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应知的文学常识(插图本)

中国人应知的文学常识(插图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文学常识
  • 中国文学
  • 文化知识
  • 普及读物
  • 插图本
  • 国学入门
  • 中华文化
  • 文学史
  • 知识普及
  • 大众读物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中国文学史漫长而辉煌,其中折射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兴衰荣辱,是中华民族最值得骄傲的瑰宝。作为一个中国人,了解一些基本的文学常识是很有必要的。

  本书将中国文学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词曲五卷来讲述。

  每卷之中又分列若干小题,以一问一答的方式讲解中国文学的基本知识。其中既有对各时代各体文学的概括讲述,也有对具体作家、作品、流派的分析。在时间跨度上,基本是上起远古,下迄近代。

书籍重点

  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中国人应知的文学常识(插图本)》中获得您想要的。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中国人应知的文学常识(插图本)》只是採用杂志栏目式的方式,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
汉字文明的宏伟史诗:一部跨越千年的思想与艺术画卷 本书聚焦于中国文学的精髓与演变,以宏大叙事和细腻笔触,勾勒出一部波澜壮阔的文化发展史,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富有洞察力的文学认知框架。它不仅是一部知识的汇编,更是一次精神的溯源之旅,带领我们穿越时空,触摸那些塑造了中华民族精神图谱的伟大灵魂与不朽篇章。 卷一:先秦的源头与古典的奠基 第一章:口传时代的余响——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洪流 本书首先将目光投向中国文学的肇始之地——先秦时期。这一时期,文学与哲学、政治紧密交织,形成了群星璀璨的思想景观。我们详尽探讨了《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与“风、雅、颂”的社会功能,分析了其如何成为中国诗歌美学规范的最初源头,尤其着重考察了乡村劳动与贵族宴饮场景中蕴含的独特韵味与叙事手法。 紧接着,我们深入剖析了“诸子百家”的文体特征与思想张力。《论语》的对话体、《孟子》的雄辩之风、《庄子》的浪漫寓言、《韩非子》的冷峻法理,每一种文体都是特定哲学思考的完美载体。我们对比了儒、道、墨、法诸家在构建叙事逻辑、运用修辞手法的异同,揭示了散文如何从单纯的记录演化为充满力量的说服工具。这些早期的文本,奠定了后世散文追求气势、逻辑与意境的基石。 第二章:楚辞的浪漫觉醒与汉赋的帝国气象 如果说《诗经》是黄土高原上的质朴歌谣,那么楚辞便是南方水乡浸润出的瑰丽梦境。本章重点剖析了屈原的伟大贡献,解析了《离骚》中“香草美人”的象征体系、鸿篇巨制般的结构布局,以及其对浪漫主义传统的开创性意义。我们考察了神话、巫术元素如何融入诗歌叙事,以及楚辞独特的句式结构对后世词曲语言的深远影响。 进入汉代,文学的舞台转向了对帝国宏伟气象的描摹——汉赋。本书细致梳理了司马相如、扬雄等大家的作品,阐释了汉赋“铺陈夸饰”的美学特征,以及其如何承载了汉代恢弘的疆域叙事与宫廷文化。我们探讨了汉赋在韵律与散文结构之间的艰难平衡,以及它在文学史上的承上启下作用,是古典散文走向成熟的重要里程碑。 卷二:魏晋风流与唐诗的巅峰 第三章:魏晋风度的形成与文人精神的觉醒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剧烈动荡却又充满创造力的时期。本章着重探讨了“竹林七贤”所代表的文人风骨与审美转向。文学开始从关注社会教化转向关注个体生命体验与精神自由。我们分析了建安文学(如曹操、曹植)的慷慨悲凉,以及正始之音(如嵇康)的玄远出世。 玄学的兴盛催生了山水诗的成熟。