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台湾运输部门能源需求与二氧化碳排放现况
贰、各类绿色运输推广与产业发展介绍
第一章 电动汽车
第二章 电动船舶
第三章 氢能燃料电池电动机车
第四章 液体生质燃料
参、节能技术产业之利基与挑战
肆、台湾智慧化低碳城市与未来运输系统发展
伍、结论与建议
前言
台湾人口密集且都会化程度高,运输需求量庞大,而运输系统过去皆以私人运具(如小汽车、机车)为主流,公共运输发展近十年来方兴未艾。随着国民所得提高与全球化时代的来临,不论是国内运输或是国际运输,整体运输需求、通勤旅游、货物运输物流等都会随之增加,虽然透过资通讯技术发展,以及良好的都会规划可减少运输需求量,但未来不论政策如何引导国内运输发展,私人运具仍会占一定比例,而此部分之能耗排碳则须透过车辆技术转型,才能有效减缓,甚至部分公共运输(如公车)也需要採用绿色运输车辆技术,才能进一步达成减碳目标。
在全球经济成长面临停滞的此刻,发展绿能产业被认为具备带动下一波经济成长之潜力,亦属环境永续之经济发展策略。以往的车辆工业中,核心技术(如内燃机)被掌握在美、欧、日各大车厂中,台湾仅能扮演非关键零组件生产,以及车辆组装之角色。然而未来绿色载具技术之发展将导致关键技术改变,并进一步促进车辆工业市占率的变动,因此,若台湾能够及早于低碳运输上建立起基础,就算无法发展整车品牌,在全球绿色载具技术供应链中,亦有机会扮演附加价值更高的角色,促进经济成长。而绿色运输亦有机会带动台湾电子、化工及机车产业之技术转型,倘若能顺利使国内产业技术转型与成长,并带来获利,将可借助市场力量推动以加速绿色载具的普及。
基于以上目的,本书首先将分析台湾运输部门能源需求与二氧化碳排放现况,再针对各类绿色运输之推广、技术与应用作介绍,以提供相关背景知识。当中选定电动汽车、电动船舶、氢能燃料电池电动机车与液体生质燃料为例,并探讨国内外重要的示范计画;其后进行绿色运输节能减碳效果及效益分析,评估不同节能减碳方案下之成本、可行性与效率;最后提出台湾智慧化低碳城市与未来运输系统发展愿景与蓝图。期盼透过本书,提供社会各界读者了解当前绿色载具和绿色燃料的技术发展概况与潜力,并进一步透过节能减碳效果及成本效益分析来协助相关产业与单位作为未来发展策略参考,希冀有助于促进公共舆论之形成,让绿色运输的发展成为我国绿能产业革命的一环,使台湾顺利走向低碳运输的新前景。
推荐序
全球经济蓬勃发展,带动化石能源及自然资源的大量消耗,干扰了自然系统的碳循环,导致人类面临全球暖化、气候变迁的威胁,因此如何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发展绿色经济,也成为目前国际社会共同关注且攸关国家永续生存发展的重要议题。环保署从2012年起积极推动「低碳永续家园推动方案」,并以生态绿化、建筑节能、设备节能、再生能源、绿色运输、资源循环、低碳生活、防救灾与调适、法律与经济财税工具及社会行为科学与评比工具等十大运作机能,同时引进民间与政府相关资金,成立自偿性循环基金,提供担保及诱因,鼓励各界共同参与节能减碳设备建设及更新,为打造台湾成为乐活家园而努力。
在「绿色运输」方面,环保署以运具电动化或使用清洁替代燃料等低碳化为推动方向,并鼓励大众使用公共运输减少私人运具使用。以运具电动化为例,不论是电动大客车、电动小客车或电动机车,目前国内已有能力产制,许多县市使用于大众公共运输上且成效良好。然而目前电动车与传统引擎车辆相较,仍有价格、性能及使用方便性等问题待克服。近年来,环保署亦推动电池交换营运系统,补助建置电动机车电池交换站及交换费用,以评估电池交换系统之技术及营运可行性,并研拟电动公车推广计画,预计以十年时间,将国内6,000余辆市区柴油公车全数更换为电动公车,包含慢速电动车及电动拖板车等,相信能逐步达成绿色运输目标。
本书由我国运输部门能源需求与二氧化碳排放现况揭开序幕,分别介绍电动汽车、电动船舶、氢能燃料电池电动机车及液体生质燃料等绿色运输之产业发展,比较世界各国相关产业现况,提出台湾智慧化低碳城市与未来运输系统之发展蓝图。本书论述精辟兼具深度及广度,期借由此提升国人对于绿色运输之整体概念,加速我国朝向乐活家园的目标迈进。
