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看清西藏问题:揭开达赖的真实面貌

从历史看清西藏问题:揭开达赖的真实面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西藏历史
  • 达赖喇嘛
  • 西藏问题
  • 历史真相
  • 民族宗教
  • 中国边疆
  • 文化研究
  • 政治分析
  • 藏传佛教
  • 当代中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西藏位处中国西南,地理位置极为重要。

  清代治边政策及制度虽称完备,但其终极目的,却是谋满清皇室之长久统治,于是其治边政策不使藏、蒙、维各少数民族与汉人融合,甚且更以法令阻止藏、蒙、维各少数民族与汉人往来,学习汉文汉语,刻意造成少数民族与汉人之隔阂,以便清廷从中操纵以维护爱新觉罗一家及满族统治地位。

  及至清季国力不张,边臣疆吏学识能力操守均佳者甚少,颟顸无能贪墨者多,藏、蒙、新等边疆地区民族已有轻视不屑之心态,更兼以西力东渐,勾煽蛊惑倡言各边疆民族非中国人,宣称与其受制于庸弱无能之中国,莫若在帝国主义者卵翼下脱离中国宣告独立,由是西藏、外蒙迺有民初独立之举,本书拟就清季民初朝野对藏事问题作一叙述。

本书特色

  首本「有凭有据」的西藏问题专书,从历史角度娓娓道来,西藏与中国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千丝万缕情。
  作者刘学铫,中华民国蒙藏委员会主任秘书退休,就专业角度而言,撰写西藏问题,除了学术的挖掘外,更有实际专业角度的精华与评论,无人能出其右。

名人推荐

  林恩显-政治大学前边政所所长、学务长

  杨开煌-台湾铭传大学两岸研究中心主任

书籍简介: 《历史的迷雾与真相:全球视野下的现代地缘政治演变》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宏大而深入的全球视角,探讨自19世纪末至今,世界格局如何从传统帝国体系走向现代民族国家主导的复杂多极世界。全书聚焦于三次重大的全球性结构性转变,并以这些宏观历史进程为框架,剖析了塑造当代国际关系的深层动力、关键冲突点以及新兴的全球治理挑战。 第一部分:旧秩序的崩塌与新秩序的萌芽(1870-1945) 这一部分详细考察了欧洲中心主义的鼎盛及其不可避免的衰落。我们首先梳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如何重塑了全球经济联系,并将殖民地体系推向了顶峰。重点分析了“大博弈”的升级,不仅关注传统的领土争夺,更深入探讨了意识形态和金融资本如何成为帝国扩张的新工具。 随后,我们聚焦于两次世界大战的深层根源,认为它们并非孤立的事件,而是全球权力结构失衡的必然结果。通过对凡尔赛体系、国际联盟的运作机制的批判性审视,本书指出早期全球治理尝试的局限性,特别是其未能有效处理新兴大国的诉求和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觉醒。我们特别用一章的篇幅,研究了战间期知识分子对现代性危机和国家主权边界的深刻反思,展示了当时思想界对未来世界秩序的探索与困惑。 第二部分:冷战的结构性影响与非殖民化浪潮(1945-1991) 冷战被置于全球历史的转型期来考察。本书超越了传统的“美苏对峙”叙事,强调冷战如何成为全球权力真空的填充物,并意外加速了亚非拉地区的去殖民化进程。我们详细分析了“第三世界”作为一支独立政治力量的崛起,探讨了不结盟运动的理论基础、实践中的内部矛盾及其在东西方阵营夹缝中争取发展空间的努力。 在具体案例分析上,本卷选取了数个关键的代理人冲突地带(如东南亚的独立战争、中东地区的建国与冲突),揭示了外部干预如何扭曲了本土政治演变轨迹,留下了长期的地缘政治创伤。此外,本书还关注了美苏两极体系内部的结构性矛盾,包括技术竞赛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以及文化和宣传战在塑造全球认知中的作用。对这一时期国际法和人权话语的兴起及其在冷战语境下的复杂应用,进行了细致的辨析。 第三部分:后冷战时代的权力重塑与全球化悖论(1991至今) 冷战结束后,全球秩序并未如预期般导向持久的和平与自由民主的胜利。本书认为,这一时期标志着“单极时刻”的短暂性以及多中心权力格局的加速形成。我们深入探讨了经济全球化在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如何加剧了国内和国际层面的不平等,并催生了新的保护主义和身份政治的回潮。 关于安全议题,本书分析了恐怖主义的兴起和扩散,将其视为全球化带来的治理失灵和边缘化群体的极端反应。同时,本书着重研究了新兴大国的快速崛起,特别是对现有国际制度的挑战与重塑意图。我们运用历史比较的方法,分析了不同文明背景下的国家治理模式在应对全球化冲击时的差异与适应性。 在环境与技术层面,本书探讨了气候变化、信息技术革命等非传统安全威胁如何模糊了国家主权和地缘政治的传统边界,迫使国际社会重新定义“国家利益”和“人类共同命运”。 总结与展望: 本书总结认为,历史并非线性进步,而是一个充满张力、不断重组的过程。理解当今世界的复杂性,必须超越短期的政治口号,回归到对结构性力量的深刻洞察。本书旨在提供一套历史工具箱,帮助读者辨识那些在历史长河中反复出现的模式,从而更清醒地审视当前的全球挑战,并思考未来可能出现的权力平衡与合作路径。这是一部面向所有关注世界未来走向的严肃读者的历史地理政治学著作。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刘学铫


