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步环岛100天的勇气旅行:放下工作流浪去,与遇见的人交换人生

途步环岛100天的勇气旅行:放下工作流浪去,与遇见的人交换人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旅行游记
  • 个人成长
  • 勇气
  • 流浪
  • 环岛旅行
  • 人生感悟
  • 放下
  • 交换人生
  • 治愈
  • 慢生活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抵挡不住生命的沸腾,绽放最热血的一次。
100天徒步,一个女生,一个菜篮,完成一件人生的大事。

  一个人,总是会有迷惘的时候,很无助,觉得前方的路似乎走不下去了。回头一看,什么都没有,没有人等、没有人陪伴,甚至,只能一直走下去,没有回头路。你的心倦怠不已,充满疲累,麻木地面对一切,早已是家常便饭。可还能怎么办,旁人告诉你什么其实你心里都明白,但就是没办法跨出这一步。什么是你想要的?你说不出来,就像被囚禁的鸟儿,无法挣脱枷锁,心如寒冬,找不到自我。

  人生的路,每个人走的不尽相同,有人走的路,杂草丛生;有人走的路,平坦无碍;有人走的路,落石如繁星。

  笑看来时路,珍惜拥有,感恩万物。看似尽头,你会发现走到的不是终点,是全新的开始。

  一个年近四十岁,自嘲没有体力、没有脑力的女生,用整整一百天的时间,推着菜篮,徒步走完全台。推着菜篮向前走,要告诉自己:不去在意别人怎么看。带上的不是行李、不是食物,也不是水,是一颗勇敢的心。

  一个人,从人声鼎沸走到一片荒芜,天生怕黑、怕鬼,一连好几个隧道,躲都躲不掉。只能不停地对自己信心喊话,放空思绪,有时候骂脏话,挑战自己,正面迎接孤独。看不到前方的路,就要说服自己往回走,面对低潮,不用假装自己很好。

  如果不是走路,不会发现101其实离家很远很远;如果不是走路,不会在乡野间硬着头皮和狗儿谈判;如果不是走路,不会看到遗落在地面上一只用过的保险套;如果不是走路,不会知道苏花公路走完要三天…

  如果不是走路,不会发现,很久没有与自己相处。

  一个人旅行,除了发现另一个自己,也在重新认识世界。每一天会遇见谁,真的不知道。

  菜篮从承载的工具,变成推着自己向前行的知己,一路上,没有它,不行。

  一个人100天的环岛旅行,没有想像中的简单。走在这片土地上,真切感受台湾的美好,台湾人的热情无私,还有主动陪走的热血青春,成就最难忘的风景。徒步是最慢的交通工具,也是最难能可贵的旅行方式,和遇见的人分享彼此,让自己决定你要的生活速度。

  慢慢地,越走越明白,世界越大,人越加渺小。接受了别人的爱,就要在未来付出自己的爱,让爱继续传播出去。

  勇敢面对恐惧,挑战过去不会做的事。渐渐看到自己的改变,曾经以为不会变的那个自己,原来,被别人改变,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本书特色

  ✽ 有些事这辈子你只会做这么一次,看了这本书会激起你想要出走的因子。

  ✽ 搭配本书主题曲《前进的力量》聆听,给自己勇气去流浪。

  ✽ 各大媒体报导的热血女孩

  东森旅游云 小女子推「菜篮」环台 网友:热血飙泪抢请客
  travel.ettoday.net/article/46684.htm
  东森旅游云 勇脚希推22公斤菜篮徒步环岛 走到墓仔埔咬牙撑下去
  travel.ettoday.net/article/58836.htm
  东森旅游云 徒步环岛勇脚希:先在台湾打工换宿,再出国打工渡假!
  travel.ettoday.net/article/61566.htm#ixzz27HaHnqPk
  民视新闻 粉领族圆梦 推菜篮徒步环岛
  自由时报 途步环岛 徐睿希行脚爱台湾
  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588572
  马祖卡蹓旅游网 招牌菜篮车相伴 徐睿希百日环岛全台壮举马祖划下圆满句点
  www.m-kaliu.com.tw/news_show.php?license_id=3423
  职内网 小资女推「菜篮」环台!
  my.zhinei.com/space.php?uid=1127657&do=blog&id=477882

