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的推展,不只是促成在地产业的活化,其更可借由在地文化特色与地区产业的结合,引领出地区对外界的吸引力,促成地区特色品牌的经营。是故,其亦可被视为融合地区行销意涵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特性的「地区文化行销」。
然而,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应有必要针对不同群体的文化认知差异进行深刻了解,并透过多元群体的集体决策行动寻求共识,才足以确实因应对并化解政策推展的根本问题,并创造出地区文化发展公共价值。基此,故本书乃以「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公民参与:文化公共价值创造结构」为研究核心,并以此结构为基础,进行序列性论述。此外,因鑑于台南市在台湾历史发展中所具有的传统且特有文化资产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经验,故本书亦应用公共管理与公共决策技术,以及由哈佛大学所发展的政策个案教学法,进行台南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个案研究与实证探讨。最后将整体研究成果汇整,付诸讨论并推导政策建议。
综言之,研究者乃期望在文化公共价值创造的理念前提上,探讨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公民参与的理论意涵与政策议题,俾期提供读者跨领域的思维观点,并利未来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之意念发想暨行动酌参。
作者简介
马群杰
国立台南大学行政管理学系副教授,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后研究员,哈佛大学甘迺迪政府学院亚洲研究员。其致力于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public policy and public management)、民主治理与危机领导(democratic governance and crisis leadership)、文化创意产业与创新领导(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y and innovative leadership),以及地方发展与地区行销(local development and place marketing)等课题之教学与研究。先后担任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暨北京大学地方政府与地方治理中心博士后研究员、国立台南大学研究发展处学术发展组组长、南大学报执行编辑以及台湾公共行政与公共事务系所联合会(TASPAA)秘书长、TASPAA理监事、海崃两岸四地国际学术研讨会执行长、国立台北大学行政暨政策管理学系系友会监事、国立中正大学公共政策及管理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与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特聘研究员等职务工作。现于哈佛大学甘迺迪政府学院(John F. Kennedy School of government, Harvard University)担任研究员,并参与危机领导(Program on Crises Leadership)、艺术与领导(Art and Leadership Program)以及领导发展(Leadership Development Program)等计画研究。
导论: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公民参与的时代趋势
PART1理论基础
第一章、全球化挑战下的地区行销
第二章、知识经济时代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第三章、文化公民参与的公共价值创造
PART2规范面的政策规划
第四章、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政策规划
PART3能量面的总体分析
第五章、台湾地区文化创意产业总体分析
第六章、台湾主要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结构探讨
PART3价值面的个案探讨
第七章、文化创意产业的公众意见论述:政策论证方法的应用
第八章、文化创意产业的认知:决策判断理论的分析
第九章、文化创意的生成:集体决策技术的实证
综论: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公民参与的议题与趋向
省思与刍议:当前挑战与未来趋向
这是一本读起来会让人深思,甚至激发行动的书。标题中的“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公民参与”似乎是两个独立的范畴,但书名却将它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落脚于“公共价值创造”,这无疑为整个探讨提供了一个非常有力的切入点。我非常好奇书中是如何定义和阐释“公共价值”的,它是否意味着一种集体性的、共享的价值,而非仅仅是个人或特定群体的利益?以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形态,它在创造这种公共价值方面,究竟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是提供平台,提供工具,还是引导方向?更令我着迷的是“文化公民参与”这一部分。我想象着,这不仅仅是关于人们如何去消费文化产品,而是更深层次的,关于人们如何成为文化意义的共建者,如何通过自己的创意和参与,为社会带来积极的改变。我希望能从书中找到一些关于如何打破“参与壁垒”,让不同背景、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公民都能平等地参与到文化创意活动中的思路,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机制,将个体零散的参与汇聚成强大的公共价值。
评分《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公民参与:公共价值创造的观点》这个书名,对我来说,就像一个精心设计的地图,指引着我通往理解当代社会文化发展新路径的彼岸。我一直觉得,在信息爆炸和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文化创意产业的崛起,不仅仅是新的经济增长点,更是重塑我们社会连接方式和身份认同的关键力量。而“文化公民参与”的概念,则为这种力量注入了灵魂。它让我看到了,文化不再是少数精英的专属,而是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参与、贡献、甚至主导的领域。这本书所提出的“公共价值创造”的视角,更是将这种参与的意义拔高到了一个全新的层面。我期待书中能深入剖析,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各个环节,公民究竟可以以何种方式发挥作用,是作为内容生产者、传播者,还是作为意义的解读和再创造者?同时,我也想知道,如何才能有效地激发和引导这种参与,让它真正能够为社会带来看得见的、可衡量的“公共价值”,例如提升社区凝聚力、促进社会包容、激发创新思维,甚至是解决一些社会问题。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理论上的洞见,以及一些切实可行的实践指南。
评分我对这本书《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公民参与:公共价值创造的观点》抱有极大的兴趣,主要是因为它触及了我一直以来对城市发展和社会活力的思考。在我看来,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必然拥有一个活跃的文化创意生态系统,而这种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每一个公民的积极参与。这本书的标题精准地抓住了这一点,让我看到了一个将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和社会福祉融为一体的宏大视角。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阐述“公共价值”的具体内涵,它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回报,更是一种社会资本的积累,一种集体认同的塑造,一种创新精神的传承。通过文化创意产业,公民可以找到表达自我、连接他人的方式,可以参与到社区的建设和文化的传承中来。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理论框架,解释文化创意产业如何能够有效地促进公民参与,以及这种参与又如何反过来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和发展。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有一些具体的政策建议或实践案例,为政府、文化机构、企业以及普通市民如何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开放、包容、可持续的文化创意环境提供指导。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公民参与:公共价值创造的观点》立刻吸引了我,因为它触及了两个我一直非常关注的领域。在我看来,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在当今这个越来越强调体验和个性化的时代,其意义远不止于经济效益。它更像是一种社会活力的催化剂,能够激发人们内在的创造力,并通过各种形式的产品和服务,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甚至重塑我们的社区和城市的面貌。而“文化公民参与”这个概念,则更是将这种产业的潜力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它暗示着,文化不再仅仅是被动接受的商品,而是需要每一个个体积极投入、共同塑造的过程。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探讨,在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公民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参与到文化产品的生产、传播和消费中来,从而真正实现“公共价值”的最大化。这种价值,我认为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是一种文化认同的构建,一种社会凝聚力的增强,以及一种批判性思维和审美品位的提升。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展示不同国家或地区在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与公民参与融合方面的成功经验,以及其中可能存在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评分读罢这本书的初步印象,我仿佛窥见了文化创意产业与公民社会之间一道令人振奋的桥梁。标题中的“公共价值创造”更是点睛之笔,让我看到了超越单纯商业利润的深层意义。想象一下,当一个城市不再只是钢筋水泥的集合,而是充满了艺术展览、街头表演、社区工作坊,以及由居民自发组织的文化活动,那将是怎样一番景象?这本书似乎正在描绘这样一幅画卷,它不仅仅是探讨如何将创意转化为可销售的产品,更重要的是,它聚焦于如何让文化创意活动成为促进社会和谐、激发个体潜能、提升公民素质的有效途径。我特别好奇书中对于“公民参与”的具体界定和实践路径的探讨。是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让更多人有机会参与到文化内容的生产中?还是强调观众的互动性,让每一次观影、每一次观展都成为一次深度参与和意义生成的体验?又或者是,如何通过教育和培训,提升公民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欣赏和贡献于文化创意领域?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平衡商业运作与公共利益的思考,以及如何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包容的文化创意生态系统,那将是非常有价值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