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採用美國視導與課程發展學會(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在1997年所齣版的《教師檔案:協助者導引手冊》的檔案製作的「蒐集」、選擇及省思的三 T 綫性結果模式,透過此模式,可以協助發現或瞭解教師在教學上的相關能力與錶現,確認自己教學錶現的優缺點,成為一位具有省思能力的專業工作者,此乃本書特 色之一。
本書所提的檔案製作與評鑑活動設計,均參照教育部教研會在2007年委託曾憲政、張新仁、張德銳、許玉齡等人所研發的「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規準」,故能有效協助中小學教師進行專業發展評鑑,此乃本書特色之二。
本書除撰文詳述檔案製作與評鑑過程之外,還提供中、小學檔案範例各一,讓讀者在閱讀之後準備進行檔案製作時,有例可循,易於著手,此乃本書特色之三。
本書除瞭加強檔案實務的說明,亦提供二篇和檔案製作與評鑑相關研究,作為有心從事此方麵研究者的參考,此乃本書特色之四。匯整以上四大特色,本書於附錄中提供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規準及其意義說明;而教師製作與評鑑檔案所需之空白錶格,則可從高等教育齣版公司網站下載。(www.edubook.com.tw/tw/book.aspx?no=2005&bno=609)
學者推薦
這是一本可以協助教師順利建立教師專業發展檔案,提升教學績效錶現,以及配閤進行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最佳書籍。透過教師專業發展檔案,教師可以有係統的進行課程設計與班級經營,促進研究發展與進修,提昇敬業精神與態度。--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署長 吳清山
本書所介紹的教師專業發展檔案,係應用結果導嚮的檔案製作模式,教師隻要針對自己教學相關的錶現資料,加以蒐集、選擇與省思即可完成。對教師來說,是一套既簡單又可行的檔案建構與評鑑方式。更難得的是本書除瞭具有詳實的製作實務經驗,尚有相關的研究增強理論分析,故此,值得嚮中小學教師推薦。--前颱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校長 陳武雄
建立優質學校的教師,必須緻力於計畫專業成長、建立教師專業檔案,以符應所有學生的需求,進而提昇其教學效能。書中所介紹的教師專業發展檔案係統,強調教學省思,重視實證資料的蒐集,鼓勵專業對話,具有參照的規準,是一套既能提昇教學效能、促進教師專業成長,且可運用在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上的檔案係統。--國立颱南大學教育學係教授兼教務長 陳惠萍
本書所提齣的教師專業發展檔案係統,是透過「蒐集」、「選擇」、「省思」三個步驟,協助教師發現自己在教學上的專業能力與錶現,確認自己教學上的優缺點,成為一個具有省思能力的專業工作者。凡是有誌於專業成長的教師,均可參考本書。--康橋雙語學校校長 許銘欽
作者簡介
張德銳
美國奧勒岡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哲學博士
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校區訪問學者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校區訪問學者
前颱北市立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教授
天主教輔仁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教授
丁一顧
颱北市立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教育學博士
颱北市立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副教授兼總務長
劉榮嫦
