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皮膚病治療與中醫調養

常見皮膚病治療與中醫調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皮膚病
  • 中醫
  • 調養
  • 治療
  • 健康
  • 醫學
  • 養生
  • 常見病
  • 皮膚科
  • 傢庭醫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皮膚病種類繁多,部分體徵相近,難以辨證。中醫皮膚及美容科資深醫師黃霏莉指齣,中醫視皮膚為“內髒之鏡”,反映體內髒腑氣血陰陽的盛衰,所以必須尋找病況根源,纔能處以有效的治療之方。

  本書由西方角度去認識皮膚的組織結構和功能,講解常見皮膚病病狀體徵,挑選十種香港常見的皮膚病並詳細講述中醫治療的獨特優勢和療效。再為讀者獻上中西藥治療、食膳調理、外治和針灸等治方。作者更主張未病先防,介紹四季皮膚養生、改善皮膚頭發的食膳和經絡養生法。

  而全書共分三部分:「認識我們的皮膚」、「常見皮膚病的診斷與治療」及「皮膚病的預防調攝與皮膚保養」。
《西醫皮膚科學臨床實踐指南》 書籍簡介 本書旨在為皮膚科臨床醫生提供一套全麵、係統、與時俱進的西醫診斷與治療指南。全書內容緊密圍繞當前皮膚病學的臨床實踐熱點和難點,以循證醫學為核心指導原則,結閤大量詳實的臨床案例和最新的研究成果,構建瞭一套科學、實用的臨床決策支持體係。 第一部分:皮膚病學基礎與診斷思維 本部分首先迴顧瞭皮膚科學的理論基礎,包括皮膚的正常生理結構、功能、皮膚黏膜的常見病理生理過程。重點闡述瞭現代皮膚病學的診斷思維框架,強調病史采集的精細化、體格檢查(特彆是皮膚專科檢查)的規範化。 章節一:皮膚組織學與分子生物學基礎 詳細介紹瞭錶皮、真皮、皮下組織及附屬器的結構與功能,深入解析瞭炎癥、免疫、遺傳和環境因素在皮膚疾病發生發展中的作用機製。內容涵蓋瞭關鍵的細胞因子、信號通路以及基因突變與常見皮膚病的關聯。 章節二:皮膚病學診斷技術與鑒彆診斷 係統介紹瞭皮膚活檢技術(包括淺層、全層及特殊部位活檢)、皮膚鏡(Dermoscopy)的高級應用、光動力診斷(PDD)以及血液和組織免疫學檢測在診斷中的地位。針對常見皮損類型(斑疹、丘疹、結節、水皰、大皰等),構建瞭詳細的鑒彆診斷流程圖,旨在提升臨床醫生快速、準確診斷的效率和準確性。 第二部分:常見炎癥性皮膚病與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西醫管理 本部分集中探討瞭臨床中最常遇到的炎癥性與自身免疫性皮膚疾病,側重於國際和國內的最新治療指南。 章節三:特應性皮炎(AD)的階梯式治療 全麵剖析瞭特應性皮炎的發病機製,並嚴格按照疾病嚴重程度(輕、中、重度)製定治療方案。詳細闡述瞭外用皮質類固醇、鈣調神經磷酸酶抑製劑(TCI)的恰當選擇與使用規範,並深入講解瞭係統性免疫抑製劑(如甲氨蝶呤、環孢素A)的應用指徵、劑量控製及副作用管理。重點介紹瞭生物製劑(如IL-4/IL-13、IL-23/IL-17拮抗劑)在難治性特應性皮炎中的應用策略和療效評估標準。 章節四:銀屑病(Psoriasis)的係統化治療 本書將銀屑病分為尋常型、關節病型、膿皰型等,分彆給齣個體化的治療路徑。詳細介紹瞭傳統係統治療(如維A酸類、光療)的優化方案。對於生物製劑的應用,不僅涵蓋瞭TNF-α抑製劑,還詳細對比瞭IL-12/23、IL-17及IL-23p19靶嚮藥物的適應癥、起效速度和長期安全性數據。特彆增加瞭難治性掌蹠膿皰病和頭皮銀屑病的局部強化治療策略。 章節五:紅斑狼瘡(SLE)及其他結締組織病相關皮膚病 側重於係統性紅斑狼瘡(SLE)的皮膚錶現與內科疾病的相互關聯性。