感动推荐

  ★金钟奖最佳戏剧女主角、知名演员 方文琳 真心推荐

  ★坚信人人都要有「理性的叛逆」的知名旅游作家 蓝白拖

  ★途步环岛分享会齐声喊赞,众人齐力大推:太热血了!
《迷雾中的灯塔:心灵的航程与人性的光芒》 这是一部关于在不确定性中寻找方向,关于在旅途中体验生命本质的深刻叙事。它不讲述具体的环岛旅行,而是聚焦于一场更为宏大、更为内在的探索——穿梭于现代生活的迷宫,寻找与自我和解的契机。 故事的主人公,一位在都市中高速运转的中年人,长期被“效率至上”的理念裹挟,直到一次突如其来的职业停滞将他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空窗期。他没有选择立刻寻找新的工作,而是决定进行一次“精神流放”,不是地理上的远行,而是心灵上的潜入。 第一部分:都市的废墟与自我的重构 开篇描绘了主人公所处的环境——一座由玻璃幕墙和信息洪流构筑的城市。这里的“流浪”并非物质上的匮乏,而是精神上的饱满过载导致的麻木。他开始有意识地切断与外界高速连接的线索:关掉社交媒体,停止接收新闻推送,甚至刻意避免使用导航系统,选择用最原始的方式——纸质地图和路人问询——来规划每日的行动轨迹。 这种“断连”带来的最初体验是强烈的焦虑和失重感。他必须面对一个长期被工作日程表压抑的自我:那个对艺术、哲学、甚至对日常琐碎事物都充满好奇心的人。他开始在城市的边缘地带游走,不是打卡著名的景点,而是观察那些被高速生活所忽略的角落:老旧的社区、深夜的独立书店、以及那些在时间长河中沉淀下来的手工艺作坊。 书中细致描绘了他如何学习“慢下来”的艺术。他开始尝试一些与他过去生活格格不入的活动:清晨在公园里观察鸟类迁徙的规律,学习用泥土制作简单的陶器,甚至花上数周时间只为读完一本晦涩难懂的古典文学原著。这些看似“无用”的活动,却逐渐剥离了他身上附着的社会标签,让他重新感知到“存在”本身的价值,而非“产出”的价值。 第二部分:人与人的边界与灵魂的共振 主人公的“流浪”核心,是关于“交换”的哲学思考。这种交换并非物质财富的互换,而是经验、情感和视角的深度置换。 他会在一家社区面包店里,不时地帮助一位年迈的面包师整理面粉袋,以换取一个早晨的面包和一段关于面粉如何“呼吸”的讲解。他与一位退休的城市规划师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的对话,听他讲述城市在不同历史时期如何“生长”和“变形”,从而理解了空间如何塑造人的命运。 书中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与几位关键人物的相遇。例如,一位生活在城市边缘、坚持用胶片记录日常的摄影师。这位摄影师的生活极其简朴,却拥有着对光影近乎虔诚的敬畏。主人公通过观察他的工作方式,领悟到“捕捉瞬间”的真正含义,那不是按快门,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当下。主人公与他交换的,是各自对“完美”的不同定义:一位追求效率的完美,一位追求瞬间的真实。 还有一位是在城市里经营着一家小小的修复旧家具店的工匠。这位工匠对每一件被遗弃的家具都抱有一种近乎挽救生命的责任感。主人公在他的工坊里,学会了耐心和对“瑕疵”的接纳——一件有裂痕的木头,因为那些裂痕,才有了它独一无二的故事。他们交换的是时间:主人公投入时间学习修复技艺,工匠则倾听他关于现代生活困境的困惑。 这些“交换”并非交易,而是一种基于相互尊重的灵魂共振。主人公发现,真正的富有,不是银行账户上的数字,而是生命经验的广度和深度。他不再试图去“征服”世界,而是学习如何“融入”世界的纹理之中。 第三部分:回归与新的坐标系 随着时间的推移,主人公开始明白,这场“流浪”的目的地不是某个地理坐标,而是内在的清晰度。他不再恐惧空窗期,因为他发现,生命中那些看似停滞的时刻,往往是积累能量、进行深刻转化的必要空间。 故事的后半部分,他开始将从这次精神之旅中学到的东西,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带回他原先生活的世界。他没有回到过去那种高压的工作模式,而是选择了一种更具个人色彩的职业路径——利用他新获得的对慢节奏、人际连接和物质意义的理解,从事关于“可持续生活方式”的咨询工作。 《迷雾中的灯塔》最终呈现的,是一份深刻的宣言:真正的勇气,不是去挑战世界的险峻,而是拥有停下来、面对内心的混沌,并从平凡的日常和陌生人的善良中,重新构建生命意义的勇气。这本书探讨了现代人如何从“被定义”的生活中解脱出来,找到属于自己的、不被量化的价值体系。它鼓励读者质疑既定的成功标准,去探索那些隐藏在高速运转背后的,更真实、更温暖的人性光芒。这是一场关于如何重新设计人生的心灵指南,一场没有终点的、持续的内在探索。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徐睿希


