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方便与真实》是末学自《心路》之后的第七本拙着。完笔之际,正好碰到菲律宾遭逢人类有史以来最强烈的飓风──海燕风灾的无情肆虐,伤亡惨重。在上人的指示下,我们一行十三人前往协助当地分会,进行一系列的勘灾及赈灾工作。因此,这本新书就随顺这次救灾的因缘,从自序中将人间路与菩萨道的巧妙衔接,拉开序幕。
二○一三年十一月八日,菲律宾莱特省的独鲁万市发生当地百年来最强烈的飓风侵袭,造成数千人往生,数十万家园被严重摧毁。灾后整个市区残垣断壁而满目疮痍,景象犹如被轰炸机疯狂轰炸过一般,令人憷目惊心,加上缺水缺电,入夜后整个灾区死气沉沉,犹如死城。不只整个城市瘫痪犹如废墟,灾后的机场一片凌乱而关闭,只让各国可以垂直起降的救援运输机与直升机使用,直至第六天陆路抢通后,慈济菲律宾分会立即前往勘灾,我们从台湾出发的先遣团队则在第十天后抵达独鲁万市的重灾区。独鲁万市有近六万户家庭,二十二万多人口,而半毁与全毁的房屋有三万五千户,加上邻近的次重灾区奥莫克市,受灾与亟需援助的灾民多达六万多户。
上人研判灾情之后,指示急难救灾的第一步就是启动「以工代赈」,让呆坐家园、枯坐路边而无语问苍天的灾民们能投入清理家园及社区。以工代赈给于灾民们一份超出当地日薪的代赈金作为实质有效的经济援助。清扫期间,现场也供应热腾腾的慈济香积饭,不但让灾民有事做、有饭吃,也有一份收入。而慈济对六万多户家庭的全面性慰问金大发放,不但让一无所有的灾民们有能力购买急难的生活物质,也让路边日益增加了许多摆卖的小摊贩,以工代赈开始之后三天就明显看到市集商机的逐渐恢复。一个月的以工代赈有超过三十万人次的灾民投入灾区的清扫工作,不但让市容明显的恢复,更让整个市区的经济活动活络起来。全球四十四个国家的慈济人走入街头为菲国赈灾而募款,此举更让灾民门刻骨铭心,纷纷在修复好的屋顶上,或门上,或以木板,或在纸板及衣服上写上「谢谢慈济」,以此方式发抒内心患难见真情的无尽感恩。
四十多辆远从宿雾及奥莫克借调过来,挂着慈济旗帜与布条的大卡车与山猫、怪手、推土机等等在灾区随处可见,此举让当地政府与许多国际非政府组织及救援团体甚为讶异与赞赏。有一次,我们勘灾团队与当地协调救灾事宜的市长执行祕书会面时,他打趣地说:「你们动员的力道很强大,救灾效率比我们政府还要快,干脆市政府就让你们慈济接管好了。」这就是用智慧妙法救灾,并从关键性的重点做起,以起提纲挈领之效,日常生活中的行事理念何尝不是如此,这就是不离世间与人群的生活法。所以,灾区也是修行及学习的道场,充满了法脉与宗门交互运用的细腻与巧妙,去勘灾与救灾也是从信、解、行之中去实际体会,并从中得到印证。
表面上让灾民在灾后有一份收入及慰问金维持生计而安定其心,也因灾民有钱可以购买需要的物资,而令经济活动加速恢复热络,这是救灾的一种权巧方便。另一方面,慈济人文在与灾民互动中展现,让灾民被充分关怀与尊重,而不是被施舍或怜悯,这是「感恩、尊重、爱」的慈济精神在灾区落实。灾民也因以工代赈及大发放的双管齐下而自立自强,纷纷走出家园、投入人群,此举更减轻了灾后后症候群的效应产生,也不会让灾民们一味地等待救济而有了依赖的心理,这是慈悲与智慧的不偏不倚,依中道而行。所以,整个救灾过程是在不露痕迹之下,从权教入于实教、从权智入于实智,这就是从方便门进入真实门,意即上人所说:将宗门与法脉交叉运用在救灾工作中就是一种巧妙。这就是解行并重、悲智双运的「一乘妙法」。
原本死气沉沉的灾区气氛,在短短的一个月内逐渐起死回生、恢复生机。当地政府与灾民感恩慈济务实与即时的伸出援手与精神关怀而走出阴霾迎向光明,因此在灾区只要看见蓝天白云制服的慈济志工,「慈济!慈济!」的灾民欢唿声此起彼落,这就是希望的曙光。大爱的力量让黑暗变光明,让灾民们绝处逢生,重拾活下去的希望与信心,这其中,慈济志工默默付出无所求,以同理心及慈悲等观去面对每一位灾民,并且心存感恩,这是从「心」肤慰灾民最大的力量。其实,硬体的重建还算容易,但心灵的重建极其不易,天灾乃始于人祸,所以救灾的终极目标也是要从救心开始,这才是救灾最珍贵的无形价值所在,身处在灾区第一线,感触特别深刻。
