中的酸甜苦辣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也是每位父母人生中最大的难题!作者一针见血地点出现代父母亲的通病,因为忙碌而疏于管教,将孩子託付祖父母或是保母照顾,认为只要给予足够丰厚的物质生活,便是对孩子最好的补偿;因此我们可以见到近日在社会版上喧腾一时的李XX事件,父母只知用金钱满足他在亲情上的匮乏,长期的心灵闭塞使他成为金钱的奴隶,以致铸下大错。之后即使父母老泪纵横也唤不回儿子真诚的悔悟,成为心中永远的痛楚。
其实只要阅读完本书,就可以发掘到,要有良好的亲子关系,一点都不困难。只要心中有「爱」,从孩子的出生到成长的每一个过程他都尽力参与,对待孩子如同亲密挚友,和他们时常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贴近他们的心情,以同理心和无限的亲情之爱,理解并包容他们;以身作则,全家担任志工,让孩子参与各项公益活动。从小在这样充满爱的环境中,孩子自然健康成长,也成为懂得知恩惜福的人。教育孩子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重要的是心灵的富足;一株株生长在沃土的幼苗除了金钱上的养分滋养,更需要爱的时时浇灌,才能成长、茁壮为苍翠蓊郁的大树。
对孩子付出爱,一点都不难,如同麻吉所说:「记得那份孩子出生剎那带给你难以言喻的感动」。能带给孩子满足的不是一台要价不斐的iphone、不是锦衣玉食,而是那份难以言喻,却如唿吸般重要的亲情之爱。一个长期浸润在爱中的孩子,长大后必定会成为一个懂爱的人;一个懂爱的人懂得付出、懂得珍惜,自然会以最大的努力回馈给含辛茹苦哺育他们长大的父母,这份回馈不会拘泥在成绩单上分数的多寡,或是给予父母物质的丰厚与否,因为心中有爱的孩子如同一个个小太阳,不仅温暖自己的父母,也会暖和他人;同样地,每一位父母也会成为孩子心目中的「A咖父母」。
推荐序三
生命如小说 温文龙
生命如小说,不在长,在于好。启开与骏基夫妇的缘,从阅读《花开几回都不同》;《结束也是开始》;到《我不是C咖父母》,俨然是其每一年岁末分享的最珍贵的礼物。
2011年,骏基兄邀我为他们夫妻共同写作第三本书写序,翻阅原稿,彷彿掉入深深的漩涡,自己原来是C咖父母!忆及陪伴三个小孩成长过程,许多往事历历在目!唿应作品中的真实故事,原来现代人所面对问题,正是他们夫妇笔下的文章。
本想再三欣赏之后再提笔写序,骏基来电催稿,于是将心得简述于下:
工作之余,他们投入了热心、关心、爱心于生活週遭的亲朋友好友,还将陪伴少年成长的心得与自己内在的感受化为一篇篇感动的文章。
「热心」是参予社区的心得,凡举左邻右舍的亲朋好友,任何的事情,他们都能参与协助,甚至一杯茶都能体验人生,在闻香之余,更能增长智慧。
「关心」是付出的真情流露,不论是阿婆、是外籍媳妇,都是最好的倾听对象,也让人体会「生命,本来就是一连串难以掌握的变数」。
「爱心」是从对自己小孩延伸到更多的小孩,这种深耕式的灌溉终究会看见高大茂密的森林,而且用许许多多故事的分享,让好多孩童都有机会筑梦踏实。
看完《我不是C咖父母》这本书之后,心想自己过去或许也是一位C咖父母,但我相信未来的我绝不会重蹈覆辙,愿将此心情与大家共勉,也很高兴看见这对夫妻深耕教育的感人故事顺利出版成书,也祝福《我不是C咖父母》这本书能成为台湾更多A+父母的推手。
推荐序四
推荐一本充满爱与关怀,又实用贴切的亲职教育新作 蔡怀萱
骏基和晓谕贤伉俪是一对极为认真与用心的教育志工,造福桑梓无数。此次欣闻两人特别将累积数十年的教育志工经验,加上持续参加读书会精进的学习体会,出版「我不是C咖父母」一书,相信此书出版必然对现代父母提供兼具学理与实务的教养建议。
本书以亲情与管教为主轴,分为三章,第一章从周遭亲友的实际案例剖析现代父母常见的管教错误,并提出积极有效的解决方法;第二章则从自己参加读书会的阅读经验,发掘到生命中的许多感动,以案例叙说世界上最诚挚的爱;第三章并进一步将关怀触角伸展到特殊生,从对待这些上帝美丽的实验品互动中发现上帝的恩典。
全书共40篇精彩的短文,笔尖带浓情,文中藏深意,读时如处清风明月自在随心,读后如品茗聆乐满心欢喜,教人爱不释手。而每篇文末给读者的悄悄话,精鍊的提点充满人生的慈悲与智慧,则让人回味无穷。
笔者从事教育及辅导工作多年,深知父母角色对孩子的深远影响,感动于作者的用心投入与积极付出,本次庆幸有机会对本书先睹为快,心中备感欣喜及佩服。谨以此序,向国人推荐此一充满爱与关怀,又相当实用贴切的亲职教育新作。
自序一
记得在儿时的志愿里从未出现过「教师」这个选项,而我却在45岁以前,一直致力于教育相关的行业。宿命?说成「使命」更贴切!
