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镜亦非台:108 个禅宗故事的智慧人生

明镜亦非台:108 个禅宗故事的智慧人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禅宗
  • 故事
  • 智慧
  • 人生
  • 心灵成长
  • 佛教
  • 顿悟
  • 明镜
  • 修行
  • 哲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心亦如明镜,事来始现,事去心亦随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执着,执着没有破就是有妄想无明,就像戴一副有色镜片的眼镜,不同颜色代表每个人的不同执着。

  很多人说自己跟某个法王、某个高僧学过,事实上讲这些是没有用处的。请问问自己:「我是什么?我有什么?我能做到什么?」跟谁学过不重要,自己是什么才重要。心能不能定、能不能静、能不能无烦恼?

  这是妙参和尚的第六部着作,内容取材于禅宗故事,每个简短精要的故事里,都有一个直指人心的哲理,前段透过故事的引导,后段借由「妙参和尚的话」让读者自然地走进自我觉察的领域。

  如同本书中所提,「修行的重点不是你跟谁学过、什么人到过你家,往脸上贴金不代表自身是金。要真正对修行有帮助,必须有志气发誓愿破除自己的执着,生活中观照自己的妄念,慢慢把它放下。千经万论都不离开自己的心,真正对的路是把心清净、再清净。不管学到哪个程度,心有执着烦恼就要观照,把它们层层放下,才能真正解脱自在……」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明镜亦非台:108个禅宗故事的智慧人生”的书籍的详细简介,内容完全围绕该主题展开,不涉及其他无关内容,并力求自然流畅,不带任何技术痕迹: --- 《明镜亦非台:108个禅宗故事的智慧人生》 内容简介 尘世喧嚣,人心浮躁,我们总是在追逐那些看似触手可及,实则缥缈无常的幻象。我们渴望平静,却深陷于烦恼的泥淖;我们寻求真理,却迷失在文字和概念的迷宫之中。如何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觅得一处清凉自在的安身立命之所? 《明镜亦非台:108个禅宗故事的智慧人生》正是一把钥匙,它引导我们深入中华禅宗数百年来的智慧宝库。这本书并非枯燥的佛学论述,而是一部生动、深刻、充满生活气息的禅宗智慧集成。它精选并细致解读了上百则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禅宗公案与因缘故事,以最直观、最贴近人性的方式,揭示了禅宗“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核心精髓。 一、 抵达“明镜亦非台”的彼岸 书名“明镜亦非台”本身就蕴含了禅宗的根本洞见。它化用了神秀与慧能关于“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与“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著名偈语之辩。这本书的目的,正是要带读者穿透神秀的“渐修”阶段,抵达慧能所揭示的“顿悟”境界——认识到心灵的本来面目,并非一个需要不断擦拭的镜子,而是本自清净、空无一物的圆满状态。 108个故事,每一则都如同一面透亮的镜子,映照出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执着、困惑与盲点。它们是先贤们在千锤百炼中锤炼出的智慧结晶,是他们“当下一念”的彻底觉醒的记录。通过阅读这些故事,我们学习的不是知识,而是洞察力。 二、 故事的深度与广度:生活的切片 这108则故事涵盖了禅宗历史的各个重要阶段和流派,从达摩东来,到六祖宏法,再到临济、曹洞等宗派的鼎盛时期。它们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对人类普遍经验的深刻反思: 1. 关于“放下”的艺术: 许多故事直指我们对得失、毁誉、爱憎的顽固抓取。例如,那些关于“担水劈柴”、“吃饭睡觉”的片段,教导我们如何在最平凡的日常事务中,放下“有所为”的念头,回归到纯粹的“是其所是”。 2. 关于“师徒问答”的机锋: 禅宗公案的精髓在于其“机锋转折”。书中详尽解析了禅师们如何用看似荒诞、甚至“无理”的回答,瞬间打碎弟子的知性框架。这些对话如同精准的手术刀,切除我们头脑中固化的概念,让我们体验到语言失效之处的无限可能。 3. 关于“超越二元对立”的智慧: “有”与“无”,“善”与“恶”,“空”与“色”——这些我们赖以理解世界的二元对立,在禅宗的智慧中被彻底消融。故事展示了如何在一个事物中看到其对立面的存在,从而达到圆融无碍的境界。 4. 关于“当下”的力量: 禅宗的精髓在于“活在当下”。那些看似无关痛痒的举动,如赵州和尚问“狗子有无佛性”,都是在提醒我们,真理不在遥远的时空,就在我们每一次的呼吸、每一次的踏步之中。 三、 结构与阅读体验 本书的编排匠心独运。108个故事被巧妙地组织成若干个主题单元,使得读者能够循序渐进地领悟禅宗思想的层次。每一则故事之后,都附有深入浅出的现代阐释,帮助读者在不失原意的基础上,理解其在当代生活中的对应意义。这种解读既尊重了古老的禅意,又贴合现代人的思维模式,使得即便是初次接触禅宗的读者,也能感到亲切和启发。 我们不再需要去遥远的山林中寻找大师,因为108个故事已经汇聚成一个精神的道场。它们不提供答案,而是提供一种看世界的方式——一种清明、直接、毫不留恋过去,也不忧虑未来的方式。 谁应该阅读这本书? 如果你感到生活被无形的压力束缚,思维被既有的框架限制;如果你在追寻精神富足的路上感到迷惘;如果你渴望一种不依赖外物、不依附权威的内在力量,那么《明镜亦非台》将是你最好的伴侣。它承诺的不是一夜暴富或瞬间解脱,而是通过这108次智慧的叩问,逐步唤醒你内心深处那座本自具足的、永不染尘的清凉宝殿。 翻开此书,开始一场回归本真的旅程。每一次翻阅,都是一次心灵的拂拭,直到你发现——原来,那个明镜台,从来就不曾被尘埃覆盖。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妙参和尚