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更融入了对宇宙本体的哲思。陶渊明则是这一时期的集大成者,他的田园诗以其平淡冲和、返璞归真的风格,树立了中国诗歌中对“真性情”追求的典范。本章将深入解读陶诗中“采菊东篱下”的境界,以及其对后世隐逸文学的影响。 第四章:盛唐的辉煌与诗歌的黄金时代 唐代,无疑是中国诗歌艺术的巅峰。本书从宏观上将唐诗划分为初唐的过渡、盛唐的昂扬、中唐的变革与晚唐的沉郁。 重点聚焦于盛唐双璧——李白与杜甫。李白的诗歌被定位为“浪漫主义的极致”,我们分析其豪迈奔放的想象力、对民间歌谣和乐府传统的继承与超越,以及其“仙气”的来源。杜甫则被视为“现实主义的丰碑”,其“三吏三别”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历史的铁证。我们对比了李杜在艺术技巧和关注点上的差异,揭示了他们如何共同构筑了唐诗的两极。 此外,本书还专门设立章节探讨了王维的禅意山水、孟浩然的恬淡自然,以及边塞诗派(高适、岑参)的雄浑气魄,全面展现了唐诗在题材、风格和技巧上所达到的无与伦比的高度。 卷三:宋词的精巧与元曲的通俗 第五章:宋词的婉约与豪放:从宫廷到市井的审美迁徙 宋代文学的重心转向了词。本书详细梳理了词体从早期对唐代小令的模仿,到柳永开创的长调,再到苏轼将其提升至与诗并驾齐驱的地位。 苏轼是词史上重要的转折点,他的“以诗为词”彻底打破了传统词的柔靡之风,注入了旷达、哲理的内涵,开创了豪放一派。我们详细对比了苏轼的豪迈与李清照的婉约——李清照如何以女性的敏感细腻,描绘了国破家亡背景下个体命运的沉浮,她的词作在格律的精严和情感的真挚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本章还考察了秦观的唯美、周邦彦的集大成,以及辛弃疾在继承苏轼豪放派基础上,融入的爱国情怀和军事思想,使宋词真正成为了反映宋代复杂社会情绪的载体。 第六章:元曲的勃发与通俗文学的胜利 元曲,作为一种更贴近大众口语的艺术形式,在宋词的精致之后应运而生。本书将元曲分为散曲和杂剧两个部分进行阐述。 我们分析了关汉卿、王实甫等大家在杂剧创作中的成就,重点剖析了元杂剧如何通过结构上的“正名”、“折”等规范,构建出完整的戏剧冲突。我们探讨了《窦娥冤》的悲剧力量与《西厢记》的浪漫情怀,揭示了元曲在人物塑造和情节张力上的独特优势。散曲方面,则探讨了马致远等人的作品,如何以其质朴、率真的风格,承接了唐诗的遗风,并为后来的小说和戏曲提供了丰富的语言土壤。 卷四:明清小说的宏大叙事与思想深度 第七章:明代小说的世情描摹与英雄传奇 明代文学是长篇白话小说集中爆发的时代。本书将叙述的重点放在了四大名著的早期阶段与影响上。我们分析了《三国演义》如何将历史叙事文学化,塑造了忠义的道德典范;《水浒传》如何展现了底层反抗精神与江湖道义的复杂性。 此外,本书也关注了世情小说的萌芽,例如《金瓶梅》,探讨其如何突破传统小说的模式,以极其写实的笔触揭示了晚明商品经济背景下的人情冷暖与世俗欲望,为后来的《红楼梦》奠定了现实主义的观察基础。 第八章:清代小说的集大成与文学的终结形态 清代是古典白话小说艺术的顶峰。我们深入剖析了《红楼梦》的伟大之处,它超越了以往任何一部小说,不仅在于其语言艺术的炉火纯青,更在于其对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极端精微的刻画。本书将重点分析曹雪芹在叙事结构、诗词运用和人物性格塑造上的创新。 同时,我们也梳理了其他重要流派,如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的志怪传统与社会批判的结合,以及谴责小说的兴起,如何预示着文学功能正在向更直接的社会干预方向转变。 总结:文学的薪火相传 本书的最后部分,是对整个中国古典文学发展脉络的梳理与总结。它不仅罗列了重要的作家、作品和流派,更重要的是,它试图揭示文学体裁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功能转换——从先秦的教化到魏晋的自省,从唐诗的壮阔到宋词的精巧,再到明清小说的世情百态。它强调了文学如何作为民族精神的“记忆库”,不断地吸收、转化和创新,最终形成一个体系完整、美学特征鲜明的宏伟图景。读者读完此书,将能系统地掌握中国文学的核心脉络,并对其中蕴含的东方智慧与审美情趣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韩高年


