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山一样思考

像山一样思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John Seed, Joanna Macy, Pat Fleming, Arne Naess
图书标签:
  • 思维模式
  • 决策力
  • 领导力
  • 个人成长
  • 商业智慧
  • 战略思考
  • 问题解决
  • 影响力
  • 成功学
  • 自我提升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人类啊!我是山,我要给你们深深的平安。
只要你们需要力量,需要坚定,都欢迎你们前来。

  你是否觉得生活庸庸碌碌,不知为何而忙?
  你是否早已对周遭的人事物,失去热忱?
  你问了许多人、上过许多课、郁郁度过一些日子或许也伤过一些人的心,
  不断追寻这一切所为何来的解答。或许——

  答案就在你自己。一个与万物同心的自己。

  ★ 重现「众生大会」30年经典,畅销翻译15国语言
  ★ 收录精致森林绘图,值得反覆捧读的疗癒之书
  ★ 烫银书衣,如夏日夜空的熠熠繁星;镶嵌英文书名,让思想纹理织入大地。

  《像山一样思考》是一场场众生与天地的对话练习,由世界知名推动深层生态学的环境运动人士、哲学家、诗人、作家,透过散文、诗作与论述的形式,以吶喊、冥想与想像,唤醒人类具有爱自己、爱其他生物与自然的能力,带我们抛开旧意识,展开全新世界观。

  虽然大多数的人能理解到「人与自然不可分割」这件事,却少有人真正经验到那亲密的连结。当我们能同理地球的遭遇,以她的痛苦为我们的痛苦,视她的命运为我们的命运,我们的思维就会重新变得透彻清晰,并能重新找到感动和委身。

  书中栩栩如生的塔斯马尼亚森林绘图,引领读者走进森林密径,与大地亲密的连结;穿插于书中的冥想练习,提供读者习作与植物、动物、岩石与山的对话,透过众生大会的仪式,理解地球上众生万物的遭遇并感同身受,并进一步为保护生态大我而採取行动。

  《像山一样思考》收录了许多文章、冥想、诗文、引导式想像、工作坊纪录,帮助我们想起与自然的深层连结,重新发现亲密和扶持的重要,并决定行动的优先顺序。

  与山回声与鸟同鸣
  天与地即是我心中的曼陀罗
  树与花原是我身体的一部分
  双手展开就长出森林

  让哲学家、诗人、作家、环境运动者,
  带你走进众生大会的现场,体验与万物一体的全新本我!

诚挚推荐——

  林益仁|台北医学大学医学人文研究所所长
  陈俊霖|荒野保护协会副理事长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约翰.席德 (John Seed)


  澳洲着名环保运动家,他所创办的「雨林资讯中心」( Rainforest Information Centre) 成功地促使南威尔斯的副热带雨林得以保留,继而发起美国雨林行动网路 (Rainforest Action Network, RAN) ,在南美洲、亚洲和太平洋,开创许多保护雨林计画。席德是推动「深层生态学」的代表人物,并于2011年来台主持「众生大会工作坊」。

乔安娜.梅西 (Joanna Macy)

  梅西博士为美国环保学者及运动人士,研究领域包含佛教与深层生态学,在数十年的学术研究工作与环保社会运动交互参与中,她发展出一套关于个人与社会改变的理论架构,并持续不辍带领包括「重新连结的相关工作」等环保相关工作坊。

佩德.福连明 (Pat Fleming)

  兴趣包括研究、栽植、医药植物的写作和谘商。许多年来,她已开设不少与关怀地球相关的课程、训练和活动,其中包括深层生态学活动、有机种植和生物动力农法(biodynamic growing),以及医药植物的栽植和使用。她也是位诗人,出版过三册《旷野诗集》(Moor Poets),并成立诗社,推广创意写作。

阿恩.奈斯 (Arne Naess, 1912-2009)

  着名挪威哲学家,深层生态学的创始人,为二十世纪的环境保护运动中,最重要的知识界代表人物。他以瑞秋.卡森1962年的着作《寂静的春天》为深层生态学的重要发展基础,并融合甘地的非暴力抗争与生态学观点,建立环境运动的「直接行动」准则。

译者简介   

黄懿翎


  中兴外文与静宜生态所毕,译有《女性主义与基督教要点指南》,现任专职翻译。

图书目录

赞美_爱的神灵
祈祷_我们祈求盖娅,祢灵的同在
导读_从内心深处去聆听地球的哭泣

第一篇_大我实现:存在于世的生态进路
第二篇_喔!迷人的岩石阿!
第三篇_超越人类中心主义
第四篇_盖娅的冥想
第五篇_重拾演化的记忆
第六篇_旅鸽
第七篇_与盖娅同在
第八篇_西雅图酋长的演讲
第九篇_动物寓言故事
第十篇_众生大议会
第十一篇_英雄们,行动吧!因纳斯的见证
第十二篇_危难众生之伽佗颂歌
第十三篇_众生大议会工作坊纲领