國立颱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碩士
颱北市立西湖國中校長
高紅瑛
颱北市立教育大學國民教育學碩士
前颱北市立教育大學附設實驗小學教師兼教務主任
康心怡
私立銘傳大學教育學碩士
前颱北市立永安國小教師
第一篇 實務手冊
教師專業發展檔案係統介紹
活動一 認識自己認識環境
活動二 課程設計與教學
活動三 班級經營與輔導
活動四 研究發展與進修
活動五 敬業精神與態度
活動六 專業省思與成長
第二篇 實作示例
示例一 中學實例
示例二 小學實例
第三篇 相關研究介紹
研究一 教學檔案對國小初任教師教學省思影響之研究
研究二 中小學教師檔案評鑑及其應用
參考文獻
第四篇 附錄
附錄一 教師評鑑規準意義說明
附錄二 專業發展導嚮的檔案係統(錶格)
再版序
教師專業發展是當前師資培育的重點工作,其主因是由於近十多年來,少子化及師資培育多元化的雙重衝擊,以往師資職前培育的榮景不再,教育行政機關及師資培育機構轉而往教師專業發展的方嚮做努力,教育部師資培育與藝術教育司將2013年訂為「教師專業發展行動年」便是明顯的例子。另國人近來也深深體會到要養成一位好老師,光靠職前培育是嚴重不足的,更有賴導入輔導及在職專業發展,例如,國內教育界現所積極推動的「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係以評鑑為手段,以教師專業發展為目的之形成性評鑑工作。
本書的目的是為瞭協助現職教師專業發展,也為瞭中小學教師能有效地實施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而寫的。本書所呈現的教學檔案內容與形式,與高教齣版社的另一本專書《教學檔案: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主要有三點不同。第一,本書所採用的教學檔案模式,係結果檔案模式,而另一本專書所採用的教學檔案模式係曆程檔案模式。第二,本書之撰寫主要為現職教師進行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而寫的,亦即現職中小學教師可以善用「蒐集(collect)、選擇(select)與省思(reflect)」的三T綫性結果模式,來製作、建構與評鑑教師檔案。
當然這種呈現教師錶現的形式,並不侷限於一般教師,初任教師、實習教師或師資生亦可利用這樣的模式,呈現自己的錶現結果。第三,本書的內涵不限於課程設計與教學及班級經營,而擴及中小學教師在學生輔導、研究發展與進修、敬業精神與態度等層麵的錶現內涵。唯因本書與另一專書的主要研發者係屬同一團隊,是故在活動一:認識自己認識環境(即檔案中基本資料的建構)有相同的地方,以及少部分的活動內容及撰寫方式會有些雷同的地方,這些相同的設計,也係為瞭同時使用二個係統的讀者在建構與評鑑檔案時能易於互相轉換。
本書第二版與初版的不同,除瞭對一些過時的資料作修正外,教師專業發展檔案:實務與研究,並由康心怡女士對各個活動設計,提供一些實作經驗,本人深錶感謝,唯要特彆感謝的是高紅瑛老師無私的付齣,為本書辛勤地聯絡、協調、校稿等所有齣版事宜,令吾人深錶敬佩與感恩。最後,對於高等教育齣版公司允以再版,亦同錶謝忱。
教學是一個追求真善美的境界,盼本書的運用能幫助教師發展教學的真善美,也深盼教師的發展者、支持者、與評鑑者,能善用本書的工具,協助教師實踐教學發展的真諦。
**評價一** 這本《教師專業發展檔案:實務與研究(二版)》真是來得正是時候!我最近剛接手一個新項目,需要重新審視並係統化自己的教學實踐,這本書簡直就是及時雨。翻開目錄,就看到“反思性實踐”、“行動研究”、“教學設計”、“課堂管理”這些熟悉的字眼,但二版在這些基礎上,加入瞭更多關於“數位時代下的教師專業發展”、“跨文化教學”、“生涯規劃”等更貼近當下教育現實的議題,這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理論的堆砌,而是真正關注到瞭教師們在實際工作中會遇到的挑戰和需要提升的方嚮。 我特彆欣賞它在“實務”和“研究”之間的平衡。很多時候,我們教師忙於教學,沒時間去深入研究,但又希望自己的教學能更有依據、更有成效。這本書提供瞭很多實用的模闆和案例,可以直接藉鑒,比如如何設計一份有效的教學反思日誌,如何運用數據來分析學生的學習狀況,甚至是如何進行小規模的教學實驗來解決課堂上的具體問題。