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教思想与生活

密教思想与生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是悟光上师依据日本栂尾祥云大僧正之遗着《密教思想与主活》一书译述而来。书内尽象征密教精神之曼荼罗内容的寓意,并开门见山毕露无疑地论及如何发挥密教精神,及具体表现其意义与价值。能使行者更深入了解密教,免于沦入左道右巫思想,实为大乘行人或修习无上瑜伽者立足之据点。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释悟光


  悟光上师,为佛教真言宗五智山光明王寺第一代传灯大阿阇梨,一生竭力提倡兴办宗教事业,自东瀛得法以来,重兴密法、创设道场、设立规矩、着书立说、教育弟子等无不兼备。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密教之精神 31
第一节 密教精神之传承 32
密教精神与弘法大师‧密教精神之授受‧密教精神之标帜‧惠果和尚之传承‧标帜之五股与塔婆‧传法灌顶的五股杵与塔婆授受‧印可之塔婆与金刚杵‧密教精神与塔婆‧塔之意义与内容‧金刚萨埵与五股杵之传承‧阿阇梨之附属物与五股杵‧付法相承的系谱,塔杵与大日金刚萨埵与五股杵‧塔与五股杵之开敷与繁衍。

第二节 密教精神之本质 41
密教精神与冷暖自知‧冷暖自知及其客观化‧冷暖自知与如实知自心‧自我之检讨‧观念上之自我与真正自我‧普通人之自我观‧如实知自心之意义‧真正之自我真相‧不得疑之自我存在‧真正的自我与大日、大我‧真我即其内容‧真我之活现即是密教精神本质。

第三节 心塔之开启 48
「全」是通过个体而活现‧个人主义之由来‧全与个人之关系‧个体主义与全体主义‧表现全一的塔之意义与心塔‧心塔开启之秘印‧南天铁塔与心塔开启‧学修灌顶与心塔开启‧心塔开启之真意义。

第四节 矛盾之超越与克服 55
如何去克服矛盾‧矛盾对立存在之意义‧矛盾对立之两面,矛盾对立与动性,矛盾对立之活现‧矛盾对立即脱落‧密教之二而不二,差别即平等‧矛盾对立即全一‧矛盾对立与大忿怒降伏‧要活现其境。

第五节 秘密之庄严 62
矛盾对立与排挤性‧生当体之本然姿态‧生其物与秘密庄严,秘密庄严之意义‧无论何物不能脱其埒内‧生当体之大行进‧三无尽庄严,秘密庄严住心之内容,活现之力与宿命观‧能生之力与所生之力‧各个自建立‧秘密庄严之不可思议。

第六节 永远之一瞬 68
自己保存欲之由来‧人生是无常‧无常之意义‧无常观之缺点‧无常即常住‧无常之超越‧常恆之三世‧贯三世的永远之一瞬‧常恆之现在‧生存之力与死亡之力‧永生,量不如质‧永生与大师之无常歌‧大师之入定大事‧永恆与大师行蹟。

第七节 绝对之价值 75
一切皆有存在之价值‧价值表现之种种相‧凡物各有任务‧反价值之外观‧智识之使命‧只有人类才赋予智识‧智识与价值之发挥‧了解其密号名字之键‧智识之歪曲与不平不满‧智识之活用与财宝‧于天地间有自然之供给‧波及个体全一之力‧自生与依生‧富是天下公有‧体认绝对之价值。

第八节 无限之圣爱 82
万物一体‧爱其本性与把握法‧天地乃爱之表现‧不能把握此爱之原因‧个我之本质与其开放‧性爱与其倾向‧爱之进化‧与夺之爱‧同体大悲与无限之圣爱‧大慈与大悲‧无限爱之具现‧平等一子之爱‧大忿怒降伏之爱‧溶入智慧之爱‧爱是感化‧爱即天道亦人道。

第九节 自由之创造 88
因缘之流转与命运‧自由感之由来‧创造之妙机‧永恆之一刹那‧全与个‧密教之游戏神变‧创造与价值‧人类价值之创造‧人间价值与圣价值‧圣之价值创造为供养行‧金刚舞戏之供养‧供养行与感恩‧供养行与努力精进‧游于努力精进‧物我一如之游戏三昧‧全之生命燃烧。