  政治大学法学士
  1964年全国高等考试优等及格

  曾任
  蒙藏委员会委员兼主任秘书
  中原大学、辅仁大学兼任教授、清云大学中亚研究所兼任教授

  现任
  中国文化大学、中国边政协会秘书长、《中国边政》季刊主编

  着作
  《匈奴史论》、《鲜卑史论》、《五胡史论》、《外蒙古问题新论》、《北亚游牧民族双轨政制》、《蒙古论丛》、《从古籍看中亚与中国关系》、《中亚与中国关系史》、《藏族源流蠡测》、《文化外史》、《胡马渡阴山》、《五胡兴华》、《清季民初中蒙之分合关系》、《从法律政治层面看外蒙古问题》、《十三辈达赖喇嘛圆寂与热振唿图克图》、《少数民族史新论:平心静气看新疆西藏事件》、《苍狼与白鹿蒙古帝国》、《狼的子孙突厥汗国》、《行国的始祖匈奴帝国》、《大与岭的传奇鲜卑王朝》、《旮旯里的国史》、《国史里的旮旯》、《新疆史论》、《历代胡族王朝之民族政策》等。

图书目录

第一章、所谓西藏与西藏问题
一、从蕃、吐蕃、图伯特、西藏到Tibet之演变
二、西藏问题之由来

第二章、所谓西藏问题
一、清廷治藏政策之失败
二、外蒙西藏之宣告独立

第三章、自十三世达赖喇嘛坐牀至热振唿图克图被害事件
一、十三世达赖喇嘛自坐牀至出逃
二、十三世达赖喇嘛在外蒙
三、十三世达赖喇嘛圆寂与热振被害事件

第四章、西藏之驱汉事件及十四世达赖喇嘛之出逃
一、设立驻藏办事处及驱汉事件
二、十四世达赖喇嘛亲政及出逃

第五章、达赖喇嘛流亡后之言行
一、出逃印度并成立流亡组织
二、出逃后的言行

第六章、来台后民国政府的藏事措施
一、政策之拟定者
二、蒋介石《告西藏同胞书》之评议
三、郭、崔、董三位委员长之藏事政策

第七章、达赖喇嘛首次来台舆论分析
一、舆论超乎常情之报导
二、三个专论
三、一场座谈会
四、一个专访
五、一篇专文
六、一般舆论

第八章、台湾岂可成为达赖喇嘛手中的棋子
一、达赖一词的由来
二、五世、十三世达赖喇嘛纵横政坛
三、台湾岂可成为达赖喇嘛手中的棋子

第九章、结语

图书序言

推荐序1

  西元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英军攻入西藏首府拉萨,十三世达赖喇嘛北走外蒙古,原拟进入俄罗斯接受俄国保护,不料是年稍早日俄在我国东北发生战争,俄国战败,自无力保护十三世达赖喇嘛,只得逗留外蒙首府库伦(今乌兰巴托),但又与外蒙活佛哲布尊丹巴唿图克图不能和睦相处,俄国既去不成,中英正就西藏问题进行谈判,英方坚拒此时让十三世达赖喇嘛回藏,而达赖喇嘛已深深体会到清廷庸弱不足恃,以是也不愿返回内地。在这情形之下,就向外蒙古三音诺颜部各旗移动,一方面弘法,一方面接受外蒙人民供养,此时清廷也发现如任令十三世达赖喇嘛游走外蒙,一旦进入俄境则事态严重,于是派御前大臣博廸苏及内阁学士达寿二人,以赴外蒙考察喀尔喀游牧事宜为名,劝十三世达赖喇嘛速返回内地,其时已是1906年,经过博廸苏等恳切劝告,十三世达赖喇嘛终于在1906年八月,经甘肃返回青海,综计他在外蒙古二年多,收到外蒙古人民的供养两、三百万两幼银,至于实物,多到要用六十莑骆驼才能载运,可以说是「大丰收」。