紧急救灾阶段过后,开始进行组合教室的装配,这又是另一批为数三十多位的慈济专业志工的跨国投入,而长期重建计画则悄悄进行着学校及大爱村的援建事宜。灾后一个月,许多国际非政府组织纷纷离开,甚至许多人也逐渐淡忘,然慈济却继续深入短中长期的后续援助而不停歇,并且展开独鲁曼市本土志工的培训。大爱精神因为大灾难的大因缘而大转法轮,让慈悲的种子在当地落地生根。这个灾难总有救完的一天,但慈济宗门与法脉将在此延伸而令净化人心的清流绵延不断,影响深远,就如当年大陆汶川大地震的翻版一般,如今当地的本土志工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许多灾民感触地说道:急难救助金与物资总有用完的一天,但慈济精神带给他们心灵上的肤慰与重建,让他们有信心与勇气面对未来,甚至也成为手心向下的人,这将让他们毕生难忘。
强调走入人群、缘苦众生的菩萨道就像大白牛车,如《妙法莲华经》所云:「驾以白牛,肤色充洁,形体姝好,有大筋力,行步平正,其疾如风,有多仆从而侍卫之。」这辆大白牛车可以动员跟乘载很多有缘人与有心人,可以汇聚四面八方大爱的力量,也可以救拔跟肤慰身处暗角的苦难人。深入探讨,这就是一乘法的开权显实,由方便权教入真实实教而产生妙用,在灾区也可以借救灾显真理,实为妙法。
本书由于着重在菩萨道「方便法」与「真实法」交互巧妙运用的阐述,因此书定名为《方便与真实》,并与过去六本有完全不同的编辑方式。《方便与真实》整本书以「世间法与出世间法」以及「有为法与无为法」的大乘思想做相互串联与印证,并与慈济宗门及静思法脉环环相扣、节节相通,借以妙述 证严上人近年来积极唿吁慈济人「法入心,法入行」的殷切企盼,以及如何自这样的大乘思想中走出一条福慧双修的真实之路。这条真实之路所要探求的,乃当年佛陀住世最后七年所畅演的真实之法,也就是会三乘归一乘、由方便入真实的一乘法。
佛法不离世间法,离开人群就没有甚么法好修了。所以,「方便与真实」的书中也是列举了许多人群中的人例与事例,而灾区尤是大道场,大灾难更是大因缘,里头无不充满运筹帷幄的慈悲与智慧。拿这些世间事作为书中的主角,进而旁敲侧击从中探讨,为何佛陀在最后七年开讲法华一乘法是佛陀来世间的最大目的与本怀。同时,也深入解析为何证严上人在慈济志业推动四十八年后的最近几年,语重心长、用心良苦,甚至半强迫式的要求慈济人「晨钟起,薰法香」,不但要借以提振精进心,也从入宗门的方便施设中,进而彻悟出世间的静思法脉,从中印证有为与无为、出世与入世,最后自种种的无量法门中万法归一、殊途同归,由方便的权教与权智通通汇聚于菩萨道一乘大法的实教与实智,这也是「经王法华经」以及做为慈济志业之精髓──《无量义经》的绝妙精深之处。
佛陀在用了四十二年方便法去适应根性不整齐的众生之后,深觉再不把握时间把心中最想说的一乘法讲出来会来不及,因此把握最后七年及时畅演《法华经》,所以这部经是佛陀一生将尽时所说。佛陀并以「三界不安,犹如火宅」的譬喻,警惕佛子们再不赶紧转二乘、三乘汇入于一乘菩萨道,则会造成遗憾与后悔。经中称佛陀为「三界导师,四生慈父、人天教主、三类化身」,并赞仰佛陀可以在凡圣两岸间来去自如。因此,吾等若不行入人间菩萨道,一边走入人群,一边深入经藏,则无法体会佛的心境。
《方便与真实》书中也注入末学随师近两年多来,耳濡目染证严上人之宣说法要以及对人事物的诸多应机开示。上人对当机众应机权教,不时让听法者恍然大悟、茅塞顿开,而令诸权智最终皆入于实智。舍利弗虽「智慧第一」,然却尚不足以测量佛智,即使吾等每一个人都具有如舍利弗一般的智慧,集合起来也是难以做到,佛智如法海之浩瀚无垠而深不可测可见一般。要「行入人群」与「深入经藏」,这样才能教而有行证,也才不致修而无证,盖因有觉而无行或有行而无觉皆非「觉行圆满」,这样还是不究竟、不圆满。所以,慈济菩萨道的修练法门强调外行「慈济宗门」、内修「静思法脉」。法脉犹如一个人的心与脑,宗门犹如身体各器官的功能,两者心行一体、内外兼顾才是真实义。如此契合现今社会人心脉动的应时说教,悉皆汇入「静思妙莲华」,并与《妙法莲华经》相互辉映,微妙之处在此。