  1971年生,甘肃金昌人,文学博士,2003年复旦大学博士。2006年聘为文学院教授,2008年聘为博士生导师,2012年任文学院院长。为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带头人、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甘肃省领军人才,兼任甘肃省先秦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屈原学会理事、中国诗经学会理事、全国赋学会理事、中国散文学会理事。

  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与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先秦两汉文学与文化。着有《诗赋文体源流新探》(巴蜀书社,2004)、《礼俗仪式与先秦诗歌演变》(中华书局,2006)等学术专着四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多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全文转载。多次参与国家社科基金专案,屡次获得省部级奖项。

图书目录

诗歌卷
古老的《诗经》为什么以一首爱情诗开篇?
《诗经》六义指的是什么?
何谓「四家诗说」?
什么是「风雅传统」?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诗人是谁?
「楚辞」是一种什么样的体裁?
何谓「骚体」?
「骚人」一词有什么来历?
什么是乐府和乐府诗?
代表汉乐府最高成就的作品是什么?
无名氏所作的《古诗十九首》为什么
历代推崇备至?
「三曹」、 「七子」指的是谁?
什么是建安风骨?
为什么说曹植才高八斗?
传说中的七步成诗是怎么回事?
兰亭集会给文学史留下了怎样的佳话?
「竹林七贤」都有谁?
「陆才如海,潘才如江」是什么意思?
「不为五斗米折腰」说的是谁?
何谓「山水田园诗」?
为什么说谢灵运「有句无篇」?
什么是「宫体诗」?
中国敍事诗中的「双璧」指的是什么?
「初唐四杰」指的是谁?
「古体诗」、 「近体诗」有何区别?
什么是律诗?
被誉为「孤篇横绝」的是哪首诗?
「吴中四士」是指谁?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内涵是什么?
为什么李白被称为「诗仙」?
什么是歌行体?
哪首诗被称为唐代绝句的压卷之作?
「旗亭画壁」是个什么典故?
七绝圣手是指谁?
边塞诗是怎样形成的?
为什么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
「三吏」、「三别」指的是什么?
唐人七律压卷之作是哪首诗?
「推敲」一词有什么来历?
何谓「郊寒岛瘦」?
「大历十才子」都有谁?
何谓「张王乐府」?
什么是新乐府运动?
「诗鬼」指的是谁?
杜牧咏史诗有什么特点?
唐诗中的朦胧诗指的是哪些诗作?
被称为「梅妻鹤子」的诗人是谁?
西昆体有什么特点?
「温八叉」指的是谁?
「中兴四大家」都有谁?
我国现存诗作最多的诗人是谁?
江湖派是一个什么流派?
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是谁?
「为梅而生」的诗人是谁?
何谓「台阁体」?
「前后七子」的诗歌主张是什么?
「格调说」的诗歌主张是什么?
何谓「不拘一格,独抒性灵」?
为什么说《己亥杂诗》是衰世的诗心?
何谓「诗界革命」?
「同光体」的代表作家是谁?
何谓「诗话」?
《全唐诗》是如何编纂的?

散文卷
中国散文的萌芽
《尚书》是一部什么性质的书?
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是什么?
「春秋三传」指的是什么?
什么是「行人辞令」?
中国现存最早的国别体史书是什么?
什么是百家争鸣?
什么是「语录体」?
说说《孟子》一书的“善辩」
《老子》五千言包含了怎样的智慧?
什么是寓言?
《庄子》的内容及艺术特色对后世有何影响?
为什么说《荀子》是儒家学派的集大成者?
《韩非子》中记载了哪些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
「一字千金」是什么来历?
何谓「西汉宏文」?
「汉赋四大家」都有谁?
汉代牢骚诙谐文的典范是哪一篇?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什么?
《报任安书》是一封什么样的书信?
《盐铁论》是讲什么的?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什么?
诸葛亮的《出师表》为何而作?
中国第一篇文学批评的专门论文是谁写的?
曹丕的《与吴质书》为何着名?
为什么说曹植是建安文学的集大成者?
《与山巨源绝交书》是谁写给谁的绝交信?
山水游记的开山之作是哪一篇?
李密的《陈情表》所陈的是什么情?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为何知名?
陶渊明心中的世外桃源是什么样的?
《北山移文》中的「周子」影射的是谁?
吴均的《与朱元思书》有什么特点?
我国最早的家庭教育专着是什么?
为什么说王勃的《滕王阁序》是千古佳作?
柳宗元在散文创作中最突出的成就是什么?
何谓「古文运动」?
「唐宋八大家」都有谁?
短篇散文中的精品:刘禹钖的《陋室铭》
「醉翁之意不在酒」语出何处?
《爱莲说》蕴含着怎样的哲理?
《郁离子》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被黄宗羲称为「明文第一」的人是谁?
「公安三袁」都是谁?
晚明小品文的代表作是什么?
什么是八股文?
清代最重要的散文流派是哪个流派?