第十节 佛陀之圣体 95
佛陀之意义‧什么令释尊成佛陀‧佛陀之本质‧照育一切‧活现一切‧法身或法界‧佛陀圣体之神秘‧大日如来之义‧大日如来之色身‧万物之母体即创造主‧全一之道与个体之道‧理具之佛陀‧加持之佛陀‧显得之佛陀‧五股杵上之全一与个性‧以密教立场所见诚之道‧密教人之使命。

第二章 密教之表达 103
第一节 密教精神之表达 104
密教精神与其浑融性‧其体验与表现之冲动‧依表现而体验完成‧表达之工具即语言文字‧密教象征之特质‧世间普通之言语文字与真言陀罗尼‧一相一义与一字含千理‧密教事象之表达‧灵山会上之拈花微笑‧证上融万法‧密教的象征与密教艺术‧密教艺术之使命‧密教艺术与解神秘之键‧佛像与一般艺术品之相异。

第二节 言语之表达 111
神秘一如之体验与普通之表达‧精神表现法与真言陀罗尼‧真言陀罗尼之成立与异称‧纯正密教之真言内容‧真言之消极构成法‧其法缺陷‧真言之积极构成法与其象征‧此等之图示‧真言念诵与体得法‧真言与梵文之关系‧一切言文悉是真言。

第三节 手势之表达 117
手印之由来‧手印之意义‧两种手印‧自然之手印‧关于施无畏印之传説‧技巧手印之发展‧印母‧十二合掌‧六种拳‧单手拳‧双手拳‧手印之意义‧塔印‧外五股印‧手印与真言。

第四节 事相之表达 126
流动性之体验与表现‧表现活动与事相‧基本之三昧耶形‧月轮之意义与内容‧月轮中之三昧耶形‧莲花座之意义与由来‧莲花上之三昧耶形‧莲花与月轮何者为主‧三昧耶形之内证与把握‧无实义之事相与三昧耶形事相‧三昧耶形成立于事理不二之上‧三昧耶形之真意义。

第五节 六大之表达 133
六大之原始意义‧般若思想与六大之否定‧六大之再检讨‧于大日经之五大‧五大与一切字门之五义‧一切智门之五义与五字‧五字与四魔降伏‧五字与五字明‧五大之图示‧五大与六大‧大师之六大观‧密教六大之意义。

第六节 五轮宝塔之表达 141
五轮之意义‧轮层之表现‧密教之五轮五形‧密教独特五形之由来‧水轮为圆、风轮为半月之原因‧空轮为团形之经过‧密教之五轮标帜‧五轮塔与宝塔‧宝塔之由来与发展‧五轮塔之由来与发展‧事相上之塔印‧五轮塔之特别传播情形‧五轮塔之形式与推移。

第七节 圣像之表达 150
圣像之特质‧佛教圣像之由来‧密教之圣像‧身色之意义‧五色与五佛‧五色配五方‧爱染明王与身色‧不动明王与身色‧光轮、光燄与火燄‧圣像之颜色‧多面多臂之象征‧圣像之超越性与人间性‧圣像理想的表现‧圣像之精神化。

第八节 曼茶罗之表达 157
密教之精神与曼荼罗‧曼荼罗之语义‧曼荼罗之内容‧曼荼罗之个与全‧曼荼罗与三无尽藏‧三无尽庄严与四种曼荼罗‧四种曼荼罗与宇宙实相。

第九节 秘密庄严之曼荼罗 163
基本之曼荼罗‧胎藏之意义与内容‧秘密庄严之曼荼罗‧现图之十二大院‧八叶九尊‧持明院‧遍知院‧佛部大定曼荼罗‧金刚手院与观音院‧三部曼荼罗‧曼荼罗动之方面‧释迦院‧向上进取之曼荼罗‧最外院‧秘密庄严曼荼罗之要谛。

第十节 五股金刚之曼茶罗 170
金刚界曼荼罗与五股金刚‧五解脱轮‧永远不灭之世界与阿合佛‧阿合佛与其四亲近‧绝对价值世界之宝生佛‧宝生佛与其四亲近‧正智圣爱之世界与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与其四亲近‧自由活动之世界与不空成就佛‧不空成就佛与其四亲近‧神秘一如之世界与大日如来‧大日如来之开与合‧五佛十六尊与十六女尊‧妙用能力之女尊‧互相供养之妙谛‧金刚界三十七尊‧贤劫千佛与五类诸天。