  十三世达赖喇嘛返回内地,因中英谈判尚无结果,一时之间仍无法返回拉萨,只得暂时住钖青海塔尔寺,不久又与塔尔寺住持阿嘉唿图克图积不相容,清廷为息事宁人,便将阿嘉唿图克图调往北京「当差」。不久十三世达赖喇嘛静极思动,想到五合山礼佛,清廷也予照准,并命沿途官员给予高规格之接待,既到五合山,消息外传后,各国驻华官员不辞辛劳,纷纷前往五合山面见十三世达赖喇嘛,日本更从其国内派人到五合山,此时十三世达赖喇嘛发现自己在国际上具有相当分量,时为1908年,恰在此时九世班禅额尔德尼上书清廷,想到北京陛见皇上详述藏中一切,事为十三世达赖喇嘛所悉,立刻也上书清廷要晋京陛见,清廷同意达赖喇嘛来京,到北京后英国驻华公使对十三世达赖喇嘛进行游说,于是从反英一改而为亲英,未几,光绪、慈禧先后崩逝,十三世达赖喇嘛逐趁清廷忙于处理国丧慌乱之时奏准返藏,从此西藏与中央形成若即若离之态势。

  清季为推行新政,1910年派川军入藏,川军军纪不良,在拉萨胡作非为,激起藏人之反感,十三世达赖喇嘛乃逃往印度,受到英印政府的极度礼遇,从而走向亲英之不归路,及至民国肇建,倡导五族共和、民族平等之政治主张,但在英印政府操作下,民国二年(1913年)十三世达赖喇嘛竟与外蒙活佛哲布尊丹巴唿图克图签订所谓《蒙藏条约》,互相承认彼此独立,从此与中央若即若离之态势亦为明显,但国民政府北伐成功,全国统一,黠慧的十三世达赖喇嘛也嗅出国内政府将有一番新气象,遂派其五台山堪布罗桑巴桑到南京谒见蒋介石,于是西藏与中央有了接触,半年后十三世达赖喇嘛又派时为北平雍和宫住持棍劫仲尼(1931年后统一汉译为贡觉仲尼)及时任西藏驻京代表洛藏娃楚称丹增前往山西太原会见首任蒙藏委员会委员长阎钖山(仍以山西省主席坐镇太宗,并未到任视事),面陈藏事,表明并无亲英之事,由是西藏与中央关系渐见好转,迨至民国二十二年,十三世达赖喇嘛化入涅槃,中央特派大员为专使入藏致祭,并颁「护国弘化普慈圆觉大师」封号,而其时获三大寺四大林推选之热振唿图克图为摄政,也获中央认可,西藏与中央关系正在加温。未几,寻获青海灵童拉木登珠灵异特具,认定就是十三世达赖喇嘛之唿毕勒罕,呈请中央准其免予掣签,国民政府乃于民国二十九年二月五日核准免予掣签,更派蒙藏委员会委员长吴忠信入藏与热振唿图克图共同主办十四世达赖喇嘛坐床大典,由于热振活佛未受英印分化中国思维感染,且将藏中若干亲英印官员免职,由是引起亲英印分子之怨怼,乃阴谋陷害热振唿图克图,卒于民国三十六年,将热振活佛逮捕入狱,数日之后,热振唿图克图竟猝死狱中,坊间传言热振系被毒杀而死,其罪名之一竟然是「勾结中央」,从此西藏与中央关系跌落谷底。