強調瞭針對不同皮膚亞型(如亞急性皮膚型、盤狀狼瘡)的精準用藥,如羥氯喹的長期監測與使用。同時,詳細討論瞭皮肌炎(Dermatomyositis)的特徵性皮疹、肌內酶學變化及抗體譜分析,並提齣瞭針對肌炎相關抗體指導的治療方案。 第三部分:感染性皮膚病與性傳播疾病的抗感染策略 本部分聚焦於細菌、病毒、真菌及寄生蟲引起的皮膚感染,強調抗微生物藥物的閤理使用和耐藥性管理。 章節六:細菌性皮膚感染的診斷與抗生素選擇 係統介紹瞭蜂窩組織炎、丹毒、膿皰病及毛囊炎的臨床特點。針對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日益增加,詳細列齣瞭社區獲得性與醫院獲得性MRSA感染的一綫、二綫治療方案,包括新一代抗生素如替加環素、達托黴素的應用時機。 章節七:病毒性與真菌性感染的規範化治療 對帶狀皰疹、單純皰疹病毒感染的抗病毒治療窗口期進行瞭強調。在真菌病方麵,重點闡述瞭深部真菌感染(如莢膜組織胞漿菌病)的識彆和長程抗真菌治療方案,並提供瞭足癬、體癬等淺部真菌感染的局部抗真菌藥物的最新選擇。 章節八:性傳播疾病(STD)的現代診療 涵蓋瞭梅毒(包括神經梅毒的診斷)、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及生殖器皰疹的最新診斷標準和基於WHO/CDC推薦的抗生素方案。強調瞭耐藥菌株的監測和性伴侶的同期治療原則。 第四部分:皮膚腫瘤學與皮膚外科 本部分是本書的重點之一,全麵覆蓋瞭良性與惡性皮膚腫瘤的現代診斷流程和微創/根治性治療技術。 章節九:黑色素瘤的早期診斷與多學科管理(MDT) 詳細介紹瞭黑色素瘤的ABCDE原則以及皮膚鏡在可疑病竈識彆中的應用。重點介紹瞭TNM分期係統的最新版本,並深入探討瞭免疫檢查點抑製劑(如PD-1/PD-L1抑製劑、CTLA-4抑製劑)在不可切除或轉移性黑色素瘤中的應用策略、副作用管理及耐藥後的二綫治療選擇。 章節十:非黑色素細胞瘤(NMSC)的治療模式 針對基底細胞癌(BCC)和鱗狀細胞癌(SCC),詳細對比瞭手術切除(Mohs顯微外科除外)、局部治療(如咪喹莫特、光動力療法)、放射治療和係統治療(如針對晚期BCC的Hedgehog通路抑製劑)的優缺點和適應癥。 章節十一:皮膚外科與激光美容技術的臨床結閤 係統介紹瞭皮膚活檢的優化技術、皮瓣/皮片移植在皮膚良惡性腫瘤切除術後的創麵修復原則。激光治療章節,則重點闡述瞭不同波長激光(如皮秒、調Q、點陣激光)在血管性疾病(如酒渣鼻、血管瘤)和色素性疾病(如黃褐斑、咖啡斑)中的治療窗口和參數設置。 第五部分:特殊人群與藥物不良反應處理 章節十二:藥物性皮損(DILI)的鑒彆與處理 本書專門闢齣章節討論藥物不良反應,詳述瞭從常見的固定性藥疹到緻命性皮膚反應(如Stevens-Johnson綜閤徵/中毒性錶皮壞死鬆解癥,SJS/TEN;藥物反應伴嗜酸粒細胞增多和係統癥狀,DRESS)的識彆要點。強調瞭停藥指徵、糖皮質激素及其他免疫調節劑在危重癥中的個體化使用方案。 全書結構清晰,圖文並茂,配備瞭大量的臨床彩色圖片、檢查報告示例和關鍵流程圖,力求成為皮膚科住院醫師、主治醫師及相關專科醫生的案頭必備參考書。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黃霏莉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首席講師,擔任中醫外科學和中醫美容學的課堂教學和臨床帶教工作。專長中醫皮膚科、中醫美容科,長期擔任中醫皮科學、中醫美容學的教學、科研和臨床工作,行醫三十餘年。2003年赴港前為北京首都醫科大學中醫藥學院中醫美容教研室主任及副教授。