行政院环境保护署署长 沈世宏
本书序
运输需求为衍生性需求,伴随着社会与经济活动的需要而产生。过去20年来,由于国民所得、都市化与商业化程度逐渐提高,致使我国对于国内外运输、通勤旅游、货物物流等需求也不断增加,各界也愈趋关注运输部门的能源使用及二氧化碳排放减量等议题。因此,政府近年来除了不断投入交通建设的投资,计画将以往的公路建设转向绿色运输网络建设,亦引导民众多加利用绿色运输工具,如捷运、台铁、高铁等,以替代大量私人运具的使用,同时也积极推广电动汽车、电动船舶、氢能燃料电池电动机车等绿色载具及生质替代燃料,以达到节能减碳的效果。此外,经济部技术处也极力推动台湾的智慧城市及相关产业发展,减少废气排放,达到低碳城市的目标。
台湾经济研究院近年来致力于电动汽车、电动船舶、氢能燃料电池电动机车、生质燃料、智慧电网等前瞻议题的研究,除了持续掌握技术和产业的最新脉动,也不断与国内外厂商接触,了解产业所需,并整合产、官、学、研各界,进行意见交流,以期借助各方力量,协助政府顺利推展绿色运输和智慧城市的发展。如今将多年来台经院在绿色运输系统及智慧化低碳城市方面的努力成果汇集成册,供各界参考。
台湾经济研究院院长 洪德生
这本书的标题《走向低碳运输:台湾绿色燃料与载具发展前景》本身就引起了我的强烈兴趣,因为它触及了我作为台湾居民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我们每天赖以生存的交通系统,如何才能在不牺牲便利性的前提下,迈向更环保的未来。我每天通勤,看到路上来来往往的汽机车,听着发动机的轰鸣,总会不自觉地想到空气质量的问题,以及台湾岛屿脆弱的生态环境。因此,一本深入探讨台湾本土绿色燃料和载具发展潜力的书籍,无疑是一份令人期待的指南。我非常好奇书中会如何分析我们目前面临的挑战,比如基础设施的建设、技术的成熟度、成本的考量,以及民众接受度的培养。特别是关于绿色燃料的部分,我希望它能详细介绍目前有哪些可行或正在研发的技术,例如氢能、电动车的电池技术、生物燃料的可能性等等,并结合台湾自身的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同时,我也期待书中能够对不同类型的绿色载具,从电动汽车、电动摩托车到未来的氢能巴士、甚至是更具前瞻性的交通工具,进行全面的梳理和评估,分析它们在台湾市场的适用性、优缺点以及推广前景。这本书的出现,在我看来,不仅是对未来趋势的预测,更是对我们共同迈向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一次重要指引。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台湾能源转型议题的普通市民,我一直对“低碳运输”这个概念既感到熟悉又充满疑惑。我们在新闻中经常听到政府推动电动车、发展绿能的口号,但具体到个人层面,我常常感到无所适从。这本《走向低碳运输:台湾绿色燃料与载具发展前景》的书名,让我觉得它可能能为我解答很多疑惑。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非常接地气的分析,比如,现在购买电动车是否真的划算?充电桩的普及程度如何?长途旅行会不会有续航的焦虑?对于像我这样骑乘摩托车多年的民众,电动摩托车是否会成为主流?它的性能和价格能否被大众接受?此外,书中关于“绿色燃料”的探讨,更是我非常关注的重点。除了纯电动之外,我们是否还有其他选择?例如,是否有机会发展利用本土资源生产的生物燃料?或者,对于大型交通工具,如卡车和巴士,是否有更适合的绿色能源解决方案?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清晰易懂的语言,剥开这些复杂的技术和政策迷雾,让我这个普通读者也能了解台湾在绿色运输领域到底走了多远,未来还有多大的空间可以发展,以及我们每个人又能为这个目标做出些什么。
