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与文化论集

思想与文化论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思想史
  • 文化研究
  • 人文社科
  • 学术著作
  • 文化理论
  • 思想文化
  • 中国文化
  • 当代思想
  • 知识分子
  • 论集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近三十年台湾思想文化界思索的主题,在本书可读到钱新祖老师的先见之明

  尽管钱老师已离开这个世界,但他的思想之于台湾社会,仍未远离

  本书收录了钱新祖教授从一九七○年代中期开始撰述的中英文论着共二十六篇,内容涵盖思想史论与文化批评。钱氏积极参与中文学术文化界的对话,从其留下的众多论述,可以清楚看出近三十年来台湾思想文化问题发展的延续性轨迹,进而感受到作为思想者的钱氏对其当下时空毫不苟且的反思。钱氏一生看重「语言」之于人类存在的重要性、渴望揉和多元文化价值而亟欲创造一种新语言,本书特别收录的英文论文,为此留下了重要的纪录。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钱新祖


  国立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博士,曾于美国芝加哥大学、新竹清华大学、台湾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中国文化大学等校任教,并协助创设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与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一九八○年代率先将当代西方思潮批判性地引介进入专业的中国思想研究领域、广泛影响及于中文世界人文社会学圈。其文章经常发表在也是他帮忙建立的《当代》、《台湾社会研究》期刊上,所译铸的「时空性」、「相互主体性」、「比较分析的措辞」等重要观念用语至今仍脍炙人口。

图书目录

编者前言

中文论文
近代人谈近代化的时空性
新儒家之辟佛――结构与历史的分析
佛道的语言观与矛盾语
儒家伦理所期许的普遍性
中国的传统思想与比较分析的「措辞」(rhetoric)
焦竑与晚明新儒思想的重构
公案、紫藤与非理性
儒家传统里的「正统」与多元以及个人与「名分」
朱陆的「读书」之争与新儒家所讲求的知识与道德
《肇论》里的「虚」与「空」

英文论文
Chiao Hung and the Revolt Against Ch'eng-Chu Orthodoxy: The Left-wing Wang Yang-ming School as a Source of the Han Learning in the Early Ch'ing
The Neo-Confucian Confrontation with Buddhism: A Structural and Historical Analysi
The Conception of Language and the Use of Paradox in Buddhism and Taoism
Neither Structuralism Nor Lovejoy's History of Ideas: A Disidentification with Professor Ying-shih Yü's Review as a Dis-course
Ontology and Ontologism in Early Medieval China: A Prospectus
Traditional Chinese Thought and the Rhetoric of Comparativism
Maps, Clocks and Calendrical Science: The Ricci / Trigault Journals as Narrative and Historiography

附录
人文生命的泉源――国内人文环境和大学的人文学术与教育
心态、生态与「一九八四」
是当代也是「反」当代
「电宰猪肉」与「以羊易牛」
访钱新祖老师
主体性的开创可能――与钱新祖教授的对话
对〈帝国之眼〉回应之六
The Transformation of Neo-Confucianism as Transformative Leverage
Review of Ch'i-yün Ch'en's Hsün Yüeh and the Mind of Late Han China
论文出处表
 

图书序言

编者前言

钟月岑、宋家复、李卓颖、陈秀芬

  《钱新祖集》第二卷收录了钱新祖从一九七○年代中期开始撰述的中英文论着共二十六篇,其中有已在学报期刊发表过的专论、为报章杂志撰写的杂文、访问、笔谈,以及若干篇并未发表过的文字。《钱新祖集》第一卷《中国思想史讲义》凝铸了钱新祖老师在课堂上的学思风采,但是当年能有机缘亲身见闻的学生到底仍是少数;在课堂外,一般学术文化界对钱新祖认识的主要来源,其实是本书《思想文化论集》中这些思想史论与文化批评。

  这次的编辑,概略分为「中文论文」、「英文论文」及「附录」三大类。编者建议初次接触钱新祖文章的中文读者不妨由「附录」部分开始阅读。这部分中收录有钱新祖自述求学心路历程的访谈纪录(〈访钱新祖老师〉),以及针对教育、思想、文化乃至政治议题的时论文章(各篇撰述缘由或见于各篇首页编者脚註说明),因为原本就是以中文撰写,设想的读者也比较广泛,所以可读性特别高。读者们如今一方面应该可以看出台湾近三十年来问题发展的延续性轨迹,另一方面感受到钱新祖作为一位思想者对于当下时空毫不苟且的反思。两篇英文书评文类因不属一般论文,所以将其归类于此,但不同于一般书介,皆提出其特殊观点。

  第一部分「中文论文」,是以文章发表撰写的顺序排列,可以与《中国思想史讲义》里的相关讲述相互参照、补充。其中〈近代人谈近代化的时空性〉一篇,大概是钱新祖在台湾学界公开发表的第一篇文字;〈儒家伦理所期许的普遍性〉其实是未完稿,所以文章结尾的缺隙与符号并非排版校对之误;〈焦竑与晚明新儒思想的重构〉原是篇钱新祖英文着作的中文摘要,但若是读成钱新祖对自己一九八六年出版此书多年后之个人心得,倒也符合他常说「作者本人在作品完成之后,只是对于作品并不拥有诠释特权的另一位读者」的道理。

  七篇英文论着之中,有三篇乃是本书已收中文论文的前身。说「前身」,是为了强调这些文章在中英两种语言之间的对应关系不仅于「底本与翻译」而已。在钱新祖的论述着作中,英文文本与中文文本其实有它各自的生命与身体,彷彿前世今生一般,后生者来自于前身但又有所增长变化(比对之下钱的中文论文几乎都是「改写」),但前身又有其前身(而英文论文又来自于钱的中文背景的改弦易辙)。如果说有甚么是穿越于前世今生的一贯之道,或许是钱新祖对「语言」之于人类存在的重要性的体会、以及对于新的语言的追求渴望。基于此想法,编者们决定将这几篇英文论文完整收录此书中。                                                                                                                                 

  英文论文部分的末三篇都是从未出版的稿件,一篇是研究计画,两篇是程度不等的未完稿,但是都显示出钱新祖在「焦竑与宋明思想史」研究告一段落之后,已经不断在思考下一步:是该转换到自己也很感兴趣的魏晋思想研究?或是进一步发展比较分析措辞的理论架构?还是从晚明中国领域转个弯进入耶稣会士的跨文化心态语境?然天不假年,人事乖舛,现已无从听到钱新祖的来生说法了!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