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孙中山─蒋渭水,组织了台湾最早的政治结社,「新台湾联盟」,创设台湾第一个政党─台湾民众党,以不流血的革命方式,为台湾人贡献他的一生;27岁的林献堂,第一次踏上日本国土即巧遇避难的梁启超,梁启超一句话,让蒋渭水与林献堂先后携手为近代台湾民族解放运动写下最不凡的一页...。
作者简介
戴月芳
国立政治大学历史研究所博士,专研明史、台湾史、文化创意产学。
投入出版界与学术界已有30年,代表作品有:
《五千年人类大史蹟》、《中国名着选译丛书》、《中国建筑》杂志企画、《再现台湾》套书(荣获金鼎奖)、《20世纪全纪录》、《中国全纪录》、《台湾全纪录》、《20世纪中国全纪录》、《放眼世界》、《中国名画之旅》、《空中巴士》、《我如何弄垮霸凌银行》、《台湾三国志》、《明华园》、《中共军头点将录》、《荷兰人在台湾》、《西班牙人在台湾》、《板桥林家与雾峰林家》、《台湾钱淹脚目――台湾的行郊》、《台湾文化协会》、《雾社事件》、《蒋渭水》、《国语彩色辞典》(荣获课外优良读物)、《世界古文明之旅》、《小小理财家》、《世界历史》、《英汉日小辞霸基础型彩色图解综合字典简体版》、〈明太祖太常寺官员陞迁之研究〉、〈明太祖太常寺官员陞迁之研究〉、〈明代皇家机构天文科技管理之研究〉等。
自序
卷一:蒋渭水
一、一个算命师的孩子
1、小时候做过乩童
2、习医经过
二、一位医国医民的医师
1、成立大安医院
2、经营春风得意楼
3、与林献堂相识
4、参与台湾议会设置请愿运动
5、创立「台湾文化协会」
6、为台湾开出诊断书
三、参与政治社会运动的高低潮
1、台湾文化协会的分裂
2、成立台湾民众党
3、成为台湾总工友联盟的指导者
4、蒋氏对台湾地方自治联盟的态度
5、反对阿片新特许运动
6、揭露雾社事件的真相
四、台湾孙中山壮志未酬
1、台湾民众党的解散
2、病逝台北医院
3、不妥协的精神
4、汉民族的情操
卷二:林献堂
一、中台首富
1、雾峰林家家世
2、文武双全的家风
3、阿罩雾的三少爷
二、柔性抗日运动领袖
1、温和稳健的路线
2、台湾同化会
3、六三法撤废运动
4、主导台湾议会设置请愿运动
5、组成「台湾文化协会」
6、成立「台湾地方自治联盟」
三、文化启蒙的推手
1、栎社领导者
2、文化摇篮
3、打破日人垄断言论
四、经济产业活动
1、传统产业的经营
2、投资新兴事业
3、参与水利建设
五、将煎何太急
1、政府尊而不用
2、经济抑制
3、人去魂归
4、两个林家的交往
卷三:蒋渭水、林献堂与议会设置请愿运动
一、台湾民族自觉运动的滥觞
1.台湾同化会的缘起
2.台中中学的成立
3.〈六三法〉撤废运动始末
4.东京留学生的自觉
二、蒋渭水与林献堂的共识:台湾议会请愿运动的梗概
1.运动的推动者
2.运动的法源根据
3.请愿介绍议员
4.请愿运动的经过与特性
三、台湾总督府对请愿运动的态度
1.总督府的认知定调
2.取缔方针
3.八骏事件
4.日方报纸的曲笔
四、请愿运动的影响
1.突破日本殖民统治的模式
2.提升台人的民族意识
3.日人对台人态度的转变
4.促使日方实施地方自治
自序
叹神州
莽莽神州几陆沉。
藩篱已削更相侵。
强邻蚕食肇黄祸。
碧血横流沧海深。
西元1891年,台北诞生了一个相命师的儿子,他就是日治时期台湾非武装抗日运动的领导者之一蒋渭水。4年后的1895年,台湾因马关条约被清国割让给日本,成为殖民地。从小接受汉民族教育的蒋渭水虽然出身贫困,但在其父大力栽培下,考进当时一般人最期待的台湾总督府医学校,接受西式教育的薰陶。在中西教育下的蒋渭水,看到了台湾人受到不平等的待遇,也看到了日本总督府强势的领导,受到孙中山先生领导中国革命的影响下,他决定为台湾人争取──台湾人全体的、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解放,不过这个运动花了他10年的岁月,一段惨澹经营的10年,直到嚥下他人生最后的一口气。
台湾的孙中山──蒋渭水,组织了台湾最早的政治结社「新台湾联盟」(西元1922年)、创设台湾第一个政党──台湾民众党(西元1923年),以不流血的革命方式,为台湾人贡献他的一生,其口号「同胞须团结,团结真有力」,时时提醒我们,唯有团结,才能让台湾人全体的解放,得到最大的幸福。他是台湾二0年代抗日解放运动最重要的主导者,从台湾文化协会的成立(西元1921年10月17日)至台湾民众党的解散(西元1931年10月17日),这段十年的抗争史,为近代台湾民族解放运动史上写下不凡的一页。
早蒋渭水诞生10年的林献堂,出身于台湾中部首富雾峰林家,从小家学渊源,国学基础扎实,允诗能文,深具汉人意识,毕生投入台湾民族运动,提倡议会政治、文化启蒙,向日本政权争取台湾人的生存尊严。
