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台列屿问题:领土民族主义的魔力

钓鱼台列屿问题:领土民族主义的魔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Takashi Okada
图书标签:
  • 钓鱼岛
  • 领土争端
  • 民族主义
  • 中国
  • 日本
  • 历史
  • 国际关系
  • 海洋法
  • 东亚
  • 地缘政治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一、「钓鱼台列屿主权该归属于哪一国?」是无意义的议题设定。
  二、「主权」是一种具强烈的排他性与绝对性的观念。如此情况下,国与国之间各持己见的理论对决时,是无法找出答案的。
  三、全球化的进展下,支撑国民国家 (nation state)的主权、或领土的观念已不是实体性质,而只剩「法律层面」而已。
  四、回归问题的本质,应该从居住在那附近的人们的利益中,来探讨这个问题,才可以看到「有希望的未来」。
  五、台湾海崃两岸搁置主权、进行交流的模式,是值得学习的。


  2012年4月,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发表挑衅性言论,使得原本就复杂难解的钓鱼台列屿主权归属争议骤然升温,甚至触及「战争可能性」问题。值此之际,冈田充以长年担任国际通信社记者,熟悉东亚局势及政治人物的资历,慨然接受日本苍苍社邀请撰写此书,于同年11月出版,其终极关怀则为再简单也再困难不过的「和平共荣」。

  此书出版之后迅即引起热烈讨论,《亚洲週刊》于2013年1月刊登专文介绍,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于2013年4月11日邀请作者赴院演说。中央研究院研究员林满红、副研究员陈仪深、前驻日代表冯寄台、中国时报东京支局长黄菁菁、中央社东京支局长杨明珠、前立委林钰祥、资深日本文化政治评论人本田善彦(着有《台湾总统列传》)等人均肯定本书的分析与见解。

  冈田充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梳理台湾、中国、日本三地在近现代史上的恩怨纠葛。指出日本右派欲借「敌对型民族主义」引发日中摩擦的企图,直指「领土型民族主义」论述之贫乏不可取,对于普遍拥抱「民族主义、国族主义」的东亚住民而言,不失为具备恢弘视野的崭新观点。

  冈田充此书以详实丰富的资料呈现出日、中、台、美四方势力历年来围绕着钓鱼台列屿争议的言论与作为,揭示隐藏在各方表面立场之下的深层意识,最后特别肯定马英九总统于2012年8月所提出的「东海和平倡议」,认为此倡议中「搁置主权争议、共谋合作发展」的理念,确实有益于此地由历史塑造而成的共同生活圈之人民的福祉。

  从钓鱼台列屿问题谈起,此书实际上促使读者进一步省思长久以来对于「民族、国家、主权」的想像,当我们解开某些习以为常的桎梏之后,放开自我本位的绝对性价值观,拒绝「领土民族主义的魔力」,改以多元、相对性的思维去面对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才能得到真正的和平与自由。

名人推荐

  政、学、界跨界推荐
  本田善彦(自由撰稿人、《台湾总统列传》作者
  何思慎(辅仁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任)
  林钰祥(前立法委员)
  林贤参(台湾师范大学东亚系助理教授)
  黄介正(淡江大学战略研究所教授/行政院陆委会前副主任委员)
  黄菁菁(中国时报驻日特派员)
  陈仪深(中央研究院近史所副研究员)
  杨明珠(中央通讯社驻日特派员)
  管仁健(文经社主编)
  萧新煌(中央研究院社会所所长)
  (姓氏排列按笔画顺序)

各界推荐

  无言钓岛海中坐,翻云覆雨为何人?
  望梅可止渴,空岛竟也使中日两国政冷经亦渐冷。
  冈田先生勇于抗拒主流意识,点出钓岛争议为空议题,却使中日回到二战前的民族主义对抗,中日经贸合作关系严重受损。
  希望本书的出版能产生空山钟声的效果,让相关各方都能深切反省。──林钰祥(前立法委员)