  「2011年11月,我在社群网站上写下『我有一个梦想,我要徒步环台湾。』我以为这个梦,要等到我有钱、有闲以后才能去做,确切的说,排在50岁之后去做。」

  一个年近40岁的热血熟女,三年前,放下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冲出台湾,开始一连串的疯狂旅行。

  实现十多年来的梦,在义大利看创世纪,留下感动的泪水;去英国一天,只为了哈利波特9又3/4月台;大口吃下瑞士少女峰的雪,惊觉自己忘了带草莓酱;在贝拉家门口等爱德华和贝拉,却迟迟等不到…

  「那是我想要做的事!」为了梦想,可以义无反顾地去做,不管别人怎么看,不怕被人笑,勇于做自己想做的事。

  一个人旅行,就像是把自己丢在大海里,每一次的旅行,都是一种期待,期待看见不一样的自己。倾听自己真实的声音,站在梦想的路上,要无所畏惧。

  如果你问她疯狂地绕了地球一圈,最喜欢的是哪个国家,她会不假思索地说:台湾!

  最美、最好、最幸福的,就是站在这一片土地上,做自己想做的事。

图书目录

推荐序 方文琳
推荐序  蓝白拖
联合推荐
作者序 徐睿希/给自己的一封信

第一章  我把自己交付给你了,菜篮
最难的,是离开的勇气
不在家的三个月,还是要乖乖缴房租啊

第二章  学会主动开口,遇见自己的青春
Day 1跨过一个城市,拉近彼此的距离
Day 2-5学习在天亮后道别,途步环岛ING
Day 6-9在台湾,真的好幸福。台湾人,真好!
Day 10-11衷于陪走的台湾人,好热血!
Day 12-19放声高歌去换宿,在梦想里,一点也不累!
Day 20-22世界越大,人越加渺小
Day 23比起「向前行」,更需要说服自己的是「往回走」
Day 24-27下一秒会遇见谁,真的不知道

第三章  先别想自己能不能,去爱你不熟悉的陌生人
Day 28-36孩子们,今晚起,就打扰一星期了
Day 37-42和自己独处、对话,调整好再出发
Day 43-49走路,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Day 50-54帮助别人,先别想自己能不能
Day 55-57用五十六天走了一半的台湾,谢谢所有人的爱
Day 58-60接受了众人的爱,更懂得在未来付出

第四章  遇见另一个自己,正面对决
Day 61-62丰年祭,敬天谢祖
Day 63-66诚实面对真实的自我
Day 67在绿岛,感受自由的珍贵
Day 68-69正视自己的低潮,不用假装一切都很好
Day 70人生第一个五菜一汤,还有第一个…猪头
Day 71-77终于来到这一天,花东纵谷
Day 78-81将心比心,感受对方真实的需求
Day 82-84挑战自己的恐惧,苏花公路
Day 85-89最大的阻碍,也是最大的收获
Day 90-92享受寂寞,勇于面对自己

第五章 菜篮,我们回家了!
Day 93-99旅行的美丽,是因为有自己的参与
Day 100念念不忘曾经交集过的美好,台湾,什么都好!
家人是回家路上最好的陪伴
带回来的,已不是出门的那个自己

后记
当自己幸福的时候,也不要忘记帮助别人幸福
感谢在台湾,每位帮助过我的朋友
写给未来要徒步环岛的你

图书序言

推荐序

  每个人都有梦想,但你只是坐着编织着各式各样的梦想,还是起身而动?

