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位工具如何为我们带来实现创意的无限可能!
FabLab实验室可以自己做机械手臂、用3D列印制作乐器,
在想像与创造力爆炸的数位时代,
美学、媒材、物件与文化又有什么新观点?
「如何制造(几乎)任何东西!」 「如何制造(几乎)任何东西!」是FabLab创办人、物理学家尼尔‧格申斐德(Neil Gershenfeld)在麻省理工学院的一门课。这门课也标明了数位时代的进步下,科技与创意的新关系,在技术学习门槛降低并且能够高度整合的发展趋势下,我们几乎可以自己制造任何东西。
这个令人兴奋与期待的发展趋势,将为我们的学习、创意、美学与文化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数位艺述第肆号》邀集国内外数位文化与科技创意之专题文章,并收录台湾数位制造实验室─OpenLab Taipei, FabLab Taipei与FabLab Dynamic,读者能够同时看见国际新视野与台湾的在地实践。
创意无限─数位设计与Maker Movement 数位科技模煳了实体与虚拟的界线,改变当今人们组织、动员的模式,试图以更民主的姿态,从讯息交换的载体进化为彰显人类现存状态的艺术形式。而这个当代极具动能的挑战,随着「自造者运动」(Maker Movement)的展开而加速沸腾。
《数位艺述第肆号》以数位世代的自造文化及「创客」(Maker)精神为核心,在林志明教授担任数位艺术评论推动小组召集人的领导之下,邀请国内外相关领域学者对当代媒介理论转型所带来的发展,包含科技与人类的关系如何被重新定义、物件的美学生成与辩证、数位设计与艺术的对话等重要面向进行深度剖析,带领读者探寻后现代思潮下的科技社会及文化创新。专题最后以深度访谈的方式叙述台湾三个Fablabs典范独特的发展脉络,透过FabLab Dynamic、OpenLab Taipei与FabLab Taipei中「自造者—创客」的分享,体现科技现象学中「人类—科技—艺术」之间的互动关系,更让当代的科技工具与人类文明更加地紧密结合。网路世代的前卫自造者们群聚智慧的共创精神,使这般新的知识生产模式成为数位科技/工具民主化最显着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