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化生产必须被放进全球在地化的脉络中重新定位和思考,好甩开意识型态包袱,准确地抓住当代课题。《在荒原上唱歌剧:文创产业入门》提供了认识与创造当代文化的不同取径,是陪伴你最好的入门手册。本书特别切入了当今文创产业三个最关键的面向:文本(text)、空间(space)与政策(policy),透过文化产品、文化空间和城市个案引入文化思考,诱发您最大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曾任教台湾艺术大学文化创意学程的孙瑞穗老师,将从五个面向切入当代文化创意产业,教您从「阅读」各种文化现象与议题开始起步。
作者简介
孙瑞穗
1967年春天生,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城市规划系博士候选人,英国兰开夏大学(Lancaster University)社会学研究所「国际社会学暑期学程」,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所硕士、台湾大学政治学系学士毕业。近年曾在世新及国立台湾艺术大学教授「文化创意产业学程」。热衷于改变世界、喜好社会评论及文艺书写。曾任台北市文化局「文创艺站」专家论坛、《人籁辩论月刊》电子报社论、《中国时报》「观念平台」、《旺报》「言论新闻」、乐多《新文创电子报》的「全球主义∕城市文化」等专栏作家。
序幕
谁的荒原?谁的歌剧?/ 温肇东
歇斯底里的乡愁
第一幕 全球与在地之间
我们正在流动中! ── 浅谈当今文化∕空间的全球化
不在乎天长地久的全球化── 评Z. Bauman的《全球化:对人类的深远影响》
越开放.越美丽──重建对世界开放的进步本土主义
台湾主体的Come Out政治学!
中国崛起,是该认真面对的现实!
京奥背后的新世界交响曲
海崃间的遇合与断层
值得借镜的南韩视角
走出全球VS在地的两难
打开新东亚想像
第二幕 荒原的戏剧性困境
消费了地方文化之后
歇斯底里的乡愁:夜读宋国诚《形上的流亡》
失败者的共同体想像:回应龙应台的《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不一样的五四,同样的文化渴望
热比娅也有她的言论自由!
当多元文化治理遇到文化产业
得再狗屁一阵子的文创产业
文创的重点在人才培育
华人文化策略的虚与实
文化公民权的实践
无法抵挡的海滩之爱
荒地上蔓延的野草莓
在多元文化的和平炊烟中反思
第三幕 文本作为丰饶的想像世界
艺术原初的激情
神鬼认证之后
预知死亡追忆中「他者」的复活之旅──《马奎斯的三场葬礼》之视界导览
牵动春光的安东尼奥尼
《盛世》预言
全球地景的新表情
波妞波妞我爱你
胡士托司机的乌托邦梦
《艋舺》兄弟的爱与愁
开放转型中的本土想像
全球年代中的波霸传奇
《阿凡达》的魔术
在室闪燃,一起CO-Q!──【永恆的成人游戏工厂】艺记
赛德克巴莱式的浪漫与乡愁
第四幕 日常展演中的空间诗学
让地方拥有发展自主权
打造深度旅游台湾
五都「新市民」的崛起
城市空间的美学旋转
南村落的虚拟与真实
有在地想像,就有创造力!
面对城市黑暗史
树,一直站在那里!──献给乐生院长者,以及支持历史保存运动的朋友
洛城灯影阑珊处:中国城老酒吧「烟火」一瞥
兀自照耀着好莱坞的「山城」岁月
特立独行嬉皮风的「小说」咖啡屋
第五幕 创意治理,给文化一个旋转舞台
大家来煮一锅创意石头汤
让云门之火烧出文化新希望
用蓝调清脑,用爵士来掘土!
管音乐,吹出嘉义的地方想像
让高雄出柜,软航世界!
「台北学」的旋转
创意,就在街头转角处!──「创意市集」小史
体验,是为了创新想像力!
创意城市无法规划,只能勾引!
