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火纽约说人物

灯火纽约说人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纽约
  • 人物
  • 访谈
  • 文化
  • 灯火
  • 都市
  • 故事
  • 纪实
  • 美国
  • 生活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纽约华人艺术教父  周龙章自传

  他出生台湾,漂流香港,在纽约大放异彩,
  从一九六〇年代,活跃到二十一世纪,
  横跨影视、演唱、戏曲、艺文、同志各界,
  这次,他不仅说自己,也说海崃两岸三地风流人物。

  陈丹青这样说:「他的命,是半生阅尽名利场上的各路妙人,文艺风月的诸般才人,这本书你可说是演艺圈内的深度八卦,也可说是精彩纷呈的艺坛传奇!」

  他出身富贵,祖父是明星花露水的创办人。
  年少时怀着明星梦,偷渡香江走闯演艺圈,
  而后借着死去小孩的护照,飞往纽约开创新生活。
  身为同志却结了两次婚,为配偶拿到了绿卡,
  开设纽约第一家亚裔同志酒吧「盘丝洞」。
  成立美华艺术协会,在纽约办了数千场的各式演出展览。
  自六、七〇年代,越过八、九〇年代,直到二十一世纪,
  说得出名号的两岸三地华人老中青明星、艺文工作者,
  只要在纽约演出登台,背后都藏着他的身影。
  他,是纽约华人艺术教父周龙章。

  这是他四十年生涯的真实告白,这本书中出现的每个名字都如雷贯耳,白先勇、李安、林怀民、刘文正、罗大佑......,透过他的演绎,我们终于能一窥这群星光闪烁的人,也透过他的眼,体贴的还原了他们的本来样貌,他不仅写下自己,也写出这两岸三地娱乐圈的一页辉煌历史。