  冈田先生身为日本人,提出这种观点需要勇气,正如京都大学教授井上清。希望本书的问世,能够让各方「领土民族主义者」的脑筋清醒一些,重新思考所争为何。──林贤参(台湾师范大学东亚系助理教授)

  冈田先生此一着作,具有三层涵义:求真的正统传媒表率、谨慎的学术研究态度、谦卑的兼爱非攻哲理;对周边各相关决策人士、教授学生、媒体后辈均有重要的启发。──黄介正(淡江大学战略研究所教授/行政院陆委会前副主任委员)

  本书资料丰富、立场超然、努力避开「主权谁属」的理论对决,主张扩展「共有意识」,给读者的助益不但是知识的,而且是一种不断自省的开放态度。──陈仪深(中央研究院近史所副研究员)

  「领土民族主义」就像格林童话里的魔笛,彩衣吹笛人用它迷惑孩子;即使在廿一世纪的今天,右派政客依然能以此譁众取宠。怎样将国家主权由绝对化转为相对化的思考模式,消灭那邪恶的魔笛,本书就是最好的范例。──管仁健(文经社主编)

  钓鱼台主权争议是台、日、中三国难解的问题;台湾的国家主权争议则是台、中两国更加难解的问题。面对这两个「难题」,台湾一定要有自己的主张和利益,而其一致基线就是不能一昧「倾中」,否则一定「全输」。──萧新煌(中央研究院社会所所长)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冈田 充(Takashi Okada)


  1948年出生于北海道,庆应大学法学部毕业,日本共同通信社记者,共同通信社论说委员(社论主笔)。现任共同通信社客员论说委员、「21世纪中国总研:海崃两岸论」主笔。长期关心日本周边、台湾海崃两岸、东北亚安保议题。

  在亚洲政局剧烈震盪的1980、90年代,先后担任日本共同通信社驻香港、莫斯科、台北支局长(首任),见证许多历史关键时刻。

  2012年11月出版《尖阁诸岛问题──领土ナショナリズムの魔力》(苍苍社),2013年4月11日受邀于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演讲,其敏锐观察力及严谨的情势分析,为纷扰台日中三地的「领土议题」注入崭新观点。其他着作有《中国と台湾:対立と共存の両岸関系》(讲谈社)。

译者简介

黄稔惠(Amy Renfee Huang)


  京都立命馆大学经济学学士、文学硕士、京都大学访问学人。专攻文化人类学及日本民俗艺能文化。曾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助理、物理所计画专员、文化大学日文讲师、国立编译馆教科书审查员。译有小泉铁《蕃乡风物记》、日本众议院〈1952年外务委员会议录第三十六号〉。

图书目录

各界推荐
台湾版序言
本书主张
译文用词说明

前言

第一章 最坏的中日关系
第一节     尖阁诸岛国有化所引爆的抗议行动
1.关于领土问题的基本观点
2.石原都知事的购入提案
3.第一阶段──从石原演说到七月初为止
4.第二阶段──从宣布国有化决定到九月初为止
第二节 因国有化而航向危险水域
1.日中对于「国有化」的不同解读
2.中国感到事态严重的逻辑
3.对日本而言「维持实效统治」才是重要的
4.中国打算让日本回到「搁置」的默契
第三节 对经济的影响备受瞩目
1.来自上海日本商社职员的讯息
2.损害总额达四十八亿日圆的长沙平和堂
3.青岛 AEON JUSCO 黄岛店与苏州泉屋
4.UNIQLO、无印良品、7-Eleven、全家便利超商
5.损失惨重的旅游业与汽车厂商