  本籍台湾,求学时期即对于禅宗心法有深刻的体悟,于1992年舍俗出家,留心禅门,弘法足迹遍布台湾各大学及机关团体,2001年赴美弘化住持,目前为美国加州洛杉矶毗卢禅寺住持,旅美弘法至今十余年;平日于寺中静居禅修,深入简出,发愿以佛教心法为主轴,将普世的真理遍佈世界各地,普利法界有情。

  弘法二十余年来,应各方邀请在台湾、大陆、美国、墨西哥等地开办禅修、演讲、主持禅七,于各地电视、电台接受访问;曾多次受邀前往休士顿、西雅图、拉斯维加斯、纽约、波士顿、达拉斯、纽奥尔良、亚特兰大、墨西哥等主要城市演讲弘法,并在德州大学、德州医学中心、普渡大学、内华达拉斯维加大学、休士顿大学及墨西哥多所大学等着名学术单位演讲及主持禅修。于2010、2011年休士顿弘法期间,更应美国牧师友人、神父等邀请至多所教堂演讲,并与基督教、犹太教多位牧师于休士顿莱斯大学及多所教堂,就东西方宗教异同进行公开对话。目前世界各地都有追随妙参和尚学习禅修的弟子。

  妙参和尚的教导直截了当,是一位非常融入当代社会的禅师,演讲开示之间总是能巧妙地将古代复杂深奥的禅宗心法,运用平易近人的生活实例说明,直指人心,让学人当下体悟了解并将禅法的智慧应用于生活,透过妙参和尚深入浅出的讲学,大众总是可以认识到问题核心,并借由认识自心而找到改变生命的具体方法。

  妙参和尚对禅宗有极深的领悟,更发愿致力于普世真理的传播弘扬。位于加州的毗卢禅寺庄严简朴,平日于寺内开设禅修课程,并透过网路连线,与世界各地之学人定期进行远端授课教学,让大众认识禅法、熏习禅法,提升生活品质,进而渐渐体认生命的本质不离自心,借由认识自心,修正行为习气偏差的具体实践,不但自己活得更快乐,更能过着利人利己的生活。

  妙参和尚近年来的着作有《但用此心》、《本来清净》、《菩提自性》、《直了成佛》与《坐襌手册》等五本正式出版书籍。原文以繁体中文撰写,其中《但用此心》、《本来清净》、《直了成佛》三本书已翻译为简体中文、英文及西班牙文在不同国家正式出版。 妙参和尚的教法乃依禅宗心法精髓为主轴,透过现代的知识诠释等种种方便,将普世真理传播到世界每个角落,为来往十方的学人开创一条通往智慧与光明圆满的大道。

图书目录

第一自序  千经万论不离自心                             

第1部 拈花微笑--世尊教化
1雪山苦行者
2调御丈夫
3恶友与善友
4佛修福报
5毕陵伽婆蹉的习气
6以沙供佛
7五百乞丐比丘
8贫女难陀以灯供佛
9违王命採花供佛
10百岁翁出家
11城东老母
12神通不敌业力
13梵志以花供佛
14恆河洗浴
15恶奴三皈依
16饮酒狂愚报
17四个妻子
18四种马
19白象与罗汉
20煮黑石蜜浆
21小孩得大龟
22水泡花冠
23百年盲龟遇浮木
24偷王库衣物
25渴不饮水
26盖第三层楼
27看守门与驴索
28领毡与金钱俱失
29宝箱里的人
30海神托梦
31如何是菩萨入不二法门
32拈花微笑

