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人不想拆,他们找到旧建筑的优点增筑新意;
纽约人不想迁,在被视为危安与衰退区的居所,才能身心安顿。
从他们身上,台湾人能阅读到甚么故事?
这是创意火花激盪、无惧艰阻的纽约十年。
对于城市而言,我们都是过客;
对于过去,我们尊重,对于未来,我们展望;
但是关于城市的面貌,
它应该是一层层累积上去的。
重度淤积的工业运河,政府的复原承诺是遥遥无期的梦,两岸居民举办了水岸嘉年华,于是,人潮回来了、土地可亲了。
布鲁克林旧市中心的废弃地,开发商凝聚创意,运来一个个货柜进驻成为市集,活络了地方经济。
还有一条曾经被政府主张拆掉的旧铁道,如今已变身成纽约的新潮绿色腰带。
纽约人更将旧屠宰场、旧渔市场、旧五金行、旧古董店……改装新面貌重生。
由下而上的力量,是纽约人的性格与生活。
来自各国的移民后裔,在纽约市以各自的热情,在被视为旧街区的居住地,
创造让当地居民幸福、也让整个社会幸福的小商业与开放空间,
并将这些带动翻新的力量,趋转至全美、全世界各地。
纽约人不想拆,他们找到旧建筑的优点加以发挥,增筑新意;
纽约人不想迁,被视为危安区与衰退区的家,是心与身的永恆居所。
Brooklyn、Greenwich Village、Chelsea、Williamsburg、Lower East Side……
纽约人从底层翻转命运,这些关于人事物的故事,都确信梦想有一天必能实现。
「It's up to you, New York, New York!」
名人推荐 〔好样集团执行长〕汪丽琴
〔GQ杂志总编辑〕杜祖业
〔台北市都更处处长〕林崇杰
〔学学文创志业董事长〕徐莉玲
〔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院长〕曾成德
〔淡江大学建筑系系主任〕黄瑞茂
〔二条通咖啡馆建筑师事务所主持人〕钟永男
*感动推荐(依姓氏笔划顺序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