  現兼任香港中西醫學美容學會副主席。另曾任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美容分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醫學美學與美容學分會委員、世界中醫師聯閤會中醫美容分會常務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美容與整形醫師分會常務委員、《中華醫學美學美容雜誌》常務編委、《中國美容醫學雜誌》編委。

圖書目錄

序一佘靖II
序二李博鑑V
序三卞兆祥VII
自序IX

第一部認識我們的皮膚
一、正常皮膚的組織結構002
‧錶皮有何作用?003
‧真皮決定皮膚的彈性和潤澤程度005
‧皮下組織與肥胖的關係007
‧皮膚附屬器是甚麼?007

二、皮膚的生理功能011
‧皮膚是人體的衛士011
‧人體的恆溫靠皮膚調節013
‧皮膚的呼吸013

三、中醫對皮膚的認識016
‧腠理與皮膚016
‧髒腑與皮膚018
十二經脈與十二皮部020

四、常見的皮膚病體徵022
‧斑疹撫之不礙手022
‧丘疹凸齣於皮麵023
‧水皰內含漿液023
‧膿皰黃白含膿024
‧風團來去如風024
‧結節有大有小024
‧囊腫如囊似袋025
‧鱗屑是錶皮脫落025
‧糜爛沒有錶皮025
‧痂有保護作用025
‧苔蘚樣變如牛皮026
‧瘢痕不能復原026

五、醫生如何根據皮疹斷癥027

第二部常見皮膚病的診斷與治療
一、痤瘡(暗瘡)033
二、玫瑰痤瘡057
三、濕疹071
四、蕁麻疹093
五、銀屑病(牛皮癬)105
六、白癜風(白蝕)138
七、黃褐斑156
八、斑禿177
九、手足癬193
十、疣209

第三部皮膚病的預防調攝與皮膚保養
一、皮膚病的預防調攝222
‧“正氣存內,邪不可乾”222
‧“虛邪賊風,避之有時”223
‧“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
病安從來?”225
‧飲食與皮膚226
‧睡眠與皮膚233

二、皮膚的四季養生239
‧春生239
‧夏長244
‧鞦收251
‧鼕藏258

三、皮膚的食膳養生265
‧利於皮膚和頭發的食物265
‧利於皮膚和頭發的藥膳286

四、皮膚的經絡養生295
‧最有用的穴位296
‧如何刺激經絡和穴位304
‧耳穴的妙用311
‧足穴的妙用316

附錄常見皮膚病圖錄319
參考文獻323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第一部 認識我們的皮膚

一、正常皮膚的組織結構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
人們常說“五官”,這五官是哪五官呢?眼、耳、口、鼻四官是不容置疑的,但第五官是誰呢?《辭海》對五官的解釋是眼、耳、口、鼻、心。但這種解釋中的“心”,顯然與前四官不倫不類。筆者認為第五官可以理解為“皮”。五官又稱為“天官”,指各感性器官言,在中國古代哲學中有“天官接物”之說,《荀子 A天論》對天官的定義為“耳目口鼻形,能各有接而不相能也,夫是之謂天官。”說的是五官感受外物各有所能,耳辨聲,目辨色,鼻辨臭,口辨味,形辨寒熱痛癢,而“形”的感覺正是皮膚所具有的,所以我們可以說皮膚是人體的第五個器官,而一個成年人的皮膚展開麵積可達兩平方米左右,故此我們可以說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這個器官與我們的健康有莫大的關係,讓我們來深入認識一下它吧!

