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子馆」的孳生,
是一场没有尽头的战争,
姚瑞中与「失落社会档案室」以「视线所及」的汇聚力量,
与滋生中的蚊子军团继续对峙
──全台闲置公共设施踏查,《海市蜃楼》系列作第四弹,重量上市!
从2010年以来,艺术家姚瑞中带领着LSD(失落社会档案室)的成员以「海市蜃楼」为名,进行了返乡踏查全台的「闲置公共设施」──亦即现在耳熟能详的「蚊子馆」,到今年为止已经是第四年。但从《海市蜃楼》到《海市蜃楼IV》,蚊子馆依旧各处滋生,第四年的踏查成果集结了高达七百页的百项案例,相较于往年各册的海市蜃楼都要更加厚实而沉重。
透过LSD成员们第一手拍摄、撰写闲置现场的踏查记录,不难发现这些闲置空间的形成原因尽管错综复杂各有来由,但是归咎其源却来自相似的理由:原先规划功能因时空背景变迁而消失、建设政策与民意需求脱节、规划不够周全等,导致这些空间尽管耗费公帑大肆建设,却只能完全荒废;另一方面,也有些蚊子馆成因是选举政策支票的结果、或出于公部门标案的弊案与业务贪渎。在《海市蜃楼IV》中,更特别可以看见机关建物更新后闲置无用的原行政建物的荒废、缺乏维修经费的老旧建筑等。
「蚊子馆」的踏查不仅揭露了政府公共工程政策的各种暗角所在,也揭露了国家发展中「硬体优先」、将「建设」等同于「经济发展」的畸形传统;在大兴土木的建设政策下,存留下来的这些宛如废墟一般的闲置公共设施,最终仅成为一个个喑哑失声的历史遗体;一处处丧失故事、被蜕下、被抛弃的记忆壳鞘。
「蚊子馆」是现代社会所共构出的废墟;要深入这个共构之业的结构,必须从「看见」废墟、寻找其中被遮蔽之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