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社会福利入门开始介绍社会工作作为输送社会福利的主干,借此来了解社会工作的内涵。接着,从欧美工业先进国家的社会工作发展经验介绍起,再回到国内的经验。进一步,才讨论谁是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社会工作的实施过程。对于社会工作的方法,本书採用综融途径的取向,分个人、家庭、团体、社区、组织等五个对象,分别介绍其实施原则与技术。最后,才进入社会工作的伦理、社会工作的未来展望。
本书特色
本书大量採取历史的角度,从过去贯穿当代,从本土连结西方,是一本具有社会工作精神内涵,又有专业技术的书籍。适合初学社会工作的学生,或是对社会工作有兴趣的人士阅读。
作者简介
林万亿
现职:国立台湾大学社会工作系教授
学历:
国立台湾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工作组)学士
国立台湾大学社会研究所(应用社会学)硕士
美国加州柏克莱大学社会福利学博士
经历:
国立台湾大学社会学系讲师、副教授、教授、系主任、所长
台湾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协会理事长
台北县副县长
行政院政务委员
三版序
第一章 从社会福利入门
第一节 社会福利是什么
第二节 谁有资格得到福利
第三节 谁来提供社会福利
第四节 社会福利提供的形式
第五节 社会福利提供的范畴
第六节 生命循环与社会福利
参考书目
第二章 社会工作是一门助人专业
第一节 社会工作是什么
第二节 社会工作者做什么
第三节 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第四节 社会工作实施的取向
第五节 社会工作的实施领域
第六节 从反思到批判的反思实务
第七节 社会工作与相邻专业
参考书目
第三章 欧美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
第一节 从工业革命到慈善组织会社
第二节 美国社会工作专业的萌芽
第三节 社会工作迈向专业化
第四节 专业化的发展与挑战
参考书目
第四章 台湾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
第一节 台湾社会工作发展的源头
第二节 战后初期社会工作的党政化(1945-1970)
第三节 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启动(1971-1980)
第四节 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加速推动(1981-1990)
第五节 社会工作专业建制完成(1991-2000)
第六节 社会工作迈向专精之路?(2001-)
参考书目
第五章 社会工作者
第一节 社会工作者的特质
第二节 台湾的专业社会工作者
第三节 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进阶
第四节 社会工作者的知能与技巧的养成
参考书目
第六章 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务
第二节 社会工作理论的建构
第三节 社会工作的价值取向
第四节 社会工作的知识基础
参考书目
第七章 社会工作理论
第一节 社会工作的微视理论
第二节 社会工作的中观理论
第三节 社会工作的巨视理论
参考书目
第八章 社会工作实施的过程
第一节 建立关系
第二节 评 估
第三节 规 划
第四节 介 入
第五节 评 鑑
第六节 结 案
参考书目
第九章 以个人为对象的社会工作实施
第一节 从个案工作到以个人为对象的社会工作实施
第二节 「案主」的求助行为
第三节 建立关系
第四节 会 谈
第五节 个案管理
参考书目
第十章 以家庭为对象的社会工作实施
第一节 家庭是社会工作关系的基本单位
第二节 家庭评估
第三节 家庭评估的技术
第四节 家庭介入
参考书目
第十一章 以团体为对象的社会工作实施
第一节 从团体活动到以团体为对象的社会工作实施
第二节 了解社会工作的团体
第三节 团体进行的过程
第四节 以团体为对象的社会工作实施模式
参考书目
第十二章 以社区为对象的社会工作实施
第一节 社区─人与空间的结合
第二节 社区组织的相关概念
第三节 如何评估社区
第四节 社区变迁的模式与策略
参考书目
第十三章 以组织为对象的社会工作实施
第一节 人群服务组织的特性
第二节 人群服务组织分析
第三节 组织变迁策略
参考书目
第十四章 社会工作伦理
第一节 社会工作伦理的演进
第二节 社会工作伦理的观点
第三节 社会工作伦理守则
第四节 社会工作伦理的困境与抉择
参考书目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价值在于,它让我看到了社会工作在解决当代社会问题中的多元化和可能性。作者在书中并没有将社会工作局限于传统的助人领域,而是拓展到了更广泛的社会治理和发展层面。我非常赞同书中关于“生态系统视角”的观点,认为应该将个体、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环境纳入考量,才能更全面地理解和解决社会问题。书中对“跨专业合作”的重要性进行了强调,让我认识到社会工作者需要与其他专业领域的人员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为服务对象提供整合性的服务。此外,书中对社会工作的未来发展趋势,如科技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跨文化社会工作等话题的探讨,都让我对这个行业充满了期待。这本书的内容丰富、视角独特,不仅能够帮助我巩固已有的知识,更能启发我思考社会工作在未来社会中可能扮演的新角色和承担的新使命。
