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台湾的29堂课

决定台湾的29堂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台湾挺身而进,走对下一步路!
  现今,台湾面临──
  [国际局势与两岸关系][财税金融与国民年金]
  [能源结构与环境永续][台湾的产业发展][文化与教育]
  最重要的五大主要公共议题!
  对现况的申论、前景的分析、问题与局限的成因、突破的可能;
  在世代变迁的考验下,可掌握的资源与可预见的挑战为何?
  专家学者分别以本身的专业及观察提出论述与分析!

  决定台湾关键的二十九堂课
  产官学研都该倾听的声音!
  潮流在变,时代在变,往日的经验已不足以应对未来的发展!前瞻与宏观的29堂课,是你我必须学习的课题!

  ✽人文检视、面对、挑战自我/钱永祥、吕学锦、李瑞华
  ✽国际局势与两岸关系/朱云汉、林正义、苏起、田弘茂、华而诚
  ✽财税金融与国民年金/何志钦、杨建成、胡胜正、詹火生、邱正雄、许嘉栋
  ✽能源结构与环境永续/叶俊荣、李鸿源、黄万翔、杨日昌、李永展
  ✽台湾的产业发展/陈添枝、朱敬一、薛琦、林宪铭
  ✽文化与教育/王汎森、张誉腾、王健壮、黄荣村、黄碧端、洪兰

  面对全球化的挑战,有别于过去传统的单向思考,社会及公众议题日趋复杂,需要有全面性、系统性、多元化的思考观点,方有可能解决现今社会繁琐、连动且复杂的问题!
  为台湾寻求下一代的群体责任,
  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与多元的时代转型下,
  积极开拓新一代的群体意识与承担能量,
  发挥自我突破与创新的台湾价值。
  〔觉察〕→〔对话〕→〔修正〕→〔行动〕
  循环式学习模式,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方式,
  运用在知识与新观念的推广、沟通与合作,
  大至社会、小至个人,
  协助台湾这片土地,在个人生活和社会关系上,
  能有担负公民应有的责任与勇气,以迎向挑战订定目标,
  打造新生活模式,走向真实的社会,面对国际迎接世纪挑战!

  替台湾播下希望的种籽!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余纪忠文教基金会


  余纪忠文教基金会(原时报文教基金会)于一九八八年成立以来,长期关心国家社会之政治、经济、社会、教育及文化等层面的公共政策议题,透过举办相关公共政策的研讨会与活动,沟通国人观念,凝聚国人共识,并为国家诸多重大政策提供建言,进而引导国家发展方向。

  基金会二十五年来耕耘国家公共议题,关注面向可分为「公与义」及「河川环境」二部分。「公与义」系列是迈向公平与正义的社会为追求的目标,举办系列公与义研讨会、座谈会。针对人文、社会、经济、政治、国际关系各面向深入探讨、追踪行政效率、进行公共政策对话,邀集专家学者专案研究,进而对政府当局提出政策建言;自一九九○年六月在创办人余纪忠先生的鼓励下,提出由淡水河出发,拯救环境的愿景,聚集国内环保先进与专家,成立「河川小组」,并由河川到环境的关怀,转型为「环境与河川」,推动河川及环境保护、水资源整治等工作。近年来更针对气候变迁、灾害、能源及国土规划等重要国家环境课题,以资源整合的概念加以串连、整体思考水、土、林、气等问题,凝聚正面能量,建立起一套产、官、学,中央与地方政府、社区与民众、与民间伙伴团体相互对话、参与的协调合作机制。

  第五届总统文化奖评审将「环保奖」颁给余纪忠文教基金会,所持的理由是「因长期关注环境议题,透过教育推广及政策监督,降低环境所遭受的冲击」。这就是基金会走过二十五年的写照。余纪忠文教基金会的使命感是结合台湾的内聚力,理性面对问题、讨论问题乃至解决问题,希与有志之士共同担负,并传承这世代的重任。更多余纪忠文教基金会资讯请至官方网站:www.yucc.org.tw

