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关注典型疑难案例 促进国际刑事司法合作全面展开──《赖昌星案件的罪与罚》 作为当代中国刑事法治发展历史上的重大案件,赖昌星案引起了社会各界乃至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2011年7月赖昌星被遣返回国,2012年5月18日福建省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赖昌星犯走私普通货物罪、行贿罪,数罪併罚,决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併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赖昌星案件的诉讼程序全部终结(赖昌星在一审宣判后没有上诉)。至此,舆论和各界对于赖昌星案的关注也将告一段落。但是作为我国反腐败国际刑事司法合作的典型案例,该案的影响必将是广泛而深远的,这不仅是因为涉案金额之巨大前所未有而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经济犯罪案件,不仅因为涉案者众多,其中有一大批各级官员,而且尤其因为赖昌星潜逃境外12年,中国和加拿大之间为了遣返赖昌星付出了巨大努力而成为中国国际刑事司法合作历史上的成功范例,从而对于促进中国反腐败国际刑事司法合作和推动中国刑事法治发展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我国刑事法学研究的专门性学术研究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简称“北师大刑科院”)一直以来十分关注中国刑事法治建设领域的重大事件,注重研究刑事司法实践中的典型案件。 对这些典型案件的深入研究不仅丰富了我国刑法学研究的内容,促进了刑法学相关理论的发展,而且对进一步推动我国刑事司法、立法和刑事法治建设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作用。为了全面、深入剖析赖昌星案的相关法理问题,进一步促进我国刑法学理论的深入发展和国际刑事司法合作实践的全面展开,北师大刑科院组织编辑出版这本《赖昌星案件的罪与罚》。
赖昌星案发之后,不仅引起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思考,而且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全面反映赖昌星案所涉及到的事实、理论和法律问题,《赖昌星案件的罪与罚》一书分为“专题研究”、“百家争鸣”、“专家剖析”、“媒体报导”和“判决文书”五个部分。“专题研究”部分收录了笔者(北师大刑科院暨法学院院长)和张磊副教授(北师大刑科院国际刑法研究所副所长)合作的“赖昌星案件法理问题研究”一文,该文在对赖昌星案的基本案情、裁判要旨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于赖昌星案件所引发的相关法理问题(如死刑与引渡、死刑对于遣返赖昌星的影响、赖昌星案件中的酷刑问题等)进行了系统和深入的分析,较为全面地展现了赖昌星案件的全貌。“百家争鸣”收录了研究赖昌星案件的18篇优秀论文,其中产生较大影响的是笔者所着的“我在加拿大赖昌星案聆讯庭上作证”一文和杨诚博士(加拿大籍,华人学者,当时任加拿大刑法改革与刑事政策国际中心高级研究员,现任澳门圣若瑟大学国际法讲座教授)的“我做赖昌星案的专家证人”一文。在加拿大方面遣返赖昌星的庭审过程中,为了确认赖昌星被返后是否会遭受非公正对待,加拿大公民移民部和司法部曾专门邀请了若干位中国籍的事实证人和非中国籍的专家证人对于中国的法治状况等问题进行作证,笔者和杨诚教授分别作为事实证人和专家证人参加了赖昌星案件的部分庭审。两人的文章对于当时的作证状况进行了回忆和分析,提供了难得的第一手资料,对于了解赖昌星案件的来龙去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该部分还收录了尤其专长于国际刑事司法协助与引渡领域研究的黄风教授(北师大刑科院国际刑法研究所所长)的“赖昌星案的看点:金钱与正义的较量”和“成功遣返赖昌星的必然与偶然”两篇文章。黄风教授是我国着名国际刑法学家,曾任中国司法部司法协助外事司正厅级巡视员,参加过40余项我国与外国双边司法协助条约、引渡条约、被判刑人移管条约和多边国际公约的谈判及有关文本的准备工作,他的论文对于深度研究赖昌星案极具参考意义。“专家剖析”部分选取了媒体在不同时期就赖昌星案件採访笔者、黄风教授等专家的6篇报导。专家们的观点不仅有助于读者深入了解赖昌星案件中各方举动背后的政策和法律依据,而且对于影响赖昌星案件的进程也发挥了作用。自赖昌星案发以后,媒体对于赖昌星案密切关注,进行了广泛报导,本书“媒体报导”部分选取其中代表性的3篇报导,以飨读者。对于任何一个典型案例来说,判决文书都是研究案件最为原始和珍贵的资料,赖昌星案件也不例外。本书“判决文书”部分收录了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于赖昌星案的一审判决书,该判决书对于深度研究和了解赖昌星案件具有重要的资料价值。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赖昌星案发至今已经10余年,相关的学术论文、专家剖析和媒体报导也形成(或者发表)于不同时期,为了忠实地反映当时学者、舆论对于该案件的看法和观点,本书在收录相关文章时最大限度地保持了文章的原貌,以便于读者从中看到不同时期关于赖昌星案件舆论和理论观点的演变。
在本书的编辑过程当中,我们既注重还原赖昌星案的本来事实,又深入研究案件涉及的法理问题,同时还密切关注其中所反映的我国刑事法治理念的变迁。赖昌星案件不仅涉案金额巨大,历史跨度较长,而且几乎涉及到我国刑事法治发展进程中所有具有代表性的重大现实问题(如引渡、非法移民遣返、死刑、酷刑、反腐败、国际刑事司法合作等等);不仅涉及到实体法问题,而且涉及到程序法问题;不仅包括到国内法问题,而且也包括境外法和国际法问题。应当说,该案是我国刑事法治发展进程中不可绕过的里程碑式的经典案例。我们希望,通过聚焦赖昌星案件这样一个广受关注的典型案例,本书将有助于社会各界全面了解赖昌星案件的政策、法理、实体、程序等问题,有助于刑事法学界和实务界对于本案引发的相关理论与实务问题的研究及改进,从而为推动我国刑事法治的发展进程,促进反腐败国际刑事司法合作的全面开展而尽绵薄之力。
我们衷心感谢多位专家、学者慷慨同意将他们的论文和文章收入本书,从而增强了本书的分量和信息量;我们也要衷心感谢出版社对本书编辑出版的鼎力支持。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院长
赵秉志教授 谨识
甲午年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