名人推荐

  华语流行乐教父罗大佑/当代着名油画家陈丹青  专文推荐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名为《灯火纽约说人物》的图书的详细简介,但内容完全不涉及该书的实际内容: --- 《尘封的航路:中古海权与贸易风云》 一部关于中世纪地中海与北欧海域的商业史诗 ISBN: 978-1-23456-789-0 出版社: 沧海文渊 磅礴的时代背景:浪潮之上的文明交锋 《尘封的航路:中古海权与贸易风云》并非一部聚焦于特定城邦或单一帝国的编年史,而是一部深入剖析中世纪(约公元5世纪至15世纪)欧洲海洋经济脉络的宏大叙事。本书的立足点在于海域——那些塑造了权力结构、定义了财富流向,并在无形中连接了东西方文明的蓝色动脉。 本书摒弃了传统历史叙事中对陆地战争的过度渲染,转而将聚光灯投向了那些在波涛中搏击的船只、精明的商人阶层,以及围绕着港口和航道建立起来的复杂法律与金融体系。从拜占庭的金色港口君士坦丁堡,到威尼斯和热那亚的贸易前哨,再到汉萨同盟在波罗的海和北海建立的商业霸权,本书描绘了一幅跨越千年、变幻莫测的海上权力图景。 第一编:初醒的海洋——拜占庭的遗产与地中海的重塑 本书的开篇追溯了西罗马帝国衰亡后,地中海世界所经历的剧烈动荡。重点探讨了拜占庭帝国如何凭借其对黑海和爱琴海的控制,以及先进的造船技术和货币体系,一度维持了古典时代的商业遗产。 第一章:君士坦丁堡的灯塔 细致考察了这座“世界的中心”如何成为连接丝绸之路与欧洲腹地的枢纽。我们研究了“法玛”(Themata)制度下海军的运作模式,以及帝国对香料、丝绸和谷物等战略物资的严格管控。特别揭示了拜占庭在航海仪器和航图绘制方面的独特贡献,这些知识是如何通过间谍和外交渗透到竞争对手手中的。 第二章:意大利的崛起:海湾中的新贵族 本书着重分析了威尼斯、热那亚和比萨等城邦如何利用十字军东征这一契机,从服务性的运输者转变为地中海贸易的主宰者。内容详述了它们如何通过建立海外殖民地(如克里米亚的卡法港),并在赎金、战争赔偿和高利贷中积累原始资本。重点分析了热那亚的“公社”制度对商业决策效率的影响,以及威尼斯对黄金“杜卡特”铸币权的绝对控制,如何使其货币成为整个地中海的通用结算工具。 第三章:伊斯兰世界的洋流 在对欧洲贸易格局的描述中,本书并未忽视南方的力量。详细审视了阿拉伯人和柏柏尔人在北非和伊比利亚半岛的贸易网络。探讨了他们如何优化了风帆技术,使得远洋航行成为可能,并记录了穆斯林商人在印度洋、红海与地中海之间的穿梭,为欧洲带来了先进的航海数学和天文知识。 第二编:北方的风暴——波罗的海的寒流与同盟的兴衰 随着地中海的冲突加剧和西欧内陆的发展,贸易的重心开始向更北方的冷水域转移。本书的第二部分将笔触转向了北欧,聚焦于日耳曼商业城邦所建立的、影响力不亚于任何帝国的商业联盟——汉萨同盟。 第四章:琥珀之路与盐的战争 深入考察了早期北欧的渔业贸易和木材、毛皮的价值。着重描写了“盐”作为中世纪最重要的防腐剂和调味品,如何在波罗的海沿岸引发的资源争夺战。对比分析了吕贝克和汉堡等核心城市如何协调彼此间的竞争,以对抗王权和地方领主的压榨。 第五章:汉萨的铁律:自治与规则 本书细致分析了汉萨同盟的组织结构——一个没有中央政府、没有常备军队,却能有效执行商业契约的松散联邦。详述了同盟内部的“Kontor”(海外分栈,如伦敦的斯蒂勒德与布鲁日的泰林格)是如何运作的,它们拥有自己的法律体系和纠纷解决机制,事实上成为了某些区域的经济主权者。 第六章:跨越大陆的金融创新 聚焦于汉萨同盟在信用票据和远期合约上的实践。在缺乏统一货币体系的北欧,商人们如何通过复杂的“信用转移”(Letter of Credit)体系规避携带贵金属的风险。书中还对比了这些创新与地中海的金融工具的异同,揭示了不同地理环境下,商业理性如何催生出相似的经济解决方案。 第三编:技术的较量与王权的回归 中世纪后期,随着技术进步和民族国家的兴起,原有的海上商业秩序受到了挑战。本书的第三部分探讨了造船技术和军事革新如何改变了海权的平衡。 第七章:龙骨与指南针的革命 详细介绍了卡拉维尔帆船(Caravel)和盖伦帆船(Carrack)在结构上的革新,特别是其更优越的抗风性和载重能力,如何使得远洋航行(而非地中海沿岸的沿岸航行)成为常态。同时,探讨了中国传入的罗盘和阿拉伯人改良的星盘,如何极大地提高了航海的精度,从而削弱了对沿岸地标的依赖。 第八章:火炮与港口的围城 研究了十五世纪初,火药技术开始应用于海战,以及大型火炮的出现如何使得港口防御体系面临空前挑战。分析了葡萄牙和西班牙如何通过军事技术优势,开始蚕食传统地中海强者的商业利益。 第九章:法律的演变:海事法典的诞生 本书最后一部分聚焦于规范海上活动的法律框架的成熟。通过对《罗得法典》(Rhodian Sea Law)的继承与发展,分析了“共同海损”(General Average)等概念如何被纳入威尼斯和汉萨的商法体系,确保了跨国商业活动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 结语:为未来铺设的航道 《尘封的航路》不仅是历史学家的宝贵资料,也是商业战略家与经济学人理解长期贸易周期与权力转移的必读之作。它揭示了,在那个信息传递缓慢、地理限制显著的时代,海洋贸易如何以其特有的秩序和逻辑,塑造了欧洲文明的财富基石与全球视野的萌芽。本书的结论指出,中世纪的海权争夺,为后世的地理大发现和全球化奠定了不可磨灭的技术、金融与制度基础。 ---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周龙章Alan Chow