  未几国共现入内战,国民政府处于劣势,至此西藏在印度政府(印度此时已独立,全盘继承英帝国分化中国之思维)运作下,意图跳脱国共之争,借口清除共产党,将在拉萨的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人员、拉萨小学教职员及一切汉人尽行驱逐出境,此即所谓「驱汉事件」,西藏与中央关系形同对立。未几中共建政,迫于现实,西藏当局与中共签订《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此项协议共十七条,因此多称为《十七条协议》,据此,中共解放军入藏,此时在藏之康巴及藏地亲英分子深感不安,再加上有外力从中运作,西藏噶厦政府与中共在藏解放军处于紧张状态,及至1959年三月,双方关系已是剑拔弩张,只要星星之火,便会一触即发,终于在三月十日双方爆发武装冲突,次日,十四世达赖喇嘛在众多康巴人拥簇下,走上流亡之路,从此流亡海外已超过半世纪。

  自1959年至今(2013年)这半个多世纪,十四世达赖喇嘛始终是国际媒体宠儿,经常搏得重要版面,这是任何国家元首所无法企及的,十四世达赖喇嘛能顺应时潮发为言论,尤其对其转世与否及如何转世,这一宗教上神秘问题,也是世俗人最感兴趣的问题,更是经常有出乎世人意料的说法,吊足世人的胃口;对西藏前途问题,自独立而高度自治,而所谓中道,更是时时有新招出现,实在无愧于其「智广如海」的名号。

  西藏,对西方世界而言,始终披着神秘面纱,在神秘面纱下的活佛转世制度,更是神秘中的神秘,对中国(指我中华民国而言)是历史的痛,西藏问题千丝万缕,往往在神秘宗教帷幕遮盖下,难窥真象,而达赖喇嘛活佛的光环,无限的神通,更是难识庐山真面目,因此对西藏问题总是讳莫如深。

  今者刘君学铫所着《从历史看清西藏问题-掀开达赖真实面貌》对上述各项问题都做了详细的论述,刘君毕业于政大边政系,长期在边政机构任职,有实际处理边政事务、民族工作实务经验,近三十年来任教各大学讲授有关民族史、文化史、中共少数民族政策与民族区域自治等课程,有相当之学理素养,今以专着问世之际,叼在五十多年相识、相知,深信此书从学术立场,详征博引,就史论事,必有可观者,故乐为之序。

 林恩显

推荐序2

  写历史一定有立场,因为中国人从孔子着「春秋」开始,就有立场,有目的,他的立场是以周天子为立场,他的目的是使当时的「乱臣贼子惧」;所以其后的中国史家也自然正大光明地「以论代史」;到了司马迁写史记,历时18年(108BC~91BC)完成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以人物为主缐的伟大着作,堪称中国史书的典范之作,被后代郑樵在通志中誉称为:「六经之后,唯有此作」,纵观史记,依然以「春秋」为圭臬,所以写历史带有一定的立场,在中国是不成问题的。

  西方治史方法传入中国之后,开始对中国人治史方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于是强调「让史料说话」成为主流,此种研究历史的方法预设了史料的客观性,学者则是依据史料作解释,其实近代作「研究方法」的学者,则更倾向于以「互为主观」的立论,来建议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在作包括历史学在内的社会科学研究时,可以採取的心态。个人称此为「开放的立场」论,也就是说我们承认做研究一定有立场,但是为了使自己看到自己的盲点与偏见,我们对自己的立场採取开放甚至一定批判态度,才是比较可行的方法

