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台湾的公共卫生政策、病人主体性等日渐蓬勃发展,医病关系也跳脱由医生单方面主导的模式,然而综观目前市面上有关健康或医疗社会学的书籍数量相当稀少,这类主题的学术翻译专着也寥寥可数。本原文书于二○○八年出版,核心元素即是健康的新论述,并由此出发点开始,探讨健康社会学各个面向,为目前匮乏的学术专着领域注入一股新流。
书中各章作者是来自各领域的专家,以广博而共通的关怀,剖析健康论述与全球化、健保制度、性别等面向的联系;章节内容包括健康恐慌、治疗文化、国际健康卫生组织的新面向、科学与迷信、以及健康的女性化等,也详细分析医学专业人员与医疗社会学之间关系的流变,以崭新的角度重新定位健康社会学目前的地位与未来取向。透过本书,读者可参照外国的发展模式,无论是在医病关系或公共卫生政策方面,相信本书皆可带来相当正面的助益。
作者简介
David Wainwright
任教于英国贝斯大学(Bath University)健康学院,曾担任《社会学期刊》(Sociology Compass)编撰委员,并出版与编篡多本关于健康社会学的专书,他的研究重心是健康与疾病的论述,曾多次发表专文刊载于《健康风险与社会》(Health, Risk & Society)、《社会科学与医疗》(Social Science & Medicine)等刊物。
译者简介
游卉庭
国立政治大学社会学系学士
英国雪菲尔大学(University of Sheffield)翻译研究所硕士
致谢
作者简介
绪言
壹、本书结构
贰、结论
第一章 医疗社会学变化莫测的面貌
壹、健康的新论述
贰、医疗社会学的出现
参、健康与疾病的社会模式
肆、结论
第二章 身体越健康,心理就越生恐慌
壹、测量健康与疾病
贰、卫生统计与风险的扩大
参、卫生统计与恐惧文化
肆、结论
第三章 医学的宗旨
壹、医学中的危机与辅助疗法的崛起
贰、人文主义与真理
参、象征的效力
肆、心灵与身体
伍、笛卡儿式的健康观点
陆、非笛卡儿式的健康观点
柒、医疗照护宗旨的改变
捌、反二元论
玖、存有与拥有
拾、结论
第四章 健康恐慌与风险的察知
壹、风险社会
贰、做为威胁的科技
参、风险的感知与生活的重整
肆、现代风险的出现与了解
陆、中介的、脉络的因素
柒、行动者于建构警报与触发时刻的角色
捌、结论
第五章 生病行为与健康论述
壹、兰开思特女士所负之伤
贰、疾病与生病
参、改变中的健康论述
肆、生病行为的管理
伍、了解兰开思特女士所负之伤
陆、结论
第六章 治疗性文化中的医疗化
壹、医疗化与专业力量
贰、由下而上的医疗化
参、社会文化发展
肆、专业化
伍、结论
第七章 健康的「女性化」
壹、「女性健康」的问题
贰、男性的健康与「阳刚特质」的问题
参、癌症与癌症筛检
肆、结论
第八章 医学、科学以及「更高度迷信」
壹、实证医学运动
贰、意识型态的挑战
参、科学之战
肆、自我防卫的科学:参与及民主化
伍、结论
第九章 健康照护组织的新面向
壹、医学专业与实作变化的性质
贰、患者在健康照护组织中的立场改变
参、结论
第十章 变动中的国际健康概念
壹、现代化策略的兴起与衰落
贰、永续发展模式
参、幸福与成长的病理化
肆、全球健康各种截然不同的愿景
伍、结论
结论
索引
我一直认为,要想真正理解一个社会,就必须跳出自己固有的视角,尝试用一种更宏大的、更具批判性的眼光去审视。这本书正是这样一本能够引领我完成这种“视角转换”的作品。它大胆地对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权力不平等、阶层固化以及文化冲突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书中对于一些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的解读,颠覆了我过去的一些认知,让我看到了那些被主流叙事所忽视的角落,以及被边缘化群体的声音。作者以一种冷静而又不失激情的笔触,揭示了社会结构如何影响个体的机会和命运,以及这些结构又是如何被权力关系所维系的。我尤其欣赏它在分析问题时所展现出的跨学科视野,将经济学、历史学、心理学等领域的知识融会贯通,构建了一个更加全面和立体的社会分析框架。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对社会现象的理解也更加深入。它不仅仅是一本提供知识的书,更是一本激发思考、鼓励独立判断的书。
评分我一直对“社会”这个概念本身抱持着一种持续的好奇心,总是想知道,是什么将我们凝聚在一起,又是什么将我们区分开来?这本书就像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理解这些问题的全新大门。它并没有给出简单的答案,而是引导我一步步地去探索社会现象背后隐藏的规律。书中对“规范”、“制度”以及“文化变迁”的深入分析,让我看到了个体行为是如何受到社会环境的约束和塑造的。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一些敏感的社会议题时所展现出的客观和审慎,既不回避问题,也不夸大其词,而是力求还原事实的真相。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与一位博学而睿智的导师对话,他不断地提出问题,引导我独立思考,从而形成自己的见解。它让我明白,理解社会是一个持续学习和反思的过程,而这本书无疑是我这个学习旅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它所提供的一切,都将成为我未来观察和理解世界的重要基石。
