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围绕「人权保障与权力制衡」的主题。在自由民主法治的社会里,如果不存在权力分立与制衡,断然无人权保障的可能。作者即以此立意,集结相关发表的论文而成。
本书以集会游行自由保障为开端,逐渐将权力分立与民主人权的关连性加以阐明,接着逐篇探讨有关行政、立法与司法权的制衡与权限行使的界线,除了对于水平的权力制衡论述外,进一步论述垂直式权力分立的没事与理论,完整呈现出人权保障、国民主权与权力分立制衡的理论与实务的轮廓。
作者简介
陈慈阳
台南市人
学历
国立中兴大学法律系毕业
德国鲁尔大学法学博士
现职
台北大学法律学系专任教授
着作
一、德文
1.内涵于中华民国宪法与德国基本法之实质修宪权界限,
波宏法学研究丛书第一一二册,德国(1993)
2.中华民国环境法基本问题之研究,德国(1992)
二、中文
(一)宪法学基础理论
1.宪法学(2005)
2.基本权核心理论之实证化及其难题(2006)
3.宪法规范性与宪政现实性(2006)
4.人权保障与权力制衡(2006)
5.宪政体制与国家权力(2006)
6.宪法知多少——新时代、新思维(主编)(2008)
(二)行政法学基础理论
1.基本原理、行政程序及行政行为(2005)
2.行政法实例研习(主编)(2011)
(三)环境法学基础理论
1.环境法总论(2003)
2.环境法各论:
(1)合作原则之具体化——环境受託组织法制化之研究(2006)
(2)废弃物质循环处理法制之研究(2006)
讲授科目
宪法、行政法、环境法及科技法
第1章 集会游行自由之保障:以集会游行法相关问题为研究对象
1. 前言
2. 集会游行自由之本质与作用
3. 集会游行权保护领域
4. 集会自由之限制与其「限制之界限」
5. 个别争点之研究
6. 结论
第2章 论权力分立原则在自由民主宪法秩序中之意义与定位
1. 前言
2. 国家本质与国家权力行使正当性历史发展过程之解析
3. 自由民主法治国之本质与于其中之国家权力行使之受规范性
4. 权力分立原则在自由民主宪法秩序中之表现形式与作用体系建构上之尝试
5. 结论
第3章 法治国理念在自由民主宪法秩序下之理论发展与实践:以古希腊以来至十九世纪初
法治国理念形成前提之时空背景为研究对象
1. 前言
2. 法与国家关联性之历史发展与本文之评析
3. 德国在十八世纪之法治国理念之形成
4. 古希腊、罗马以来至十九世纪初对法与国家关联论证上对法治国理念形成之影响(代结论)
第4章 宪法解释之意涵、作用与界限
1. 前言
2. 宪法解释之意涵
3. 宪法解释之作用
4. 宪法解释之界限及其难题之解决:释宪权行使界限寻找之尝试
5. 结论
第5章 论行政院与立法院对预算案权限之行使:以核四释宪案为研究对象
1. 前言
2. 宪法上国家预算概念与本质分析
3. 国会预算案审查议决权之本质及作用
4. 德国联邦预算比较立法例
5. 我国立法院预算审查权行使之作用与预算案之特征
6. 覆议后预算之执行与否之范畴责任
7. 行政院为核四停建并停止执行相关预算时,行政院与立法院权限行使互动关系
8. 结论
第6章 立法怠惰与司法审查:以释宪权对立法不作为审查作用及其界限问题为研究对象
1. 问题提出与本文之结构
2. 立法权在国家行为形式中之地位与作用
3. 立法不作为之模式与义务违反
4. 释宪权之审查正当性立论依据与疑虑排除
5. 释宪权审查作用之界限
6. 评析与建议(代结论)
第7章 论地方之立法权及其界限:以直辖市及县市自治条例与自治规则之制定权为研究对象
1. 前言
2. 地方立法权本质之类型论证
3. 我国地方制度法立法背景与法源依据
4. 直辖市与县市立法权之规定与评析
5. 地方立法权行使与自治监督
6. 我国地制法中之直辖市与县市立法权本质与行使范围(代结论)
第8章 地方制度法之地方议会议员免责特权之研究
1. 前言
2. 议会议员免责特权之本质
3. 免责特权保障之「地」的范围
4. 免责特权「客观事项」之限制(范围)
5. 评析与建议(代结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