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带领读者一步一步进入社会科学的知识殿堂,清楚理解「社会科学」的基本概念」,并能深切体认社会科学的重要议题。
作者採取社会科学理论最新的发展趋势,并综合性理论与实务的途径,深入浅出地分析社会科学现象与问题,加之融合「基础社会科学」与「应用社会科学」的课程理念,加以统整,透过其全貌观点,运用各学门的知识,作全面性的理解。
全书共六章,分别讨论:社会科学性质(导论)、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人类学、社会科学精神(结论)等内容。各章又就各学门历史缘起、基本知识,思考批判等层面,加以深入的探讨,帮助读者建立清晰的观念,并配合生活化的事例议题,引导读者思考、体认学习社会科学的重要。
本次改版针对书中部分内容作了适当修正与调整,且补充了新的资讯,在文字上也採用浅显表达,俾使本书内容更臻完善。
作者简介
曹常仁
学历: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博士
美国史丹佛大学进修研究
美国伊利诺大学进修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进修研究
现职:中华医事科技大学教授
担任课程:基础社会科学、心理学、社会学
经历:台东大学教授、系主任
教育部科长
得奖:1998-1999年国科会学术奖励甲等奖
CHAPTER 1 导论
第一节 社会科学重要性与起源
第二节 社会科学意涵、对象与范围
第三节 社会科学目标与功能
第四节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CHAPTER 2 心理学
第一节 心理学起源、意涵与目的
第二节 心理学分类与内涵
第三节 学习、记忆与遗忘
第四节 动机与情绪
第五节 人格与社会行为
CHAPTER 3 社会学
第一节 社会学起源与意涵
第二节 社会学分类与理论
第三节 社会学主要概念与议题
第四节 社会化、社会阶层化与社会制度
CHAPTER 4 政治学
第一节 政治学起源与性质
第二节 国家要素与政府类型
第三节 国体与政体
第四节 宪法、人权、民意与选举
第五节 政党与利益团体
CHAPTER 5 经济学
第一节 经济学起源、意涵与特性
第二节 经济学范围与经济制度
第三节 消费、生产要素等相关概念
第四节 经济市场结构
第五节 总体经济学上相关重要概念
CHAPTER 6 人类学
第一节 人类学起源与意涵
第二节 人类学内涵与研究议题
第三节 人类学中文化概念
第四节 人类学研究观点
第五节 人类学特征与应用
CHAPTER 7 结论
我一直觉得,社会科学的魅力在于它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人”本身,以及“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而一本好的概论,应该能够将这种理解,从个体层面延伸到集体层面,再到宏观制度层面。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描绘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宏大图景,解释文明是如何演进的,社会结构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各种社会力量是如何相互作用的。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够帮助我理解,在不同的社会语境下,“好”与“坏”、“正义”与“非正义”、“进步”与“停滞”的定义是如何被构建和协商的。这是一种关于价值和意义的探索,而社会科学正是探讨这些根本性问题的学科。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构建一个更公平、更和谐社会的思路和理论依据,激发我去思考和探索,如何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为这个世界贡献一份力量。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感受到,学习社会科学,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他人,以及理解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
评分我一直认为,学习任何学科,最忌讳的就是死记硬背概念,而缺乏批判性思维。一本真正有价值的社会科学教材,应该能够引导读者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质疑、分析和独立思考。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不仅仅呈现“是什么”,更重要的是探讨“为什么”。它应该鼓励读者去思考,为什么某个理论会出现?它解决了什么问题?又可能存在哪些局限性?甚至,它是否可能带有某种意识形态的色彩?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启发性的思考题,或者是一些关于不同学派观点的对比分析,让读者在对比和碰撞中,形成自己的判断。例如,在解释某个社会现象时,不同的社会科学分支可能会给出截然不同的解释,这正是社会科学迷人之处。如果这本书能够清晰地呈现这些不同解释的逻辑和依据,并引导读者去评估它们的合理性,那么它就真正达到了“启迪民智”的目的。我非常看重这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机会,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一个很好的催化剂。
评分作为一名对社会现象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我最希望在阅读一本社会科学概论时,能够获得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我希望它能像一层层剥洋葱一样,从最表层的现象,深入到其背后的结构性力量和深层动因。那些看似杂乱无章、难以理解的社会事件,在读完这本书后,应该能够被纳入一个更宏大的理论框架之中,变得清晰而有条理。我期待它能帮助我理解,为什么贫富差距会持续存在?为什么群体行为会展现出某些普遍的模式?为什么不同的社会制度会有如此大的差异?这些都是我日常生活中常常思考的问题,却苦于没有系统性的知识体系来解答。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套分析社会问题的“工具箱”,让我能够用一种更科学、更深刻的视角去审视周围的世界,那么它就是一本真正成功的书。我希望它能让我不再仅仅是一个被动的社会观察者,而是能够成为一个更积极、更具洞察力的思考者。
评分这本书,虽然我还没有来得及深入研读,但仅仅从其作为一本“概论”的定位来看,我便对其抱有极大的期待。一本好的概论,应该像一位博学多才的向导,带领读者穿越错综复杂的社会科学领域,揭示其内在的逻辑和相互关联。我希望它能够清晰地梳理出不同学科(如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的核心概念、基本理论以及它们各自关注的独特视角。更重要的是,我期待它能描绘出这些学科之间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宏大图景。毕竟,现实世界中的社会现象是多维度、多层次的,任何单一学科的解释都可能显得片面。一本优秀的概论,应该能够帮助读者建立起一种整合性的思维模式,理解社会是如何作为一个复杂系统运作的。我尤其关注书中对于“社会”这个概念本身的探讨,究竟它是一个实体,还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的边界在哪里?又是如何形成的?这些根本性的问题,如果能够得到深入浅出的阐述,将极大地拓展我的认知边界。这本书所承载的“概论”二字,在我看来,不应仅仅是知识的堆砌,而应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启蒙,一种认识世界的新视角。
评分说实话,我买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冲着“第三版”这个标签来的。一般来说,教材更新到第三版,意味着其内容经过了前两个版本的检验,在理论的成熟度、内容的逻辑性以及案例的时效性上,都有了相当程度的优化和打磨。我希望它能够反映当前社会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前沿动态,而不是停留在过时的理论框架里。现代社会瞬息万变,我们所面临的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复杂和多元,一本落后的教材只会误导读者。因此,我对第三版内容的“新”和“精”有着很高的要求。我希望它能引入一些近些年出现的、能够解释当下社会现象的新理论或新观点,比如关于数字社会、全球化深化、技术伦理等议题的讨论。同时,我也期待书中能够通过更贴近现实的案例,来生动地说明抽象的理论概念,让学习过程不再枯燥乏味。毕竟,理论的价值最终体现在它能否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现实问题。如果这本书真的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它就不仅仅是一本教材,而更像是一份珍贵的思想指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