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看

东西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文化
  • 旅行
  • 随笔
  • 散文
  • 游记
  • 观察
  • 生活
  • 城市
  • 人文
  • 思考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透视当代思维的先行者
对东西方文化的最深刻体察

 
  他的论评是针对现实而发,基本上是具有「后五四人物」的批判气息,对中国传统抱着批评的态度,而又受西潮极大冲击。他所受的训练─中国古典文学、电影、戏剧、社会学─都使他的触角更加灵敏,谈问题也常能一针见血,尤其回到台湾,接触到活生生的人,踩到踏实的土地上,更能接触到问题的核心,更能把问题与西方并列同观。─金恒炜(时事评论家)

  《东西看》收录马森过往刊载于各报章杂志的文章,以诙谐且略带嘲讽的笔调,直指东西两方的文化差异与迷思。其观察之细腻,题材涉猎之广泛,从日常生活浅谈,到当代时事的针砭,不论以西方观点看东方,或是以东方观点看西方,文中的论述时至今日仍可引领广大的回响与反思。

本书特色

  作者马森为知名戏剧家、小说家、文学评论家,曾兼任《联合文学》总编辑,并曾任教于多所知名大学,包括台师大、巴黎语言研究所、墨西哥学院、加拿大亚伯达及维多利亚大学、英国伦敦大学、香港岭南学院、国立艺术学院、国立成功大学等。

  文化研究长期以来皆为热门题材,本书关照东西两方的文化观点,逐一破解其两方文化交融之过程中的冲突与迷思。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马森


  原名马家兴,一九三二年生于山东省齐河县。撰写专栏常用飞扬、牧者、乐牧、文也白等笔名。

  台湾国立师范大学国文系毕业,国文研究所硕士,法国巴黎电影高级研究院(IDHEC)专攻电影、戏剧,巴黎大学汉学研究院博士班,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博士。先后执教于台湾师范大学、巴黎语言研究所、墨西哥学院东方研究所、加拿大阿尔白塔大学、维多利亚大学、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英国伦敦大学、香港岭南学院(今岭南大学),台湾的国立艺术学院(今台北艺术大学)、国立成功大学、南华大学、佛光大学及国立东华大学驻校作家。一九八一到一九八二年曾在南开大学、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校讲学。一九六五年在巴黎创办《欧洲杂志》,并曾任台北《联合文学》总编辑。退休后当选成功大学科技与人文讲座教授及受聘为佛光大学名誉教授。

  作品有学术着作《东方戏剧‧西方戏剧》、《当代戏剧》、《台湾戏剧─从现代到后现代》、《中国文化的基层架构》、《与钱穆先生的对话》;文化及文学评论有《文化‧社会‧生活》、《东西看》、《中国政制的前途》、《茧式文化与文化突破》、《戏剧─造梦的艺术》、《文学的魅惑》;小说有《巴黎的故事》、《北京的故事》、《孤绝》、《夜游》、《海鸥》、《M的旅程》;剧作有《脚色》、《花与剑》、《美丽华酒女救风尘》(歌剧)、《我们都是金光党》、《蛙戏》(歌舞剧);散文有《爱的学习》、《墨西哥忆往》、《大陆啊!我的困惑》、《台湾啊!我的困惑》、等五十余种。曾获第一届五四文学奖、府城文学特殊贡献奖等。

图书目录

秀威版总序
序/金恒炜
罗素之死
也谈「原文」
留学政策与殖民地心理
年轻人的头发
性与爱
张天师捉妖
常识与科学
也算寓言
肤色的悲哀
考试方法与恶补
爵士的胜利
贱人贱业
英国青年的头发
成人的权利与权力
复仇的联想
维多利亚的末日
〈附录〉中央日报「读者投书」
维多利亚的阴魂未散
劫马者
腐草化为萤
人性的面相
理想的魔术
面对自我
艺术与色情
恶补的价值
要命的校园歌曲
丢了半条命的牧者
诗与诵
红烧鸡与清蒸鱼
改良与革命
话说帮闲阶级
阶级与阶级的帽子
不退休的老人
防民如防贼
移民与流放
窃国大盗与人民导师
不堪回首话中国
三访马克思
英国人的两种嘴脸
政治家的形象
甘地在英国
〈附录〉甘地与英国/林俊义
批评与自我批评
谈「英为中用」
英雄与犯罪
对待生命的态度
实利主义与面子问题
英国的大选
选民三型
大哉让‧保罗!
落叶归根
马森着作目录

图书序言

秀威版总序

  我的已经出版的作品,本来分散在多家出版公司,如今收在一起以文集的名义由秀威资讯科技有限公司出版,对我来说也算是一件有意义的大事,不但书型、开本不一的版本可以因此而统一,今后有些新作也可交给同一家出版公司处理。