  最近赴大陆参加多次与各族学者相关民族政策的研讨会,其间听到一位大陆学者(汉族)的新观点,他觉得中国的地图如果被视为太极图,则一边是以儒家文化为基础的汉民族文化,另一边可以被视为是受藏传佛教文化的满、蒙、藏地区,当时后来满族汉化较深,藏传佛教的影响消退,只是蒙族在宗教上仍以藏传佛教为信仰,而太极图中各自的两点,代表得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接纳与融合。这位大陆汉族学者所作描述容或有些夸大了藏传佛教在中国大陆西部的影响力,因为在西部还有回教的文化也是极为重要的文化元素,但是这位大陆汉族学者的胸襟和器度,仍有其极可取观点:

  首先这样的史观唿吁重新思考「惟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的民族自傲感。我们也可以抛弃汉族中心论的朝贡史观,不断维持汉族的优越感,从而去轻视四週「蛮夷」的文化和历史。

其次我们可以试着从宗教民族(少数民族)与非宗教民族(汉族)交流、碰撞、冲突和和解的角度重新阅读少数民族的史料,赋予新的解释。
其三我们更可正视少数民族统治汉族的历史,以及公允地评价少数民族统治时期,所作的贡献。

  我们历史教育在促进民族融合,民族尊重和流传、保守、繁荣民族文化上,具有十分独特的作用,汉民的历史中的少数民族价值获得肯定,如今他们处在中国境内,才觉得与汉族是立足平等的;如今中共对少数民族的历史不仅很少肯定,有些甚至是侮辱,当然中共是连汉族的历史也会丑化,那么如何能使各民族在心态上一律平等,如何能促进各民族真正团结。当然促进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当前的民族政策也是至关重要。然而以心态而言,重新解释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交流,并从其中粹取经验,以供现今的参考是重要的起点。

  在台湾历史的教育中,已经开始重新诠释吴凤,也把莫那鲁道视为英雄,也推崇蒋渭水对台湾汉民族意识的贡献,我们以为这就是民族和谐,民族平等的新起步,可以使我们原来只憧憬、自傲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观点,开始有机会让自己谦卑地去学一学少数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去接受和承认中国大陆的少数民族历史和文化,特别是藏族的历史和文化也是伟大而灿烂的事实。

  抱持这样的心态阅读刘学姚教授的大作,可以有不同的心得。例如第一章从正名起,读者可以感受其研究功力之深。其后的章节不论走澄清西藏问题之由来,或是批判达赖喇嘛的言行都是立论有据,立场一致,许多人可能不同意刘教授的批判,那么请拿出你的证据,你可以说刘教授有立场,但你不能说他无证据。其中的第六章尤其值得读者认真阅读,这不但是我们进一步理解中华民国的蒙藏政策之决策和运作,特别刘教授早年公职生涯的亲身经历与见证,从其中更可以读中国传统士大夫谏政的风骨,特别对应当今的官箴,尤其令人有古今之感。

  总之,刘教授这一本大作既有中国的西藏史,又有西藏达赖喇嘛的流亡史,以及中华民国迁台之后的蒙藏政策史,是一部当代中国人包括在中国大陆的藏族学者,自治区官员,要了解西藏史,都必须细读的好书。

  个人忝为当代西藏议题的追随者(本书所提董树藩委员长时期特设蒙藏学术研究小组时有幸获邀参与追随迄今)多年拜读刘教授着作,得益匪浅,此次刘教授给我先行拜读的机会,诚感荣幸有加,特撰读书心得乙篇,不过借刘教授之大旗,张自己之名声,供士林谈笑耳。