后记  众生大会在台湾

图书序言

前往山高水深之处

林益仁 台北医学大学医学人文研究所所长


  《像山一样思考》,这是一本书吗? 我问了一下自己。这本「书」,对我而言一直都不是文字而已,她更像是危机时代许多深切关怀汇聚在一起,是在全球各地彼此相连接的生态行动。这本选辑作者非常多元,有的是诗人,有的是哲学家,有的是艺术家,有的是宗教家,甚至有原住民领袖。然而,有意思的是,他们都不约而同地表达出对自然关爱的热情与行动。在这些文字里,充满了安静的沈思、虔诚的祷告、深情的祝福,但也有社会抗争的热切情怀,它们不拘形式地带着读者,前往更深的思考而去。

  2010年夏天,我受邀参加第二届澳洲荒野律法与地土法理学国际会议(Second Australian Conference on Wild Law and Earth Jurisprudence)。在主题演说时,同行的友人,知名的澳洲人类学者黛博拉.罗斯(Deborah Bird Rose)在我身旁轻轻告诉我,应该找机会认识一下这位主题演说者,约翰.席德(John Seed)。此时,我的脑海中浮出一些模煳的印象,似乎就在撰写博士论文时,我在文献回顾生态哲学的阅读中,看过这个人名。当时,他就在我的眼前,而且用一种非传统的方式「宣读」着他的「论文」。

  其实,他是拿着一把吉他,吟唱着他所写的生态诗篇。印象中,是一首相当长的诗篇,大意是从亘古的宇宙生成起点,一直到多样生命演化的缤纷过程。吟唱中,他反省了人的位置以及与自然彼此的相依关系。后来,我们在大会安排的行程中同车去「善登点原住民营帐使馆」(the Sandon Point Aboriginal Tent Embassy)。终于,我逮到机会跟他聊聊。相谈甚欢,我开口邀请他来台湾,他也爽快地一口就答应了!2011年,他依约来到台湾,我们去了莫拉克灾区的高树与鲁凯族的阿礼部落、美浓、佛教弘誓学院以及新竹尖石的泰雅族部落。在尖石,他还参与了部落反高台水库的运动,分享了当年他与现在澳洲绿党主席鲍伯.布朗(Bob Brown)一起在塔斯马尼雅反水库的经验。

  约翰.席德,跟佛教生态学者乔安娜.梅西(Joanna Macy), 药草诗人佩德.福连明(Pat Fleming), 以及深层生态学的开创者,挪威哲学家阿恩.奈斯(Arne Naess)一起,是这本选辑的主要编者与作者。 事实上,编者们一致同意,他们都受到主编之一的挪威哲学家阿恩.奈斯的深层生态学思想影响很大。而书名「像山一样思考」的灵感,则是来自有「美国生态保育之父」美誉的奥尔多.理奥帕德(Aldo Leopold)在《沙郡年纪》一书中的同名文章。

  阿恩.奈斯在1973年于他所创办的跨领域哲学期刊「探索」(Inquiry)中写了一篇文章,批判仅靠科学技术来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是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浅碟生态思维。他认为真正的生态危机起于,人类凡事以人为中心(Anthropocentrism)的主宰性思维。于是,他提倡人们对于「我」(self)的概念,应从 「小我」(ego)的范畴,延伸到「生态我」(eco-self)的认识,亦即更深刻地体认「个别的自我」都是涵融于「生态我」里面关系互依的某部分,所以在这种认识下每个「个别的自我」,都应该被平等地对待。更重要的是,这些「个别的自我」其实不仅是人类而已,更包括了多样的生命(众生)与大地。

  阿恩.奈斯的深层生态思想促动了长期投入佛教研究与环境运动的乔安娜.梅西,事实上以「生态我」作为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的深层生态思想,跟佛教思想对于「无我」以及缘起的根本教理,确实有许多可以关联与对话的地方。无怪乎,乔安娜.梅西会受到影响,同时与其夫婿法兰西斯.梅西(Francis Underhill Macy)一起创办了「深层生态学中心」(Institute for Deep Ecology)。

  其实,深层生态学吸引了许多宗教实践者与研究者的注意,主要是它特别凸显了生态思想中有关于灵性的探讨。老实说,这是一般生态科学避而不谈的议题。此外,虽然有不少深层生态学的支持者对于同样是世界性宗教的基督教有相当程度的不满,但例如汤玛斯.贝瑞(Thomas Berry)与马修.福克斯(Matthew Fox)等从天主教会出身的学者与神职人员,或甚至美国环境伦理学之父福尔摩斯.罗斯顿三世(Holmes Rolston III),也是基督教改革宗的牧师,都对深层生态学的生态中心论点大加支持,也认为深层生态学的哲理与基督教思想传统有不少可以对话与相通之处。

  然而,在不同的信仰与文化体系中,最与深层生态学可以对话的可说是原住民的文化与生态智慧。主要是,因为它们同时都分享了整体论(holism)的宇宙观。阿恩.奈斯在提出这些生态哲学主张时,特别强调这种哲学主张并非一种新的宗教信仰,反之,他非常期待这种主张可以跟不同的宗教进行思想上的对话与融渗。