第三章 密教之特质 179
第一节 密教存在之意义 180
密教存立之意义与特质‧其特质之鲜明法‧密教之成立与当时之印度情势‧即身成佛为立场的密教‧于印度之显密二教判‧中国之一乘教之密教‧中国密教与弘法大师‧大师当时日本佛教之大势‧大师之一乘对密教‧显密二教论之成立年代‧立在新见地十住心之教判‧十住心论等之成立年代‧密教之特质与秘密庄严‧恆沙己有之无尽庄严‧特质之发挥是存在之意义。

第二节 显教与密教 188
显密二教判之由来‧印度密教之二教判‧密教或秘密教之名称‧秘密教与真言宗‧依大师的显密意义‧真言宗是秘密深奥之教‧法身説法之立场‧显教之法身与密教之法身‧果界不可説与显密二教‧成佛迟速与显密二教‧教益胜劣与显密二教‧二教论之教益殊胜论‧密教限于上根上智之説‧机根不限于固定之人‧此等即是显教与密教之分歧点。

第三节 十住心之纲格 196
显密二教判外有十住心判教之必要‧教判之横竖名称‧横平等竖差别之二种教判‧十住心根据源自大日经‧大日经之文相与文底‧贯天地之真我身心‧真我内容之秘密庄严‧心续生是诸佛之大秘密‧心续生与十住心‧贯串十住心者即如实知自心‧十住心之对内及对外‧对内方面之十住心‧对外方面之十住心。

第四节 人道教与密教 205
人皆以个体为独存之观念‧异生羝羊之意义与内容‧始终如动物生活‧弱肉强食‧教起之因由‧方便之教化‧诸恶莫作与五常五戒‧众善奉行之施予‧善心之发芽‧愚童持斋之意义与内容‧种子、芽苞,叶、敷花、结果之六心‧三皈依之信‧三皈依与五戒‧密教精神之五常五戒‧密教与治生产业。

第五节 生天教与密教 211
永生之慾望与生天教‧印度之三界二十八天‧长生不死之仙道‧厌下欣上之观‧生天之动机与迷妄之世界‧婴童无畏之意义与内容‧基督教之神‧生天教之地位‧为教化此等之方便‧密教之方便化仪‧法身启示之升天教‧大师所说生天教之生起‧诸天鬼神之真言旨趣‧诸天亦是入密之方便。

第六节 二乘教与密教 218
迷界解脱之要‧声闻乘之意义与内容‧唯蕴无我‧四圣谛观‧苦与集‧道与灭‧声闻与独觉‧独觉或缘觉之意义与种类‧拔业因种‧十二因缘之图式‧十二因缘之意义‧十二因缘与拔业因种‧声缘二乘之地位‧密教精神与声缘二乘。

第七节 三乘教与密教 225
三乘教之由来‧自心内容之众生教化‧他缘大乘之意义‧他缘大乘之法相宗‧法相大乘之唯识观与其他‧法相大乘之八识建立‧唯识缘起説,共业与不共业‧万法所依之真如‧善恶之种子,五性各别説‧三乘真实,一乘方便‧法相大乘与三论大乘‧心有境空与心境倶空‧因缘之中道‧相宗与性宗‧觉心不生之意义‧八不正观‧三论大乘‧不拒三乘‧主拂心外之尘‧依密教精神的法相三论。

第八节 一乘教与秘密教 235
此处之所谓一乘教‧天台一乘之立场‧十如是‧三千之数目‧圆融之三谛‧一道无为之意义‧一道无为之内容‧一道无为心之异名‧三千三谛与法华经‧日莲宗之三大祕法‧天台教义之地位‧性具之法门与性起之法门‧法爱生与警觉开示‧警觉开示之极无自性心‧真如随缘之极无自性‧性起法门之圆融无碍‧法界缘起‧性起法门之地位‧密教之特质‧依从密教精神之天台华严。

第九节 达摩禅与密教 243
禅定之意义‧禅之种类‧达摩禅之由来‧达摩禅之渊源‧达摩禅之传承‧大师入唐时达摩禅情势‧大师对禅之关心‧密教与达摩禅之交涉‧无相禅与有相缠‧南顿北渐‧顿悟与渐修‧禅经验之描写‧剎那心之修炼‧与达摩禅相对之秘密缠特质‧一行禅师之密教‧一行禅师在密教之地位‧大师达摩禅之见解‧于大师判教之达摩禅。