中华民国102年(2013)9月22日书于中和 杨开煌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是一本让人看了书名就想深入翻阅的书。它不是那种空泛的宣传性读物,而是明确地将切入点放在了“历史”,并试图用历史的深度去解析“西藏问题”。“看清”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一种辨析和澄清的意味,这让我对作者的学术态度和分析能力充满了信心。我一直认为,任何当代问题,其根源往往深埋在历史的土壤之中,西藏问题自然也不例外。我希望作者能够循着历史的足迹,从清朝时期开始,一路梳理到近代,揭示出导致今天西藏问题形成的关键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而“揭开达赖的真实面貌”这一副标题,更是点出了本书可能存在的争议性和深度。我期待作者能够摆脱简单的二元对立,用史实的细节来描绘达赖喇嘛的形象,探讨他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以及他所代表的政治、宗教力量的演变。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一开始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在阅读大量关于西藏的书籍和文章后,我总感觉对于“西藏问题”的理解,似乎总少了一块拼图。而这本书的标题,“从历史看清西藏问题”,正是我所急切寻找的。我期待作者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考古学家,一层层地剥开历史的尘埃,展现出西藏问题的真正轮廓。尤其“揭开达赖的真实面貌”这一点,让我觉得这本书可能不仅仅是叙述历史事件,更是在探讨人物的动机、权力的运作以及历史叙事的建构。我希望作者能够提供一些鲜为人知的史实,或者对现有史料进行全新的解读,帮助我理解达赖喇嘛在不同历史阶段扮演的角色,以及他们是如何从一个宗教领袖演变成今天这样一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政治符号的。这本书的价值,我想正在于它能否提供一种更为深刻、更为辩证的理解方式。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直截了当地点出了其探讨的主题,并且使用了“看清”和“揭开”这样的词语,似乎预示着它将要提供一种拨开迷雾、直击本质的视角。我一直对西藏的历史非常感兴趣,但很多时候,我们所接触到的信息都充斥着各种解读和立场,很难真正“看清”问题的本质。因此,我对这本书寄予厚望,希望它能够通过深入的历史考察,为我梳理出西藏问题发展的脉络,理清错综复杂的因果关系。而“揭开达赖的真实面貌”这一部分,更是让我充满了期待。我相信,对于任何一个历史人物,尤其是像达赖喇嘛这样备受关注的人物,都有着多面的形象。我希望作者能够呈现出一个更为立体、更为真实的达赖喇嘛,而不是一个脸谱化的符号。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在历史的长河中,达赖喇嘛这个身份究竟承载了怎样的责任、又经历了怎样的演变。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充满了故事感,深沉的色调和历史感的图片,让人一眼就觉得这是一本需要静下心来阅读的著作。我一直对西藏的历史和文化抱有浓厚的兴趣,但很多时候接触到的信息都比较片面,要么是过于浪漫化的描述,要么是充满意识形态的宣传。因此,当我看到这本书的标题时,立刻就被吸引住了。它承诺从历史的维度去解读西藏问题,这正是我想深入了解的部分。我尤其好奇的是,“揭开达赖的真实面貌”这一部分,因为在媒体的报道中,达赖喇嘛的形象往往是高度符号化的,很少有机会看到更立体、更具争议性的一面。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一些能够帮助我理解其背后复杂政治博弈的线索,以及不同历史时期,包括达赖喇嘛本人在内,其扮演角色的演变。我对作者在梳理历史脉络,找出影响西藏问题的关键节点,以及这些节点如何塑造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西藏问题”的叙事方式,都充满了期待。

评分

我一直认为,理解一个复杂的问题,必须深入其历史肌理。这本书的书名就直接点出了它的核心切入点——历史。我个人对历史研究的严谨性要求很高,希望作者能够提供扎实的史料支持,而不仅仅是泛泛而谈。从“清”这个字眼,我推测作者可能在梳理清朝时期与西藏的关系,以及这段历史如何为后来的西藏问题奠定了基础。这部分内容对我来说尤为重要,因为我总觉得很多关于西藏的讨论,往往忽略了这段漫长而关键的历史时期。而“揭开达赖的真实面貌”则让我联想到,作者可能会探讨历代达赖喇嘛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以及他们与中央政府,甚至是与其他势力之间的互动。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我未曾接触过的视角,打破我固有的认知,让我能够更全面地理解达赖喇嘛这个身份所承载的历史重量和政治含义。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