评分我不得不说,这本书的叙述方式简直太吸引人了!我原本以为会是一本枯燥乏味的学术著作,没想到作者的文笔如此生动流畅,仿佛在与一位经验丰富的社会工作者进行对话。书中并没有充斥着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用非常易于理解的语言,将复杂的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娓娓道来。我特别欣赏作者在介绍不同理论流派时所采用的比较分析手法,清晰地指出了它们的异同点,以及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书中对“系统理论”、“认知行为疗法”以及“优势视角”等常用方法的讲解,更是让我豁然开朗,找到了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的思路。特别是关于个案工作部分,作者分享了大量的真实案例,这些案例的细节处理得非常到位,让我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社会工作者在面对不同困境时的思考过程和策略选择。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阅读一本书,更像是在参加一场精彩的理论与实践的盛宴,让我对社会工作的专业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社会工作知识体系得到了极大的充实和完善。作者在书中对于社会工作伦理原则的讨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一直认为,社会工作不仅仅是技能的运用,更重要的是道德的坚守。书中关于“保密原则”、“公正原则”以及“尊重个人自主”等伦理规范的阐释,让我对这些原则有了更清晰的理解,也意识到了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才能更好地践行这些原则。此外,书中对社会工作评估方法的多样性进行了介绍,包括结果评估、过程评估以及影响力评估等,这让我认识到,科学的评估是社会工作有效性的重要保障。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叙事疗法”的介绍,这种方法不仅注重问题的解决,更强调服务对象的自我叙述和意义建构,我认为这是一种非常人性化且富有力量的干预方式。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未来的社会工作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和方法借鉴。
评分这本书真是太让我惊喜了!一直以来,我都在寻找一本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当代社会工作核心理念的书,而《当代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3版)》恰恰满足了我的需求。作者在书中不仅梳理了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脉络,还对当下最前沿的理论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赋权”和“参与式”理论的解读,这些内容不仅理论性强,而且紧密结合了实际案例,让我能够清晰地理解这些概念如何在现实工作中落地。比如,书中关于社区发展项目的案例分析,让我看到了理论如何转化为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如何真正地帮助弱势群体实现自我价值。此外,书中还探讨了社会工作在应对全球化、技术变革以及气候变化等时代挑战时所扮演的角色,这让我对社会工作的未来发展有了更广阔的视野。总的来说,这本书的理论深度和实践指导性都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准,是一本值得社会工作者、学生以及所有关心社会进步人士反复阅读的经典之作。它不仅拓宽了我的知识边界,更激发了我投身社会工作的热情。
评分坦白说,我一直对社会工作这个领域抱持着一份好奇与敬意,但苦于缺乏系统性的学习材料。直到我翻阅了《当代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3版)》,才真正找到了入门的钥匙。《当代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3版)》的叙述逻辑非常清晰,层层递进,从宏观的社会背景分析,到微观的个案介入技巧,都进行了细致的梳理。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小组工作”的章节印象深刻,作者不仅介绍了不同类型的小组目标和功能,还详尽地阐述了小组工作过程中的动员、引导和评估策略。这让我意识到,小组工作绝非简单的聚集一群人,而是需要精妙的设计和专业的技巧。书中还对社会工作者在政策倡导和社区组织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让我看到了社会工作更广阔的社会影响力。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比较平实,没有过多的学术腔调,让我能够轻松地吸收其中的知识,并且能够感受到作者对社会工作的热情和投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