图书目录

诸论 检视、面对、挑战
第1课 检视当代人文问题/钱永祥  
第2课 资讯云端时代的文化冲击/吕学锦
第3课 觉知、决策、执行与沟通/李瑞华

I 国际局势与两岸关系
第4课 中国大陆兴起与全球政治经济秩序重组/朱云汉
第5课 变动中的东亚国际局势与台海和平/林正义
第6课 东亚局势弱势平衡,民族主义、爱国主义的崛起/苏起
第7课 变动中的两岸关系与台湾的未来/田弘茂
第8课 掌握中国大陆经济复活的机会/华而诚

II 财税金融与国民年金
第9课 税收是财政永续,公平是社会正义,效率是经济发展/何志钦
第10课 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与遗产赠与税改革/杨建成
第11课 人口高龄化所牵扯到,就是世代的公平正义的问题/胡胜正
第12课 国民年金、劳保与健保、财政纪律与国债管理/詹火生
第13课 金融改革、资本市场与全球金融万象/邱正雄
第14课 全球化产生的效应与全球经济思维/许嘉栋

III 能源结构与环境永续
第15课 环境生态、能源、永续/叶俊荣
第16课 国土规划的理论与实践/李鸿源
第17课 气候变迁调适与行动/黄万翔
第18课 能源与绿能产业/杨日昌
第19课 全球化下新城乡危机之因应/李永展

IV 台湾的产业发展
第20课 二○○○年以来台湾产业发展与转型/陈添枝  
第21课 创新与产业发展/朱敬一
第22课 服务业发展/薛琦
第23课 品牌和国际行销/林宪铭

V 文化与教育
第24课 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王汎森
第25课 教育改革与竞争力/黄荣村
第26课 博物馆与社会变迁:记忆与创新/张誉腾
第27课 当前媒体困境与出路/王健壮
第28课 大学困境与国际布局/黄碧端
第29课 教育与未来/洪兰

图书序言

第1课  检视当代的人文问题

不需要靠宗教、传统,或是靠对人的能力过度关注,
而是对于人平实的了解,从而使社会更美好。
──钱永祥/中研院人社所副研究员

这个主题似乎是脱离了「务实」的脉络,谈当代的人文问题相对于各位的工作经验,这是一个「虚」的题目。但是这样一个「虚」的主题,为何对我们这么重要,而且要在一开始就要谈。

「人文」的领域空间

「人文」这两字是社会中常常出现的字。「人文」就如同是一个高度安慰剂的东西,代表很多正事正活干完了,觉得疲倦了才要人文,因此人文像是一种心灵鸡汤、打禅七、或是听一场音乐会。但是「人文」真的是这样的一个东西吗?

要了解「人文」的意思,必须先了解「人文」的相反词。「人文」的对立面就是自然,但今天我们讲的人文不是在这个脉络思考。今天讲的人文对立面,是技术性或是专业性的。简单说,人每天生活有很多需求:食、衣、住、行、育、乐,功能性的需求,我们就用各种技术专业性的取向去解决这些需求。

在这样的一个社会,食衣住行育乐之外,会有「人文」的领域空间吗?我在想这样来看,我们要做很多事情来满足人生活的需求,这些都是功能性的活动。 但是怎样进行功能性的活动,例如穿衣服,我们要有发达的服装业、纺织业设计业,接着看我们怎么穿衣服,怎么样的衣服是可以喜欢满足的?这部分就包含了「人文」思考的面向与空间。

为什么一定要留下一定的空间给人文?在几百年的文化中有个特色,开始的时候,因为需求要穿衣服,天冷穿多天热穿少,接着看看自然环境的物资决定你穿怎样的衣服。接着,决定我们穿什么衣服就是既有的文化、社会规则、习俗。今天,我们想怎么穿衣服,当然经济的考虑是最主要的,还有舒服,再来是社会性的考虑。

人文的概念之所以受到威胁,让我们认为需要拿出来讨论,因为本来人文是让我们决定怎么样从事功能性的活动,但是功能性的活动本身转过来,把人文的考虑慢慢排出去,再把另外一些功能性的考虑拿进来,帮我们决定怎样进行功能性的活动。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