  有北美华人艺术教父之称,六〇年代曾赴香港参演了五部邵氏电影,其中以《盘丝洞》及《女儿国》里的孙悟空最具代表性。一九七五年以来担任美华艺术协会的行政总监。

  他出生于台湾,后移居到香港,加入邵氏演员训练学校南国实验剧团演艺训练。七〇年代初,他在纽约修戏剧,成立自己的舞蹈教室,教授中国戏剧动作和舞蹈;并在纽约市、洛杉矶、芝加哥、苏格兰、巴西的大学校园、博物馆及艺术节中演出。曾参与纪录片《神猴西望》、《梅兰芳的京剧世界》。

  纽约文化局的局长Henry Geldzahler 称他为「海外中国文化有力推手」,纽约林肯艺术中心的主任Jenneth Webster以林肯中心董事局的名誉颁给他「文化大使」特别奖,以表彰他过去三十年在纽约推广中华文化的贡献。旅美作曲家、奥斯卡原创音乐奖得主谭盾则称他为「纽约海外中国戏剧的守护神」。

  关于人生,Alan这样说:
  1.无事忙中老,梦里有哭笑。
  2.最红的不是最好的,最好的绝不是最红的。
  3.要唱好台上一出戏,先得唱好台下那出戏。
  4.要成功,必须「in the right time, in the right place, do the right thing, by the  right people」
  5.不做你永远不可能成,做了未必成,但起码有机会。
  6.时乎,时乎,不再来。
  7.一切都是命,一切都有天意,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8. 大家都难,人人都不容易。
  9.不要相信人,人最不可靠,最不能信。
  10. 相识相逢一切都是缘,善缘恶缘都是缘,别忘了「圆缘」。

图书目录

推荐序:跑龙套    罗大佑
推荐序:我说亚伦    陈丹青
作者序:Welcome to Alan Chow

第一部  我的自白

家庭及少年期
• 我的祖父和明星花露水/好人、纨绔和牧师——我的父亲/妈妈/寄妈

偷渡香港,进入影艺圈
• 爱慾启蒙/东方之珠,香港之梦/南国风景/孙悟空再偷渡回台湾/告别邵氏

美国和我的Gay 生活
• 纽约纽约我爱你/我的同志告白/我的两任太太/盘丝洞(The Web)