小说卷
中中国古典小说的起源是什么?
《山海经》记载了哪些着名的神话故事?
《汉书.艺文志》中所谓的「小说」指什么?
什么是志怪小说?
志怪小说的代表作有哪些?
《搜神记》描写了一个什么样的鬼怪世界?
干宝为什么被后人称为「鬼董狐」?
《搜神后记》真是陶渊明写的吗?
什么是志人小说?其演变过程如何?
魏晋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有哪些?
《世说新语》为何被称为「名士教科书」?
什么是魏晋风度?
为什么说《燕丹子》是「古今小说杂传之祖」?
「凿壁借光」的故事出自哪本书?
中国最早的笑话集是什么?
中国第一部以「小说」命名的书是什么?
什么是唐传奇?
唐传奇有哪些类型?
李朝威的《柳毅传》是如何描写人神相恋故事的?
白行简《李娃传》中的李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元稹的《莺莺传》是自传体小说吗?
凄婉欲绝的《霍小玉传》
「黄粱梦」有什么来历?
什么是豪侠小说?
中国的「灰姑娘」叶限出自哪本书?
唐传奇中的「风尘三侠」指的是谁?
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一部小说集是什么?
什么是俗讲?
什么是转变?什么是变文?
敦煌变文中的代表作有哪些?
宋元笔记体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有哪些?
何谓「讲史」?
何谓话本?
《全相平话五种》讲的是什么内容?
为什么说《三国演义》「七分事实,三分虚构」?
毛宗岗在《读三国志法》中所说的「三绝」是什么?
什么是神魔小说?
说说《西游记》的「三教归心」
何谓「三言二拍」?
何谓「三灯」?
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白话长篇小说是什么?
代表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高峰的是哪部书?
代表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的是哪部书?
代表中国古代笔记小说的高峰的是哪部书?
清代最着名的自传体文言小说《浮生六记》
为什么说《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最高峰?
何谓「红学」?
什么是侠义公案小说?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都有什么?
何谓鸳鸯蝴蝶派?

戏剧卷
中国古代戏剧的起源如何?
什么是「优孟衣冠」?
什么是「傩戏」?
何谓「大曲」?
什么叫「百戏」?
说说「东海黄公」
什么是「代面」?
何谓「钵头」?
什么是勾栏?
书会才人是什么人?
什么是参军戏?
为什么把戏剧演员称为梨园弟子?
何谓「有板有眼」?
何谓「关马郑白」?
「四声猿」是哪四部杂剧的总称?
什么是「一本四折」?
什么是傀儡戏?
何谓诸宫调?
何谓宾白?
何谓角色?
什么是衬字?
何谓剧本?
什么是砌末?
说说元杂剧
何谓传奇?
「当行本色」是什么意思?
吴江派
《窦娥冤》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简述《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为什么称《长生殿》和《桃花扇》是清代戏曲的「双璧」?
什么是南戏?
《中山狼》剧情梗概什么是影戏?
什么是「升平署」?
何谓「四大徽班」?
什么是「皮黄腔」?
京剧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何谓花雅之争?
何谓「四大声腔」?
什么叫唱、念、做、打?
什么是昆山腔
秦腔有哪些特点?
什么是豫剧?
临川派
何谓「临川四梦」?
春柳社
话剧
什么是二人转?
说说《宋元戏曲史》一书
《东京梦华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梦粱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武林旧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录鬼簿》是记录鬼故事的书吗?
《花部农谭》讲的是什么内容?
王骥德的《曲律》是什么书?
说说曹禺的《雷雨》
老舍《茶馆》的主题是什么?
秧歌剧《兄妹开荒》
李渔
汪笑侬为什么被誉为京剧改良鼻祖?
吴梅
青木正儿
周贻白