藉助顯微鏡,我們可以看到厚度隻有約0.5~4毫米的皮膚,由錶皮、真皮和皮下組織三部分構成。

錶皮有何作用?
錶皮僅厚0.1毫米左右,主要由角質形成細胞組成,一般分為四層,從裏嚮外為基底層、棘細胞層、顆粒層及角質層。

1.基底層:又叫生發層,是錶皮最下的一層細胞,呈柱狀,可不斷分裂産生新的錶皮細胞。基底層細胞分裂産生的新細胞嚮外移行,形成錶皮其他各層細胞,最後角化脫落,周期約28天。正常皮膚須維持其適閤的增生和脫落比例,使新生細胞與脫落的角質層細胞保持平衡,從而保持其生理需要的厚度,如過度增生則形成胼胝(俗稱繭),過度脫落則形成鱗屑。基底層的角質形成細胞之間還分佈有黑色素細胞製造黑色素,黑色素的多少決定皮膚的顔色。黑色素可以遮擋紫外綫,免除紫外綫進入人體,通過光化學反應破壞內部組織。

2.棘細胞層:由4~10層多角形細胞組成。棘細胞中有豐富的細胞器,可以進行重要的代謝活動和消化錶皮細胞損傷後的細胞碎片及皮膚黑色素顆粒等。棘細胞因有很多棘狀突起而得名,這些突起物使棘細胞能手牽手,緊密相連。皮膚若發生病變,棘刺可能消失,而使棘細胞分離,可齣現水皰。棘細胞層分佈有一些郎格罕細胞,這是一種與人體免疫力有關的細胞。

3.顆粒層:為3~5層梭形細胞,可閤成角質蛋白,特徵是細胞中含有較多透明角質顆粒,因而得名。顆粒層細胞間隙中充滿拒水性磷脂質,成為一個防水屏障,防止棘層細胞間隙內的組織液外滲,作為一個防水屏障,也可阻止水分從體外滲入。

用戶評價

评分

我一直對中醫理論有著濃厚的興趣,但苦於沒有係統性的學習途徑。這本書的齣現,簡直就是我期盼已久的“及時雨”!它以一種非常清晰、易懂的方式,將復雜的中醫理論與實際的皮膚病治療相結閤,讓我對中醫在皮膚病領域的應用有瞭更深刻的理解。書中對於“情誌緻病”和“飲食失調”等中醫核心概念的闡述,與我對皮膚問題的感受不謀而閤。我發現自己很多時候的情緒波動或飲食習慣不當,確實會引發或加重我的皮膚不適。作者在解釋各種皮膚病時,不僅僅停留於錶麵的癥狀,而是深入剖析瞭其背後的中醫病機,比如“濕熱”、“風邪”、“瘀血”等等,並針對這些病機提齣瞭相應的調養和治療方案。這些方案並不局限於藥物,還包括瞭針灸、推拿、食療等多種傳統療法,並且詳細介紹瞭每種方法的原理和操作要點。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辨證施治”的強調,這讓我明白不能簡單地套用方藥,而是要根據個體差異和具體病情來製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這本書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良師益友,引導我踏上瞭中醫調養皮膚的探索之路,讓我對未來的康復充滿瞭信心。

评分

這本書真的是讓我耳目一新!我一直以為治療皮膚病就隻能是看醫生、吃藥,或者塗抹一些藥膏,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廣闊的視野。它不僅僅是講瞭各種皮膚病的名字和癥狀,而是著重於“調養”這個概念,讓我明白很多皮膚問題都可以通過調整身體內部的狀態來改善。書中關於“濕氣”和“肝鬱”對皮膚的影響,讓我對自己的一些皮膚狀況有瞭更深的理解。我發現自己經常因為工作壓力大而情緒低落,而書中恰好詳細闡述瞭情緒對皮膚的負麵影響,以及如何通過一些中醫的方法來疏導情緒。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介紹瞭許多非常實用的食療方和藥膳,這些方子不僅食材易得,而且做法也很簡單,我嘗試瞭幾款,感覺效果還不錯,而且味道也很好。作者還非常細緻地講解瞭不同體質的人應該如何選擇適閤自己的調養方法,這讓我覺得非常貼心,也增加瞭我對這本書的信任感。這本書讓我覺得,治療皮膚病不再是單一的對抗,而是一個與身體和諧共處、共同進步的過程。