第2部 如何是西来意--禅宗祖师公案
33达摩祖师付法
34四祖念摩诃般若退贼兵
35哪个是上座本来面目?
36大耳三藏的他心通
37大珠慧海的宝藏
38如何是西来的意
39不侣万法者何人
40已经呈上
41未委魂灵往那方
42擎棺的禅师
43天堂与地狱
44一喝三日耳聋
45再三捞摝始应知
46百丈野狐
47巍巍堂堂从何方来?
48赵州洗脚水
49无力下禅牀
50好似一个大虫
51真佛住处
52见者有份
53己事未明,乞师指示
54灵树禅师的首座
55不患盲、不患聋、不患哑
56再住三年92
57钓尽江波,金鳞始遇
58何曾辜负你
59未曾举着宗门中事
60遍界不曾藏
61一条白练去
62卷起帘来见天下
63争怪得老僧
64美食不中饱人喫
65情尽圆明一颗寒
66过这边来
67我相不思议
68龛坟不二
69是汝本有之性
70是什么字?
71吾无隐乎尔
72一声霹雳顶门开
73蛙鸣撞破干坤

第3部 雪下三种僧--世法智慧警语
74郢书燕说
75滥竽充数
76扁鹊望诊
77三不祥
78佛法到孙吴
79安世高法师还债
80释慧嵬遇鬼
81无常的积极面
82雪下三种僧
83一搧就起烟
84一点灵台
85一斗米的寿命
86唐太宗的三面镜子
87鲤鱼跃龙门

第4部 行住坐卧皆是--现代公案
88阎罗王送的信
89香神的感叹
90真心念的佛号
91对世间不留恋
92媳妇的问题
93转念不如无念
94业感相应
95心的距离
96心生一切法生
97无我相即真
98修行不要痴人说梦
99自知者明
100是否堪雕琢
101行住坐卧皆是
102你是老而弥坚固或老而弥顽固
103愚夫愚妇
104见性是功,平等是德
105我见他人死、我心热如火
106别当小粒子
107见境知心,罪己求责
108公修公得,婆修婆得

后记部 释名相

学佛
三皈依
五戒
了生死
本性



菩提心
习气
业、缘
轮回、解脱
开悟
一门深入
同参
寺庙执事名称

第二部 断众疑
处众
心与现象
虚幻与真实
时间感的变化
修行人看死亡
放不下的执着
解冤释结
开放的态度
专注爱
正面的想法
面对自己的业
安住处
无念是正念
超荐法会
婴儿的业

不卑不亢
艺术与佛教
真善美
出家
道德
看不懂公案
克服用功时打瞌睡

第三部 启正见
南传佛教与大乘佛教
选一门用功
修行与执着
修行在日用中
理与事
色身与法身
出家与解脱
不着相
看清事实
正确的知见
对法的执着
学佛的目的
修行的究竟结果为何
第四部 示正行
修行的大方向
精进不退
修行不进步
放下习气执着
心不稳定
人生的障碍
面对困难
法喜充满
修行的基础
静坐听音乐
一元复始
照顾身体
听经、研经
网路上课
接受责任
修行与世间事
忙碌中的修行

〈附录〉偈语与经文的意涵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拜读了《明镜亦非台:108个禅宗故事的智慧人生》,这本书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拿到书的第一眼,就被它那古朴典雅的书名吸引住了,总觉得蕴含着一种深厚的底蕴。翻开书页,果然名不虚传。作者以精炼的笔触,讲述了108个充满禅意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像一颗璀璨的珍珠,折射出人生百态,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这些故事,有的让人捧腹大笑,有的引人深思,有的则让人豁然开朗。它们并非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哲学理论,而是贴近生活、源于人心的真实写照。读着读着,我仿佛置身于古老的禅院,与那位白发苍苍的禅师对坐,听他娓娓道来,感受那份超然物外的宁静与淡泊。书中的许多情节,比如那个关于“放下”的故事,让我反复咀嚼,从中体悟到人生的轻盈与自在。 最让我赞叹的是,作者能够将深奥的禅宗思想,以如此生动、有趣、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即便我之前对禅宗知之甚少,也能在这些故事中找到共鸣,理解那些看似简单却又意味深长的道理。那些看似不起眼的人物,那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在作者的笔下,都焕发出了别样的光彩,充满了智慧的启示。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故事集,更是一部人生的指南,一本心灵的慰藉。

