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台湾目前因为有理想的报人已逝,新兴媒体老板视媒体为自家武器和生财工具,且彼此间互相兼併、争斗,演出一连串分分合合的媒体战争,以致报导新闻的媒体,本身成了制造新闻的对象,作者深表忧心并提出质疑。
作者自报社退休后,近七、八年来成为所谓的「名嘴」,对于台湾特有的名嘴媒体文化和乱象,深切了解,并提出批判。
作者三十年的记者生涯,对日渐退步的报纸、杂志等平面媒体,及网路媒体现象,提出个人之观察及建言。
在网路谣言满天飞,电视评论又常不负责任信口开河时,作者期许能有优秀的记者,担任分辨真假对错的守门员,并以自身跑新闻之实际经验,对后辈给予诤言。
本书特色
台湾的媒体乱象已到了需要有人重予批判的时候,「名嘴误国」决不是耸动的说法,作者多所着墨。
媒体大亨--旺旺时报集团蔡衍明的表现愈来愈荒腔走板。作者中国时报记者三十年经历,系蔡衍明多年老友,经常私下给予诤言,唯蔡还是扮演斗犬的角色,屡用自家媒体反击对其不利之事或人,改变了时报优良的传统和形象,致亲痛仇快。作者因此用简讯向其道别,并公开以文章望其迷途知返,成就报人大业。
壹传媒黎智英,打破台湾的媒体文化和生态,带给台湾对媒体的全新认知和阅听冲击。他将所属当成生财工具,许多员工因表现不符期待,被迫去职,对此,作者有深入的探讨。
作者简介
刘益宏
1949年出生于澎湖,东吴大学法律系毕业。
喜欢无拘无束,常存正义感,故好打不平。
三十年的记者生涯,从地方到中央,写过不少黑白两道及司法的相关报导、评论及社论。
曾任中国时报地方组、社会组记者,採访组副主任,专案组主任。
曾任中国时报主笔、副总编辑,时报周刊副社长。
着有「江湖一本正经」(2002,时报文化出版)。
自序 正义感不能打折
第一章 那些报老板们
向台湾首富说再见
专业坚持决定媒体影响力
报人其萎,群商乱舞
余纪忠的无字公约
时报精神今安在?
第二章 我跑新闻的纯真年代
谁是正港的大尾鲈鳗?
我的司法改革第一役
热血採访,想起杨震海
佈线成功,打败钢驖人
跑出球员集体买春大独家
第三章 台湾名嘴:奇特的媒体文化
他们只是打工仔
名嘴怎么可能没有特权?
可以评论,不需落井下石
吴国栋遇上黑鬼
李敖面目全非
胡忠信核爆伤自己
刘宝杰的灵异传奇
第四章 政治圈才是真正江湖
白马非马?马还是马!
阿港伯幽默中有哲理
阿辉伯欺侮阿港伯
扁想回家,就赌一把真自杀
连胜文枪击案的真相
此生绝不进总统府
第五章 走在司法与伦理的钢索线上
化敌为友,相逢一笑泯恩仇
名嘴谩骂与网路诈骗何异?
系统业者只能靠黑道整合?
乱枪打鸟的NCC保障了谁?
检察怠惰,多少滥行传讯?
媒体人别忘了自己是谁
第六章 老记者的诤言
小鸭记者不敌老鸭兵团
採访不是做笔录
独家新闻?或独家笑话!
回避暴力风险,下笔存乎一心
培养好记者,独家新闻收费!