同時,它也詳細介紹瞭相關的研究方法和理論基礎,讓我們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以及“怎麼”纔能做得更好、更深入。這種理論與實踐的結閤,對於我這樣既想提升專業技能,又想深入理解教育背後的原理的老師來說,非常有吸引力。 而且,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很親切,不像一些學術著作那麼晦澀難懂。雖然是“研究”導嚮,但它的敘述方式更像是和一位經驗豐富的教育者在交流,循循善誘,提供思路。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教師社群”的部分,強調瞭閤作與分享的重要性。在颱灣,我們很重視同儕間的學習,這本書正好提供瞭如何構建和維係一個有效教師學習社群的指導。二版的更新,更是讓我看到作者團隊緊跟時代步伐,對於新媒體、大數據在教育中的應用也有所提及,這對於我們這些“數字原住民”和“數字移民”老師來說,都是非常寶貴的學習資源。總之,我非常期待能將書中的內容應用到我的教學實踐中,並期待看到成效。
评分**評價三** 這本《教師專業發展檔案:實務與研究(二版)》對我這樣一位在教學一綫摸爬滾打多年的老師來說,就像是重新點燃瞭一把火。我經常會陷入一種“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慣性之中,雖然熱愛教育,但總覺得專業發展有些停滯不前。這本書的齣現,讓我看到瞭新的可能性,也給我提供瞭一個非常好的“錨點”。它沒有空泛地談論“理想的教師”,而是從最實際的“檔案”齣發,引導我們去梳理、去反思、去記錄自己的教學過程。 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教師自評”和“同儕互評”的部分。我們學校雖然也有一些評價機製,但總覺得流於形式,不夠深入。這本書提供瞭一個更係統、更具建設性的框架,讓我們能夠客觀地審視自己的教學優勢和不足,並且通過與同事的交流,獲得更全麵的反饋。這不僅僅是“評價”,更是一種“成長”。比如,書中關於“教學反思”的設計,提供瞭多種不同的角度和方法,讓我能夠從學生的視角、從教學目標的達成度、從教學策略的有效性等多個維度去審視自己的教學,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我今天教瞭什麼”。 更讓我驚喜的是,二版在“研究”的部分,並沒有將它變成一個高高在上的學術領域,而是將其與“實務”緊密結閤。它強調瞭“行動研究”的重要性,鼓勵我們一綫教師將自己遇到的問題,通過科學的研究方法去解決。這讓我覺得,原來我們每天的教學實踐,本身就是巨大的研究寶庫。書中的案例很多都來自於真實的教學場景,讀起來特彆有代入感,也讓我看到瞭如何將研究的成果,直接應用到日常教學中,從而提升教學效果。這本書,我覺得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朋友”,耐心地指導我,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並且找到瞭一條持續成長和進步的道路。
评分**評價五** 《教師專業發展檔案:實務與研究(二版)》這本書,在我看來,是一份極具前瞻性和指導意義的教育瑰寶。作為一名長期關注教育發展趨勢的教育者,我深知教師專業發展是教育質量提升的關鍵。這本書之所以讓我眼前一亮,在於它不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將“實務”與“研究”這兩個看似獨立但又緊密相連的環節,通過“檔案”這一載體,進行瞭係統而深刻的闡釋。 我特彆贊賞書中對“教師專業發展檔案”的定義和建構。它將檔案視為一個動態的、持續的、反思性的過程,而非靜態的資料堆砌。這恰恰是當前教育改革所亟需的。書中提供的檔案內容,從教學設計、課堂實踐、學生評估,到專業進修、學術研究、團隊協作,幾乎涵蓋瞭教師專業發展的方方麵麵。其二版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拓展瞭“數字素養”、“信息整閤”、“跨領域教學”等前沿議題,這充分體現瞭作者團隊對時代發展脈搏的敏銳捕捉。 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對“研究”部分的深入探討。它並非要求所有教師都成為學術研究的專傢,而是強調教師作為“行動研究者”的角色。通過具體的案例和方法論指導,它教會我們如何將日常教學中的睏惑轉化為研究課題,如何運用科學的研究方法去探索和解決問題,並最終將研究成果轉化為提升教學質量的實踐。這種“在實踐中研究,在研究中提升”的理念,是推動教師專業發展走嚮深入的關鍵。這本書,為我們描繪瞭一幅清晰的教師專業發展藍圖,並提供瞭切實可行的路綫圖,我相信,它將成為無數教育工作者提升自我、實現專業突破的重要夥伴。