在从事教育行业的这段期间,曾在大学进修过相关学分,犹记得在那段煎熬但格外有意义的岁月里,斯时适逢老大出生,当时,白天不仅有忙不完的事物,晚上还常为自己的功课忙得不可开交,还好先生和婆婆一直从旁支持,得以让我放心地在学程上不断的向前冲刺。
多年来从事过的事业很多,如托儿园所的园长、补习班的主任、作文班特约老师、数学班老师、学校故事妈妈…等等,多年来也承接许多教育部、县市文化中心及乡镇图书馆的活动策划,常感念自己虽不是正统的教育体系毕业生,却在教育界服务了二十余年,而且还在这段服务期间,得过新竹县政府所颁发的「优良教师」奖项!
我常常在想,「陪伴」是孩子成长生命中最重要的元素,若只是把自己的小孩教养成只会读书的考试达人那是不够的,不够之处在哪里呢?在于「人格」仍不够健全!一旦孩子进入了社会后,在这五浊的的社会里,其实相当容易招受到污染和失去自我,唯有带着您的孩子以大爱之心,去带动更多特殊的孩子,并以同理心来改变社会,陪着孩子们一同做志工、一起为这个社会服务,也许这样可以让他们从知苦、了苦的体验,进而懂得拔苦、脱苦的体悟。
唯有如此,将来自我迷失的机率必会降低,而抗压性、同理心相对提高之后,人际关系也会跟着变好,无形之中也增添了未来的个人竞争力。
这次出书,感谢外子骏基的鼓励与邀约,让我有机会再次去省思及回想关于那些在教育过程中值得和大家共同学习的个案。每每忆及个案中的那些孩子,就觉得他们对我来说如遇生命中的贵人一般,若没有他们的特殊经历与背景,又怎能轻易编出关于他们既精采又令人感动的生命篇幅呢?
晓谕 写于 2012年12月11日
自序二
一场演讲,能让观众意犹未尽的要素除了讲师个人魅力之外,其实最关键的手法在于讲师的说故事能力!而一本好书,如何能激起读者在看过以后还有一看再看的动机?关键处仍是在于作者的说故事功力。
晓谕老师说故事时,一直拥有极佳的渲染力!感动时,常会见其声泪俱下;真挚时,情感总是娓娓动人。她总是把一个故事说到入骨;也常把一个普通的案例导向生命的醒世处,她常跟其他老师这样说:「这世界原本都存在着好孩子,只因为有一些未尽责的父母与不够用心的老师出现,坏孩子也于焉产生了!」
这本书,并未想强调太多关于成功教育的例子,却写了很多从「失败中走过」的案例!往往「失败」中存在了太多的痛;所以「失败」中藏有更多的成长;往往「失败」里潜伏着许多的学习;所以「失败」里必有暗示更多向上的动力!
