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欲望跌进一条死巷,东京打开了千百个出口。
一九七○年,巴特宣称日本将是符号产制与消费的终极国度。
如今,将此书置于日本战后重新崛起、各类商品风行全球的脉络,会发现巴特或许无心插柳,却极为精准地预言了日本当代文化经济的核心构成:操作符号、制造意义、深植人心。
这对与日本有着深刻复杂关系的我们来说,正是重新探究日本有别于欧美、「另类现代性」的一个阅读起点。
日本是书写的国度,罗兰.巴特在日本邂逅了最贴近他理念与狂热的符号系统。
日本最能远离西方符号驱力在我身上引发的一切厌恶、恼怒、拒斥。日本的符号很强烈:令人激赏地井然有序、安排得宜、标示清晰,保有自主,从不西化或理性化。日本的符号是空的:它的符征逃逸了,在这些无偿支配一切的符征深处,无神、无真理、无道德意义。值得一提的是,在日本,到处揭示着这种符号呈现出来的优越特质、高尚的自我肯定及情欲魅力,一切表露在物品及最微不足道的举止(那些我们通常视为毫无意义或庸鄙不堪的行为)之中。因此,符号场域将不会透过它的制度面来探求:重点不在于艺术、民间传说,甚至是「文明」(我们不会将封建日本与现代科技的日本互为对比)。我们要探索的主题,是都市、商店、戏剧、礼仪、庭园、暴力;我们要探索的主题,是几个动作、几道菜、几首诗;我们要探索的主题,是脸孔、眼睛,还有画笔。这一切,乃是运笔写下,而非画下来的。
―罗兰•巴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