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尔摩沙,何时再美丽:打造台湾美质环境

福尔摩沙,何时再美丽:打造台湾美质环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台湾
  • 环境美学
  • 景观设计
  • 城市规划
  • 文化遗产
  • 生态保护
  • 可持续发展
  • 福尔摩沙
  • 美质环境
  • 台湾美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谁弄乱了福尔摩沙的城市美?
环境学哲学博士曹正,40年来观察全球都市街景,
以国内外案例,从建筑及景观视觉角度,
探讨都市环境美学,剖析景观劣化的成因及改善之道。
这是对政府、对大众的警醒!

  齐柏林带我们看见台湾自然环境之美,
  也让我们看见宝岛之美正受威胁,破坏程度与日俱增……
  曹正带我们看见台湾人文环境,
  让我们注意到宝岛的人文环境正渐渐丑化……

  台湾号称美丽岛,但近几十年来随着科技发展,人害渐渐的破坏了台湾的美
  为了让大众警醒,
  本书从建筑物、汽机车、广告招牌、摊贩、电线……等平常可见的脏乱市容景观切入;
  由浅入深,带你重新省思台湾应有的城市美

本书特色

  ◎大量照片,眼见为凭!
  一针见血呈现脏乱处,同时列举国内外优良地区照片做对比。

  ◎点名问题,一针见血!
  列举出街道及环境的脏乱、杂乱问题;从脏乱的角度震撼读者。

  ◎详加解释,一目了然!
  对于提及的法规清楚说明、条列,使读者一目了然;并配合实际数据让读者具体了解深刻感受。
 
  ◎建议具体改善之道,对症下药!
  除了点出问题,本书亦针对环境脏乱、自然环境破坏等各大问题提出具体的改善方法与步骤;实为给大众及政府的重要参考。

  维护台湾之美,有赖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与觉醒,
  从自身开始,先是个人行为,再到住家,接着到办公室、公共区域,扩大影响力;
  从美化城市开始,一点点唤回属于我们的台湾美,真正的美丽岛!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曹正


  学历:
  威斯康辛大学环境管理学博士
  威斯康辛大学景观建筑学硕士
  中原理工学院建筑工程学学士

  经历:
  台湾大学园艺暨景观研究所兼任教授(现任)
  东海大学景观学系暨研究所兼任教授(现任)
  东海大学景观学系系主任兼景观研究所所长
  文化大学环境设计学院院长
  台湾发展研究院院长

  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校区)环境研究中心研究专员
  美国蒙大拿州政府能源计画局局长(第一任)

  行政院环境保护署谘询委员(现任)
  行政院环境保护署兼任顾问(现任)
  行政院研究发展考核委员会委员
  行政院观光推动小组委员
  台北市政府永续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台北市国际花卉博览会指导委员会委员
  考试院典试委员

  中华民国景观学会理事长
  中华民国永续发展学会理事长
  中华民国造园学会理事长
  太仓规划顾问有限公司创办人

  主要规划设计案:
  东北海岸风景特定区规划案
  东部海岸风景特定区规划案
  台北市木栅动物园规划案及主要展示区设计监造案
  台北市基隆河河滨公园规划、设计监造案
  行政院农委会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保育教育馆展示设计监造案
  新北市坪林茶叶博物馆规划、设计监造案
  台北市儿童交通博物馆规划、设计监造案

  主要着作:
  花莲县整体发展观光纲要计画研究报告
  国家公园设施规划设计准则及案例汇编
  台北市河川地整体规划研究报告
  甄选台湾十二名胜研究报告
  视觉景观理论
  游憩、景观和环境规划方法论-四化目标达成法

图书目录

回复台湾之美就从现在开始 前行政院环保署署长 张隆盛
改善环境景观X提升生活品质 行政院环保署署长 沈世宏
改善台湾之美刻不容缓 前内政部营建署署长 林益厚
自序

