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    若干年前往美国考察国家公园时,偶遇一位摄影家,交谈甚欢,他指着一处被破坏的景观叹气说:「美的胜利是暂时的,丑的胜利却是永远的」,让我感触很深。台湾夙有「美丽岛」之称,但是几十年来,森林减少,高海拔地区公路及产业道路开辟,高冷蔬菜园及果园沿线遍布。海岸则到处消波块,泥质滩地填平,作为工业区,天然海岸所剩无几!沿海地区地层下陷严重,有些地方甚至比海平面还低。优良农地夹杂大小工厂或变相农宅,保护区如国家公园则饱受开发压力,看来「丑」是胜利了。 
   至于人文方面,几乎所有人都会同意我们的城乡,不像是国民所得已超过两万美金的已开发国家:建筑密集、住商工厂混杂、到处违建摊贩、广告招牌触目皆是、交通混乱、骑楼等公共空间被侵佔,公共设施不足,尤其缺乏公园绿地,而许多公有土地却以财政目的标售变卖殆尽。台湾地震台风等灾害频仍,许多建筑老旧,安全堪虞,但可以大幅改善的都市更新政策,因偏向少数人的权益而举步艰难,弔诡的是大都市的房地产价格,即便窳陋不堪,也高到不合理程度,而成为民怨之首。 
   自然与人文的整体外在显现,本书称之为「环境景观」。台湾天生丽质,但由于「丑」的步步进逼,「美」则节节败退,美丑消长之势有增无减,正是本书作者曹教授正所关怀的主轴,他历经数十年的观察,将台湾不美之处一一指出并提出具体的改善方法与步骤,供个人、社会、学界、政府的参考,实在难能可贵。 
   本书分其二十七章,涵盖都市(人文)与自然,以及整体环境品质改善的建议。其中提出若干实例,都切中时弊。有一则关于公共工程施工管理,值得我们特别注意,他用很大篇幅分析台北市信义捷运线的施工管理,这条线施工长达十年,去年已完工通车。施工期间沿线居民甚至过往的行车大众,都因落伍怠惰式施工管理而深受其害。先进国家对这类工程有所谓「都市工法」的施作与管理,其重点在于其缩短工期并尽量减少施工所产生的不便与污染(含视觉),此外同时施作共同管线,避免日后多次开挖的浪费。大台北地区将来还有「三环三线」的捷运工程,如不改善施工管理,不重视环境景观品质,是则大众将未蒙其利,先受其害。其他类似的工程可以说不胜枚举,只是习而不察,率由旧章。工程师们、工程单位的主管们都应该好好看曹教授的观察与建议。 
   曹教授获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环境学博士后,曾担任蒙地拿州政府能源局局长多年,后获经合会之邀回国服务,成为我的同事。他随后转学术界担任教职,他创设东海大学景观学系,担任过文化大学设计学院院长,现任台湾区域发展研究院院长,是景观学界的权威,在实务方面,他规划设计台北动物园,担任环保署环保公园组的召集人,所以他一方面教诲不倦,一方面在实务界做出许多贡献。他累积四十多年的经验,撰写这本「打造台湾美质环境-福尔摩沙,何时再美丽」大作。他是乐观的、积极的,我认同他的看法,也同意让台湾能回到美丽是条长而艰鉅的道路,套句老话「今天不做,明天就后悔」。作为曹教授的好友,能为他写推荐序是我的荣耀。  
 ---前行政院环保署署长 张隆盛
  推荐序    本书《福尔摩沙,何时再美丽-打造台湾美质环境》收集了许多国内外精彩案例,从建筑及景观视觉感受的角度,探讨都市环境美学的观念,剖析景观劣化的成因及改善之道。尤其对自然环境的维持多所着墨,凸显自然在视觉美质及资源与环境保育功能上的息息相关。 
   作者曹正博士得有建筑、景观建筑学及环境管理方面的学位,从事环境品质提升及景观设计相关工作多年,经验丰富。作者深刻了解我国环境景观的劫难,指出了台湾道路开发的边坡影响、山林开垦的植被消失、高压电线的林立突兀、都市建筑的杂乱天空线、紊乱外墙与市招等等,环境景观面貌与视觉美质受到严重的破坏。固然,提升景观美质,需要政府相关机关的重视并建立规范,但最重要的是国民、公务人员、专业人员,要有景观美学的素养及环境保育的观念。作者因此特别强调环境美学教育的推广,所衍生潜移默化功能的重要性。 