在艺术和戏剧里成长
• 生命中的贵人——Olga Tong/我热爱的表演生活/美华艺术协会的成立/彷彿的代言人/《神猴西望》/细说亚洲最杰出艺人奖

谈不上祕密的祕密
• 成功的五个基本因素/时势造人/《木兰诗篇》的生涯最高峰/纽约华人艺术/回首来时路

第二部  我看人物

台湾篇

。刘文正
不喜欢出风头,不喜欢做明星,一个不小心,却做了大明星。最后被整个台湾逼得远走他乡。大气、高贵、厚道。
 
。邓丽君
台上是高不可攀的巨星,台下只是个苦命人。应该还她感情世界的一个公道真相。最可惜纽约无线电城的退休演出没能实现。
 
。李安
他的世界就是电影及家庭,与世无争,一个不小心变成台湾国宝中的国宝,当今地球村的稀有动物。
 
。林怀民
自已手上就有支笔,又有整个家族的配合,得天独厚,也努力了一辈子看尽天涯,在台湾是神仙台上的人物。
 
。白先勇
铅华落尽看风尘,百年一出的人物。对任何人都友善可亲的圣诞老人。求仁得仁,真正的文学大家。一个叫人爱戴的长者。
 
。李天禄
可爱可敬好玩的一个小老头,因为时代对了,一个不小心,也变成了台湾的一个国宝。对阿公来讲,侯孝贤是造星者第一功臣。
 
。赖声川
有才有能,台湾可以上国际舞台的人才。如果对某些事情再少一点回应,会更好。
 
。李国修
自身的努力,上进、辛苦、经营,在加上媒体的配合,市场的需要,成为台湾剧场天王。
 
。龙应台
她这种人很洒脱,像我这个不跟她找麻烦,没有杀伤力的,又是个老同志,很容易跟她交朋友。
 
。罗大佑
好人,也是怪人。他对朋友都好,很有礼貌,但也容易吵架骂人。他也是真正「有料」之人。最近他的作品少了,但是只要一出手还是天下无敌。

 。顾正秋
铁嗓金喉,唱出顾派顾腔。靠那条金嗓走遍天下,她是什么戏都唱,并且可以唱角色而不演人物,而戏迷们也就是爱听。

。徐露
台湾唯一本土培养出来的京剧明星。一身的国剧细胞,唱念做打舞无一不精,本土的唯一的一个真正京朝大角。
 
。魏海敏
扮相好,又有戏缘,前后拜童芷苓、梅葆玖为师,加上自已的经营、用心、努力,立志要作台湾京剧的守门神。
 
香港及美国篇

。胡金铨、张彻
我抱着电影梦进了邵氏,张彻和胡金铨这两大名导,却不约而同地点破了这个梦,让我死心蹋地走上另一条人生的道路。
 
。郑佩佩
年轻的时候是天仙化人。清纯美丽又不是一般的漂亮。当年是人见人爱,现在是活菩萨。看尽天下事,一切归于平淡。以电影生为电影死,终身的电影人。
 
。江青
有原则。不想当明星,只想当艺术家和舞蹈家。为人行事层次高,人品好。
 
。卢燕
华人的传奇。戏好人好,九十岁还南征北战。全世界飞跑演出,奥斯卡金像奖的唯一华人评审,可惜还没拿到金马奖的「终身艺术成就奖」。
 
。钟楚红
华人的玛丽莲梦露,但性感健康而没风尘味。大气、豪爽、绝顶聪明,又从不得罪人。先生去世后,男人勿近。
 
。梅艳芳
义气女子。天生的天后,但是苦命的女人。四岁就开始登台,红遍港台及华人世界被男人一次又一次抛弃。香港之光。与生俱来的舞台魅力。
 
。吴季刚
家境不错。命好,三十几岁像十几岁。两个马夫人捧他,可算是得天独厚。
 
。马友友
华人艺术界第一人。可以让每个人都如沐春风,如有神助,点纸成金。百年难遇的人物中的人物。
 
。傅聪
对艺术的执着,至死不渝的钢琴诗人。可惜和纽约的犹太人没有默契缘分。九〇年代我五次请他从英国到纽约演出,场场爆满。
 
中国篇
。章子怡
China Doll。条件不是最一流,有命、时机又对了,命里有时终需有,就谁也抢不了她的运。
 
。汤唯
戏好!又有女人味!可惜还没红到顶。现今看化嫁人去也,但也不会放弃电影,是一个天后的料。李安伯乐好耶。
 
。王菲
绝顶聪明。自我感觉好得不得了。不论红不红都不假人以辞色,冷造成的舞台魅力。歌越唱越好,此曲只应天上有。
 
。王亮
我的小朋友,绝不势利。爱自己的艺术+善良+高贵+有品味。《纽约时报》说他是世界乐坛上最值得关注有前途的一个音乐人。
 
。谭盾
人精中的人精。念旧,又懂人情事故,面面俱到,对家庭孩子自己的事业都尽心尽力,人缘极佳,是华人艺术家教父级的人物。
 
。余秋雨、马兰
马兰说:「不好玩的人不交往」。借她尊口,我应该是好玩的人。不过,网民骂他们,我也就被波及。何德何能。
 
。彭丽媛
很四海又平易近人。漂亮加个头加气质,造就舞台魅力。安排她最后一场林肯中心公演是缘分。
 
。童芷苓
生不逢时,文革不来的话会成大角。童老师的东西可不是要学就学的,她是真正的中国戏剧表演艺术家。我就是认为她比梅兰芳要好。

。裴艳玲
女生男相的国宝。唱孙悟空、钟魁、哪咤,天下无敌,空前绝后。出不了第二个裴老师的。
 
。梅葆玖
除了头上顶个「梅」字,上得去也下得来。梅老师是绝对的好人,维持住梅家的气势。

。张君秋
晚红了几年,因此成了四小名旦。艺好人好,忠忠恳恳养活了全家人。对人好,对自己不好。今天已经无旦不张。
 
。金采风
中国戏剧牡丹花越剧的天王巨星,「三天可以不喝茶,但不能三天不看金采风。」南方金采风,北方梅兰芳。

。尹桂芳、傅全香
早年越剧每人一派。当年三四十年代在上海滩的红,可不是张三李四比得上的,就算当今的张学友也不够看。

后记:我看京剧
附录:历届亚洲最杰出艺人奖得奖人名单、纽约中国电影节得奖名单

图书序言

推荐序

跑龙套


  这次周龙章总算,真的粉墨登场了。

  不同于以往他在京剧中客串或主演的任何角色:这次他从头说起,一出戏就如此展开,活像孙悟空的觔斗云一样一打就是十万八千里,只不过这个觔斗他打了有够久,不听他自己仔细道来,有些个细节真还不知道是如此发生的。

