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癌症医师到癌症病人,
他早已做好准备:
在来得及之前,先说再见。
死亡,不只是癌症医师,更是做为一个人最艰难的考验。
恩师─蓝中基(马偕纪念医院前院长).
大哥─杨育民(前罗氏大药厂全球技术营运总裁)◎专文推荐
他曾为亲手迎接生命而欣喜,
却也因亲手送行生命而心痛。
历经无数生与逝,他自问:什么才是我们最重要的学习?
而今,当「那一刻」赤裸裸地逼近,
他带我们学到了最重要的,那一课……
他是接生大王、妇癌治疗权威,也是癌症患者。
他曾愤怒地质疑:「为什么是我?」
最终却感谢:「癌症,给了我的人生第二次机会。」
行医近四十年,他是仁心的医者 知道病患付不出手术费,他悄悄在帐单上写了一个「0」。
他说:「对于医疗工作,医师除了『看病』之外,还有许多可以做的努力,给每一个生命,一份更公平存活下去的力量。」
医病关系中,他是人性的勇者 面临医生最害怕的医疗纠纷,他却毫不闪躲,勇敢承担。
他说:「所有打击,都是考验的时刻,更是检视自己做法及初衷的最佳时刻。担起责任,不仅是对于自己不够缜密的惩罚,也是对病家的同理。」
在癌症之前,他是生命的使者 他以自己的身体试验新的化学治疗,走过掉发与忧郁,从此与病人「站在同一边」。
他说:「罹癌更激发我的热情,将人生往前移。癌症,给了我们『第二次』的机会,让我们拥有『不留遗憾』的祝福。」
穿越新生与寂灭,走过疾病与重生,没有人比他更接近生、贴近死。而面对终究难免的「离去」,没有人像他有如此透澈的体会。将医者价值及生命之爱传承下去,是他最初、也最终的渴望。
他是马偕医院院长杨育正──从医师到病人,从徬徨不安到豁达领悟,他都亲身走过,并启发了我们深思生的意义,与死之归属。
本书重点 ★恩师─蓝中基(马偕纪念医院前院长).大哥─杨育民(前罗氏大药厂全球技术营运总裁) 专文推荐!
★从癌症医师到癌症病人,他早已做好准备:在来得及之前,先说再见。
他说:「死亡,不只是癌症医师,更是做为一个人最艰难的考验。」
★罹癌后,他写出了真情流露的〈杨育正说再见:罹癌更激发我的热情,将人生往‧前‧移〉,对于生命的理解和豁达令网友们大受感动,纷纷热烈转贴!
他说:「在临终前想要完成的事,应该要全部往前挪移。」如果你现在五十岁,打算五十五岁再计画思考这些问题,往前移;如果你现在三十岁,打算二十年后再计画,往.前.移。
★行医近四十年,他是仁心的医者!
知道病患付不出手术费,他悄悄在帐单上写了一个「0」。
★医病关系中,他是人性的勇者!
面临医生最害怕的医疗纠纷,他却毫不闪躲,勇敢承担。
★在癌症之前,他是生命的使者!
他以自己的身体试验新的化学治疗,走过掉发与忧郁,从此与病人「站在同一边」。
★他是接生大王、妇癌治疗权威,也是癌症患者。他曾愤怒地质疑:「为什么是我?」最终却感谢:「癌症,给了我的人生第二次机会。」
穿越新生与寂灭,走过疾病与重生,没有人比他更接近生、贴近死。而面对终究难免的「离去」,没有人像他有如此透澈的体会。将医者价值及生命之爱传承下去,是他最初、也最终的渴望。
他是马偕医院院长杨育正──从医师到病人,从徬徨不安到豁达领悟,他都亲身走过,并启发了我们深思生的意义,与死之归属。
院长的话 对于生命,我们只拥有过程。
生命并非私人事务,透过与他人分享,快乐可以加倍,哀伤可以减半。
投身医疗四十年,我以为已成人师、已是沙场老兵了。我更以为,自己由接生医师到癌症医师,完整通透地体会了生、老、病、死的生命曲线与意义。
历经六次全身化疗、八次标靶治疗、四次髓鞘内化疗与两次严重併发症,熬过掉发、呕吐和肌肉萎缩。过去在无数病人身上看到因为疾病摧残、药物副作用,带给血肉之躯的伤害与痛苦,我都亲身经历过了一回……
原来,死亡的背后有许多我们不可知的部分,学习和面对它是人生成长的最后阶段。这是一条试炼之路、恩典之路,更是学习之路。
杨育正
现在,请你闭上眼睛安静想想:
在你离去之前,要如何说再见?
◎如果有一天,我不再醒来,我真的没有遗憾,因为该说出口的「爱」,我都大声地说出来了,而且不厌其烦地重述。
◎我们都该及早决定,并交代如何面对自己的最后时刻,避免让我们所爱、及爱我们的人,痛苦地处理如此艰难的课题。
◎死亡的背后有许多我们不知道、不可知的部分,学习和面对它是人生成长的最后阶段。
◎使我们遗憾的,不是无法获悉「大限之期」,而是懊恼未能握住稍纵即逝的当下。
◎使人成长的不是时间,是用心、是投入,是痛苦试炼后的反思。
◎希望,会激起人无比的潜力,让人「打败」治疗的种种痛苦与煎熬。
◎比顽固的疾病更具摧毁力的,是家庭与情感的破裂;比最先进的药物更具神奇疗效的,是家庭与情感的支持。
◎家人,是人生最珍贵的资产,当人生走到了末端、当死亡近在眼前,你会更加知道。不,不仅是知道,是深刻体会。
◎疾病让我变成一名「新生」,让我了解,原来我还有许多未竟之处、未解之事,原来我还有很大的可塑性。
◎谁来决定死亡过程的长短?谁来决定死亡的过程不是生命的一部分?这不只是癌症医师,更是做为一个人最艰难的考验,却也是最深刻的自我学习与灵性成长。
作者简介
杨育正 马偕纪念医院院长。
他是产科名医、妇癌治疗权威,也是曾二度挣扎于死亡边缘的淋巴癌患者。
行医近40年,他始终怀抱极大的热情与深切自省。曾有「接生大王」之称的他,在转而踏入妇癌领域后,开始更深刻地思索「生命」的本质。他认为:「唯有充分沟通『死』,才是尊重『生』。」
67岁因癌过世的父亲──前台北市长杨金欉先生,生前曾怅然地说:「我还有很多事要做啊……」这句话影响他至深。当他得知自己也罹患癌症时,从惊吓、否认、沮丧,到最终接受事实,他选择更积极地善用生命,并推动安宁疗护,为了在离去时,不留遗憾。
他40岁便已写下遗书,为从容面对「那一刻」做好准备。罹癌后,他更写出了真情流露的〈杨育正说再见:罹癌更激发我的热情,将人生往‧前‧移〉,文中对于生命的理解和豁达令网友们大受感动,纷纷热烈转贴。
如今,他不但为了生命而努力,也为了生命离去时的尊严,继续投注无比的热情。
我少年求知的十字架,经过壮年,已经变成医疗传道的十字架,然而只在这一刻起,真正变成救赎记号的十字架。
──杨育正
杨惠君/採访撰文 辅仁大学大众传播系毕,曾任《民生报》医药组资深记者、《苹果日报》副总编辑,现为独立文字工作者,关注健康医疗与农业生活,作品包括《有种美味叫志气》、《週末的那堂课》、《穿越梦境,遇见最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