第1章  台湾原是美丽之岛
一、楔子
二、从美丽到「不美」
三、台湾环境不美的地方在哪里
四、都市景观的十大杀手
五、台湾美质环境的分类与分区
六、台湾现代环境之美应有的愿景
七、人文环境之美— 追求宁适的环境
八、自然环境之美— 追求天人合一和原野体验

第2章  台湾建筑景观之乱象 台湾篇
一、铁窗及窗台、阳台外推
二、冷气机外挂
三、招牌广告
四、建筑物加盖(含一楼加盖及屋顶加盖)
五、行动电话基地台
六、遮阳棚与电动雨棚
七、建筑物立面的肮脏
八、街道家俱

第3章  建筑景观的改善之道 改善篇
一、新建筑加强管理
二、旧建筑加强教育和奖励改善

第4章  建筑物高密度是都市品质最大的杀手 台湾篇

第5章  圣荷西市的蓝天与绿地 借镜篇

第6章  理想都市与都市更新 改善篇
一、蓝天、绿地、处处都是景
二、从人本交通到以捷运为中心的都市更新
三、永续城市和生态城市的新定义和新面貌

第7章  争先恐后的招牌广告 台湾篇、改善篇
一、定义和分类
二、现况
三、他山之石
四、改善之道

第8章  台湾是机车王国 台湾篇
一、汽车
二、机车
三、自行车
四、合法的停车空间严重不足
五、规划设计没有长远计画
六、政策法规的不明确和执法的不严明
七、大众之不守法

第9章  旧金山湾区的艾尔卡米诺大道 借镜篇

第10章 哥本哈根市和台北市的自行车 借镜篇
一、哥本哈根市的自行车全民运动
二、台北市的微笑单车(YouBike)

第11章  消除车辆形成的乱象 改善篇
一、建立都市发展目标与交通政策
二、道路是供行人及行车专用
三、各类设施及新建筑需建立自给自足的停车需求
四、旧社区应大量兴建汽、机车停车场
五、旧社区奖励及鼓励民众提供各式停车位
六、订定落日条款
七、停车场基金的建立
八、奖励有创意的解决方案

第12章  台湾街道的地面景象 台湾篇
一、地面的不平整
二、被佔用的骑楼、人行道和道路
三、排水沟问题多多
四、地方政府的责任少有进展

第13章  加州美丽的商业区街道 借镜篇
一、旧金山市
二、圣荷西市
三、硅谷太阳城

第14章  打造我们美丽又完善的街道 改善篇
一、建立以行人为尊、有秩序的交通和道路制度
二、建立符合先进社会的道路标准
三、骑楼、人行道、车道等的整体规划和一体施工
四、消除佔用骑楼及人行道等的公共空间
五、订定公共空间绿美化认养办法

第15章  台湾的摊商文化 台湾篇
一、摊贩的现况及问题
二、店家的佔用情形
三、三都比较和摊贩问题解析

第16章  美国的路边咖啡座和移动式餐车 借镜篇
一、旧金山市的作法
二、旧金山市的街头艺人计画
三、圣荷西市迷人的咖啡座
四、纽约市的移动式餐车
五、移动式餐车方兴未艾

第17章  台湾摊商的改善之道 改善篇

第18章  台北市道路施工实例 台湾篇、改善篇
一、道路路权范围内的工程
二、道路两侧建筑用地内的工程
三、改善之道

第19章  环境清理—旧金山大游行后的清理 借镜篇
一、大都会地区──以台北市为例
二、乡、镇地区──以苗栗县苑里镇和头份镇为例
三、美国旧金山大游行后的清扫工作
四、台湾环境清理的改善之道

第20章  狗便已是全世界恼人的问题 借镜篇
一、纽约市的狗便清理法(俗称Pooper-Scooper Laws)
二、旧金山市狗便清理法
三、巴黎市
四、德国
五、瑞士日内瓦