评分

《明镜亦非台:108个禅宗故事的智慧人生》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我对禅宗的全新认知。一开始是被它那种“明镜”与“非台”的对立又统一的书名所吸引,觉得它一定蕴含着不寻常的哲学。读进去之后,更是被作者的叙述方式深深打动。他用一种非常生活化、非常接地气的方式,讲述了108个精彩的禅宗故事,让人感觉禅宗离我们并不遥远。 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像一个精心设计的迷宫,引导我们一步步深入思考。它们讲述的道理,看似简单,却能在你心中激起层层涟漪。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因果”和“无常”的探讨,这些在书中并没有用枯燥的词汇来解释,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和情节来展现。例如,那个关于“放下”的片段,至今仍然让我回味无穷,它让我明白了,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去抓住什么,而是学会放手。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教会我如何用一种更平静、更客观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得失。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我们执着追求的东西,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而很多我们忽略的,恰恰是人生的真谛。它就像是一盏灯,照亮了我们内心深处的角落,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广阔、更自由的世界。

评分

最近一头扎进了《明镜亦非台:108个禅宗故事的智慧人生》这本书里,感觉像是误入了一个充满智慧的桃花源。书名本身就充满了禅意,让人充满期待。而作者也确实没有让人失望,他用一种非常引人入胜的方式,讲述了108个扣人心弦的禅宗故事。这些故事,没有冗长的铺垫,没有空洞的道理,而是像一把把钥匙,轻易地打开了我们内心尘封的智慧之门。 我特别喜欢书中那种“润物细无声”的叙述风格。每一个故事,都像是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在你的脑海中徐徐展开,然后留下淡淡的余韵,让你久久回味。那些故事里的禅师,他们的智慧,不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生活中的小插曲,巧妙地展现出来。例如,书中关于“知足”的那个小故事,简单却深刻,让我反思了自己过往的许多不必要的追求。 这本书的妙处在于,它不会给你任何明确的答案,而是鼓励你去自己寻找答案。它让你明白,生活中的许多烦恼,往往源于内心的执着。而真正的解脱,就在于放下那些不必要的包袱,回归内心的宁静。读完这本书,感觉像是做了一次心灵SPA,整个人都变得轻松了不少。它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细细品味的佳作。

评分

《明镜亦非台:108个禅宗故事的智慧人生》这本书,绝对是我近期读到的一本宝藏。刚拿到书时,它的装帧设计就透着一股沉静的气质,书名更是点睛之笔,让人充满好奇。而翻开内页,更是如同进入了一个别有洞天的世界。作者选取了108个引人入胜的禅宗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像是为我们量身定制的人生课题,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揭示了最深刻的人生智慧。 书中描绘的禅师形象,或慈祥,或睿智,或幽默,都鲜活地跃然纸上。他们与徒弟、与世人之间的对话,充满了机锋与禅趣,常常让人在会心一笑之余,猛然惊觉原来困扰自己的许多难题,竟有如此简单而超脱的解法。比如那个关于“看山还是山”的境界,让我深深体会到,人生境界的提升,并非外在的改变,而是内在的觉知与接纳。 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从不强加观点,而是通过一个个小故事,引导读者自行体悟。它像是心灵的“清凉油”,能一下子驱散我们内心的浮躁与迷茫。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无我”的诠释,它并非虚无,而是一种放下执念,看到事物本来的样子。读完这本书,感觉心境都变得开阔许多,看待事情的角度也更加多元了。

评分

这本《明镜亦非台:108个禅宗故事的智慧人生》,与其说是一本书,不如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初见书名,就觉得它有一种莫名的吸引力,像是能照见内心深处的自己。打开后,果然如此。作者巧妙地将108个禅宗故事串联起来,每一个故事都像一颗闪烁着智慧光芒的火花,点亮了我们对人生的思考。 这些故事,没有艰涩的理论,没有说教的口吻,而是用最平实的语言,描绘最真实的人生场景,却处处蕴含着禅宗的精髓。读这些故事,就像是和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对话,他用自己的人生阅历,向你讲述关于“空”、“无”、“当下”的道理。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分别心”的故事,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痛苦,正是因为我们执着于事物的表面,而忽略了其本质。 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在于它的普适性。无论你是谁,无论你身处何种境遇,都能在这些故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启示。它鼓励我们放下执念,接纳不完美,活在当下。读完这本书,感觉内心多了一份平静,少了一份焦虑。它不仅仅是让我认识了更多的禅宗故事,更重要的是,它让我学会了如何用一种更智慧、更洒脱的态度去面对生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