第十节 净土教与密教 253
此所谓净土教‧强调西方净土之所以‧密教之西方净土‧净土思想之由来‧净佛国土与净土往生‧净土思想与末法思想‧密教与末法思想‧净土观与念佛‧般舟三昧‧善导之称名念佛‧大师之净土教‧飞钖之念佛思想‧大师之判教与净土教‧密教之净土地位‧大师以后之净土教‧阐释净土教之觉緵与道范。

第四章 密教之安心 261
第一节 密教精神与安心 262
密教精神与密教安心‧普通人之安心与宗教‧密教之安心问题‧密教安心与感性之处理‧安心之意义‧安心动机之四苦八苦‧安心与释尊。

第二节 安心思想之由来 268
佛所教安心之道‧佛灭度后之形式化与求那跋陀罗之东来‧达摩之渡来与安心‧大乘安心之法‧襌要与安心‧安心法与念佛法‧称名念佛与净土安心‧一行禅师之入密动机‧大日经住心品与一行之安心观‧密教安心史上一行之功蹟‧一行之安心观与弘法大师。

第三节 弘法大师之安心观 274
大师之安心观‧大师之如实知自心‧浅深十重之安心説‧最高至上之安心‧秘密庄严安心之内容‧秘密庄严之意义‧秘密庄严安心之内外二方面‧大师之安心与行蹟‧大师之安心与修养‧大师之安心与国家观‧大师之安心与教化法。

第四节 大师以后之安心问题 281
生得安心之氛围气‧其氛围气与祈祷佛教‧净土思想之兴起与觉緵上人‧净土教之独立与道范‧宪深之密教安心法‧我宝之三根安心説‧对三根安心説之批判‧仟遍之定散二种安心法‧对此之批判‧日本德川时代之安心问题论议,种种的安心説‧怀圆之二根安心説与批判‧对宜然等安心説之批判‧日本明治维新之口传布教‧时代之要求与密教安心钞‧布教会议与安心章之编簒‧密宗安心教示章与服部緵海僧正。

第五节 密教安心之总别 291
服部緵海师之总别安心説‧其批判‧总别安心之真意义‧中国天台之总别安心‧净土宗之总别安心‧密教之安立无量乘与总安心‧密教之总安心与大众教化‧秘密安心之一贯性‧依上下二根别安心説之批判‧安心之向上性‧安心之向上与三力‧密教安心之体得。

第六节 密教安心与标语 299
密教安心之枢轴‧密教安心古来之标语‧不二安心‧无相安心‧X子安心‧菩提心安心‧如实知自心‧三力安心‧秘密庄严安心‧此等之标语与统一‧标语之本质‧历来密教标语之批判‧什么标语才适切‧遍照金刚之标语与适应性。

第七节 密教安心与信心 306
安心与信心‧信之一般性‧宗教信之特质‧密教安心之信‧深信之意义‧信解之内容‧信解与深信之关系‧密教安心上之深信与信解‧拔疑后之谛信不动‧我即法界之具体把握‧密教安心之内信与外信‧我即佛之信念与普敬,普佛之信仰。

第八节 密教安心与本尊 311
本尊之广狭二义‧守护本尊与古佛像‧阵佛与其事例‧寺院中本尊多样之因由‧密教安心上贯通内外之真佛‧密教内之本尊‧密教外之本尊‧他宗本尊与密教之三种本尊‧密教本尊之多样与统一论‧表现体与实体之区别‧念持佛与根本佛‧密教之念持佛即至根本佛之方便。

第五章 密教之修养 319
第一节 修养之概説 320
修养之意义‧修养之工夫‧密教经轨之修养法‧修养永无毕业之日‧修养之内外二方面‧内修养法‧外修养法‧两种修养法之关系‧修养之身体实义‧身体是盛纳精神之器‧物心一如之活现‧自觉与觉他‧成佛之完成与未完成‧个人与集团之修养。

第二节 真佛之把握方法 326
真佛之当体‧一般之认识‧真佛之把握法‧密教之三摩地法‧密教中明示三摩地法‧密教三摩地法之特质‧阿娑颇娜迦三摩地‧不空三藏对此之见解‧空定之达摩禅‧心虚之定与心实之定‧有相观之由来‧密教之有相观‧事理一如之具体观‧真佛把握之要领。