第21章  狗便与流浪狗 台湾篇、改善篇
一、中村夫妇事件
二、遛狗系狗链,随手清狗便
三、犬只管理与流浪狗

第22章  空地的改善──澎湖的青青草原计画 借镜篇

第23章  杂乱的电线、电缆和电桿 台湾篇、改善篇

第24章  符合未来精神的新建筑及新都市
一、硬体建设
二、软体建设

第25章  台湾环境美质在民间
一、环境美质教育的推动
二、成立「美丽大军团」(即社区干部)

第26章  台湾环境美质在政府
一、环境美质法的建立
二、中央政府应重视的工作
三、地方首长应重视的工作

第27章  新环境运动与美丽新世界
一、不佔用公共空间
二、不擅改建筑物立面
三、不污染环境
四、不妨碍他人,不干扰安宁
五、依法停放汽、机车和自行车
六、推动骑楼及人行道之平整与畅通
七、建立人(即我自己)与环境的新伦理关系
八、励行简朴、质美和低碳的生活
九、积极参与环境美质的志工和推手
十、选举重视推动环境美质和生活品质的候选人

图书序言

推荐序

  若干年前往美国考察国家公园时,偶遇一位摄影家,交谈甚欢,他指着一处被破坏的景观叹气说:「美的胜利是暂时的,丑的胜利却是永远的」,让我感触很深。台湾夙有「美丽岛」之称,但是几十年来,森林减少,高海拔地区公路及产业道路开辟,高冷蔬菜园及果园沿线遍布。海岸则到处消波块,泥质滩地填平,作为工业区,天然海岸所剩无几!沿海地区地层下陷严重,有些地方甚至比海平面还低。优良农地夹杂大小工厂或变相农宅,保护区如国家公园则饱受开发压力,看来「丑」是胜利了。

  至于人文方面,几乎所有人都会同意我们的城乡,不像是国民所得已超过两万美金的已开发国家:建筑密集、住商工厂混杂、到处违建摊贩、广告招牌触目皆是、交通混乱、骑楼等公共空间被侵佔,公共设施不足,尤其缺乏公园绿地,而许多公有土地却以财政目的标售变卖殆尽。台湾地震台风等灾害频仍,许多建筑老旧,安全堪虞,但可以大幅改善的都市更新政策,因偏向少数人的权益而举步艰难,弔诡的是大都市的房地产价格,即便窳陋不堪,也高到不合理程度,而成为民怨之首。

  自然与人文的整体外在显现,本书称之为「环境景观」。台湾天生丽质,但由于「丑」的步步进逼,「美」则节节败退,美丑消长之势有增无减,正是本书作者曹教授正所关怀的主轴,他历经数十年的观察,将台湾不美之处一一指出并提出具体的改善方法与步骤,供个人、社会、学界、政府的参考,实在难能可贵。

  本书分其二十七章,涵盖都市(人文)与自然,以及整体环境品质改善的建议。其中提出若干实例,都切中时弊。有一则关于公共工程施工管理,值得我们特别注意,他用很大篇幅分析台北市信义捷运线的施工管理,这条线施工长达十年,去年已完工通车。施工期间沿线居民甚至过往的行车大众,都因落伍怠惰式施工管理而深受其害。先进国家对这类工程有所谓「都市工法」的施作与管理,其重点在于其缩短工期并尽量减少施工所产生的不便与污染(含视觉),此外同时施作共同管线,避免日后多次开挖的浪费。大台北地区将来还有「三环三线」的捷运工程,如不改善施工管理,不重视环境景观品质,是则大众将未蒙其利,先受其害。其他类似的工程可以说不胜枚举,只是习而不察,率由旧章。工程师们、工程单位的主管们都应该好好看曹教授的观察与建议。