  佩德.福连明的参与,是本书的另一个重点,她是诗人,但也擅长从传统医药,认为其中蕴含了的使用调节身心健康与疗癒的生态思考。整体而言,深层生态学的精神所体现的无非是深入到一种人的身、心、灵不同层面全方位的疗癒过程。它不像物质科学,只看到物质面的研发与进步;也不像社会科学,只关注在社会结构的分析、改造以及人类关系的互动,它要提出的是找出对于人们的身心与外在环境如何和谐互动的方式视野与态度。在很大的意义上,深层生态学是从生态的角度探讨整体健康的议题,这个视野绝对是唿应联合国卫生组织对于健康的定义,也是生态医学此一新兴学术领域的重点。

  此外,佩德.福连明也配合乔安娜.梅西与约翰.席德发展一个叫做「众生议会」(Council of All Beings)的生态心理学工作坊。在工作坊中,他们广泛地运用心理谘商的方法,开发人们在面对生态破坏与社会冲突中所产生的沮丧与失望时,是如何透过与大自然的连结与感知,提昇人们在身、心、灵与外在生活环境统合的能力。

  本书的所有章节,几乎可以说是为召开一次「众生议会」的准备工作,提供必要的阅读文字。更有意义的是,这些文字的写成,真正的目的并非是为了一个工作坊的手册,它其实是累积了这些各个领域的生态关怀者长时间的实践与行动所结晶出来的思想,说来弥足珍贵。其中,本「书」作者还包括流传许久的「西雅图酋长的话」以及获得普立兹奖的诗人作家葛瑞.史奈德(Gary Snyder)的文字。诚如前揭所言,这些都是生态行动的具体心得。

  最后,我要讲的是,在2011年约翰.席德首次来台期间,我们车行在台湾的山林之间时,我曾经问过他的一个问题。即,对个人身、心、灵状态与生态关系和谐的追求以及环境运动的抗争与实践,是否有冲突?

  在台湾,这似乎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态关怀路线。他沈思了一下,回答说:「没有。反而,这两种方式应是互补的。」他继续说:「有人认为深层生态学提倡者,仅是关切心灵层面的个人修行者。其实不然,他们也参与对于不公平社会结构的抗争。但越是参与抗争,就越是需要面对个人与集体面对冲突所产生的情绪起伏、以及愤怒与反击等激动的内在心理的变化调适。」

  这番话对照我自己过去的经验,以及这本选辑中作者们的分享,我相信约翰.席德讲的是正确的。而我更认为作者们所发展的生态心理学与深层生态学工作坊,正是目前台湾的生态运动所需要的重要一块。我们在台北医学大学的医学人文研究所,也已启动从生态医学的角度朝向这个当代与全球的重要课题,积极思索如何参与的有效途径。

图书试读

行动吧!英雄们!因纳斯的见证
葛恩.因纳斯
 
现在时刻,早上5点24分,我收拾好睡袋和轻薄睡垫。我将自己的颈部以下埋在土里,至今已经第三天了。我用锁链将右手臂绑在两根木头之间,而这两根木头反而变成类似琴弓的组合,将我的地洞和葛恩.普拉兹(Graham Platts)相连。
 
将自己埋在土里,是为了抵挡推土机的行进。头两天的8到10个小时,我们稍微调整了埋在土里的方式,减少疼痛和抽筋。渐渐地,虽然,到目前为止有些是情我还不甚明白,却已经开始体会到某些连结,那就是与大地的契合(earth bonding)。我与大地的脉搏彼此相通,而我的身体,我的这身躯壳,也变成传达她意旨的工具。
 
我感觉到一种怪异的宁静安祥。等待的过程中,我毫不惧怕,反而非常平静地,领悟到这场行动的正当性超越地上法律的基础,又或者说,这行动恰好遵循了这块土地的最高法律。这群人被贪婪、威望、权力所驱策,为阻止戴恩树雨林(Daintree Rainforest)成为他们的刀下魂,我们不得不採取的非暴力行动,就成为最后的手段。
 
约翰.威廉斯(John Williams)第一个遭到逮捕,他从路堤跳到挖土机的升降车上,将自己鍊在机器的排气口上,动作非常迅速,也非常大胆,但就像多数行动一样,仅如昙花一现。整个早上,挖土机不眠不休,将我们这些以锁链绑脚、埋在土里的人都挖出来,一个一个将我们逮捕。
 
正午过后不久,警方拿着断线钳走到最后一列的防护人墙那儿。保育人士把自己的手或脚以锁链栓在前排的琴弓式的巨木上,却一个接着一个被警方用断线钳和锯子锯断架走。但锯子的效果其实不大,因为为了防止这种情形发生,我们早已将木头用大钉子钉牢。
 
大约下午两点的时候,最后一倒防卫的人几乎面临瓦解,只剩下玛丽亚(Maria)仍保持两脚栓在深埋于地底下的竿顶,盘坐其上,另外还有两个葛恩家族的人,他们在堆放成山的琴弓状木头底下,仍旧埋在土里。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