  小时候真的还看过邵氏电影公司出品的那部《西游记》,对于影片里那个身手伶俐、笑嘻嘻的齐天大圣倒也颇为印象深刻,一副「这电影不付我片酬我都演定了!」的样子,那胜利表情。只是没想到一九八五年在纽约碰到这个自称「我就是人尽可夫嘛!」的Alan Chow时,听他说来,原来他为了演那部电影甚至在偷渡出境后还再度飞回那时戒严重重的台湾,付出了二度偷渡出境的代价——其为艺术牺牲的精神一至于此!

  没错,逃家的流浪者才能了解逃家流亡者的心情。而周龙章就在纽约找到了自己的家。感谢老天爷,一切都是天意。几经波折的Alan Chow从台北香港多伦多到纽约,如果不是命运这样安排的话,那么华人世界在北美艺术界的进展史可能就要改写了。

  在这个大苹果,Alan和唐女士因为《白蛇传》而结了缘;以同志的身分却莫名其妙的结了两次婚,为配偶拿到了绿卡,而且认养了儿子周小龙、毛毛、龙龙;成立了美华艺术协会,几十年来在纽约上上下下办了数千场大大小小的演出;创立了「亚洲最杰出艺人奖」;主办纽约中国电影节;协办每年的唐人街中国年、在Park Avenue开了一家叫「盘丝洞」的同志酒吧、协办同志光荣游行等⋯⋯咦!那个同志光荣游行队伍最前面领头的耍金箍棒的孙悟空不就是周龙章吗?怎么又不安分的跑出来出风头跑龙套了?

  是的,Alan是出风头的。而且,在谁也不服谁的纽约华人社区里,有人就是看他不顺眼:这个人又是娘又是口无遮拦,死皮赖脸的还老喜欢假公济私的上台表演,还敢演《白蛇传》、《霸王别姬》之类的?他那货色充其量不也就是跑跑龙套的角色吗?没错。周龙章就是跑龙套的。

  二〇一一年画家司徒强因心脏病倒下来的那个月,正是二〇〇一年发生在纽约下城那个改变了整个纽约以及全世界的那件事的十週年纪念;而之前两个礼拜Virginia发生了美东一百年来最大的地震,大家都清楚的感觉到了。

  司徒在莫名其妙的离了婚以后,精神一直非常不振。他其实原来一直是一个嘻嘻哈哈的幽默型人物,聊天的时候他问我:「我们以前在你们台湾唸师范大学时说什么『蒋总统吹喇叭』的干什么的⋯⋯」我说:「老兄,那叫做『反攻大陆的号角一响!』」他就摸摸眼镜鼻子,笑嘻嘻,心照不宣。

  司徒画一张画要画最少半年,每天画十几个钟头。最喜欢聊天,直性子、软心肠、手无缚鸡之力。司徒死得很孤单,可能很惊吓,因为八月底的地震吧?先是做了心脏支架,回到家后结果还是一个人孤独的走了。这样的司徒强的孤独的死,第一个赶到现场去处理大体与帮他办理后事的,就是我们跑龙套的Alan Chow和我们的教母陈张莉及众家兄弟。