  称文集而非全集,因为我仍在人间,还有继续写作与出版的可能,全集应该是盖棺以后的事,就不是需要我自己来操心的了。

  从十几岁开始写作,十六、七岁开始在报章发表作品,二十多岁出版作品,到今天成书的也有四、五十本之多。其中有创作,有学术着作,还有编辑和翻译的作品,可能会发生分类的麻烦,但若大致划分成创作、学术与编译三类也足以概括了。创作类中有小说(长篇与短篇)、剧作(独幕剧与多幕剧)和散文、随笔的不同;学术中又可分为学院论文、文学史、戏剧史、与一般评论(文化、社会、文学、戏剧和电影评论)。编译中有少量的翻译作品,也有少量的编着作品,在版权没有问题的情形下也可考虑收入。

  有些作品曾经多家出版社出版过,例如《巴黎的故事》就有香港大学出版社、四季出版社、尔雅出版社、文化生活新知出版社、印刻出版社等不同版本,《孤绝》有联经出版社(两种版本)、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麦田出版社等版本,《夜游》则有尔雅出版社、文化生活新知出版社、九歌出版社(两种版本)等不同版本,其他作品多数如此,其中可能有所差异,借此机会可以出版一个较完整的版本,而且又可重新校订,使错误减到最少。

  创作,我总以为是自由心灵的呈现,代表了作者情感、思维与人生经验的总和,既不应依附于任何宗教、政治理念,也不必企图教训或牵引读者的路向。至于作品的高下,则端赖作者的艺术修养与造诣。作者所呈现的艺术与思维,读者可以自由涉猎、欣赏,或拒绝涉猎、欣赏,就如人间的友情,全看两造是否有缘。作者与读者的关系就是一种交谊的关系,双方的观点是否相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方对另一方的书写能否产生同情与好感。所以写与读,完全是一种自由的结合,代表了人间行为最自由自主的一面。

  学术着作方面,多半是学院内的工作。我一生从做学生到做老师,从未离开过学院,因此不能不尽心于研究工作。其实学术着作也需要灵感与突破,才会产生有价值的创见。在我的论着中有几项可能是属于创见的:一是我拈出「老人文化」做为探讨中国文化深层结构的基本原型。二是我提出的中国文学及戏剧的「两度西潮论」,在海崃两岸都引起不少回响。三是对五四以来国人所醉心与推崇的写实主义,在实际的创作中却常因对写实主义的理论与方法认识不足,或由于受了主观的因素,诸如传统「文以载道」的遗存、济世救国的热衷、个人的政治参与等等的干扰,以致写出远离真实生活的作品,我称其谓「拟写实主义」,且认为是研究五四以后海崃两岸新小说与现代戏剧的不容忽视的现象。此一观点也为海崃两岸的学者所唿应。四是举出釐析中西戏剧区别的三项重要的标志:演员剧场与作家剧场,剧诗秀威版总序 005

  与诗剧以及道德人与情绪人的分别。五是我提出的「脚色式的人物」,主导了我自己的戏剧创作。

  与纯创作相异的是,学术论着总企图对后来的学者有所启发与导引,也就是在学术的领域内尽量贡献出一砖一瓦,做为后来者继续累积的基础。这是与创作大不相同之处。这个文集既然包括二者在内,所以我不得不加以釐清。

  其实文集的每本书中,都已有各自的序言,有时还不止一篇,对各该作品的内容及背景已有所阐释,此处我勿庸词费,仅简略序之如上。

马森序于维城,二○一○年七月二十三日

图书试读

性与爱

自从去年丹麦京城哥本哈根的性展举行以后,欧美各国性的风潮已达到了白热的程度。性的问题已不再属于私人生活的范围,而成为公众生活的一部分。近几年文学艺术的潮流也不由自主的倾向于性问题的讨论。没有性的描写的文学、电影及绘画,可说是非常罕见的。在西欧,电影上的性爱表演已不在禁例。在美国,纽约市对于舞台剧性爱场面的规定,也仅限于男女两性的性器不得密接而已。由美国人创始而大盛于西欧各国的「生活剧场」(Living theatre),演员开口不到几句话,就脱得赤条条的,然后再邀请观众照样来做。虽然不时遭到警察的干涉,但仍可以在警察看不到的地方上演。对这种种社会现象,卫道的人士,特别是教会中的人,认为是世纪末的歪风;更有的人,敏感地预见到世界末日的阴影。但这到底是不是世纪末的歪风,或是世界末日的预兆,是值得我们深思讨论的一个问题。

性的问题,从原始人到最近一个世纪,一直是一个神祕的问题。据人类社会学者的考查,愈原始的种族,对性的问题便愈感神祕。在非洲有些原始的种族,不但对性问题讳莫如深,连吃饭也觉得是一种羞于见人的事。在西欧各国,对性的问题也一直是很保守的,一直到佛洛依德把这个问题用到医学的研究上,并主张性是人类活动的主要原动力,性才成为一个公开讨论的题目。我国在历史上,本来是一个对性问题相当开放的国家,我们的诗词、小说,以及流行于民间的春画可以证明。不过只停留在观赏的阶段,并没有拿他当作一个科学的题目来研究,所以那一层神祕的色彩始终是相当浓厚的。最近一个世纪,虽说我国的纳妾制度或明或暗的保持着,虽说娼妓一业也始终不衰,虽说正常的或不正常的性关系的形形色色并不下于其他种族,其他国家,可是一谈到性问题就不免面红耳赤,自觉或不自觉地感到一种羞耻之感。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很多。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社会型态,都是原因。