  曹教授获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环境学博士后,曾担任蒙地拿州政府能源局局长多年,后获经合会之邀回国服务,成为我的同事。他随后转学术界担任教职,他创设东海大学景观学系,担任过文化大学设计学院院长,现任台湾区域发展研究院院长,是景观学界的权威,在实务方面,他规划设计台北动物园,担任环保署环保公园组的召集人,所以他一方面教诲不倦,一方面在实务界做出许多贡献。他累积四十多年的经验,撰写这本「打造台湾美质环境-福尔摩沙,何时再美丽」大作。他是乐观的、积极的,我认同他的看法,也同意让台湾能回到美丽是条长而艰鉅的道路,套句老话「今天不做,明天就后悔」。作为曹教授的好友,能为他写推荐序是我的荣耀。

---前行政院环保署署长 张隆盛

推荐序

  本书《福尔摩沙,何时再美丽-打造台湾美质环境》收集了许多国内外精彩案例,从建筑及景观视觉感受的角度,探讨都市环境美学的观念,剖析景观劣化的成因及改善之道。尤其对自然环境的维持多所着墨,凸显自然在视觉美质及资源与环境保育功能上的息息相关。

  作者曹正博士得有建筑、景观建筑学及环境管理方面的学位,从事环境品质提升及景观设计相关工作多年,经验丰富。作者深刻了解我国环境景观的劫难,指出了台湾道路开发的边坡影响、山林开垦的植被消失、高压电线的林立突兀、都市建筑的杂乱天空线、紊乱外墙与市招等等,环境景观面貌与视觉美质受到严重的破坏。固然,提升景观美质,需要政府相关机关的重视并建立规范,但最重要的是国民、公务人员、专业人员,要有景观美学的素养及环境保育的观念。作者因此特别强调环境美学教育的推广,所衍生潜移默化功能的重要性。

  本书是国内环境绿美化专业人员,建筑设计及工程人员,相关科系学生,公务人员,不可多得的好书。对我国环境整洁及景观美质的提升有莫大助益,值得强力推荐。期盼借由本书理念的推广,使国人生活环境不仅整齐清洁,更进步到居住空间的美化。运用建筑美学、环境色彩的搭配,结合生态、社会与文化,使福尔摩沙更美丽。在城乡街道景观的整齐清洁与绿美化方面,超越日本、赶上瑞士,是全民的理想。让我们大家一起参与,从环境景观的改善提升生活品质,并以此共勉。

  最近几年,清净家园全民运动在行政院环境保护署的推动及各县市政府的努力下,已完成绿网E化通报平台,环保志工村里总动员进行巡检及通报,以消除环境脏乱。环保署参考企业界推行的5S运动,推动村里评比,宣导居民进行环境的整理(物品分类)、整顿(定位管理)、清洁(定期摒扫)、清扫(随时保洁)及教养(教育训练)。除列管全国的公共厕所,定期检查评等外,并扩大推行企业借引进日本的清扫学习活动。借清洁厕所的训练与体验,培养国人以「凡事彻底、谦卑学习、磨练心志、感恩惜福」的行为与态度,维护及提升生活环境的品质。

  为了台湾更美好,环保署也唿吁国人「垃圾带回她的家,马路不是垃圾桶,环境整洁不脏乱,宝岛美丽有国格」。新加坡英文「海崃时报」前总编辑韩福光先生一趟台湾行后,102 年 1 月 1 日在该报撰文,报导台湾人民维持环境整洁的素养,让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可见国人进步的一面。

  鑑于国人环境整洁习惯已有大有改善,但景观美质全面提昇所需的管理规范,仍未见于我国法律之中,环保署乃积极研订「环境整洁绿美化促进法」。本书作者近年应邀参与该法草案的研讨过程,着作本书意念愈发坚定,终至完成。付梓之前,遵从作者所嘱,特为此序,为国人幸得此书庆贺;为作者关心国是而念兹在兹,深致敬意与谢忱!

