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章太炎先生民国十一年四~六月间在上海市讲授国学的集结,全书将国学有系统的分成经学、哲学、文学三种派别论述,深入浅出、条理清晰,可作为中国经学、哲学、文学的简史,是中文系学子和喜好中国经典学术者不可或缺的书籍。
书末另附有〈白话与文言之关系〉、〈论经史实录不应无故怀疑〉、〈论读经有害而无弊〉、〈再释读经之异议〉四篇讲稿,可供读者参照。
作者简介
章太炎(1869~1936)
原名学乘,字枚叔;因仰慕顾炎武的为人处事,曾改名为绛;后又更名为炳麟,字太炎,浙江余杭人,中国近代着名的民主革命家、思想家、政论家、学者。
章太炎精研国学,尤其擅长于文字、音韵、训诂之学,对中国古籍研读至深,有深刻的理解和卓越的创见。
胡适称:「章炳麟的古文学是五十年来的第一作家。」梁启超称:「章太炎为清学正统派的『殿军』。」鲁迅则称:「章太炎是『先哲的精神,后生的楷模。』、『有学问的革命家』。」其着作甚多,包括《文始》、《新方言》、《小学答问》、《国故论衡》等。
第一章 概论
一、国学之本体
二、治国学之方法
第二章 国学的派别──经学之派别
一、今古文家之分
二、南北学之分
三、汉宋学之分
第三章 国学的派别──哲学之派别
一、先秦诸子之哲理
二、魏晋隋唐间之玄学与佛法
三、两宋理学
四、明代王学
五、各时代哲学之比较
第四章 国学之派别──文学之派别
一、散文之体制
二、散文之流变
三、有韵文(诗)之体制
第五章 国学之进步
一、经学以比类知原求进步
二、哲学以直观自得求进步
三、文学以发情止义求进步
附录
一、白话与文言之关系
二、论经史实录不应无故怀疑
三、论读经有利而无弊
四、再释读经之异议
第一章概论
我在东京曾讲演过一次国学,在北京也讲演过一次,今天是第三次了。国学很不容易讲,有的也实在不能讲,必须自己用心去读去看。即如历史,本是不能讲的,古人已说「一部十七史,从何处说起。」现在更有二十四史,不止十七史了。
即《通鑑》等书似乎稍简要一点,但还是不能讲;如果只像说大书那般铺排些事实,或讲些事实夹些论断,也没甚意义。所以这些书都靠自己用心去看,我讲国学,只能指示些门径和矫正些近人易犯的毛病。今天先把「国学概论」分做两部研究:一、国学之本体。二、治国学之方法。
一、国学之本体
(一)经史非神话
在古代书籍中,原有些记载是神话;如《山海经》、《淮南子》中所载的,我们看了,觉得是怪诞极了。但此类神话,在王充《论衡》里,已有不少被他看破,没有存在的余地了。而且正经正史中本没有那些话,如「盘古开天辟地」,天皇、地皇、人皇等,正史都不载。
又如「女娲炼石补天」,「后羿射日」那种神话,正史里也没有。经史所载,虽在极小部分中还含神祕的意味,大体并没神怪离奇的论调。并且,这极小部分神祕记载,也许使我们能作合理的解释:
《诗经》记后稷的诞生,颇似可怪。因据《尔雅》所释「履帝武敏」,说是他的母亲,足蹈了上帝的足迹得孕的。但经毛公注释,训「帝」为皇帝,就等于平常的事实了。
《史记‧高帝本纪》,说高祖之父太公,雷雨中至大泽,见神龙附其母之身,遂生高祖。这不知是太公捏造这话来骗人,还是高祖自造?即使太公真正看见如此,我想其中也可假託。记得湖北曾有一件姦杀案—一个奸夫和奸妇密议,得一巧法,在雷雨当中,奸夫装成雷公怪形,从屋嵴而下,活活地把本夫打杀。高祖的来历,也许是如此。他母亲与人私通,奸夫饰做龙怪的样子,太公自然不敢进去了。
拿到这本《国学概论》,说实话,当初是被它充满古韵的封面和书名吸引的。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充满了好奇,总觉得里面藏着许多智慧和故事,值得我们去探寻。翻开书页,我首先被它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清晰的逻辑结构所折服。作者并非简单地罗列一些历史人物或典籍,而是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国学概念的演变,从它诞生的时代背景、核心思想,到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脉络,都梳理得井井有条。读这本书,就像在一位博学多才的老师的引导下,穿越时空,与古代的先哲们进行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每一章节都像是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让我得以窥见中国古代思想的博大精深。书中对一些关键概念的阐释,比如“道”、“仁”、“礼”等,都做了详尽的解读,并引经据典,让这些抽象的哲学概念变得更加生动具体,易于理解。我尤其喜欢作者在分析问题时,能够将历史、哲学、文学等多个维度相结合,展现出一种全局观和深邃的洞察力,让我对国学不再是碎片化的认知,而是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惊喜连连的书。我原本以为《国学概论》会是一本枯燥乏味的学术著作,充斥着晦涩难懂的古文和繁复的理论,但事实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作者的笔触十分细腻,语言也相当优美,仿佛一首悠扬的古曲,在字里行间缓缓流淌。