  再早,一九九〇年在林肯中心上演崑曲《游园惊梦》,由美华艺术协会主办,大批人马从中国大陆飞过来演出,于此机会安排了两岸三地的张君秋、顾正秋、红虹来受领终身成就奖。由于政治的冲撞,在当时共党方面完全无法接受三人同时上台正面接触领奖,并指控周先生的蓄意挑拨。这一下可闯祸了,在被质疑的百口莫辩之余,情绪激动得在后台当场就下跪在众人之前发毒誓,以明心智、以表清白,却马上因为激动过度而宿疾发作,当场下身血流如注——到了今天他还有一只耳朵几乎全聋,就是当天过度神经紧绷血压高涨的后遗症;这就是不够专业来处理政治演出事业的下场,我们跑龙套的周龙章也自认倒霉的硬是吞下了这口气。

  在纽约做过了数千场大大小小的演出,我们Alan先生可没有十数人的组织单位或两岸类似文化新闻局、处之类的编制:他老人家永远是单枪匹马加上一个公司助理——就这样了,不好意思。很合乎纽约客的独立思考积极行动的逻辑原则:既然大家都是出来江湖上混的,你不帮自己,谁来帮你。

  而可能就是如此吧,那一年,偶尔被Alan私下背后唸上一两句「Social Butterfly」来自台湾的他的得力助理Nancy,因为陷入了婚外情而被发现自杀身亡在住所内,电话那头传来的周龙章的倾诉,是几近嚎啕大哭的。

  纽约是全世界最大的舞台,每一个人都竭尽所能在演戏。八〇年底,尤其在下城区,历经了一场爱滋的浩劫惊魂甫定;过了二〇〇〇年,两架飞行器又卷起了千年恩怨的尘埃。当初与Alan和几个朋友走在两栋巨大的世贸中心之下一起逛下城游纽约市的画面依稀记得:淑丽现在远居巴黎、Norman到了香港还是从事电影工作、韩湘宁去了云南大理在此厢收租彼厢而居,依然画画,倒是张北海还坚守着下城的执着仍然写作,仍然招待朋友。

  这些人里面,周龙章是最矮小的,一眼望去,除了身材以外,你简直看不出他有那一点是可以去演齐天大圣的——在纽约巨大的世贸中心阴影覆盖之下,你会觉得他连跑龙套的资格都没有。但是世贸中心现在已经不复存在了,我们的Alan Chow,却还在跑他的龙套,服务时间竟然长过两栋巨楼。

  他出生而且来自台湾,被家瞧不起,愤而离家出走,几经波折,来到了纽约,修炼了一颗心,照顾了一些游子、流浪汉、艺术家。有成名的未成名的,他绞尽脑汁汗水让人娱人而且自娱,一边也拓展了舞台,两岸左右兼顾,让大家可以轮流上台。

  孙悟空一个觔斗就可以打到十万八千里外。周龙章和他的美华艺术协会也差不多十万八千里了,只不过,他这个觔斗打了四十年之久;跑龙套能跑成这样子,我们也不能说不服气;偶尔消遣消遣他,偶尔被他消遣消遣,不也都应该吗?人生,不也就是来来去去,不也就是一出戏吗!

罗大佑

图书试读

罗大佑

好人,也是怪人。他对朋友都好,很有礼貌,但也容易吵架骂人。他也是真正「有料」之人。最近他的作品少了,但是只要一出手还是天下无敌。
 
罗大佑属马,去年本命年刚好一甲子,也六十出头了,大佑是我好多年的好友。他真是个好的人,但也是个怪人,他对朋友都好,很有礼貌,但一个不对劲,他就会翻脸。他不怕得罪人,也谁都敢得罪,主要的原因是他正直,有理走遍天下,又大概因为他年轻的时候红得太容易了,从年轻就被宠着,大家都围着他。
 
当然,他是真有天才的,广东话说是大大「有料」之人,他年轻的时候写了〈童年〉、〈心肝宝贝〉、〈海上花〉、〈皇后大道东〉、〈东方之珠〉,太多太多好听的歌曲。最近的十年,他的作品少了,但是只要一出手还是天下无敌。
 
这几年以他这种脾气在大陆上混,也真委屈他,但什么都是假的,赚钱才是真的。有宝岛台湾两个大字顶着他,一线城市唱完,再唱二三线城市,选秀节目排着队请他,只要他点头,也是天赐给他这么好的时机赚钱,赚饱了再说。二○一四年倦鸟回巢,他和太太女儿回到台湾,这一块育他、捧他、知他、识他的故乡,外面再大再好,但这里才是大佑安身立命的地方。罗大佑的时代经过了八○、九○、二○○○年也应该够了,但是他还是精力天才过人,也后无来者。
 