天啊!最近挖到一本让我惊艳的书,《新闻一本正经》,这绝对是我近期阅读的最高潮!这本书的切入点非常独特,它不是那种干巴巴的教条式新闻学理论,而是从一个非常生活化、接地气的角度,把新闻的“正经”之处,以一种让人忍不住一口气读完的方式呈现出来。我记得里头有讲到记者如何面对压力,如何在错综复杂的信息洪流中找到真相,还有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如何经过记者的笔触,就能触动人心,甚至改变一座城市。作者的文笔非常有力量,但又不会让人觉得是刻意的煽情。他会让你看到新闻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辛苦,那些坚持原则的艰难,还有那些为了让世界更透明而付出的努力。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现场感”的描述,那种身临其境的震撼,透过文字就能感受到。读完之后,我对新闻的看法彻底改变了,不再是简单的信息传递,而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是公民了解世界的眼睛。这本书真的太有启发性了,让我重新认识了“新闻”这两个字的分量。
评分我必须说,《新闻一本正经》这本书,颠覆了我对新闻业的许多刻板印象。我一直以为记者就是坐在办公室里敲敲键盘,或者拿着麦克风出去采访一下。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新闻工作者背后付出的巨大努力和智慧。作者在书中花了大量的篇幅去讲解“新闻判断”的艺术,这个“判断”不仅仅是关于信息的真假,更是关于事件的重要性,关于如何平衡不同声音,关于如何避免偏见。他举了许多现实中的例子,比如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时,记者如何在信息不全的情况下做出快速而准确的报道,以及如何避免因为报道不当而引发的社会恐慌。这本书的逻辑非常清晰,论述也非常严谨,但同时又不失可读性。它让我明白,优秀的新闻作品,背后一定凝聚着记者无数次的思考、求证和反复推敲。读完这本书,我对新闻的敬畏感油然而生,也更加珍惜那些真正值得我们信赖的新闻。
评分《新闻一本正经》这本书,简直就是一股清流!我平时看新闻,总觉得它们好像都是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千篇一律。但是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发现,原来新闻里面有这么多门道,这么多学问。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他会从最细微的地方切入,比如一个记者如何选择采访角度,如何用最简洁的语言捕捉到事件的核心,以及如何在有限的篇幅里传达最丰富的信息。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新闻的即时性与深度”的讨论,作者提出了一个很有趣的观点:即时性固然重要,但深度挖掘和背景分析更是新闻的灵魂。他用了很多贴近生活的例子,让你能轻易理解那些复杂的传播理论。读这本书,我感觉就像在和一个经验丰富的媒体人聊天,他把那些专业术语都转化成了人人都能懂的语言,而且还带着一种独特的幽默感。这本书让我对新闻的理解不再停留在“发生了什么”,而是进一步思考“为什么会发生”以及“接下来会怎样”。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我拿到《新闻一本正经》这本书,觉得书名有点儿“硬”,担心会像课本一样枯燥。结果完全出乎我的意料!这本书的叙事方式简直像在听一个经验丰富的前辈在讲故事,而且是那种你一听就停不下来的故事。里面有很多案例分析,不是那种照本宣科的学术化讲解,而是把记者在现场遇到的真实情况,那种突发状况、那种道德困境,讲得绘声绘色。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个章节讲的是如何从源头上核实信息,作者用了一个非常生动的比喻,把假新闻比作“传染病”,而记者的求证过程就是“疫苗接种”。这个说法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其中的关键。这本书还特别强调了新闻伦理的重要性,不是用大道理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例子,让你看到违反伦理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以及坚守伦理的记者又是如何赢得尊重的。它让我明白,写新闻不仅仅是技术,更是一种责任,一种对事实的尊重,对公众的负责。
评分我一直对新闻从业者的工作很好奇,但又觉得这个行业很遥远,直到我读了《新闻一本正经》。这本书真的让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它不仅仅是讲“怎么做新闻”,更是探讨“为什么要做新闻”。作者的视角非常宏大,他会把新闻事件放在更大的社会背景下去解读,让你看到新闻背后隐藏的权力关系、利益纠葛,以及它对社会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关于“调查性报道”的部分,作者详细阐述了记者如何层层剥茧,挖出不为人知的真相,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和危险。他让我看到了新闻工作者不仅仅是信息的搬运工,更是社会的“监督员”和“记录者”。这本书的语言非常有力量,读起来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性,让人在轻松阅读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被引导去思考更深层的问题。它不仅仅是一本新闻类的书籍,更是一本关于社会、关于责任、关于真相的思考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