词曲卷
词的别名都有哪些?
何谓「词牌」?
何谓「词谱」?
为什么说「词为艳科」?
何谓「填词」?
何谓「阕」?何谓「片」?
何谓「工尺谱」?
唐代设置的宫廷音乐机关叫什么?
最长的词调是哪一种?
最短的词调是什么?
花间词派有什么特点?
词中之帝是指谁?
「二晏」词作有何特点?
柳永为什么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
「张三影」指的是谁?
谁有「北宋倚声家初祖」的称号?
谁被称为「红杏尚书」?
「画荻教子」是什么典故?
欧阳修有怎样的词学成就?
周邦彦的词有什么特点?
悼亡词的巅峰之作是哪一首?
最着名的中秋词是哪一首?
「出人头地」一词有什么来历?
「苏门四学士」都有谁?
「山抹微云君」是谁?
「贺梅子」指的是谁?
宋代最伟大的女词人是谁?
见证陆游与唐琬爱情的两首《钗头凤》
是怎样的词作?
与苏东坡齐名的南宋词人是谁?
号称「金代文学之冠」的是谁?
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纳兰性德的词有什么特色?
清代最有代表性的词学流派有哪些?
何谓「词话」?
何谓「小令」?
何谓「套数」?
谁被称为「曲状元”?
「秋思之祖」指的是谁?
「曲中李杜」说的是谁?
谁被誉为「曲中辛弃疾」?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常识」的含义是指普通的知识、一般的知识,或是指与生俱来、毋须特别学习的判断能力,或是众人皆知、无须解释或加以论证的知识;「常识」的另一意思是指对一个理性的人来说是合理的知识,即「日常知识」,或者是指某一阶层、某类人群按常理应当懂得的道理或知识。

有人认为,「常识」一词出自孙中山的《建国方略》三,其中说:「凡欲固结吾国之人心,纠合吾国之民力者,不可不熟习此书。而遍传之于国人,使成为一普通之常识。」此处所谓「常识」即兼具以上所说数义。

然而要特别说明的是,「常识」之称,往往因时代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含义,也因为个体的差异而有不同的表现。举个例子说吧,在一个时代是「常识」的东西,在另一个时代,可能就成为专门的知识。

如夏丏尊、叶圣陶《文心》中说:「诗之外还有词,词原可以不读,如果为求常识起见,想读,也好,就读《白香词谱》吧。」《文心》一书,本是以说故事的形式讲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学国文学习内容的,其中提到的《白香词谱》是清朝嘉庆年间靖安人舒梦兰编选的一部词选式的词谱。

其中选录了由唐代到清代的词作共一百篇,凡一百调。这些调式都是较为通用的,小令、中调、长调均有,为便于初学者,每调还详细列注平仄韵读。《白香词谱》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选本,也是一本较佳的词学入门读物。在当时是「常识」,然而对今天的读者来说,却又成为专门的知识。

如此说来,「文学常识」就是指一般人应当具备的有关文学方面的知识和道理,当然也指几乎类似于习得的、不需要特别学习就应当具备的对于文学的鉴赏和批评能力。

在今天的社会上,虽然谈文学的人很多,但环顾四周,似乎具备中国「文学常识」者却越来越少。前些年,一些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做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许多中学生、大学生从未读过中国古典四大名着,社会上有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甚至连「四书五经」、「建安七子」、「关王白马」等常识都不知道!更不要说其他了。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我一直以为自己对中国文学算得上是略知一二,但读了《中国人应知的文学常识(插图本)》之后,才发现自己之前了解的不过是冰山一角。书里详细地介绍了从先秦诸子百家到唐诗宋词,再到明清小说以及近现代文学的方方面面。那些我曾经只知道名字却不甚了解的文学流派、代表作家、经典作品,都被梳理得清清楚楚,而且用非常生动易懂的语言解释了它们产生的时代背景、艺术特色以及深远影响。最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配有大量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不仅仅是装饰,更是对文字内容的绝佳补充。比如,在讲解《红楼梦》时,书里配上了各个主要人物的画像,还有大观园的复原图,让我仿佛身临其境,更能体会到书中人物的命运和情感。在介绍古诗词时,相关的山水画、书法作品也穿插其中,让我在欣赏文字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这本书的编排也很巧妙,章节之间逻辑清晰,循序渐进,即使是文学初学者也能轻松上手。它就像一位博学而耐心的老师,循循善诱地引导我走进中国文学的殿堂,让我觉得学习文学不再是枯燥的任务,而是一种享受。我特别喜欢书里对一些冷门但有价值的文学现象的挖掘,这让我发现了许多被忽略的瑰宝。