第二章 回顾历史
第一节 固有领土的迷思
1.是否在「一八九五年正式併入日本领土」
2.井上清着《「尖阁」列岛─钓鱼诸岛的历史之澄清》
3.「尖阁」命名于一九○○年
4.中国主张的「明治政府对外扩张政策的延伸」
第二节 美国的暧昧战略─战后秩序的论点
1.战后秩序下的日中双方的主张
2.美国的立场──在主权纷争里不偏袒任何一方
第三节 「搁置」的历史与记忆
1.田中角荣、周恩来会谈记录被删除的怪事
2.日中和平友好条约谈判中的晃动
3.右翼团体「日本青年社」所引起的建造灯塔事件
4.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批准与登陆大战
5.「不存在领土问题」的虚构

第三章 国际关系中的尖阁诸岛问题
第一节 解读中国的内在逻辑
1.中国外交姿态的变化──解读中国共产党的官方文件
2.维持一党独裁的危机感
3.全球化与一党独裁的拔河
4.既成的国际秩序与关系
第二节 日中关系──更加互不信任
1.渔船冲突事件以后的日中关系
2.中国舰队通过与抑止论
3.以美军重整的一环部署自卫队与防空识别区问题
第三节 探索对中立场的美国
1.美国的重返亚洲与中国的利弊调整
2.多极化与相互依存构造中的重新调整

第四章 领土与国家的相对化
第一节 台湾与两岸关系
1.东海和平倡议
2.主权也搁置争议的两岸关系
3.放开领土的「魔力」吧
第二节 朝向日美中均衡的发展
1.执日本政治牛耳的中国威胁论
2.布里辛斯基的美中融合战略论
3.季辛吉的中国观
4.促成日、美、中安保对话
5.中台统一的展望
6.中国也兴起和平的「弃台促统论」
第三节 超越境界的意识形态与文化
1.从金门可以看到超越国境的世界
2.曾经与台湾为一体的沖绳或尖阁

资料 日中台各自主张主权的证据
日本方面
1.我国关于尖阁诸岛主权的基本见解(二○一三年五月)
2.关于尖阁诸岛Q&A
3.有关尖阁诸岛的基本立场与相关事实
4.关于尖阁诸岛的三个事实(二○一二年十月四日)

中国方面
1.钓鱼岛问题基本情况(二○一二年九月十四日)
2.《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白皮书(二○一二年九月廿五日)

台湾方面
1.日本窃占钓鱼台列屿之史实(二○一二年九月廿八日)
2.外交部:马总统提出「东海和平倡议」,唿吁相关各方和平处理钓鱼台列屿争议(二○一二年八月六日)
3.马总统前往彭佳屿视察,发表重要谈话(二○一二年九月十日)

结语

图书序言

台湾版序言

  我长年关心台海两岸关系。最初的契机,是在担任共同通信社香港支局长期间,一九八六年初次到访台湾而开始的。当时我的脑中,对于台湾,大概只停留在「蒋介石的一党专政」等浅薄的认知而已。记得餐厅的筷子纸套上,还印有「小心间谍」的标语。那时我必须经常往返中国大陆採访,不由得感到被当作「匪谍」的不自在。

  当时在立法院前,几乎天天上演警察和党外人士的冲突事件。在龙山寺前,看到一群被警察追赶的示威者躲进庙里的场景,让我了解到原来台湾的寺庙是一个神圣的特区。台湾的政治与社会,历经波折的同时已开始改变。反国民党的党外势力终于创立了第一个在野政党「民主进步党」,并且在那一年的立委选举跃进国会。隔年台湾解除戒严令,与大陆之间也开始了间接贸易。然而机车震声飞驰的街道上,就像现在的大陆一样,空气品质很糟糕,可是却弥漫着一股自在的气息。

  三十年了。台北的街道已逐渐中性化。机车量明显减少,也不易看到人行道上有吐过槟榔汁的暗红色痕迹了。机场或饭店的地毯已经闻不到霉味,开始了「后现代风」(Postmodern),一种缺乏灵性的都会容貌,……中性化的时期,应该是在我担任共同通信社第一任台北支局长(一九九八~二○○二)期间的二○○○年左右逐渐开始的吧!经济成长的果实和民主化渗透到社会时,使得国家这种单位开始失去目标和动力。