  看完了睿希的梦,我衷心佩服着!

  「一个人」最简单,但也因为社会教会了我们复杂,致使回头面对自己最初的简单更加困难,很多这样简单的事,我们都不够勇敢去跨出。

  我真心地羡慕以及佩服着……

  睿希,相信你的书会带给与你一样志同道合的人更多勇气!

  你的偶像以你为荣!

金钟奖最佳戏剧女主角、知名演员 方文琳

推荐序

  初识睿希,我们只有简短聊过几句,当下就知道这个女人不简单。

  果然,不久后她就推着菜篮车徒步环岛去了。

  有时我会思考这样长时间环岛与环游世界的差异,如果不考虑语言、建筑、饮食文化、种族肤色,两者本身似乎并无差别:同样不断移动、不断换宿、不断认识新朋友,还有面对灵魂不断的蜕变。为何急于离开台湾前往异乡?或许大家心中都潜藏征服世界的慾望,也希望被人认同。

  渐渐地,旅行不小心变成一种奢侈的购买行为,为了满足一般人心中潜在的虚荣心。当你告诉别人自己走遍世界各地,大家会佩服并且向你要签名;当你告诉别人你环岛过,大家只会把你当作不曾离开台湾过,不想多花时间关心你是谁。

  我不把睿希的100天徒步环岛当成旅行,应该说是「修行」,或「苦行」,因为行者本身是带着一股强烈信念,为了试炼自己的信念而出门。通常,这样的人出走回来后,能感受到身后有股巨大的能量,一碰到就会被烧伤。

  有人把旅行当成娱乐来放松,但有人却当成考验来挑战。

  所以,如果你身旁有正在长途旅行的朋友,别再开玩笑说怎么活得这么爽,其实旅行并没有想像中的那么爽,有时,还挺折磨人的。

坚信人人都要有「理性的叛逆」的知名旅游作家 蓝白拖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本身就有一种魔力,"途步环岛100天的勇气旅行:放下工作流浪去,与遇见的人交换人生"。光是读这个标题,就足以让那些被日常琐碎生活压得喘不过气、心中埋藏着一丝冒险精神的人们,心脏砰砰直跳。我一直觉得,现代人的生活轨迹太过于规律,上班、下班、周末、假期,仿佛被设定好的程序,缺少了那种不确定性带来的惊喜和挑战。"放下工作流浪去",这几个字简直就是对内心深处呐喊的回应,它挑逗着我们内心对自由的渴望,对未知世界的向往。而"与遇见的人交换人生",更是让人浮想联翩,这是一种怎样的深度交流?是短暂的身份互换,还是思想的碰撞与灵魂的共鸣?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在短短的一百天里,完成如此壮举,并且能够深入到与他人进行如此程度的“交换”。这种交换,听起来就充满了人文关怀和故事性,远非走马观花式的旅行所能比拟。我期待着,在翻开这本书后,能跟随作者的脚步,体验一场涤荡心灵的旅程,感受那些在路上真实存在的情感和故事。