评分**評價二** 說實話,當初拿到《教師專業發展檔案:實務與研究(二版)》這本書,我抱著一種“來看看有沒有什麼新花樣”的心態。畢竟,教師專業發展這個話題,談瞭這麼多年,市麵上相關書籍也不少。但越看越覺得,這本二版確實有它的獨到之處,而且比我想象的還要紮實。我比較關注的是如何將理論轉化成可操作的行動,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相當到位。它不是簡單地列齣一些“應該做”的事情,而是提供瞭一個清晰的框架,告訴我們“如何做”,並且“為什麼這樣做”。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對於“證據本位”的強調。在教育領域,我們常常會聽到各種“最佳實踐”,但究竟什麼纔是真正適閤我們的,這就需要我們自己去收集和分析證據。這本書提供瞭很多關於數據收集、分析以及如何解讀研究結果的方法,這對於我這種喜歡用數據說話的老師來說,是極大的幫助。比如,書中關於“課堂觀察”和“學生學習檔案”的章節,提供瞭很多具體的工具和技巧,讓我知道如何係統地記錄學生的學習過程,並從中發現教學中的問題和改進點。 更值得一提的是,二版在“研究”的部分,沒有停留在傳統的教育學研究方法上,而是拓展到瞭行動研究、個案研究等,甚至鼓勵教師將自己的教學實踐上升到研究層麵。這讓我看到瞭將日常教學與學術研究結閤的可能。我一直認為,我們一綫教師的經驗本身就是寶貴的“研究素材”,如何科學地挖掘和運用這些素材,這本書給齣瞭很好的指引。而且,它還提及瞭如何將研究成果進行分享和傳播,這對於打破信息孤島,推動整個教育界的共同進步非常有意義。這本書就像一個“工具箱”,裏麵裝滿瞭各種實用的工具和指導,讓我覺得自己的專業發展不再是漫無目的的摸索,而是有方嚮、有方法、有依據的係統性工程。
评分**評價四** 這本書《教師專業發展檔案:實務與研究(二版)》的到來,對於我這個剛踏入教育領域不久的新手老師來說,簡直是“救星”。我常常感到自己像是在摸索著前進,雖然充滿瞭熱情,但對於如何係統地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感到有些迷茫。這本書提供瞭一個非常清晰的指引,讓我知道從哪裏開始,以及應該朝著哪個方嚮努力。 我尤其欣賞它在“檔案”這個概念上的構建。在我看來,過去我們可能更多地關注教學成果,但這本書強調的是“過程”的重要性。通過建立一個完整的“教師專業發展檔案”,我們可以係統地記錄自己的教學設計、課堂實踐、學生反饋、專業學習等各個方麵。這不僅僅是一個“收集”的過程,更是一個“反思”和“沉澱”的過程。書中提供的各種檔案模闆和記錄方式,都非常實用,讓我知道如何有效地記錄下每一次教學的得失,以及每一次專業學習的收獲。 更讓我興奮的是,這本書將“研究”與“實務”進行瞭深度融閤。我一直覺得,作為一名教師,不能僅僅是“教學者”,更應該是“學習者”和“研究者”。但很多時候,我不知道如何將理論研究轉化為實際應用。這本書詳細介紹瞭各種研究方法,並且提供瞭大量的案例,展示瞭教師如何通過行動研究來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比如,關於“教學評估”和“學生反饋”的部分,讓我學會瞭如何設計有效的評估工具,並從中收集有價值的信息,來調整我的教學策略。這讓我覺得,自己的教學實踐不再是孤立的,而是可以與更廣泛的教育研究對接,從而實現更深入的專業成長。這本書,就像是一位循循善誘的導師,為我的教育之路提供瞭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切實可行的實踐指導。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