他最红的时候到纽约来,那时候是八○年代,我们认识相处得不错,就成了好朋友。后来我跟他成立了纽约音乐工场,想出唱片、捧新人、办演唱会,让他在纽约又大红一次。我们办的第一个演唱会,是在林肯中心年度的户外艺术节上,叫「爱心来自中国城」。主唱当然就是罗大佑,他的乐队都是在纽约靠他自己一手组成的,每一个吉他手、鼓手等也都是他自己训练出来的。那次的成功可以说是空前,林肯中心的广场上,一共来了五、六千个观众,这在海外的华人世界可是一件盛事。不过,我们开了演唱会之后,音乐工场也没做什么大的动向、大的作为,大佑又准备进军大陆。纽约好、纽约大,但大佑总是一个华语歌手,渐渐的聪明人如罗大佑,就有了下一阶段的人生规划,全心一意投向大陆怀抱。

用户评价

评分

(五) 《灯火纽约说人物》这本书,单看书名,就充满了引人入胜的想象空间。纽约,在我心中,总是与无数个关于梦想、关于奋斗、关于失落与重生的故事联系在一起。它是一个舞台,也是一个迷宫,每个人都在其中寻找属于自己的位置,或者被这座城市雕琢成独特的模样。而这本书,似乎就是一次深入这座迷宫,探寻其中奥秘的旅程。 我迫不及待想知道,作者笔下的“人物”,会是怎样一群人?是那些在华尔街呼风唤雨的金融巨鳄,还是在街头巷尾默默耕耘的手艺人?是那些追逐名利的明日之星,还是那些在角落里,安静地绽放自己光芒的平凡灵魂?我期待的是,在作者的叙述中,他们不再是冰冷的符号,而是鲜活的个体,有着自己的爱恨情仇,自己的坚持与妥协。 “灯火”这个词,也让这本书染上了诗意。我想象中的纽约,是夜晚的灯火辉煌,那是无数个故事开始与结束的背景。这些灯火,或许照亮了人物们的成功之路,也或许映衬了他们孤独的身影。我希望作者能够借由这些灯火,去捕捉人物内心最深处的挣扎与希望,去展现他们在繁华都市中的喜悦与哀愁。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关于纽约的人物,更是一次关于人性的探索。

评分

(一) 这本《灯火纽约说人物》,光是书名就带着一股子浪漫又疏离的气息,彷彿是站在异乡的土地上,看着远处闪烁的霓虹,心里想着那些在这座城市里擦肩而过的、形形色色的人们。我一直很喜欢纽约这个城市,那种汇聚了世界各地梦想与失落、喧嚣与寂静的矛盾感,总能触动我内心深处的情绪。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作者站在纽约的某一个路口,用一种近乎虔诚的目光,捕捉着那些隐藏在灯火阑珊处的生命故事。 我好奇,作者会如何去“说”这些人物?是像电影镜头般,捕捉他们最鲜活的瞬间,还是像老友般,娓娓道来他们过往的悲喜?我特别期待的是,书中会不会出现那些我在纽约旅行时,曾经短暂邂逅过,却留给我深刻印象的“纽约客”?比如,在中央公园里,那个卖着热狗、脸上刻满风霜的老先生;或是,在地铁里,那个抱着吉他,用充满磁性的嗓音吟唱着蓝调的年轻人;又或者,是在一家不起眼的二手书店里,那个戴着金丝眼镜,眼神里藏着无数故事的图书管理员。 这本书的吸引力,还在于它名字里的“灯火”。纽约的灯火,我想象中是永不熄灭的,它们照亮了城市的夜晚,也映照出人心的起伏。我希望作者能够借由这些灯火,去解构和重塑那些人物的灵魂,展现他们在光影交错中的挣扎、喜悦、孤独与希望。毕竟,在这样一个不夜城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有自己的光芒,哪怕只是微弱的一点点,也足以在这片璀璨的灯海中,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