评分

读到这本书名,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幅画面:一个人,背着行囊,独自一人,踏上了一条未知的路,漫漫长路,却充满了希望和坚定。 "途步环岛100天",这三个词组合在一起,就传递出一种毅力和决心。100天,不是短途的周末游,也不是轻松的假期,而是一段需要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甚至可能要面对孤独、疲惫和困难的漫长旅程。环岛,更增添了一份挑战性,意味着需要克服地理的限制,穿越不同的风土人情。我猜测,作者在这一百天里,一定经历了不少令人难忘的瞬间,有壮丽的自然风光,也有淳朴的人文风情,更少不了旅途中意想不到的际遇。而“勇气旅行”这四个字,则精准地捕捉到了这本书的核心精神。在这个安逸却也有些沉闷的时代,真正敢于放下一切,踏上未知旅程的,都需要莫大的勇气。我好奇的是,作者这份勇气从何而来?是对现状的不满,还是对生命更深层次的探索?我相信,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记录一次旅行,更是在书写一份关于勇气、关于突破自我的宣言,它能够激励那些渴望改变却又犹豫不决的人们。

评分

“放下工作流浪去”,这几个字,光是看着,就觉得一股清流涌过心头,涤荡了那些日积月累的疲惫和压力。我一直认为,人生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一份体面的工作和稳定的收入,更在于那些能让灵魂得到滋养和释放的体验。这本书的名字,恰好点燃了我内心深处那颗渴望自由、渴望冒险的种子。 “途步环岛100天”,这是一个多么有仪式感的数字和行为!一百天,足够让一个人褪去生活的浮躁,沉淀下来,去真正地感受世界,感受自己。途步,意味着更慢的节奏,更细致的观察,更真切的触感,少了交通工具的隔阂,多了与土地的亲近。我好奇作者在这一百天里,会遇到怎样的风景?是壮丽的自然奇观,还是隐藏在街角巷尾的市井百态?而“与遇见的人交换人生”,更是充满了神秘感和人文温度。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交换”?是短暂的身份互换,还是思想的深度碰撞,亦或是情感的相互慰藉?我期待着,在这本书中,能够看到那些生动的人物故事,感受到作者与陌生人之间建立的独特连接,从中获得关于人生、关于人性的深刻洞察。

评分

《途步环岛100天的勇气旅行:放下工作流浪去,与遇见的人交换人生》——这个书名,简直就是我一直在寻找的“人生说明书”的序章!“放下工作”这四个字,尤其戳中我。每天被KPI、项目、会议填满的生活,就像一个不断旋转的陀螺,想停却停不下来。这本书仿佛是给我敲响了警钟,提醒我,除了工作,生命还有更多值得去体验和追求的东西。而“流浪”这个词,带着一丝不羁和自由,它代表着一种挣脱束缚、随遇而安的状态,是我内心深处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叛逆。更让我着迷的是“与遇见的人交换人生”这个设定,这不仅仅是简单的萍水相逢,而是深入的交流与理解,甚至可能是一种情感的连接和视角的转换。我想象着,作者是如何与来自不同背景、拥有不同故事的人们产生交集,他们的生活经历,他们的喜怒哀乐,是否会对作者的人生观产生深远的影响?我期待着,在这本书里,不仅仅是看到风景,更能看到人心,看到那些在旅途中闪耀着人性光辉的片段,从而获得启发,也敢于去思考,我自己的“人生交换”计划。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用一种直抒胸臆的方式,道出了许多人心底的隐秘渴望。“途步环岛100天的勇气旅行”,听起来就充满了一种史诗般的色彩。100天,是一个不短的“承诺”,意味着作者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一次深刻的探索。而“途步”,则传递出一种缓慢、沉浸式的旅行方式,与现代社会快节奏的出行方式形成鲜明对比,让人好奇作者会如何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世界的细微之处。我能想象,作者在这一百天里,一定经历了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挑战和惊喜。而“放下工作流浪去”,更是狠狠地击中了现代都市人的痛点,它是一种对惯性生活模式的挑战,是对内心自由的呐喊。我非常好奇,作者是抱着怎样的心态,做出了这个“放下”的决定?是在经历什么之后,才有了如此的觉悟?最让我感到吸引力的,莫过于“与遇见的人交换人生”这一部分。这个设定太有意思了,它暗示着一次超越表面交流的深度连接,是关于理解、关于共情,甚至是关于一种短暂的生命体验互换。我非常期待,在这本书里,能够读到那些触动人心的、关于人与人之间真实而美好的故事,它们或许能够给我带来新的思考,关于人生,关于选择,关于存在的意义。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