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谈德义神父註释《尤利西斯》(Ulysses) 的英文遗稿,由吕秀玲、施逢雨两位教授整理成为中文本问世。书中精辟扼要地註解了《尤利西斯》一书中多如繁星的种种典故,以及一般语言工具书中不易查到的俗语、俚语、(英语以外的)外国语、古英语等词语;此外,更用心阐发《尤利西斯》中犹如迷宫般的情节脉络以及文字背后丰富的隐微、象征意义。最终透过分条导读及註解建构了一套对《尤利西斯》深层意义的独创见解,是适合各种水平的读者仔细阅读《尤利西斯》本文的一部註释。
This book is originally an English manuscript of annotations to James Joyce’s Ulysses by the late Father Pierre E. Demers, and is now prepared by Professors Hsiou-ling Lyu and Feng-yu Shih into a Chinese version for publication. It elucidates the almost uncountable allusions in Ulysses, penetratingly yet concisely. It explains popular sayings, slangs and expressions in pre-modern English as well as other languages than English. Most important, it illuminates the labyrinthine interrelationships of the details in plot and the nuances and symbolic meanings between the lines. All in all, through the annotations and chapter introductions, it provides a profound innovative interpretation of the novel as a whole. It is a book suitable for readers of various levels who wish to read the text of Ulysses as closely as possible.
作者简介
谈德义 (Pierre E. Demers) (1921 - 2002) 英文初稿
加拿大蒙特娄人。美国哈佛大学文学博士,天主教耶稣会会士。曾任辅仁大学英文系主任,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系专任教授,台湾大学、清华大学、中央大学等校兼任教授。
吕秀玲 (1949-) 编註
台湾桃园人。台大外文系学士、硕士,加拿大University of Manitoba英国文学硕士,台湾师范大学英美文学博士。现为国立中央大学英文系退休副教授。
施逢雨 (1950-) 编註
台湾彰化人。台大外文系学士,台大哲学研究所硕士,加拿大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中文博士。现为国立清华大学中文系荣誉退休教授。
前言 iii
凡例 vi
序一 萧嫣嫣 vii
序二 陈东荣ix
第一章 (Telemachus) 1
第二章 (Nestor) 23
第三章 (Proteus) 45
第四章 (Calypso) 77
第五章 (Lotus-Eaters) 99
第六章 (Hades) 125
第七章 (Aeolus) 157
第八章 (Lestrygonians) 193
第九章 (Scylla and Charybdis) 235
第十章 (The Wandering Rocks) 295
第十一章 (Sirens) 323
第十二章 (Cyclops) 365
第十三章 (Nausicaa) 399
第十四章 (Oxen of the Sun) 425
第十五章 (Circe) 489
第十六章 (Eumaeus) 609
第十七章 (Ithaca) 643
第十八章 (Penelope) 665
作为一名《尤利西斯》的“老读者”,我曾不止一次地尝试阅读原著,但每次都以沮丧告终。我深知这部作品的伟大,但其晦涩的语言和庞杂的典故总是让我望而却步。这次,我决定尝试这本《尤利西斯》的中文注释及导读,希望它能为我提供一些新的视角。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这本书的注释非常到位,它不仅解释了那些难懂的词汇和短语,更重要的是,它深入挖掘了那些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文化、历史和哲学内涵。每一次的阅读,我都感觉像是在和乔伊斯本人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而注释和导读则是我与他之间沟通的桥梁。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人物心理描写的分析,乔伊斯是如何通过细微的动作、模糊的念头来展现角色的内心世界,这在本注释版中得到了非常精彩的阐释。导读部分更是让我对《尤利西斯》的整体艺术结构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帮助我看到了整部作品的宏大叙事和精巧构思。