---行政院环保署署长 沈世宏

推荐序

  笔者认识本书作者曹正教授已有三十余年,曹教授1960年代留学美国,获得景观建筑博士学位,并在美国服务多年,曾任蒙大拿州政府能源计画局局长。1977年响应政府号召,以「归国学人」身分回国服务,先在行政院经建会都市及住宅发展处服务,我们曾经是同事。

  曹教授的专长是「景观与环境」的研究,当时国内这方面的人才很少,无论学术界或行政机构,都需要这方面的专家,因此,不久就转往学术界发展。他曾任教台湾大学园艺研究所、东海大学景观研究所,并担任文化大学环境设计学院首任院长,可谓桃李满天下,目前国内景观建筑界很多大学老师或事务所负责人都是他的门生。

  我从公职退休以后曾在文化大学环境设计学院景观研究所担任教职,这是我们工作上第二次的渊源。他前几年出版的「视觉景观理论」,在学术界深受好评,是景观建筑教学的重要参考书。又我们都是中华民国永续发展学会的会员,他担任过第三届及第四届学会的理事长,卸任后把理事长的棒子交给我,我们工作上有第三次的合作,真是有缘。曹教授完成本书,让我先读为快,并为之序,个人实感荣幸。

  我国都市环境的「脏、乱、挤」、山林自然遭受人为破坏,千疮百孔,向为国人所陋病。过去几年,政府的城乡风貌改造、环境绿美化、形象商圈、富丽农村、环保社区及民间的各类社区总体营造,都在消除林林总总的人为环境杂乱现象,惟检讨过去努力,绩效并不很彰显,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本书作者针对时弊,很有系统的釐清台湾环境「不美」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改善建议。全书主要有三部份:包括都市环境脏乱的症结及改善之道、自然环境人为破坏之处及改善之道、及整体改善工作的推动。无论都市环境或自然环境的层面都非常广泛,几凡都市的街道、建筑物立面、都市更新、广告招牌、电线电缆地下化、绿美化、道路边坡、河堤、海岸、野溪、山林开垦、自然保育等都在检讨之内。最后整体改善工作建议也非常周延,包括:促进「环境整洁及美质促进法」的立法;给各级首长公开信,唿吁支持「新环境运动」;并推动环境美质教育,成立「美丽大军团」。

  曹教授数十年来,以环境美学为志业,不但是国内景观建筑理论的先锋,也是景观规划设计实务的大师。本书问世,一定是学术界及实务界的重要参考鉅着,本书内容涉及中央政府很多部会,适逢政府组织再造,环境资源部整合其他部会的相关业务即将成立,如何落实环境美化,本书也是重要的参考。

---前内政部营建署署长 林益厚

作者序

  台湾有许多地方,在全世界里,都是佼佼的领先者,台湾的美食―─民以食为天──物廉味美,四、五十元一碗的蚵仔面线、生煎包、小笼包、牛肉面、麻辣锅,更有数不尽的水果。有一天我到美国加州硅谷的一家有机超市,在当地是首屈一指的,我买了几个柿子和芭蕉,回去把柿子削好皮,正想好好享受一番,一口咬下去,半个嘴巴一直涩到喉咙里,简直就像中毒一样,不停的漱口3到5分钟,才稍微好些,芭蕉亦是有些轻微的涩感,亲戚朋友告诉我要多放几天才会好,于是又到别家超市去买水果,结果西瓜不甜,八个桃子全部都要丢掉,尚好可吃的不到总量的一半,柿子一星期后还是其涩无比,天呀!哪能跟台湾相比。