  政治气息达到最高峰的时期,是在第一次举行总统直选,以及民进党政权初次诞生的二○○○年。这时候的日本新闻媒体在报导台湾时,一定都会加上「紧张的两岸关系」等形容词。就连我自己,当年报导台湾海崃和朝鲜半岛时,也曾冠以「东北亚的火药库」的称号。目前除了朝鲜半岛,已经没有媒体会将台湾海崃称作「火药库」了,那是因为两岸关系已获得很大的改善。

  替代台湾成为新一代「火药库」的是「海洋孤岛」─尖阁诸岛(钓鱼台)。针对主权问题,在日本和中国燃起民族主义,甚至还潜藏着军事冲突的危险。尖阁之所以对立的背景,在于中国的大国崛起使得东北亚势力产生变化。中国的经济规模在二○一○年已超越日本,即将和美国建立「新的大国关系」。

  另一方面的日本,却无法从经济衰退和频繁政权交替的不稳定中脱离,使得老谋深算的石原慎太郎适时出现,以领土问题去刺激中国展现强势作为,进而煽动日中对立。如此一来,可增加日本人的国防意识,坚固了已逐渐淡化的国家意识,这是我的观察,而且还完全命中。

  看到本书的副标题「领土民族主义的魔力」,也许有人感到不可思议,这就需要一些解释了。当民族国家(Nation State)的权力缩小时,领土已成为少数几个可视化的国家象征之一。这时人们的思考将被一股无法抗拒的排他性观念给包围,产生了国家和国民成为一体的效果,我将它称作「领土民族主义的魔力」。这也许是从全球化以及后现代的背景下所产生的一种「逆转现象」吧。冷静想想,谁会为了一个无人居住的孤岛而抛头颅洒热血呢?但中国与日本一旦涉及到领土问题时,却是「一寸都不让步」的观念成为社会的主流。这本书在日本出版时,也有一些人给我冠上「卖国奴」、「国贼」等感恩的封号。应该是认为同为日本人,还写这类「利敌言论」真是不像话吧!

  如果有读过这本书的话,就会清楚,本书谈论的主题,并没有针对日本或是台湾、中国的哪一方主张才正确去作出结论。解开民族主义的魔法时,须先着眼在尖阁周边海域一直是富裕的生活共同圈的历史观点,进而对国家主权与领土採取相对化的思考模式是必要的。然而支撑国家主体的国际政治的古旧框架如果不重新拆散一次的话,是无法找到出口的。

  这本书的完成,其实是从两岸关系得到许多领悟。尤其是针对「一个中国」而争议「九二共识」时,出现了「一中各表」的巧妙解释,实际上就是将主权「暂时搁置」。如此一来,让台湾的现况持续中、长期的话,不是一件好事吗?在这个思维中,相识已久的好友,前立委林钰祥曾在座谈会上提出:「岛的主权应该可以用『一岛各表』的方式。」令人印象深刻。

  「一岛各表」的构想,即是「特区化」。因此我提出一个方案,以沖绳石垣市、台湾宜兰县、中国福建省为主的三方成立一个「特区」,共同维持岛的利用与管理。我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要将minus没有价值的岛屿转化成plus的有用价值。

  具体而言,应划定十二海浬范围内为公务船不得进入的非武装地区,并针对特区进行资源与环境调查,以利将来在资源使用与开发计画上的规画。特区的利用与管理来自国家授权,因此互不承认「主权」的主张。在这个意义上即是一个新的「搁置」,也可说是「一岛各表」。因为岛的运用权责从国家手中脱离,三方都必须要在与领海相关的国内法上约定「豁免」(适用除外)措施。在这之后,朝向目的而行,以「海洋和平特别区」的名称而指定「特区」法律的规画,……