随师中,末学深深体会上人说法也是日日与时并进,随时掌握全球讯息,针对当前国际局势、社会脉动、气候变迁、天灾人祸等等,及种种末法时期的是非颠倒、价值观混淆,以及种种人心纷乱等有诸多直指人心的肺腑之言及法语开示,并带领慈济人亲力亲为从种种的浊流中开创出一条条人人皆可行的清流之道,再自种种细水清流汇入佛智大海,如此曲直向前的由方便入真实,颇值得我们用心体会与学习。三乘方便法不是佛陀初衷所要开的法,而是与诸佛一样需借此方便来诱进教化众生,然最终却是要走入真实。因此,上人也同时提醒我们,不要执着方便法。不要执着的意思不是不要去用它,或怀疑过去所用的方便法是否有错,不是这样。而是要透过方便法的引导,逐步迈向真实,透过方便还要更上一层楼,不只是去除烦恼,还要解脱与觉悟,这样才是究竟。
在「来不及,来不及!」的迫切之下,上人对当机众之开示也明显可见「回小向大」的殷切之心,提醒慈济人必须将人间路衔接菩提道,将入世的四大志业八大法印拿来印证法华精神,明确指出慈济人值此末法时期究竟修行的一条康庄大道,这就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工作」。而这与「由方便入真实」的隐实施权是相互契合、兼容并蓄,最后归元无二路,也是直通一乘道,这是令人拍案叫绝之处。
上人常自喻是「闭关在精舍」、「闭关在台湾」,日常作息数十年如一日,而每一日的每一分每一秒又是分秒不空过,其「为佛教、为众生」而尽形寿、献身命的不言之教,感召全球无以计数的志工与会众,创造了一项举世肯定的台湾爱心奇蹟,这是所有慈济人更是所有台湾人的荣耀,即使在所有的国际赈灾中仍坚持以「台湾慈济」的正名放在所悬挂布条的字粒前端。末学有幸能在新马两地执行长职务传承之后,返台亲近上人,就近汲取法水,在随师中从旁学习上人的身教与言教,更对这一位慈怀柔肠、心包太虚,且处处悲智双运的人间大导师有更深一层的崇敬与追随之心。
《方便与真实》这本书收录了许多末学的随师行记录与心得。末学也深自惕厉,既然花了许多时间随师,就要以聚精会神及虔诚恭敬的态度聆听上人的每一教示。上人说法,虽法随众生各得其解,然长期随师下来,深觉其中自有「依义不依语」、「放诸四海皆准」及「道一以贯之」之绝妙精深之处,印证「法本无法,法无定法」的千变万化,然却万变不离其宗。
有一次我随师,一群歌仔戏团员十多人进精舍向上人请益大爱台节目「菩提禅心」的制作理念,间中有一段上人对彼等的慈示,上人说道:「假如要我单讲佛经,我也可以讲到飞天遁地、腾云驾雾、出神入化、无中生有,但这不是我要讲经的方式。戏剧的舞台跟人生的舞台应该一样,都是真实的生命舞台。所以,戏中的对白也是要口语化与生活化,这样才会真实,就如戏是人生,人生就是一出戏。」这样的道理就如水与冰、海水与浪花的关系一样,能透彻了解即明心见性。现在地球崩坏,气候变迁、人心异常,有相与无相都在显现无常,如果只讲两千五百年前的如是我闻,就无法让佛法生活化了。
值此书出版之际,末学深深感恩静思精舍德傅师父在百忙中拨冗协助审订。德傅师父博学多闻,对佛学及慈济法门有精辟之专研与论述,能一口答应末学之请託给于协助,让本书的起承转合及文辞修饰更加流畅,末学实铭感于心。末学也祈愿与每一位读者彼此互勉:人人感恩、事事感恩、时时感恩,感恩人身难得已得,佛法难闻已闻,明师难遇已遇,菩萨道难行已行。如先进前辈们能不吝赐教,末学当以感恩心欢喜接受。
刘济雨 合十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