评分作为一名对社会议题抱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提供深度洞察和全新视角的作品。最近,我偶然翻阅了一本令人耳目一新的著作,它以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将个体经验与宏观社会结构紧密联系起来。书中对现代社会中存在的各种不平等现象进行了细致的剖析,不仅仅停留在现象的描述,而是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历史根源、文化积淀以及权力运作机制。作者的笔触兼具学者的严谨和人文关怀,使得那些原本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我尤其欣赏它对一些被普遍接受的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的审视,挑战了许多我们习以为常的观念,促使我去重新思考“正常”与“异常”的界限,以及这些界限是如何被社会建构和维持的。书中提出的概念和理论框架,为理解我们所处的复杂世界提供了一个非常有力的工具。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思维方式得到了极大的拓展,看待社会问题时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维度,而是能够看到更广阔的图景。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次知识的获取,更是一次深刻的思想启迪。
评分我一直对人类行为背后的社会驱动力感到着迷,而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对这方面的好奇。它用一种非常直观的方式,揭示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做的每一个选择,其实都深受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影响。书中通过大量鲜活的案例,从童年教育、职业选择到人际关系,无不体现了社会结构、文化传统以及社会规范对个体命运的塑造作用。我特别喜欢书中对“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这些概念的阐释,它让我深刻理解了为什么有些人能够更容易地获得成功,而有些人则面临着重重阻碍。作者的论述逻辑清晰,层层递进,使得原本复杂的社会学理论变得易于理解。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经历一场思维的“大扫针”,不断地去审视和重塑自己对社会运作方式的认知。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是“个人能力”或者“个人选择”的东西,实际上是社会力量在背后默默起着决定性作用。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能够切实地帮助读者理解自己和他人的社会处境,从而更加从容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评分作为一名业余的社会研究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提供真正前沿和深刻见解的读物。这本书无疑达到了我的期望,甚至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将复杂的社会理论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呈现出来,并且巧妙地将之与当下我们所面临的社会问题相结合。书中对“身份认同”、“社会排斥”以及“集体记忆”等概念的探讨,让我对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作者在分析过程中,并没有回避那些令人不适的真相,而是勇于揭示社会阴暗面,并鼓励读者进行反思。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些社会运动和变革的案例分析,它让我看到了个体力量如何汇聚成改变社会的力量,以及社会变革背后所蕴含的复杂动力。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对社会现状的描述,更是对未来可能性的探索,为我们提供了思考和行动的指南。每一次阅读,都能从中获得新的启发,让我对社会充满敬畏,也充满希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