   本书是国内环境绿美化专业人员,建筑设计及工程人员,相关科系学生,公务人员,不可多得的好书。对我国环境整洁及景观美质的提升有莫大助益,值得强力推荐。期盼借由本书理念的推广,使国人生活环境不仅整齐清洁,更进步到居住空间的美化。运用建筑美学、环境色彩的搭配,结合生态、社会与文化,使福尔摩沙更美丽。在城乡街道景观的整齐清洁与绿美化方面,超越日本、赶上瑞士,是全民的理想。让我们大家一起参与,从环境景观的改善提升生活品质,并以此共勉。 
   最近几年,清净家园全民运动在行政院环境保护署的推动及各县市政府的努力下,已完成绿网E化通报平台,环保志工村里总动员进行巡检及通报,以消除环境脏乱。环保署参考企业界推行的5S运动,推动村里评比,宣导居民进行环境的整理(物品分类)、整顿(定位管理)、清洁(定期摒扫)、清扫(随时保洁)及教养(教育训练)。除列管全国的公共厕所,定期检查评等外,并扩大推行企业借引进日本的清扫学习活动。借清洁厕所的训练与体验,培养国人以「凡事彻底、谦卑学习、磨练心志、感恩惜福」的行为与态度,维护及提升生活环境的品质。 
   为了台湾更美好,环保署也唿吁国人「垃圾带回她的家,马路不是垃圾桶,环境整洁不脏乱,宝岛美丽有国格」。新加坡英文「海崃时报」前总编辑韩福光先生一趟台湾行后,102 年 1 月 1 日在该报撰文,报导台湾人民维持环境整洁的素养,让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可见国人进步的一面。 
   鑑于国人环境整洁习惯已有大有改善,但景观美质全面提昇所需的管理规范,仍未见于我国法律之中,环保署乃积极研订「环境整洁绿美化促进法」。本书作者近年应邀参与该法草案的研讨过程,着作本书意念愈发坚定,终至完成。付梓之前,遵从作者所嘱,特为此序,为国人幸得此书庆贺;为作者关心国是而念兹在兹,深致敬意与谢忱!  
 ---行政院环保署署长 沈世宏
  推荐序    笔者认识本书作者曹正教授已有三十余年,曹教授1960年代留学美国,获得景观建筑博士学位,并在美国服务多年,曾任蒙大拿州政府能源计画局局长。1977年响应政府号召,以「归国学人」身分回国服务,先在行政院经建会都市及住宅发展处服务,我们曾经是同事。 
   曹教授的专长是「景观与环境」的研究,当时国内这方面的人才很少,无论学术界或行政机构,都需要这方面的专家,因此,不久就转往学术界发展。他曾任教台湾大学园艺研究所、东海大学景观研究所,并担任文化大学环境设计学院首任院长,可谓桃李满天下,目前国内景观建筑界很多大学老师或事务所负责人都是他的门生。 
   我从公职退休以后曾在文化大学环境设计学院景观研究所担任教职,这是我们工作上第二次的渊源。他前几年出版的「视觉景观理论」,在学术界深受好评,是景观建筑教学的重要参考书。又我们都是中华民国永续发展学会的会员,他担任过第三届及第四届学会的理事长,卸任后把理事长的棒子交给我,我们工作上有第三次的合作,真是有缘。曹教授完成本书,让我先读为快,并为之序,个人实感荣幸。 
   我国都市环境的「脏、乱、挤」、山林自然遭受人为破坏,千疮百孔,向为国人所陋病。过去几年,政府的城乡风貌改造、环境绿美化、形象商圈、富丽农村、环保社区及民间的各类社区总体营造,都在消除林林总总的人为环境杂乱现象,惟检讨过去努力,绩效并不很彰显,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本书作者针对时弊,很有系统的釐清台湾环境「不美」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改善建议。全书主要有三部份:包括都市环境脏乱的症结及改善之道、自然环境人为破坏之处及改善之道、及整体改善工作的推动。无论都市环境或自然环境的层面都非常广泛,几凡都市的街道、建筑物立面、都市更新、广告招牌、电线电缆地下化、绿美化、道路边坡、河堤、海岸、野溪、山林开垦、自然保育等都在检讨之内。最后整体改善工作建议也非常周延,包括:促进「环境整洁及美质促进法」的立法;给各级首长公开信,唿吁支持「新环境运动」;并推动环境美质教育,成立「美丽大军团」。 
