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土香事原有着久远的传统,一是礼制中的祭祀之用,二是日常生活中的焚香。魏晋南北朝时期随佛教东传的香事之种种,不过是融入本土固有的习俗,而非创立新制。至于两宋香事的兴盛发达,却是与高坐具的成熟密切相关。其时士人的焚香,原是实实在在的日常生活,后世看得是风雅,而在当日,竟可以说风雅处处是平常。元代出现线香,香事里便有了“快餐文化”,不过追求古法与古意的一脉,却始终不曾断绝,直到明清。
作者简介
扬之水
浙江诸暨人,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从事名物研究。着有《诗经名物新证》《先秦诗文史》等。
莲花香炉和宝子
香合
两宋香炉源流
附:帽顶与炉顶
印香与印香炉
宋人的沉香
附:两宋诸香浅识
龙涎真品与龙涎香品
琉璃瓶与蔷薇水
索引
原版后记
新版后记
附:初刊之篇名以及期刊号
我之所以会被《香识》这个书名所吸引,是因为它唤醒了我内心深处对某种古老智慧的追寻。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我们常常过于关注物质和效率,而忽略了那些能够滋养心灵、提升精神层面的事物。我相信,“香”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符号,承载了无数的故事、情感和哲学。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一本关于香料的百科全书,更能是一次深入的文化探索。它是否能带领我穿越时空的隧道,去感受古代文人墨客如何通过焚香来修身养性?它是否能揭示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在香的运用上,所展现出的独特文化底蕴?抑或是,它是否能让我理解,香在人际交往、社交礼仪中,所扮演的微妙角色?我渴望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获得一种精神上的启发,让我能够以一种更加宁静、更加深邃的眼光,去品味生活中的种种美好,去感受那份超越物质的、属于灵魂的“香识”。
评分这本《香识》的出现,对我来说,就像是意外拾获的一颗散发着温润光芒的珍珠。我本身对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有着近乎偏执的关注,而“香”无疑是其中最能触动我感官的部分。我一直认为,人类的记忆和情感,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嗅觉来唤醒和维系的。回想童年时期,奶奶房间里淡淡的檀香味道,或是过年时家家户户飘散出的各式香料气息,这些都是我珍藏至今的宝贵记忆。因此,当我知道有这样一本以“香”为主题的书籍时,我的内心充满了期待,仿佛一个久违的灵魂伴侣终于出现。我希望它能如同一位技艺精湛的调香师,用文字编织出千丝万缕的香气,让我能够在一个个章节中,品味到不同文化、不同时代人们对香的独特理解和运用。它是否能够揭示香在宗教仪式、宫廷生活、日常起居中扮演的角色?又或者,它是否能描绘出那些与香相关的,动人心弦的故事?我迫不及待地想在字里行间,寻找这些属于“香”的神秘密码。
评分《香识》这个名字,带着一种东方古典的韵味,让我一看到就心生好感。我一直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许多美好的、细腻的事物,都容易被淹没在喧嚣之中。而“香”就是这样一种容易被忽略,却又深深影响着我们生活和情感的元素。我对那些能够从日常生活中挖掘出不寻常之美的作者,有着特别的欣赏。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以一种优雅而深刻的方式,带领读者重新认识“香”的魅力。也许是关于某种稀有的香料的传奇故事,也许是对某种传统香文化的细致解读,又或许是作者个人与“香”之间独特的情感连接。我期待它能教会我如何去“识别”和“感受”不同的香气,如何将这份对香的理解,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和有层次。这本书,或许能成为我重新审视感官世界的一扇窗户,让我得以窥见那些隐藏在空气中的、无形却又如此强大的力量。
评分《香识》这本书,光是听名字就觉得充满了故事感和画面感,立刻勾起了我浓厚的兴趣。我一直觉得,对于“香”的感知,不仅仅是鼻子在工作,更像是心灵在与某种看不见的力量对话。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我进入一个奇妙的香氛世界,让我能够不仅仅了解到各种香料的名称和用途,更能够体会到它们背后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和深厚情感。它是否能讲述那些关于香的古老传说?它是否能描绘出那些与香相关的,动人心弦的爱情故事?又或者,它能否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旅人,带领我在文字的版图上,去探索那些充满异域风情的香料产地,去感受当地人民对香的独特情怀?我期待它能如同一坛陈年的佳酿,越品越有滋味,越读越能发掘出新的意境。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的生活带来一丝芬芳,一种能够触动灵魂深处的,独特的“香识”。
评分《香识》这本书,一拿到手就有一种沉静而古朴的质感,封面设计就带着一种说不出的吸引力,彷佛能闻到一丝淡淡的、属于过去的香气。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在诚品书店的角落里发现它的,当时被它独特的书名给吸引住了。我一直对香料、香氛这些东西很感兴趣,总觉得它们不仅仅是气味,更是一种记忆的载体,一种情感的抒发。读这本书之前,我脑海里浮现的是各种珍贵的香木、馥郁的花朵,以及那些古老东方文明中关于香的传说。我期待它能带我进入一个充满东方韵味的香料世界,了解不同香料的来源、历史,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尤其是我对古时的香道文化非常好奇,书中是否有关于文人雅士如何焚香、品香的细腻描绘,这都是我非常期待的。而且,一个好的作者,应该能将那些抽象的香气,用文字具象化,让我这个读者也能仿佛置身其中,用鼻子去“读”这本书。我希望它不仅仅是一本知识性的读物,更能触动我的心灵,让我对“香”这个概念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