他没有刻意去堆砌华丽的辞藻,而是用一种平和而深沉的语调,娓娓道来。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一些复杂议题时,能够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和贴切的例子,让那些原本显得遥不可及的古代智慧,瞬间拉近了与我们现代生活的距离。读着读着,我常常会沉浸在其中,仿佛置身于那古老的年代,感受着先人的思绪。书中对一些被我们现代人所忽视的传统价值观的重新解读,也让我受益匪浅。它提醒我,在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中,我们或许可以从这些古老的智慧中汲取力量,找到内心的宁静和人生的方向。这本书不只是一本知识的载体,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让我对“国学”这个词有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老实说,刚开始拿到《国学概论》的时候,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我一直觉得“国学”这两个字听起来就有些高高在上,离我的生活太远。但是,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接地气,他用一种非常平实、甚至可以说是有些幽默的语言,来解读那些看似深奥的国学知识。他不会让我们觉得自己在读一本教科书,反而更像是在听一位老朋友在闲聊,却又能在闲聊中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探讨一些历史事件或人物时,所展现出的批判性思维,他不会盲目地赞美,而是会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让我们看到事情的复杂性。这本书让国学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也让我看到了国学与我们现代生活的联系,比如作者在分析古代的教育理念时,就能与当今的教育问题进行巧妙的呼应,让我感到耳目一新。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可以说是一场及时雨。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抱有浓厚的兴趣,但苦于没有系统性的入门读物,《国学概论》的到来,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白。作者在书中展现出的广博学识令人惊叹,他能够将纷繁复杂的国学领域,梳理得井井有条,逻辑清晰。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讲解历史人物和思想流派时,能够将他们的生平事迹、思想主张以及对后世的影响,进行有机的结合,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人物画卷和思想脉络图。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一些容易引起争议的话题时,所表现出的客观和公正的态度,他既能尊重历史,又能引发读者深入的思考。这本书不仅让我对国学有了更系统、更深入的认识,也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更广阔学术领域的大门,我感觉我的知识体系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和深化。
评分收到这本《国学概论》时,我正处于一个对生活感到有些迷茫的时期。我渴望找到一些能给予我启发和慰藉的东西,而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的需求。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独特,他并非只是冷冰冰地陈述事实,而是将个人的感悟和理解融入其中,使得整本书充满了人文关怀。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被书中一些深刻的见解所打动,例如作者对于中国古代哲学如何看待人与自然关系的阐释,让我对“天人合一”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对我们当下过度开发自然的行为有了反思。这本书还让我领略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作者在介绍诗词、散文时,并没有停留在作品的表面,而是深入挖掘了其背后蕴含的思想情感和文化背景,让我对那些熟悉的篇章有了新的体悟。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完成了一次精神上的长途旅行,收获颇丰,也更加坚定了我深入探索国学的决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