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序言
在充斥着电讯科技与各类电子用品器材的现代生活中,电磁波【1】存在每个人生活环境,致使不同来源电磁场(Electromagnetic Fields, EMF)健康风险,例如高压输送电线、雷达、行动电话和基地台所发射出来的电磁波受到世界各国相当的重视,在台湾民间对各种电磁场(波)健康风险亦有相当的关注与抗争,例如2005年1月至11月各地基地台有22,000次抗争,并且有400个遭拆除,损失达到37亿元以上(刘莉秋,2005)、2007年WiMAX抗争、2010年教育部推动电子书包也面临民间团体抗争,2011年3月田尾反高压电塔事件……等,这其中又以七股气象雷达电磁波争议案最为突显。这场争议的核心在于缺乏科学证据,且争议的两阵营在雷达电磁波对人体健康潜在/未来影响方面没有共识。七股气象雷达站在2000年开始运作后,2006年以来邻近气象雷达站的盐埕社区居民发现村中各类疾病问题大量增加。社区居民怀疑他们的健康问题是与其长期暴露于七股气象雷达站所产生的电磁波有关,要求政府拆除气象雷达站。【2】中央气象局则声称依台湾环保署和世界卫生组织公佈的几个文献【3】所设定的标准,当地电磁波是完全符合安全标准的。【4】环保人士和当地居民不认同这样的回应,两个阵营对科学知识与风险论述的宣称(claim)有极大的不同。
笔者认为电磁波所引发的争议突显出传统自然科学所能够处理的风险争议与评估的侷限;换言之,它并非纯粹是一个科学上安全与否的问题,更涉及了科学不确定性和不同议题的考量,需要一个新的风险治理思维。本论文从七股气象雷达电磁波争议实证案例观察【5】出发,借由相关理论文献的回顾,分析此案例的争议为何?进而讨论具审议民主精神之参与式风险治理典范发展的重要性。笔者首先于下节中讨论在科学不确定性下运用预防原则【6】的重要性与可能有的问题;第三部分介绍「审议式风险治理」/「参与式风险治理」的观点;在第四部分,以实证资料呈现出台湾气象雷达电磁波争议的主要焦点与本案例中风险治理之侷限;最后笔者讨论「参与式」的风险治理取向如何能有助于满足当前台湾电磁波风险争议的不同风险治理需求。盼望借由这种新取向,我们得以提高台湾电磁波风险治理中科学严谨性与民主的合法性,并为人民健康与环境改善提供积极性的策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