评分

这套书简直就是为我这样热爱中华文化但又苦于没有系统学习过文学的人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对古诗词情有独钟,总觉得那些优美的文字背后藏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道理,但往往只能理解字面意思,难以把握其精髓。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列举了大量的经典诗篇,还对每首诗的作者、创作背景、主旨、艺术手法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甚至还提到了历代文人对这首诗的解读和评价,让我能从多角度欣赏一首诗的美。更不用说那些繁体字、生僻词的注释,简直是救星!有时候读古籍,会被几个字卡住,翻来覆去查字典也未必能找到最贴切的解释,这本书就提供了非常精准的解读。还有对不同朝代文学风格的梳理,比如汉赋的铺陈夸张,唐诗的意境深远,宋词的婉约豪放,元曲的通俗流畅,都有详细的介绍和代表作品赏析。这本书的插图也很有特色,很多都是根据文学作品内容创作的意境图,或者古代绘画的复刻,让我在阅读时更能体会到文字所描绘的画面感。感觉读完这本书,我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理解和鉴赏能力都有了质的飞跃,甚至开始尝试着自己写一些小诗小词,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评分

作为一名对传统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对《中国人应知的文学常识(插图本)》的评价只能用“惊喜连连”来形容。我一直认为,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学,是了解这个民族文化最直接、最深刻的方式。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它将浩如烟海的中国文学史,以一种非常系统而又易于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从古代神话传说,到诗经楚辞的起源,再到唐诗宋词的辉煌,以及明清小说的繁荣,乃至近现代文学的变革,每一个时期、每一个流派、每一个代表人物,都被梳理得井井有条。书中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没有高高在上的学术腔调,而是像一位老朋友在娓娓道来,让我觉得学习文学知识就像在听故事一样。更难得的是,书中对文学作品的赏析,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文字解读,更深入到作品的思想内涵、社会意义以及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插图的运用也堪称点睛之笔,无论是对人物形象的刻画,还是对场景氛围的烘托,都做得非常出色,让我在阅读文字的同时,也能获得视觉上的享受,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我觉得这本书不仅能够提升我的文学素养,更能够加深我对中华民族文化和历史的认同感。

评分

我对中国近现代文学一直有些隔阂,总觉得离现代生活有些遥远,而且了解的作家和作品也比较有限。但《中国人应知的文学常识(插图本)》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这本书对于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等现代文学巨匠的作品进行了细致的解读,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他们的生平,而是深入分析了他们作品的思想深度、艺术价值以及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不同时期文学思潮的梳理,让我能够理解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挣扎与探索,以及文学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书中的插图也非常有时代感,比如一些民国时期的老照片、报刊插画,甚至是当时的文章手稿的复印件,都极大地增强了历史的真实感和代入感。它让我看到,文学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时代精神的反映,是人民心声的表达。读完这部分,我感觉自己对近代中国历史的理解也更加立体和深刻了。而且,书中还介绍了许多当下依然有影响力的当代作家和作品,让我感觉文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它依然在发展,依然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评分

坦白说,一开始我购买这本书,更多的是被“插图本”这个标签吸引,想着或许能用来消遣打发时间。但没想到,它提供的知识量和深度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这本书的编排方式非常有创意,它不是简单地罗列知识点,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鲜活的人物,将文学知识融入其中。比如,在讲解“四大名著”时,它不仅介绍了故事梗概和人物分析,还穿插了许多关于这些作品创作的趣闻轶事,以及不同时代人们对这些作品的解读和改编,非常有趣。而且,书中对中国文学史上的许多重要概念,比如“意境”、“诗眼”、“白描”等等,都用非常形象的比喻和浅显的语言进行了说明,让我这种非科班出身的人也能轻松理解。插图方面,也绝非简单的配图,很多插图都精心设计,能够巧妙地呼应文字内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比如,在介绍《西厢记》时,书中配了一幅精美的古代仕女图,画面中的人物表情和服饰都与剧情高度契合,瞬间就能将读者带入那个浪漫而曲折的爱情故事之中。我感觉这本书非常适合作为文学启蒙读物,它能够点燃人们对中国文学的兴趣,并且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