西元1907年,年方27岁的林献堂第一次踏入日本国土,巧遇在日本碧难的梁启超。林献堂以台湾受日本统治的情势,向梁启超请教何去何从,梁启超指点:「中国在今后三十年,断无能力帮助台人。故台湾同胞,切勿轻举妄动...,最好仿效爱尔兰人对付英国之手段,厚结日本中央政界之显要,以牵制台湾总督府之政治,使其不敢过分压迫台人。」蒋渭水听了梁启超这一席话,对林献堂日后採取温和民族主义路线有深远的影响力,先后推动台湾议会请愿运动、支持台湾文化协会、发行杂志、报纸等,有「台湾民运动先驱者」之美誉。西元1945年日本战败,国民政府接收台湾,林献堂一度列入「台籍汉奸嫌疑犯」,二二八事件发生时,眼见国府接收大员抚败酿成民变,朋友遭到逮捕遇害,让他内心受到创伤,对祖国深感失望,故而远走他乡,到日本休养,不幸于西元1956年病逝日本。
林献堂个性温和稳健,虽然被左派讥讽为「老台奸」,但也有人认为他过于软弱,屈从于威权之下,不过他始终不肯接受日本政府的笼络,一生从未穿和服、从未说日语,从来不愿曲意阿附统治者的处世风格,足为台湾人学习之典范。
在一个动盪不安的时代,造就了蒋渭水和林献堂两个杰出的抗日领导者,我们常说英雄惜英雄,也常说既生瑜何生亮。蒋渭水和林献堂两人曾经英雄惜英雄,共同携手为台湾人付出一生精采的岁月,在日本殖民威权下努力争取台湾人的权益;同时在致力于争取下,因为彼此个性、看法不同,而产生了路线之争,导致两人渐形渐远,令人不禁感叹,在历史的洪流中,个人的因素往往在大趋势下代表不可捉模的未来。
合作可以增强效力,分手可以避免争执与冲突,在蒋渭水和林献堂的内心深处,了解他们的一举一动对台湾的未来有深远的影响力,与其伤害愈深,不如止血,各自为自己的理想目标奋斗,可惜较年轻的蒋渭水先撒手人寰,壮志未酬,而较年长的林献堂却因为不得志而异死他乡,壮志付东流,不过他们的足迹都在台湾民族运动史上留下深深的烙印,让后人永远传颂他们的坚持与傲骨,就像在蒋渭水开设的大安医院门诊室挂着梁启超手写的一幅笔墨:「食菜根淡中有味,守王法梦里无惊,有人问我世间事,举手摇头说不知。」那样的淡然,不求回报,只要是对的就去做了。
笔者多年前写了《蒋渭水》一书,后来又写了《议会设置请愿运动》一书,当时萌生一个想法,如果有缘,希望能够写出「蒋渭水VS林献堂」这个题目,没想到五南图书文化集团杨荣川董事长给了笔者这样一个机会,现在书完成了,也许还有不足之处,盼望各界不吝指正,但是毕竟心愿了了一桩,人生何等荣幸,可以完成心愿又能留下笔耕之作。在过程中,感谢台湾书房编辑部协助出版,陈志杰先生帮忙蒐集资料、沙润德(Francesco Sandrini)先生提供意见、陈琪叡小姐协助编排版面,在此书付梓之日,笔者一一致上万分的谢意。
卷一:蒋渭水
一、 一个算命师的孩子
1、小时候做过乩童
蒋渭水诞生于西元1891年2月8日,至1931年8月5日病逝于台北医院(今台大附属医院),英年早逝,享年40岁又6个月。5岁时,满清政府将台湾割让给日本,而在他病逝后仅1个多月,日本对中国发动「九一八事变」,因此蒋渭水从诞生到病逝,都是日本帝国侵略中国的混沌时代,在这个动盪不安、诡谲多变的乱世里,决定了蒋渭水永不妥协的命运。
蒋渭水的祖先来自福建漳州府龙溪县,来台之后,定居于宜兰。父亲蒋鸿章,在城隍庙前以替人看相为业,其相术在宜兰一带颇有名声。而蒋鸿章大概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儿子蒋渭水之一生,与台湾近代民族运动息息相关,掌握了台湾的命脉。
蒋渭水,字雪谷,宜兰人,因为父亲从事相命业的关系,小时候曾经周旋于庙会之间,为了家计在庙里做乩童。据说,他在一次扶乩的经验中,失去了对神明的信心,起因于他的一位朋友犯了过错,但在扶乩的过程里,其犯行在求问时并未呈现出来,这一次失灵让小小年纪的蒋渭水非常失望,所以对神明失去了信心。而蒋渭水的父亲虽然以相命卜卦维生,但在子女成群贫困的家境之下,仍然坚持不让蒋渭水接受日式教育,想方设法使之进入束脩昂贵的私塾学堂就读。
西元1900年,10岁的蒋渭水受教于宜兰宿儒张镜光(茂才)。张镜光为蒋渭水奠立深厚的汉学底子,传说蒋渭水喜穿长袍,与张镜光有关。而蒋渭水之所以有深厚的的汉民族情感,也都是从文化认同而来,而文化认同的产生就是和他受教于张镜光的背景有关。
因为受到父亲的影响,还有医学校招生的规定需年满16岁者才有报考的资格,蒋渭水直至17岁,也就是在西元1907年,才获准进入宜兰公学校。按照当时的学制,公学校要就读6年,不过蒋渭水只念了2年就考上了台湾总督府医学校(台大医学院的前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