评分老实说,我原本对于“低碳运输”这个话题并没有太深的了解,总觉得离我的日常生活有点遥远。但当我在书店看到《走向低碳运输:台湾绿色燃料与载具发展前景》这本书时,它的标题立刻吸引了我。我每天都要开车通勤,油价的起伏、塞车的烦恼,以及偶尔弥漫在空气中的异味,都让我开始思考,有没有更好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这本书让我感觉,它可能提供了一个更宏观的视角,让我看到台湾在“低碳运输”这个大趋势下的具体发展脉络。我好奇书中是否会分析台湾地狭人稠的环境,对于发展哪些类型的绿色载具更有优势?例如,是否电动摩托车会比电动汽车更具潜力?在绿色燃料方面,除了大家熟知的锂电池,是否还有其他值得期待的技术?比如,书中是否会探讨氢能源在台湾发展的可能性,以及相关的基建挑战?我也很想知道,在政策层面,台湾政府目前有哪些支持性的措施,以及这些措施的效果如何?这本书是否会针对不同类型的消费者,比如家庭、通勤族、货运业者等,提出不同的绿色运输建议?总而言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台湾的低碳运输之路是如何一步步在前进的,以及它将如何影响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评分我一直对科技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很感兴趣,尤其是在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交通领域。当看到《走向低碳运输:台湾绿色燃料与载具发展前景》这本书的书名时,我立刻被吸引了。我认为,一本能够深入探讨台湾本土情况的书,比泛泛而谈的全球性报告更有价值。我特别想了解书中对于台湾在发展绿色燃料方面的战略性思考。例如,台湾是否会侧重于发展氢能源,还是会大力推广电动汽车的充电基础设施?在绿色载具方面,除了私家车,书中是否会关注到电动巴士、电动货运车甚至是电动船舶等不同类型的交通工具的发展前景?我希望能从书中看到对台湾在能源转型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技术瓶颈、政策阻碍以及经济成本的细致分析。同时,我也期待书中能够描绘出台湾在未来低碳运输体系下的一个清晰蓝图,包括它的发展目标、实现路径以及潜在的社会经济效益。这本书的出版,在我看来,是对台湾迈向更可持续发展未来的一次重要探索,也为我这个关心环境的读者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的机会。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生活在城市中的台湾居民,我对空气污染和交通拥挤的问题深有感触。近年来,“低碳运输”这个词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但对我来说,它始终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这本《走向低碳运输:台湾绿色燃料与载具发展前景》的出现,让我觉得这是一个了解台湾在这一领域具体进展的绝佳机会。我尤其好奇书中会如何剖析台湾在发展绿色燃料方面所面临的独特挑战和机遇。例如,台湾是否有足够的风力或太阳能资源来支撑大规模的绿色燃料生产?在电动载具方面,书中是否会深入探讨电池技术的最新进展,以及台湾本土电池产业的竞争力?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关于未来公共交通发展的愿景。比如,未来的公交车、出租车甚至高铁,是否都会转向使用更清洁的能源?在绿色燃料的推广过程中,政府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民间企业又有哪些创新的解决方案?我也期待书中能够包含一些案例研究,展示台湾在低碳运输领域已经取得的成功经验,以及仍在探索的创新模式。这本书的出现,对我来说,是理解台湾如何从“高碳”迈向“低碳”运输过程的一次重要窗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