这本注释版不仅让我能够“读懂”《尤利西斯》,更让我能够“理解”和“欣赏”它。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对《尤利西斯》产生全新认识的书。在此之前,我脑海中的《尤利西斯》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文学高峰,只适合少数“精英”去膜拜。而这本注释及导读,则以一种非常人性化的方式,将这座高峰拉近了许多。它的注释非常细致,很多地方甚至会提供历史背景、文化习俗的解释,让我这个非文学专业出身的读者也能理解那些看似“高冷”的文学元素。更难能可贵的是,它并没有因为注释而打断阅读的流畅性,反而像一个默契的伙伴,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悄悄递上信息,而不需要的时候,你可以完全沉浸在乔伊斯原著的文字魅力中。导读部分也非常有条理,它没有一次性把所有的信息都抛给你,而是循序渐进地引导你去发现作品的精妙之处。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各个章节的结构解析,这让我能更好地理解乔伊斯是如何在每一个看似平凡的片段中,都精心布局,埋下伏笔,或者展现出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读完这部注释版,我不再觉得《尤利西斯》是一本“难读”的书,而是变成了一次充满发现和惊喜的旅程。
评分我一直对《尤利西斯》心怀敬意,但同时也被它的“高难度”劝退过好几次。每次尝试,总是在几个章节后就感到力不从心,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日常对话,突然冒出来的希腊神话人物,又或是突然切换的叙事视角,都让我感到头晕目眩。直到我遇到了这本《尤利西斯》中文注释及导读。老实说,一开始我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觉得“有注释总比没有强”。但实际翻阅后,我惊喜地发现,它提供的注释远不止“有”那么简单。它非常精准地捕捉到了那些容易让人忽略的细节,比如某个词语在当时爱尔兰语境下的特殊含义,又或是某个生活习惯的文化渊源。而导读部分,更是像是为我量身定制的“通关秘籍”,它不像某些过于学院派的解读那样枯燥,反而充满了启发性,引导我思考人物的行为动机,理解乔伊斯是如何通过不同的叙事技巧来塑造角色的内心世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对“意识流”手法的解释,书中用了很多生动的例子,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那种杂乱无章却又充满生命力的表达方式。现在,我仿佛拥有了一把打开《尤利西斯》宝库的钥匙,可以更从容地,甚至带着些许乐趣去品味这部伟大的作品了。
评分这本《尤利西斯》的中文注释与导读,简直是我阅读这部巨著以来最得力的助手,没有之一。一开始拿到这厚厚的一本书,心里是既期待又畏惧。乔伊斯先生的文字就像一个充满迷宫的城市,第一次闯进去,我简直是寸步难行,每每读到一段费解之处,就只能茫然地停下来,那种感觉就像站在爱尔兰海岸边,却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走。然而,当我翻开这本注释版,一切都不同了。那详细的注释,就像在迷宫里亮起的一盏盏路灯,指引着我穿过那些晦涩的词汇、典故、以及层层叠叠的象征意义。我尤其喜欢它对布鲁姆、斯蒂芬和莫莉内心世界的解读,常常让我恍然大悟,原来那些看似零散的思绪,背后隐藏着如此深刻的哲学思考和心理剖析。导读部分更是让我对《尤利西斯》的整体结构和主题有了更清晰的把握,不再是零散的片段堆砌,而是如同一个宏大的交响乐章,每个部分都在演奏着自己的旋律,又共同汇聚成一首震撼人心的史诗。这本书让我不再害怕《尤利西斯》,反而更加激发了我深入探索的欲望,感觉自己真的可以一点一点地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去感受那份属于都柏林、属于人类意识的壮阔与细腻。
评分我必须说,这本《尤利西斯》的中文注释与导读,是送给所有对这部文学巨著感兴趣的读者的一份宝贵礼物。在我拿到它之前,我对《尤利西斯》的印象,停留在“晦涩”、“难以理解”的标签上,觉得它是一座高不可攀的山峰,可望而不可及。然而,这本书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注释部分详尽而精准,对于那些我曾经完全看不懂的句子和段落,它都能给出清晰的解释,并且不会干涉我自己的阅读体验,就像一位博学的朋友,在你需要时悄悄耳语,在你不需要时默默陪伴。更让我惊叹的是,它对作品背后丰富的文化背景、历史典故的梳理,让我看到了乔伊斯创作这部作品时所处的时代和社会,以及他对人类意识的深刻洞察。导读部分则如同一张精心绘制的地图,为我指明了阅读的方向,让我不再迷失在迷宫般的文字里,而是能够抓住作品的核心主旨,理解人物的动机和情感。这本书让我对《尤利西斯》的理解,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提升到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让我真正体会到了这部作品的伟大之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