第三节 观佛之修养 333
瑜伽三摩地之直观法‧心镜上之念像‧念力之三念、六念、十念,念佛三昧之发展‧佛像之由来‧念佛之助道与观像‧观佛三昧海经之观像法‧观佛三昧海经与金刚顶经‧两经之立场与相异‧大日经之神变化仪‧飞钖之念佛观‧我即法身观‧佛与佛之协同社会‧曼荼罗世界之显示‧密教之观佛实相。

第四节 观法之修养 341
观法的必要‧法身之功德法与实施与实相法‧教法法身与真如法身‧密教之法身观‧依人法一体观佛与观法‧月轮观之意义与内容‧月轮观之方法‧阿字观之意义与内容‧种字观与字轮观‧三形观之意义与内容‧法身佛法之表现与人之表现‧本尊与转成法‧转成法之五相成身观‧种三尊观之由来‧密教之观法要谛。

第五节 念诵法之修养 351
佛名念诵之由来‧佛名念诵之功德‧称名念佛与真言念诵‧纯正密教之念诵‧口诵与念诵‧心想念诵‧于心想念诵之对立念诵与绝对念诵‧对立念诵之字唸诵‧声念诵‧句念诵‧命息念诵‧对立念诵与洛叉‧现世利益之成否与洛叉之意义‧绝对念诵与密教体验‧密教念诵目标。

第六节 供养法之修养 359
供养之意义‧对释尊之四事供养‧释尊对于迎请供养‧佛灭后之塔供养‧塔供养之有无功德‧法供养之思想‧密教之法供养‧密教之供养云海思想‧事理一如之遍法界供养‧密教之迎请供养‧十八道立之供养法‧护身法与其精神意义‧六种供养与其精神意义‧密教之护摩供养‧密教之供养与修养。

第七节 法会仪式之修养 367
宗教仪礼之意义‧由个人佛至社会佛‧释尊之説法化仪‧化仪会式是心与心之相系纽带‧佛之入涅槃与会式‧印度之行像会式‧印度之权沐会式‧密教之灌顶会式‧会式之变迁推移‧曼荼罗供与付法要之会式‧诵经中心与讲式中心之法会‧淡路之巡迁辩天‧西大寺之会阳‧会式与心之融合气氛‧会式与时代性。

第八节 日常行事之修养 375
修养之流动性与日常行事‧日常行事之全体性‧人生之意义‧受食五观‧施身方便‧施身之戒行‧参与法身之圣业‧此处之小我脱落‧舍身行之歪曲‧舍身行与忠诚报国‧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劳动其物与隐显‧作事无高下‧密教精神之具现。

第六章 密教之生活 381
第一节 密教生活之由来 382
灵肉之调和‧普通一般生活‧一般生活之反省‧释尊与其生活‧僧团生活与戒律‧佛灭后之孤独佛教‧密教之物慾观‧物慾之活现法‧密教精神与生活‧密教之带妻生活与独身生活‧出家之意义变迁‧密教生活与其姿态‧密教生活之样式‧密教与无碍生活。

第二节 密教与国家生活 389
天壤无穷之国家‧转轮圣王之思想‧依密教看国家‧领袖与官民‧领袖与大日金轮‧密教与印度、中国‧密教与日本‧四海领掌之大事‧大师与镇护国家‧宇多法皇与王法密法不二‧后宇多法皇与密教‧神的密教精神。

第三节 密教与供养生活 396
人容易忘去恩惠‧圣王之治世与幸福‧互相扶助与互相牺牲‧生命之生长与牺牲‧细胞之新陈代谢与社会生活‧一切皆互相之供养‧能供所供皆是绝对‧互相供养与各自之使命‧各个职能者之一大合唱曲‧资生产业即佛法‧国民之使命‧牺牲之真意义,真正之幸福,供养之人生。

第四节 密教与道德生活 403
菩萨新教团之密教‧密教道德根干‧讥嫌戒之十戒‧密教道德与善巧方便‧密教道德与底哩三昧耶经‧印度之大乘密教教祖因陀罗部底‧善无畏三藏之逸话‧小乘律与密教‧密教道德之重罪与小乘佛教之重罪‧密教之没栗多戒‧密教道德与精神主义‧中国与日本之密教教团‧大师对戒律之态度‧大师与三昧耶戒‧三昧耶戒之精神‧大师当时之社会与密教教团‧明治维新与出家之解散‧现代之出家在家一体。