  这个方案的提出,似乎也会引起来自台湾投以「不切实际」、「天方夜谭」等批评的声音。然而,想像力是一股吸引眼前所看不到的,在远方却真的存在的力量。当年取下印有「小心间谍」的筷子纸套时,看到党外群众躲进龙山寺的场景,谁想得到三十年后的台湾与两岸关系会是现在的模样。这个特区的构想,希望在台湾与大陆的许多好友的合作下,成为可能实现的更充实内容。这一点,幸好在台湾,无论蓝营、绿营,我拥有许多非常杰出的友人。也希望这本书能在台湾广泛地被各阶层阅读。这本书的华文翻译与出版,受到旧识好友黄稔惠小姐与联经出版公司的帮忙甚多,再次表达我由衷的感谢。

前言(节录)

  「国内舆论大致都已朝向支持国有化的同一步调了吧。」

  隔着西餐的桌面,霞关的某官员如是说。而政府表明尖阁诸岛国有化的决定,就在七月的暑热天。

  主流媒体也认为,与其由东京都政府自行购买,不如将尖阁诸岛国有化,这样与中国所产生的摩擦会比较少,因此也定调为「支持国有化」。但中国方面仍坚持强硬的态度,要求撤销国有化,此时正处于无法看清未来的时刻。

  「中国会真心想夺回吗?」笔者回问。 他稍微思考一下后答覆:「如果这样下去,也许真的会想取回。」接着又说:「假如被问到:『如果这次奉上了尖阁,那么下次连与那国和沖绳本岛也都要一起奉送了。你接受吗?』我想很多人只能哑口以对。」

  身为霞关的高阶官员,却以「你可以接受领土被夺取吗?」这样的假设性议题发挥其立论,虽然语气柔和,但其立论基础与前知事(石原慎太郎)几乎没有两样。可想而知,被这么 一问,绝大多数人的反应应该都是「这样,不太好吧」。

  这种反应正是本书的主题─领土民族主义的魔力。

  这个魔力,首先以「也许会被夺取」来诱导出受害者意识,因而引人做出「不可以被夺 取」的直觉反射式回答。换言之,这不是思考,而是一种反射游戏的关键词。领土问题的关键 处就在于它是没有经过:「真是我们拥有的吗?」或是「难道他们没有理由吗?」等多角度思考的反应。

  本书第一章首先介绍东京都知事的挑衅行为,并整理因尖阁诸岛国有化所引发的日中对立情势。

  第二章,回顾历史,也尽可能地介绍了关系者的主张与态度。

  第三章,从国际关系及国内因素两方面去探讨:为何一座无人岛,却导致紧张对立?因为领土问题不应单只停留在「反射游戏」的世界,而是必须也要纳入「他们」的立场来加以考量的。

  领土民族主义的魔力,在于我们自我侷限于以国家主权为思考框架的「绝对价值」中。「我们」与「他们」的利益因此经常是相反的:我们的利益即为「国家利益」,但如果替他们的利益着想,则被视为「利敌行为」或「国贼」,以至于除了单一化的「二择一法则」之外,没有第三种答案。

  然而,地球变小了,邻国的相互依存关系愈是深厚的话,单是以国家主权而言,已无法维持如百年前或数十年前那样的绝对性。越过国界之后,文化与人的连接,其共有意识的扩展,将使狭隘的国家主义逐渐消融。从那位都知事以及各国领导人挥旗吶喊的身段,似乎可以让人看到唐吉诃德的影子,这就是让人因而感到滑稽的原因所在吧。然而许多人虽然看得出其中滑稽的部分,本身却无法从「魔力」中自由地脱离。