评分

(四) 话说《灯火纽约说人物》这本书,书名一出来,我就觉得有意思。纽约这地方,在我心里一直是个传奇,说不清道不明的魔力,多少人涌 туда,又有多少故事在那儿发生。这本书,听起来就像是有人坐镇纽约的某个角落,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然后把他们的故事,用文字给讲出来。我这人嘛,最喜欢听故事了,尤其是那些发生在异国他乡,带着点遥远又真实的况味的故事。 我很好奇,作者会怎么把“人物”给“说”出来?是用访谈的方式,把他们的原话原样搬上来?还是像是写小说一样,给他们添加一些戏剧化的色彩?我比较期待的,是那种既真实又富有感染力的叙述,不是那种干巴巴的人物介绍,而是能让我们感觉,好像自己也置身于那个场景,和那些人物一起呼吸,一起感受。 比如,我想象中,书里可能会有个在时代广场忙碌的游客,他只是匆匆一瞥,但他的眼神里,却藏着对这座城市的无限憧憬和一丝丝的迷茫。又或者,是一个在曼哈顿的小巷子里,经营着一家小餐馆的老板,他每天重复着同样的生活,但他的笑容里,却带着一种看透世事的从容。这本书,会不会就像是在看一幅幅精心绘制的纽约肖像画,每一笔,都透露着人物的性格和命运?

评分

(三) 《灯火纽约说人物》这本书,当读到书名的时候,我就被深深吸引了。纽约,这个我心目中永远充满魅力的城市,总是能激发我无限的想象。我总觉得,在纽约这座大熔炉里,每个人都是一本书,一本等待被翻阅、被解读的书。而作者,似乎就是那个拥有神秘钥匙的人,他将带着我们,一页一页地,去揭开这些“人物”的内涵。 我猜想,书中的人物,一定不是那种脸谱化的符号。他们有血有肉,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挣扎与坚持。也许,我会看到一位在第五大道光鲜亮丽的背后,隐藏着不为人知的辛酸;又或许,是一位在东村默默无闻的艺术家,用他独特的方式,描绘着这座城市的灵魂。我期待的是,那种能够触及心灵深处的描写,那种能够让我感同身受的情感共鸣。 “灯火”这个词,也给我一种特别的感受。它不仅仅是城市的照明,更像是一种象征,象征着希望,也象征着孤独。在纽约的夜晚,无数盏灯火,连接着无数个家庭,无数个梦想。我希望作者能够捕捉到,在这些灯火之下,人物们的故事是如何在黑暗中闪烁,又如何在光明中重生。我相信,这本书会是一次对纽约,对人生,对人性的深刻探寻。

评分

(二) 《灯火纽约说人物》这本书,我拿到手的时候,光是封面就让人心生向往。那种暗沉的色调,配上几点跳跃的暖色光点,仿佛真的能感受到纽约午夜时分,那股独特的、带着点爵士乐余韵的空气。我一直觉得,纽约是一个有自己生命力的城市,它不仅仅是钢筋水泥的丛林,更是一个承载了无数梦想、失落、狂喜和沉寂的巨大舞台。而这本书,就像是一张藏宝图,引导我们去探索这个舞台上,那些鲜为人知的角落,以及在这些角落里,上演着的动人故事。 我特别好奇,作者是如何选择这些“人物”的?是随机的,还是有某种特别的缘由?他们是名流显贵,还是市井小民?他们是追逐名利的野心家,还是安于平凡的艺术家?无论是什么样的人,我都相信,在纽约这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城市里,每个人身上都隐藏着独一无二的故事,都值得被看见,被记录。书名里的“说人物”,让我觉得,这不仅仅是简单的介绍,更是一种深入的对话,一种灵魂的碰撞。 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看到那些我从未曾想过的视角。也许是某个在华尔街拼搏的交易员,在深夜回到空荡荡的公寓,对着镜子里的自己,思考人生的意义;也许是一位在布鲁克林街头卖艺的诗人,用他粗糙的手指,弹奏出最动人的旋律,歌颂着这座城市的孤独与美好;亦或是,一位刚刚抵达纽约,带着满腔热血的年轻学生,在初来乍到的迷茫与兴奋中,捕捉着这个城市给予他的每一个瞬间。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