第五节 密教与家庭生活 410
小乘佛教与家庭生活‧大乘佛教之兴起‧出家之意义变迁‧小乘佛教之拘囚‧出离与现实‧胜意与喜根‧姚女伐苏密多‧大日经与家庭生活‧印度之密教祖师与带妻‧家庭生活与密教生活‧家庭生活之歪曲‧女人禁制之缘由‧其取置方法‧独身生活与家庭生活之功过‧密教精神之成就。

第六节 密教与寺院生活 417
释尊当时之寺院与现代之寺院‧僧院之由来与变迁‧中国与日本之寺院‧日本寺院建立之动机‧神宫寺之由来‧祈愿寺与菩提寺‧唐招提寺与法隆学问寺‧寺院与职掌‧日本之带妻寺‧寺院民众化‧寺院与俗家之类接‧贵族之别庄寺院‧寺院出家在家一体生活‧日本寺院之特质‧密教精神与寺院生活‧寺院住持之使命。

第七节 密教与服装问题 425
服装之重要性‧有关服装律行派之见解‧服装与社会‧释尊与服装‧福田衣之由来‧三衣以外之服装‧福田思想与衣体‧衣之供养‧粗衣至于美服‧密教与王侯贵族之风尚‧大师时代之服装‧教化之服装‧中国日本考案之服装‧服装之革新。

第八节 密教与酒肉问题 431
密教精神与物质之两面‧不饮酒戒之由来‧祇陀太子与饮酒‧末利夫人与饮酒‧为成就周围以饮酒‧遮罪与饮酒‧大师当时对酒之情势‧密教寺院与酒‧三种之净肉与大乘之禁肉‧肉食与菜食是程度问题‧食肉不可之处‧日本之兽肉禁‧古事谈之传説‧酒肉与其周围之情势。

第九节 密教与教化问题 441
教化之根据‧如何去教化‧释尊之教化法‧四阿含与随机説法‧教化与方便‧大日经佛之化仪‧教化与一贯性‧大师之十住心与教化‧教化之种类‧佛教之福利事业与教化‧大师与社会事业‧社会教化与密教教化‧密教教化与祈祷‧其他之密教教化事业。

图书序言

第一章    密教之精神

第一节    密教精神之传承


密教精神与弘法大师

秘密佛教,简称为密教。若问及其真精神是什么?就极其漠然了。如要阐明其真精神,不能只依言诠,而必须要贯彻密教之始终,由其母体以致原动力到心魂。

弘法大师云:「秘藏奥旨,非得文为贵,旨在以心传心。文是糟粕,文是瓦砾,得糟粕、瓦砾,即失其『粹实』、『至实』。」这「粹实」、「至实」即是密教精神。

弘法大师为体证这个「粹实」、「至实」的精神,于桓武天皇延历二十三年,冒渡海之险入唐。翌年,入青龙寺东塔院,幸奉得大阿阇梨惠果和尚。八月上旬受和尚付法,正入传法灌顶坛,体得了密教奥旨,把握了这精神的「至实」。

密教精神之授受

这种超越言诠的秘藏奥旨,是如何授?如何受得呢?依善无畏三藏言:「此如来秘传,不在翰墨所表,故寄意于图像以示行人,若欲得奥义,自当默识而已。」

密教精神之标帜

弘法大师自此传承了这师资面授的消息:「秘藏深玄,不载于翰墨,只借图像,开示令悟。但于经疏中秘略之,只寓意于图像中。图像所示的种种威仪、种种手印,是诸佛菩萨大悲心的流露,瞻仰敬礼者,可以成佛。密藏真谛在此,如弃去传法、受法,何求?」

惠果和尚之传承

因此,惠果和尚召了李真等画工十数人,图绘了胎藏界与金刚界曼荼罗,又令铸造博士杨忠信等新造五股金刚杵等法具,传给大师。

标帜之五股与塔婆

来自大师相承的图绘曼荼罗中,指示了「粹实」、「至实」的密藏奥旨之三昧耶形,即以标帜者,就是三昧耶曼荼罗。三昧耶曼荼罗中的根本佛──「大日如来」之真精神,是用什么来象征呢?如左页图即是:莲台上横置五股金刚杵,其上绘塔形。

传法灌顶的五股杵与塔婆授受

师资面授此秘藏奥旨之密教独特仪式名「传法灌顶」,自大师传承至今仍然继续不断。依据「初后夜作法」,阿阇梨对受法者,授与五股金刚杵,其上制底(caitya)即观想塔形,这可以证明三昧耶曼荼罗的中央──大日如来三昧耶形为观想旨趣。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