  第四章,以中台两岸关系为例,介绍试图摆脱「魔力」并朝维持现状的「第三条路」而努力改善的方向。同时介绍美国学者专家所提出的分析观点—良好的日中关系才是确保区域稳定的关键。笔者唿吁:应重新认识包含尖阁在内的东海海域,这里曾有过丰富的共同生活圈历 史;并暂时搁置主权争议,朝向资源共享的共同生活圈而努力。

  因为,将国家主权由「绝对化」转向「相对化」的思考模式,才是摆脱「魔力」、得到自由的关键。

图书试读

因领土纷争而使「国家」矗立眼前

然而,写下这么攻击性的标题与报导,不知媒体主管或记者有没有察觉,自己心中是否潜藏着排外意识或领土民族主义?面对领土问题这样具有绝对性格的议题,只要振振有词,就会形成一股力量。但若想要回答:「可以接受领土被夺取吗?」这样脉络剥离的幼稚提问,还真不是简单之事。情绪胜于理论,这应该才是领土民族主义最麻烦的地方。

然而,跨越国境的全球化经济,势必逐渐削弱主权国家与政府的力量。例如对经济成长有关键影响的外汇市场或金融政策,已不是一国政府即可自由决定。不仅如此,人们的自由迁移与文化交流的进展,使得人们的意识早已超越国家或国界,而自由地往来世界各地。不用说韩国、台湾,即使中国也是如此。而在日本,对于无计可施的政党政治,与间接民主的失望,进而再扩展为对政治的冷漠。在那炎热的八月,香港与日本的保钓人士联合演出一场尖阁登岛、插旗大战。平时在我们眼里不容易看到的「国家」形体,此时被浓缩于国旗之中。将空洞化(看不见)的国家变成「可视化」,正是涵盖尖阁诸岛在内的领土问题之本质。而东京都知事等一干国家主义者所瞄准的目标也在于此。

何谓领土?

到底是谁的?


提起这样具有普遍性意涵的问题之前,必须先多面性地整理尖阁诸岛问题。当然,除了从历史纵轴之外,也必须再从「日中关系」、「日美关系」、「中国与台湾的两岸关系」等国际关系的横轴上去逐一检视。最终要釐清的应该是:东亚的日本近代化,以及旧式国家框架逐渐在全球化世界中溶解的现象。有了这样的心理准备,接着就要开始进入主题了。

石原都知事的购入提案

我们经常被不断扩大的尖阁登岛冲突,或中国失控示威等激烈场景的电视画面占据视线。然而,有一点是不可忘记的,那就是这次纷争的导火线来自于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提出「购买尖阁诸岛」的决定。

即将八十岁的石原,其目的大致如下:

以领土问题设定为不可妥协的主题,让日中关系产生紧张,进而让中国摆出强硬态势,也促使早已习惯和平而缺乏国防意识的日本人提升「国家防卫意识」。

这是挑衅。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到《钓鱼台列屿问题:领土民族主义的魔力》这个书名,我的脑海里瞬间闪过无数画面。从电视上播报的紧张对峙,到媒体上充斥的慷慨激昂的言论,再到朋友之间偶尔会冒出来的民族主义情绪,钓鱼台的影子似乎无处不在。而“领土民族主义的魔力”,这几个字,简直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内心深处对于这个议题的困惑。我们从小就被教导,钓鱼台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但现实却是,它被日本实际控制,而我们台湾的立场,更是复杂得难以言喻。这种“魔力”,究竟是如何形成的?是历史的遗留?是现实的利益?还是更深层的心灵认同?我迫切地想知道,这本书会如何剖析这种力量,它是如何被唤醒、被利用,又如何影响着每一个台湾人的思考方式。我希望它能像一面镜子,照出我们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渴望和恐惧,让我们不再仅仅是情感的宣泄者,而是能够成为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个体,去辨别和应对这种“魔力”。