用户评价

评分

我翻阅着这本书,每一页都像是在探索未知的领域。书名“东西看”让我充满了猜测,它究竟是指的地理上的东方与西方,还是思想上的不同维度?我猜想,书中可能蕴含着对人类文明发展脉络的独特梳理,或许是以一种打破常规的方式,将那些被主流叙事所忽略的细节重新放大,赋予它们新的意义。我期待着书中的文字能够如同清泉般滋润我的心灵,又如同利剑般刺破我认知的迷雾。它会是如何呈现这些“东西”呢?是严谨的学术论述,还是充满人文关怀的随笔?是图文并茂的视觉盛宴,还是纯粹的思想碰撞?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不同于我以往阅读经历的新鲜感,让我能够从中汲取力量,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甚至是对世界产生新的理解。这本书的书名,让我联想到很多,例如东西方在哲学、艺术、科技、社会结构等方面的异同,亦或是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一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深刻联系,让我能够以一种更加宏观和多元的视角去看待人类社会的发展。

评分

当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一种莫名的期待感油然而生。“东西看”这个名字,仿佛蕴含着一种深邃的哲思,又带着一丝神秘的邀请。我试图去构想书中的内容,它会不会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或许,它会从东方古老智慧的源头出发,一路探索到西方现代思想的浪潮,最终汇聚成一条全新的认知河流。我渴望从中获得一种前所未有的启发,一种能够让我跳出固有思维模式的智慧。这本书的书名,让我联想到了很多,例如东西方在看待自然、看待生命、看待社会等方面的不同视角,亦或是不同文明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独特印记。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将这些看似分散的“东西”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而 coherent 的思想体系的。它会是如何引人入胜地讲述这些故事呢?是娓娓道来的叙述,还是振聋发聩的呐喊?我期待着它能像一位老友,与我分享他独到的见解,让我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这个复杂而精彩的世界。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古老智慧殿堂的大门,又仿佛是踏入了一个充满奇思妙想的现代实验室。我试图去想象书中的内容,它会不会是那些我们司空见惯却又从未深入探究的现象,被赋予了全新的解读角度?也许它会从一个意想不到的切入点,比如一枚古老的钱币,一段被遗忘的传说,或者一个日常的习惯,来展开对某个宏大概念的阐述。我一直在思考,作者是位怎样的人?他的学识渊博,还是拥有敏锐的观察力?他是否具备将复杂事物简单化的能力,又或者擅长用诗意的语言来描绘深邃的思想?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位睿智的长者,娓娓道来,让我沉醉其中,不知不觉间就领悟到一些生命的真谛。或许,它会教会我如何用一种更加“东方”或“西方”的眼光去看待问题,从而获得更全面的理解。我脑海中浮现出许多画面:在静谧的东方庭院中品味禅意,又在 bustling 的西方都市中感受活力;在古典的东方音乐中找到宁静,又在现代的西方艺术中体会激情。这本书,是否就是连接这些看似遥远却又息息相关的世界的桥梁?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而富有深意,书名“东西看”更是勾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我一直在揣测,这本书究竟会讲述些什么?它或许是对不同文化、不同思想体系的深度解析,又或者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东西方文明碰撞与融合的真实写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带来一场思想的盛宴,让我能够站在更高的维度,审视我们所处的世界。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组织这本书的叙述结构的?是按照地理区域划分,还是按照主题进行梳理?抑或是以一种更加新颖、更加出人意料的方式来呈现?我期待着书中的文字能够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我内心深处的疑惑,又如同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行的道路。这本书的书名,让我联想到了很多,比如东西方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上的差异与共通之处,亦或是不同文化在艺术、哲学、科技等领域所展现出的独特魅力。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帮助我打破固有的认知局限,以一种更加开阔的视野去理解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吸引人,那种素雅又不失力量感的配色,瞬间就抓住了我的目光。书名“东西看”更是引发了我无限的好奇,它到底在“看”些什么?是地理上的东方与西方,还是思想上的东方式视角与西方式视角?拿到手里,纸张的触感也相当不错,厚实而有质感,散发着淡淡的油墨香,这在如今充斥着电子书的时代,无疑是一种返璞归真的享受。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第一页,期待着一场未知的思想旅程。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组织这本书的脉络的,是按照时间顺序,还是按照主题分类?亦或是某种更加独特、出乎意料的编排方式?我猜想,这本书或许会像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将我带入一个全新的世界,让我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去审视周遭的一切。这本书的书名让我联想到了很多,比如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思维模式差异,或者是在全球化浪潮下,东方与西方文化如何碰撞、交融,又或者是在艺术、哲学、科技等领域,东西方各自的独特贡献和影响。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深刻的洞见,帮助我打破固有的认知框架,拓宽我的视野,让我能够以更加多元和包容的心态去理解这个世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