坦白说,我之前对文创产业的了解仅限于一些表面现象,比如大家都说“IP很重要”,但具体怎么做,怎么变现,我一无所知。《在荒原上唱歌剧:文创产业入门》这本书,就像一个循序渐进的指南,把我从门外汉带进了门。我之前一直以为,文创产业就是卖卖创意产品,或者做做展览。但这本书让我明白,文创产业的内涵远比我想象的要丰富和深刻。作者非常巧妙地将“歌剧”这个概念融入其中,让我感受到文创项目从最初的萌芽到最终成为具有影响力的作品,需要经历的策划、创作、传播、变现等一系列复杂而精妙的环节。我特别喜欢书中对“用户思维”和“价值创造”的强调。它告诉我们,文创产业的核心不是自我感动,而是要真正理解用户的需求,并为他们创造独特的价值。通过书中大量的案例分析,我看到了很多成功和失败的经验,这比枯燥的理论知识要来得更加生动和深刻。这本书让我对文创产业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激发了我对相关领域的更多兴趣和探索欲望。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就足够吸引人了:《在荒原上唱歌剧:文创产业入门》。我一直对创意产业充满好奇,但总觉得离自己很遥远,不太知道从何入手。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并没有把文创产业描述得高不可攀,而是用一种非常亲切、实用的方式,为初学者打开了一扇门。作者的叙述风格非常流畅,语言也通俗易懂,没有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故事性”的探讨,它让我明白,无论是IP的打造,还是品牌的建立,核心都在于讲好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我之前总是想当然地认为,有创意的东西自然就会有人买单,但忽略了情感连接的力量。书中还提到了很多关于“内容变现”的模式,这对我来说是很有价值的参考,让我了解了除了直接销售产品之外,还有哪些多样化的盈利途径。读这本书,我不再感到迷茫,而是有了更清晰的方向和动力去了解和参与到文创产业中。
评分这本书真是让我眼前一亮!我一直对文创产业充满了好奇,但总觉得它离我有点远,知道的也都是一些皮毛。这次读完《在荒原上唱歌剧:文创产业入门》,我感觉自己像是被点亮了一盏明灯,一下子清晰了好多。作者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把那些看似高大上的概念讲得明明白白。比如,关于IP的形成和孵化,我之前总觉得是那些大公司才能玩转的,但书中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比如某个独立音乐人的故事,或者是某个独立设计师品牌的崛起,让我看到即使是“荒原”上,只要有好的创意和坚持,也能唱出动人的“歌剧”。而且,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概念的解释,更重要的是,它给出了很多实操性的建议。我特别喜欢关于“内容为王”和“社群运营”的章节,这让我意识到,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做出有深度、有温度的内容,并与受众建立真实的情感连接,才是文创产业能否真正“活下去”的关键。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时不时会停下来,对照自己的想法和经历,甚至会拿出笔记本开始记录灵感。它不是那种读完就忘的书,而是会激发你去思考,去行动的书。那种感觉就像在荒原上跋涉的时候,突然看到了一片绿洲,充满了希望和力量。
评分我最近一直在思考如何将自己的爱好转化为一种可持续的价值,所以对文创产业一直很关注。《在荒原上唱歌剧:文创产业入门》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这方面的需求。作者用“荒原”和“歌剧”这样生动的意象,非常形象地概括了文创产业的特点:既充满挑战和未知,又蕴含着巨大的艺术和商业潜力。我尤其欣赏书中对“生态构建”的论述,它让我明白,一个成功的文创项目,绝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需要与其他资源、平台和社群进行有效的连接和互动。书中分析的案例,涵盖了从独立音乐到文化旅游,再到数字艺术等多个领域,为我提供了非常广泛的视野。我之前总是觉得,文创产业是属于少数“天才”的领域,但这本书让我看到,通过系统性的学习和对商业逻辑的理解,普通人也能在这个领域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它鼓励我去探索,去尝试,去在自己的“荒原”上,唱出属于自己的“歌剧”。
评分我之前对文创产业的理解,总停留在“卖点子”或者“搞艺术”的层面,觉得门槛很高,离普通人很远。《在荒原上唱歌剧:文创产业入门》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的视角非常独特,他把文创产业比作在“荒原上唱歌剧”,这个比喻本身就充满了诗意和现实感。荒原意味着竞争激烈、资源匮乏,但歌剧则代表着高雅、艺术和影响力。这本书并没有回避文创产业的艰难之处,而是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引导读者如何在这种环境下找到突破口,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跨界融合”的论述,作者通过一系列令人脑洞大开的案例,比如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结合,或者将游戏IP延伸到线下体验,让我看到了文创产业无限的可能性。它不单单是关于“如何开始”,更是关于“如何持续生长”。书中提供的分析框架和商业模式的探讨,非常具有启发性,让我明白,一个好的文创项目,不仅要有创意,更要有可持续的商业逻辑。读这本书,我不再感到迷茫,而是对文创产业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更坚定的信心。感觉自己仿佛也变成了一个可以在荒原上播种,并等待歌剧上演的参与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