  我的加州驾驶执照到期要更新,打了三通电话得到三种不同的答案,一个说只要我从台湾先写封信去就可延长六个月,另一个说我去美国时再申请延长即可。结果我女儿从加州驾驶手则上查到依规定,只要我在到期前提出申请即可延长一年,于是我用限时挂号在到期前一个月寄出申请书,结果石沉大海、音讯全无。于是趁后来赴美之便(那时我的驾照已过期六个月),想当面去和他们谈谈,为了预约时间,我亲戚在电话上足足用了一个小时,才和他们敲定时间。为了确保我到加州后可以驾车,于是打了个电话给台北市监理所,向他们请教要如何办理国际驾照,他们告诉我要准备三样东西:身分证、驾照和照片,问他们要多少时间可拿到,他说5到10分钟,结果7分钟就拿到了。到了加州去办驾照更新,全程用了80多分钟,结果是先给了我一纸证明已更新驾照,但真正的新驾照,约要两个星期内再寄给我。想到台湾的户政、民政等相关的便民措施,我还真以自己是台湾人为傲。

  到旧金山去做调查,几小时下来,想上厕所,于是到最繁华的市场大道(Market St.)上的一个地下捷运站(B.A.R.T. Station),里面有好几家饮食店,我去询问站务员哪里有公共厕所,她说很抱歉,站里没有,我再问她那里可能有,她不好意思的说:你可能要到上面出站旁边的皇家饭店(Palace Hotel,系一五星级饭店)去借用。想到在台湾,环保署列管的公共厕所有五万多间,只要用手机上网透过卫星定位即可知道你现在所在的附近哪里有公共厕所。更何况中央政府环保署的沈署长,多次亲自示范清洗公厕,并要求做到不湿、不臭和不脏。这对老美来说可能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这亦是台湾的可爱之处。

  台湾有这么多可爱之处,我们爱她都来不及,为什么我偏偏要写这本自掀疮疤的书呢,这就是爱之深、责之切、恨铁不成钢的心情,希望我们自己的国家样样都好、都是世界之最,更何况我的专业是环境美学,这么多年下来,看到政府不是不在努力,人民和社区亦有很多人在尽心尽力,但是我们的环境美质却是不见有显着的起色。因此,把多年的心得写成此书,此书距确实可行当然尚有一段距离,真实可行的方案必是由不同相关专业的官员和专家,呕心沥血的结晶才足以竟其功。因为这项工作牵涉到许多不同的专业,且个人学识有限,因此,此书的目的只是作为与有心人士大家共同交换心得的基础,亦希望借此抛砖引玉的机会,激发一些行政长官及有心人士的决心来推动这项延滞已久的「新环境运动」,该做而尚未做的工作。此外,此项工作如不做好,我们的国家社会亦将不会被已开发国家认同是它们的同侪了。为了我们生活环境品质能进入宁适的境界,为了能赢得世界的尊重与赞美,我们就必需启动这次「环境宁适革命」。

  环境美质和消除脏乱是大事、小事还是经国大事?
 
  环境的整体形象就是环境的美质,是一个现代化国家或已开发国家的必备条件,环境的整体美质亦是反映或显现该国家的软实力(soft power),又被称之为巧实力(smart power)。软实力就是一个国家经营管理的能力,一个到处显得肮脏和杂乱的城市或国家就是一个没有经营管理能力的城市或国家,怎么可以算得上是现代化或已开发国家呢?

  消除脏乱不是扫扫地、清理阴沟和擦擦桌椅的事。消除脏乱是要做好都市计画和都市更新,做好乡村规划,做好交通规划、建设和管理,做好森林开发和矿业开发,做好河川管理,更要做好对二千三百万同胞的服务和管理,这些包括47万的摊贩人口、1500万辆骑机车人口、数不清的佔用骑楼和人行道的商店店家人口,和更多亦更数不清的加装铁窗、外挂冷气机、任意装设招牌广告的人口,以上这些都是造成脏乱的原因之一,请问这是小事,是容易做的事吗?所以拜託大家,不要再对消除脏乱以等闲视之。因为它是经国大事,它是扩大内需而且一箭多鵰的方案,做好了,我们的都市与自然环境会变得更美丽,人民的生活会更幸福(都市公园化、忙而不乱、青山绿水、怡然自得),社会的经济更能蓬勃发展。做不好,即使我们的国民平均所得能到达每年三万美金,甚至四万美金,但是我们杂乱依旧,人行道高低不平,到处被摊贩、机车佔用,街道两侧招牌广告、铁窗、冷气机任意悬挂,使建筑物的立面是面目全非,到处是狗屎或被公共工程佔用,河川被高高的混凝土堤防阻挡,野溪整治和高压铁塔横行,请问这样的环境景象,世界上有谁会承认我们是现代化国家或已开发国家?我们怎么能和日本、瑞士、美国、新加坡、法国或德国比呢?到那时(一、二十年以后)我们可能都比不上中国、马来西亚或泰国,这是我们所要的吗?我们能再等吗?