   曹教授数十年来,以环境美学为志业,不但是国内景观建筑理论的先锋,也是景观规划设计实务的大师。本书问世,一定是学术界及实务界的重要参考鉅着,本书内容涉及中央政府很多部会,适逢政府组织再造,环境资源部整合其他部会的相关业务即将成立,如何落实环境美化,本书也是重要的参考。  
 ---前内政部营建署署长 林益厚
  作者序    台湾有许多地方,在全世界里,都是佼佼的领先者,台湾的美食―─民以食为天──物廉味美,四、五十元一碗的蚵仔面线、生煎包、小笼包、牛肉面、麻辣锅,更有数不尽的水果。有一天我到美国加州硅谷的一家有机超市,在当地是首屈一指的,我买了几个柿子和芭蕉,回去把柿子削好皮,正想好好享受一番,一口咬下去,半个嘴巴一直涩到喉咙里,简直就像中毒一样,不停的漱口3到5分钟,才稍微好些,芭蕉亦是有些轻微的涩感,亲戚朋友告诉我要多放几天才会好,于是又到别家超市去买水果,结果西瓜不甜,八个桃子全部都要丢掉,尚好可吃的不到总量的一半,柿子一星期后还是其涩无比,天呀!哪能跟台湾相比。 
   我的加州驾驶执照到期要更新,打了三通电话得到三种不同的答案,一个说只要我从台湾先写封信去就可延长六个月,另一个说我去美国时再申请延长即可。结果我女儿从加州驾驶手则上查到依规定,只要我在到期前提出申请即可延长一年,于是我用限时挂号在到期前一个月寄出申请书,结果石沉大海、音讯全无。于是趁后来赴美之便(那时我的驾照已过期六个月),想当面去和他们谈谈,为了预约时间,我亲戚在电话上足足用了一个小时,才和他们敲定时间。为了确保我到加州后可以驾车,于是打了个电话给台北市监理所,向他们请教要如何办理国际驾照,他们告诉我要准备三样东西:身分证、驾照和照片,问他们要多少时间可拿到,他说5到10分钟,结果7分钟就拿到了。到了加州去办驾照更新,全程用了80多分钟,结果是先给了我一纸证明已更新驾照,但真正的新驾照,约要两个星期内再寄给我。想到台湾的户政、民政等相关的便民措施,我还真以自己是台湾人为傲。 
   到旧金山去做调查,几小时下来,想上厕所,于是到最繁华的市场大道(Market St.)上的一个地下捷运站(B.A.R.T. Station),里面有好几家饮食店,我去询问站务员哪里有公共厕所,她说很抱歉,站里没有,我再问她那里可能有,她不好意思的说:你可能要到上面出站旁边的皇家饭店(Palace Hotel,系一五星级饭店)去借用。想到在台湾,环保署列管的公共厕所有五万多间,只要用手机上网透过卫星定位即可知道你现在所在的附近哪里有公共厕所。更何况中央政府环保署的沈署长,多次亲自示范清洗公厕,并要求做到不湿、不臭和不脏。这对老美来说可能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这亦是台湾的可爱之处。 
   台湾有这么多可爱之处,我们爱她都来不及,为什么我偏偏要写这本自掀疮疤的书呢,这就是爱之深、责之切、恨铁不成钢的心情,希望我们自己的国家样样都好、都是世界之最,更何况我的专业是环境美学,这么多年下来,看到政府不是不在努力,人民和社区亦有很多人在尽心尽力,但是我们的环境美质却是不见有显着的起色。因此,把多年的心得写成此书,此书距确实可行当然尚有一段距离,真实可行的方案必是由不同相关专业的官员和专家,呕心沥血的结晶才足以竟其功。因为这项工作牵涉到许多不同的专业,且个人学识有限,因此,此书的目的只是作为与有心人士大家共同交换心得的基础,亦希望借此抛砖引玉的机会,激发一些行政长官及有心人士的决心来推动这项延滞已久的「新环境运动」,该做而尚未做的工作。此外,此项工作如不做好,我们的国家社会亦将不会被已开发国家认同是它们的同侪了。为了我们生活环境品质能进入宁适的境界,为了能赢得世界的尊重与赞美,我们就必需启动这次「环境宁适革命」。 
   环境美质和消除脏乱是大事、小事还是经国大事?  
