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势者有行动能力吗?既有研究视野因为理论预设、切割个案,以及无视于现实的多变,往往将病患视为缺乏行动能力的弱势者。本书以实作取径剖析台湾透析病患行动案例,诘问社会理论、医疗社会学、科技与社会研究和各种实务取径,为何无力看见弱势者行动者的能力构成与转变,并提出漂移实作本体论、体制分析方法及位移行动理论作为回应。
名人推荐
吴嘉苓(国立台湾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
李丁赞(国立清华大学人类学系及社会学研究所教授)
张苙云(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兼任研究员)
傅大为(国立阳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所教授)
叶启政(世新大学社会心理学系讲座教授)
萧新煌(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兼所长)
作者简介
林文源
国立清华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副教授,研究领域为医疗社会学、科技与社会研究、社会理论。与杨谷洋、陈永平、方俊育编辑《科技 社会 人:跨领域新视界》(2010),与林进灯、陈群典编着《把生活带进实验室:跨领域研发创新与研发》(2012),与杨谷洋、陈永平、陈荣泰、骆冠宏编辑《科技 社会 人(二):回应跨领域新挑战》(2014)。长期探讨医疗体制变迁与行动者转变、跨领域研发与教学,以及经验本体论与其政治性。目前思考重点为自我后进的现代性与全球化、当代医疗体制实作与治理政治,以及另类实作促成的知识空间等议题。
推荐序
谢词
第一章 看见弱势者的行动能力
第二章 朝向经验世界的位移行动理论
第三章 透析漂移实作
第四章 从转变到位移
第五章 行动能力的纹理
第六章 从位移到佈署
第七章 描绘行动能力变迁
第八章 未竟的漂移
参考文献
概念索引
人名索引
Synopsis
第一章 看见弱势者的行动能力
二、看见病患行动
本书成果来自长期的观察、参与和研究。以下,我由三个牵涉医疗实务、病患行动与研究视野的情境,带领读者体会本书问题意识。
情境一、 2010与 2011年,监察院健保总体检记者会
台湾健保开办以来,监察院首度进行总体检,并在 2010年 9月 3日举行成果发表记者会。其中,透析医疗成为焦点。记者如此描述:「台湾洗肾情况到底有多严重?监委黄煌雄调查发现, 94年至 98年,近 5年洗肾人数,从 5万 2千余人,爆增至 6万 5千余人,健保支出也从 259亿余元,增加至 302亿余元,佔整体健保金额比率 6.95%。黄煌雄表示,二代健保改革应该严肃思考有限资源下,公平分配的问题。
黄煌雄和沈美真 3日下午召开「全民健康保险总体检案」记者会,提出过去 15个月来,走访台湾各地大小医院、诊所,访查健保体制,并提出「无效医疗」 的问题,希望各界一起探讨。
黄煌雄指出,最近 5年,健保在洗肾和唿吸照护 (RCW)支出金额突破新台币 500亿元大关,佔整体健保金额比率的 13%,但使用人数却只有 6到 7万人,是所有使用者的 0.3%。
黄煌雄表示,现阶段应认真探讨临终关怀的相关配套跟法律,并严肃面对无效医疗的问题。他说,全民健保已不是单纯地数字问题,健保牵涉到一个概念,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应该如何分配,才能符合公平正义的原则,让健保得以永续。」(林修卉 2010)
洗肾议题不但是在监委完成调查时率先公布吸引媒体与社会讨论的焦点,甚至,在 2011年 1月 26日完成调查报告的记者会中,监委黄煌雄更有如此比喻:「如果最近 10年洗肾跟唿吸器加起来应该是超过 4千亿,我在(按,再)把它更浓缩一点,现在保卫中华民国整个空域安全的,最重要的是二代战机,二代战机以 10年来算,把 IDF、 F-16和幻象 2000加起来,我看大概也是 4千多亿。」(王韦婷 2011)
阅读这本书的初衷,完全是因为我对“看不见的”力量有着一种天然的迷恋。我总觉得,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会失败,或者事与愿违,并不是因为我们不够努力,而是因为我们没有注意到那些在暗中操纵、推动事物发展的“看不见的行动能力”。它们可能是一种社会结构,一种文化习惯,一种技术趋势,甚至是某种微观的心理机制。这本书的书名恰好触及了我的好奇心,让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想要去了解这些“看不见的”力量究竟是什么,它们是如何运作的,以及我们是否有可能去理解、甚至利用它们。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一种“顿悟”的体验,让我从此能够更加敏锐地洞察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细节,从而在生活中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实在是太引人遐想了,“看不见的行动能力”这个概念本身就带着一种神秘感,让人不禁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行动能力”是“看不见的”?它又为何会与“行动者网络”和“位移理论”联系在一起?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就迫不及待地想一探究竟。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那些隐藏在表面之下的力量,解释它们如何悄无声息地影响着事物的发展和个体的选择。想象一下,我们每天都在经历着各种各样的“行动”,但很多时候,我们只看到了结果,却忽略了那个驱动这一切的、不为人知的过程。这本书或许能为我们揭示这些“看不见”的机制,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世界运转的规律。
评分拿到这本《看不见的行动能力:从行动者网络到位移理论(精装)》时,我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画面,就是一幅巨大的、错综复杂的网络图。在这张图上,无数的点代表着行动者(无论是人还是物),而连接这些点的线则代表着它们之间的互动与影响。我感觉这本书将会引导我一步步地去绘制和解读这张“看不见的”网络,去理解网络中的每一个节点是如何被其他节点所塑造,又是如何反过来影响整个网络的动态。特别是“位移理论”的引入,让我联想到,当网络中的能量或影响力发生转移时,会引发哪些意想不到的“位移”效应?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理解那些看似突如其来的变化,是如何在复杂的行动者网络中悄然酝酿并最终发生的。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尤其是“精装”这个字眼,就已经暗示了其内容的厚重与价值。我喜欢翻阅那些装帧精美的学术著作,它们本身就带有一种仪式感,让人在阅读之前就充满了敬意。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是一本经得起反复推敲的学术力作,其中充满了作者的真知灼见和严谨的论证。我希望它不仅能够提供理论上的启示,还能够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让我看到理论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这本书可能会挑战我原有的认知,让我对一些习以为常的现象产生新的思考。我期待它能够帮助我构建起一个更宏观、更深入的社会分析视野,让我不再局限于个体层面的观察,而是能够理解更广阔的社会图景。
评分这本书的副标题“从行动者网络到位移理论”也极具学术深度,让我对内容的严谨性和理论性充满了期待。行动者网络理论(ANT)本身就提供了一种看待社会现象的独特视角,强调人与非人行动者之间的复杂互动。而位移理论(Displacement Theory)又常常在社会学、经济学等领域出现,探讨某种现象如何导致另一种现象的发生或转移。将这两者结合起来,我猜想这本书会提供一个全新的分析框架,用以理解那些表面上似乎无关的事件是如何通过一系列看不见的“行动”而产生联系,并最终导致某种“位移”或改变的。我希望这本书能通过丰富的案例和详实的论证,让我掌握一套分析复杂社会现象的利器,摆脱对表象的简单认知,看到事物更深层的逻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