  我写这本书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希望能改变我们环境的杂乱景象,使我们环境的视觉景观品质能在十五到二十年内超越日本和瑞士,所以说这本书亦是为了实践「超日赶瑞」而写的。这本书内所提到许多课题,例如摊贩的管理、环境的清洁、公共工程的管理、建筑物立面及招牌广告的管理,都市的更新与都市空间的互动、河、海堤防的设置和野溪整治等等,在很多相关方面,我都不算是专业,但是它们不论是个别的看,还是整体看,都会影响到我们环境景观的品质,环境景观品质要改善,它们现行运作的方式就要作适度的调整或改变,它们不调整或不改变,我们的环境景观品质就只能维持现状。环境景观品质的提升是表象,更是上述那些相关课题的各项品质提升后的成果,亦是国家整体实力提升后的成果,例如沿街汽、机车和自行车杂乱景象的消除是要靠建筑物停车法规的修改,都市计画特别是都市更新相关规划的改变和加速推动都市更新,此外新的停车场更应以小而多的方式加速兴建等配套措施的配合推动才会有成果,不可能说今天下一道行政命令,明天这些杂乱景象就没有了。

  因此,要想我们的社会被世界承认是一个先进、已开发的社会,就必需做到环境景观品质的优质化。当然,我们也可只就环境的表象做改善,例如大街小巷都规划停车格位,然后严格要求大众依格位停放整齐,否则重罚,这样就会有许多车子没有地方停放,亦必会引起民怨和民怒,配套的措施可有许多不同的可行方案,本书所建议的改善方案是希望朝向整体性、较彻底的解决方案,但困难度当然会较高,因此,这些建议方案其真正目的是抛砖引玉,引起大家作为开始讨论的一个引子。如果需要真正的去执行,则该行政团队,必需邀集相关的专家,就各案的特色及不同的可应用方案,反覆的论证,最后在既定目标的引导下,选定最佳方案后,锲而不舍的去执行,美丽的成果必是可以预期的。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到《福尔摩沙,何时再美丽:打造台湾美质环境》这个书名,我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许多零散的画面:小时候在乡下溪边捉虾蟹的欢乐时光,长大后在城市里呼吸着略显浑浊的空气时的无奈,以及每次看到关于环境污染新闻时内心的沉重。这本书,它所触及的“美质环境”,在我看来,不仅仅是指那些壮丽的山海风光,更是指一种可居住、可持续、充满生机的生活环境。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理解,我们所说的“美”,到底包含哪些元素?是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水源、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还是一个拥有良好城市规划、便利公共交通、以及能够让居民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空间?更深层的,我想知道,这本书会如何连接“福尔摩沙”这个充满历史韵味的词汇,与我们当下所追求的“美质环境”?这之间是否存在一种传承与创新,一种对过往的追溯与对未来的期许?我期待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种全局性的视角,让我能够跳出眼前的个体体验,去看到台湾环境问题的全貌,并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和行动方向。