   环境的整体形象就是环境的美质,是一个现代化国家或已开发国家的必备条件,环境的整体美质亦是反映或显现该国家的软实力(soft power),又被称之为巧实力(smart power)。软实力就是一个国家经营管理的能力,一个到处显得肮脏和杂乱的城市或国家就是一个没有经营管理能力的城市或国家,怎么可以算得上是现代化或已开发国家呢? 
   消除脏乱不是扫扫地、清理阴沟和擦擦桌椅的事。消除脏乱是要做好都市计画和都市更新,做好乡村规划,做好交通规划、建设和管理,做好森林开发和矿业开发,做好河川管理,更要做好对二千三百万同胞的服务和管理,这些包括47万的摊贩人口、1500万辆骑机车人口、数不清的佔用骑楼和人行道的商店店家人口,和更多亦更数不清的加装铁窗、外挂冷气机、任意装设招牌广告的人口,以上这些都是造成脏乱的原因之一,请问这是小事,是容易做的事吗?所以拜託大家,不要再对消除脏乱以等闲视之。因为它是经国大事,它是扩大内需而且一箭多鵰的方案,做好了,我们的都市与自然环境会变得更美丽,人民的生活会更幸福(都市公园化、忙而不乱、青山绿水、怡然自得),社会的经济更能蓬勃发展。做不好,即使我们的国民平均所得能到达每年三万美金,甚至四万美金,但是我们杂乱依旧,人行道高低不平,到处被摊贩、机车佔用,街道两侧招牌广告、铁窗、冷气机任意悬挂,使建筑物的立面是面目全非,到处是狗屎或被公共工程佔用,河川被高高的混凝土堤防阻挡,野溪整治和高压铁塔横行,请问这样的环境景象,世界上有谁会承认我们是现代化国家或已开发国家?我们怎么能和日本、瑞士、美国、新加坡、法国或德国比呢?到那时(一、二十年以后)我们可能都比不上中国、马来西亚或泰国,这是我们所要的吗?我们能再等吗? 
   我写这本书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希望能改变我们环境的杂乱景象,使我们环境的视觉景观品质能在十五到二十年内超越日本和瑞士,所以说这本书亦是为了实践「超日赶瑞」而写的。这本书内所提到许多课题,例如摊贩的管理、环境的清洁、公共工程的管理、建筑物立面及招牌广告的管理,都市的更新与都市空间的互动、河、海堤防的设置和野溪整治等等,在很多相关方面,我都不算是专业,但是它们不论是个别的看,还是整体看,都会影响到我们环境景观的品质,环境景观品质要改善,它们现行运作的方式就要作适度的调整或改变,它们不调整或不改变,我们的环境景观品质就只能维持现状。环境景观品质的提升是表象,更是上述那些相关课题的各项品质提升后的成果,亦是国家整体实力提升后的成果,例如沿街汽、机车和自行车杂乱景象的消除是要靠建筑物停车法规的修改,都市计画特别是都市更新相关规划的改变和加速推动都市更新,此外新的停车场更应以小而多的方式加速兴建等配套措施的配合推动才会有成果,不可能说今天下一道行政命令,明天这些杂乱景象就没有了。 
   因此,要想我们的社会被世界承认是一个先进、已开发的社会,就必需做到环境景观品质的优质化。当然,我们也可只就环境的表象做改善,例如大街小巷都规划停车格位,然后严格要求大众依格位停放整齐,否则重罚,这样就会有许多车子没有地方停放,亦必会引起民怨和民怒,配套的措施可有许多不同的可行方案,本书所建议的改善方案是希望朝向整体性、较彻底的解决方案,但困难度当然会较高,因此,这些建议方案其真正目的是抛砖引玉,引起大家作为开始讨论的一个引子。如果需要真正的去执行,则该行政团队,必需邀集相关的专家,就各案的特色及不同的可应用方案,反覆的论证,最后在既定目标的引导下,选定最佳方案后,锲而不舍的去执行,美丽的成果必是可以预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