评分

這本書真是讓我大開眼界!我一直深受一些頑固性皮膚問題的睏擾,試過各種西醫方法,效果總是時好時壞,而且副作用也讓我擔心。偶然間看到瞭這本書的宣傳,名字聽起來就很接地氣,於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買瞭下來。翻開第一頁,我就被它嚴謹的邏輯和深入淺齣的講解所吸引。作者並沒有一味地羅列各種病癥和治療方法,而是從皮膚的生理構造、病理機製入手,讓我對皮膚健康有瞭全新的認識。尤其是在介紹常見皮膚病的成因時,作者結閤瞭現代醫學的研究成果,又巧妙地融入瞭中醫的辨證論治思想,讓我理解瞭為什麼有些皮膚問題反復發作,以及為什麼單一的西醫治療往往不夠。書中對每一種皮膚病的介紹都非常詳盡,不僅包括瞭癥狀、診斷,更重要的是提供瞭非常實用的治療建議。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生活方式調理”的部分,這部分內容非常細緻,涵蓋瞭飲食、作息、情緒等多個方麵,讓我意識到健康的生活習慣對於皮膚病的康復至關重要。作者還列舉瞭許多臨床案例,這些真實的案例讓我覺得書中的內容更加可信,也給我帶來瞭希望。我正在嘗試書中的一些建議,希望能通過這本書找到根治我多年皮膚問題的良方。

评分

說實話,這本書的內容真的超齣瞭我的預期。我買它的時候,更多的是抱著一種“試試看”的心態,因為我一直以來都對皮膚問題感到很睏擾,試過很多方法,但效果都不理想。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很吸引人,一種很專業又不失親和力的感覺。打開之後,我發現它不僅僅是介紹疾病,而是非常注重“養”這個概念。它從一個非常宏觀的角度,講解瞭皮膚和身體其他髒腑之間的聯係,讓我明白皮膚問題往往是身體內部失衡的信號。書中有很多關於如何通過調整生活習慣來改善皮膚的建議,比如不同季節的飲食禁忌,如何通過運動來促進身體的排毒,甚至是如何調整睡眠來改善皮膚的新陳代謝。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免疫力”和“屏障功能”的闡述,這部分內容讓我從科學的角度理解瞭皮膚的自我修復能力,以及如何通過一些方法來增強它。而且,書中還穿插瞭一些關於日常護膚的誤區糾正,這對我來說非常實用,避免瞭我走更多的彎路。我正在按照書中的建議,一點一點地調整我的生活方式,希望能從根本上解決我的皮膚問題。

评分

我是一名對健康養生比較關注的讀者,平時也喜歡閱讀一些關於中醫養生的書籍。這本書的齣現,讓我對皮膚健康有瞭全新的認識。它不僅僅是停留在錶麵介紹皮膚病,而是深入地探討瞭皮膚問題與身體內部髒腑功能、氣血運行之間的密切聯係。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於“辨證論治”的詳細講解,這讓我明白,即使是同一種皮膚病,在不同的人身上,其病因和治療方法也可能存在很大差異。作者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瞭中醫理論中關於“濕、熱、寒、燥”等不同病邪對皮膚的影響,以及如何通過調整飲食、作息、情誌等來達到“扶正祛邪”的目的。書中還列舉瞭許多具體的調養方案,包括中藥的選用、食療的搭配、針灸推拿的應用等等,這些內容都非常實用,並且充滿瞭智慧。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季節養生”和“不同年齡段皮膚調養”的章節,這讓我可以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製定更具針對性的養生計劃。這本書讓我覺得,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心態,纔是擁有健康皮膚的基石。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