评分

《福尔摩沙,何时再美丽:打造台湾美质环境》这个书名,对我来说,既充满了诗意,又带着一丝急切的期盼。作为一名长居台湾的居民,我深切感受到环境问题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在经历了近年来的极端天气事件后,这种感受更加强烈。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停留在对现状的描绘,而是能深入探讨“美质环境”的内涵,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打造”方案。它是否会讨论我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弃物如何处理?是否会探讨如何减少能源消耗,拥抱更绿色的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我好奇这本书会如何看待“福尔摩沙”这个名字所代表的,曾经的纯净与美丽,以及我们现在应该如何重新找回这份“美质”?它是否会提供一些关于台湾历史上的环境智慧,或者借鉴国际上成功的环境改造经验?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看到,打造一个“再美丽”的台湾,并非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可以通过集体的努力和智慧,一步步实现的可能。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福尔摩沙,何时再美丽:打造台湾美质环境》,听起来就有一种很深的期盼和忧虑交织的情感,让人立刻联想到台湾这片土地过去的美丽,以及现在我们可能面临的环境挑战。身为一个在这里出生、成长、生活了数十年的台湾人,我总是忍不住去思考,我们口中的“美丽岛”到底是什么样的美丽?是那曾经一望无际的稻田,是那清澈见底的溪流,还是那被森林覆盖的山峦?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的发展,这些曾经的画面似乎越来越难以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清晰的印记。书名中的“何时再美丽”这几个字,像是一声沉重的叩问,触动了我心中最柔软也最焦虑的那一部分。它不仅仅是在谈论自然风光,更是对我们与这片土地关系的反思,是对我们生活方式、发展模式的一种检视。我很好奇,这本书会从哪些角度去探讨“美质环境”的议题?是纯粹的自然生态保护,还是包含了更广阔的社会、文化、甚至经济层面的考量?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思路,让我们这些身处其中的普通人,也能找到参与“打造”的路径,而不是仅仅作为旁观者,看着美丽一点点流失。这本书,或许能成为一股力量,唤醒更多人对这片土地的爱与责任感。

评分

我对《福尔摩沙,何时再美丽:打造台湾美质环境》这本书的期待,主要集中在它能否为我们这些生活在台湾的市民,提供一套更为清晰、系统化的思考框架,来理解当前台湾环境面临的各种复杂问题。我们都知道,台湾是一个地理条件独特、自然资源丰富,但也承受着人口密度高、工业发展压力大的地方。因此,环境议题在这里从来都不是单一的,而是与经济、社会、政治、甚至文化紧密相连。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剖析这些多面向的联系,而不是停留在泛泛而谈的口号层面。例如,它是否会探讨都市水泥化的影响,以及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更多的绿意?它是否会讨论水资源的管理与保护,毕竟台湾的水源问题一直是个敏感且重要的话题?更进一步,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展示一些地方政府、社区组织,甚至个人在改善环境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我想知道,我们身边有哪些成功的范例,可以给予我们信心和启发,让我们相信“再美丽”是可能的,并且是可以实现的。这本书,如果能做到这些,那它就不仅仅是一本书,而可能是一个行动的指南,一份沉甸甸的希望。

评分

听到《福尔摩沙,何时再美丽:打造台湾美质环境》这个书名,我立刻被其中的“福尔摩沙”以及“再美丽”这两个词所吸引。前者唤起了我对这片土地历史与美景的联想,后者则直接点出了当前环境可能面临的挑战,以及我们对未来的期盼。我非常好奇,这本书会从哪些独特的角度切入,来阐述“打造台湾美质环境”的议题?是侧重于宏观的政策分析,还是微观的个人行动?它是否会深入探讨台湾独特的地质、气候条件对环境改造的影响?或者,它会从文化、社会层面,来解析我们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如何培养一种尊重自然的社会氛围?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一些关于“美质”的定义,它不仅仅是指一尘不染的自然风光,更可能包含了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共生。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给我一些启发,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作为台湾的一份子,我们如何能够共同努力,让这片土地重现或升华它的美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