而我们夫妻对于自己小孩的管教,也是一路从「失败」的阴影中渐渐蜕变重生的。
这本书,我们分享了好多连自己都很感动的故事,冀盼它日后能成为读者们亲子教养时的参考书,也能成为老师们管教特殊生时可供参阅的工具书。
这是专给现代父母醒思的管教书籍,也是一本透过反省、内化、心灵再造进而提升亲子关系的难得力作,我准备了二年才将此书完稿,但愿我二年的努力,却能带给您一辈子的感动。
骏基 写于 2012年12月12日
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释然”。作为父母,我们总是不自觉地被社会上各种“成功育儿”的模板所影响,好像不把孩子培养成学霸、艺术家、运动员,就愧对了这个孩子。这本书却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内心深处的那些不安全感和自我怀疑。作者没有居高临下地教导,而是像一个过来人,分享了自己和孩子的点滴日常,那些看似琐碎却充满温情的故事,让我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性——不必追求完美,不必成为“别人家的父母”,也能拥有幸福的亲子关系。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情绪管理”的部分,以前我总是容易因为孩子的小错误而发脾气,事后又懊悔不已。这本书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方法,帮助我认识到自己的情绪触发点,并学会用更平和的方式去回应孩子。而且,书中对孩子个性的尊重,也让我反思自己是不是过于想把孩子塑造成我理想中的样子,而忽略了他们本来的模样。总之,这是一本能让你卸下伪装,回归真我的育儿读物,它鼓励你成为一个“不完美但充满爱”的父母。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及时雨!我一直觉得自己不是那种能把孩子培养成“顶尖人才”的父母,看到周围的家长们为了孩子补习班、特长班忙得团团转,我心里也泛着嘀咕,生怕自己“输在起跑线上”。但读了这本书,我仿佛找到了心灵的港湾。它没有给我灌输那些高不可攀的育儿理论,而是用一种非常接地气、充满幽默感的方式,剖析了普通父母的焦虑与挣扎。我尤其喜欢作者在书中举的那些生活化的例子,像是半夜起来给孩子冲奶粉的疲惫,孩子考试没考好时的无奈,甚至是家长群里那些让人哭笑不得的讨论,都让我感觉“被理解”了。书中强调的“做自己就好”的理念,让我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被社会压力绑架了,是不是忘记了育儿的初衷其实是爱和陪伴。它教会我如何放下不必要的比较,如何发现并肯定孩子自身的闪光点,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所谓的“成功”。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肩膀上的担子轻了很多,甚至开始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不再总是想着“我能不能做得更好”。这本书不提供万能药,但它给予了我一种勇气,一种接受平凡、拥抱真实的勇气。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远不止于育儿技巧。它更像是一次对自我价值的重新认识。我一直以来都觉得自己不够优秀,尤其是在养育孩子这件事情上,总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不够有能力。这本书却用一种非常温柔但坚定的方式告诉我:你已经做得很好了,你不是“C咖”,你就是你,独一无二的你,也是孩子最需要的你。作者在书里分享的很多经历,都让我感同身受,那些小心翼翼地试探,那些偶尔的崩溃,那些想要放弃的瞬间,她都真实地记录了下来。这让我明白,原来即使是“不完美”的父母,也能够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和爱。我最喜欢的是关于“接纳”的部分,无论是接纳孩子的不足,还是接纳自己的不足。这是一种深刻的自我和解,也是对孩子最深的爱。它让我不再纠结于那些表面的“成功”,而是更关注孩子内心的成长和幸福。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被注入了一股强大的力量,不再畏惧挑战,而是带着这份勇气,继续踏上属于我们家庭的独特旅程。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是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看待“父母”这个角色。我曾经以为,成为一个好父母,就是要无所不能,要懂得一切育儿的“道道”。但这本书却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用她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做一个“不完美”的父母,同样可以拥有高质量的亲子关系。她分享的那些关于“犯错”和“学习”的故事,让我觉得无比真实和鼓舞人心。我开始意识到,与其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追求那些遥不可及的“完美”,不如把这些精力放在如何更好地理解和陪伴孩子上。这本书也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与孩子之间的互动模式。以前我总是习惯性地去“纠正”和“指导”,而现在,我更愿意去倾听和支持。它让我明白,真正的教育,不是要把孩子塑造成什么样子,而是帮助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卸下了沉重的包袱,内心充满了平和与力量,准备好与我的孩子一起,去探索这个充满未知但无比精彩的世界。
评分这是一本能让你捧腹大笑,又能让你潸然泪下的书。作者的文笔非常有感染力,她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普通家庭的育儿画卷。我尤其喜欢她对细节的捕捉,那些生活中的小插曲,孩子脱口而出的童言童语,都充满了智慧和温情。这本书没有给我提供任何“秘籍”,它更多的是一种陪伴和启发。它让我明白,育儿不是一场竞赛,而是一段充满惊喜的旅程。我曾经因为孩子没有达到我期望的标准而感到沮丧,但读了这本书,我开始学会用更宽容的心态去看待孩子,去欣赏他们的每一次进步,哪怕只是微小的进步。书中关于“放下期待”的论述,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提醒。我们总是习惯性地对孩子抱有各种期待,而这本书告诉我,有时候,最好的爱就是不强求,就是让他们自由地成长。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洗了一个精神上的“热水澡”,所有的焦虑和不安都被冲刷干净,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轻松和喜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