评分

《钓鱼台列屿问题:领土民族主义的魔力》这个书名,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从小到大,我见证了太多关于钓鱼台的争论,听到了太多关于主权和民族气节的呼声。但说实话,很多时候,我感觉自己像是被卷入了一股洪流,不自觉地跟着别人的情绪走,却又说不清到底是为了什么。书名里的“领土民族主义的魔力”,恰恰击中了我的痛点。它让我开始思考,为什么一个遥远的小岛,会拥有如此强大的“魔力”,能够牵动我们如此多的神经?是历史的烙印?是地缘政治的现实?还是某种更难以言喻的集体心理?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地挖掘这种“魔力”的根源,它如何塑造了我们对国家和领土的认知,以及这种认知又如何影响了我们的行为和决策。我期待它能提供一种更加客观、更加理性的分析,帮助我们拨开迷雾,看清问题的本质,而不是被那些煽动性的言论所裹挟。

评分

当我看到《钓鱼台列屿问题:领土民族主义的魔力》这个书名时,我立刻就被吸引住了。在台湾,钓鱼台(我们更习惯这么叫)的问题,从来就不是一个简单的地理或政治争议,它承载了太多关于历史、关于认同、关于民族情感的重量。书名中的“领土民族主义的魔力”,无疑是点睛之笔,精准地概括了这个问题背后那股强大的、有时甚至是令人难以抗拒的力量。多年来,我们见证了各种形式的“保钓”行动,感受到了各种民族主义情绪的涌动,但对于这股力量的真正来源和运作机制,却往往是模糊不清的。我迫切地想知道,这本书将如何剥开层层迷雾,深入剖析这种“魔力”是如何被催生、如何被传播,以及它如何深刻地影响着台湾社会对领土的认知和国家的认同。我期待这本书能为我们提供一种新的思考维度,让我们能够超越情绪化的对抗,用更深刻的视角去理解这个复杂而敏感的议题。

评分

《钓鱼台列屿问题:领土民族主义的魔力》,光听这个名字,就觉得这本书一定不是泛泛之辈。作为在台湾长大的人,我从小就对钓鱼台这个名字耳熟能详,它就像一个自带话题的符号,总能在不经意间点燃各种情绪。而“领土民族主义的魔力”这种表述,更是直指人心,仿佛点破了这背后隐藏的、深邃的动因。我一直觉得,钓鱼台问题之所以复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牵扯着太多民族情感和国家认同的议题。每一次的冲突,每一次的口水战,都像是被注入了更多的“魔力”,让这个问题变得更加难以化解。我渴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超越表面冲突的洞察,去揭示这种“魔力”是如何运作的,它如何渗透到政治、文化,甚至是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我期待它能为我们提供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框架,让我们能够跳出情绪化的窠臼,去理性地审视这段历史,以及它对当下台湾的意义。

评分

这本《钓鱼台列屿问题:领土民族主义的魔力》题目一出,就让我这个生长在台湾的读者,内心泛起了一圈圈涟漪。多年来,钓鱼台(我们习惯这样称呼)的议题,总像是悬在我们心头的一团迷雾,时而清晰,时而又被各种复杂的情感和政治角力所遮蔽。书名中的“领土民族主义的魔力”,精准地捕捉到了这个议题的核心——它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地理归属,而是深刻地触及了我们的认同、历史记忆,甚至是对于未来国家定位的焦虑。每次看到新闻里关于钓鱼台的报道,无论是渔民的捕鱼活动受阻,还是政府间的对峙,抑或是民间团体自发的“保钓”行动,我都会感到一股强烈的共情。我们这一代人,或许对于国共内战的硝烟已渐行渐远,但钓鱼台的争议,却仿佛将我们拉回到了那个更加激烈的时代,让我们不得不去审视,究竟是什么在驱动着这种看似无休止的争执。这本书的出现,让我充满期待,渴望它能深入剖析这种“魔力”的来源,揭示它如何影响着台湾社会,以及它在更广阔的国际格局中扮演的角色。我希望它能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们不再被动地卷入情绪的漩涡,而是能够理性地去理解和思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