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核:给孩子安心的未来

废核:给孩子安心的未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核安全
  • 核知识
  • 科普
  • 儿童
  • 未来
  • 环保
  • 教育
  • 科技
  • 灾难预防
  • 能源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日本311大地震至今已两年光阴,核灾在日本肆虐的残迹还未抹灭,
但,人们似乎已经忘了伤害的痛与恐惧。

  本书作者长期居住日本观察,告诉我们:核灾还是进行式。

  辐射放射物质测量值依旧超标,
  家乡的窗子已不能称之为窗,深怕一打开辐射物就会趁缝熘进来屋内;
  家乡的土壤已经无法耕种,不敢闻花香、食物也都被污染。
  连小孩子都用一种令人心疼的口气说:「反正会死,不想读书了。」
  而政府的谎言持续充斥着,无法坦承无解的核废料问题,
  这些历历在目的惨痛教训提醒我们,若不废核,台湾即将成为下一个福岛!

  核灾是不可逆的毁灭性伤害,是无论怎么整理都回复不了的,
  数以百万人将无法重返家园,土地、海洋、大气都严重污染,
  人们必须抛弃人生、健康,这样的悲剧甚至将持续至万年。

  本书循序渐进地呈现各种核灾影响面相、揭开不为人知的核电谎言,
  作者在日本观察福岛核灾后灾民的苦难生活,
  用真实生活为鑑,提醒读者日本承受的核灾代价;
  用实际数据引证,告诉读者台湾面临的核电威胁。
  指出台湾核电政策的严重缺失、认清核电危险的本质。
  并提出废核具体做法,以迈向无核世界为未来的第一目标。

  人生短短数十年,比起核灾的漫长影响,人的寿命只是九牛一毛。
  或许你眼前看不到这些悲剧,所以不在乎,
  或许你人生中不会经历这些苦痛,所以选择忽视,
  但你不能不知道,我们的选择将关乎到所有人类的后代,
  我们的下一代、朋友的孩子、所有孩子的孩子……
  台湾的核电危险度高居世界第一,我们可以有别的选择,
  用行动去废核,别让核电废了台湾。

作者简介

刘黎儿

  旅居日本的资深媒体人与知名作家。

  基隆人,毕业于台湾大学历史系,后进入台大历史研究所,1982年赴日,曾担任《中国时报》驻日特派员、东京支局长,现为专职作家,为《苹果日报》《自由时报》《今周刊》《新新闻周报》《La Vie》《瑞丽伊人风尚》等刊物专栏作家,书写对于日本都会情爱和生活文化的观察与解析。

  亲身经历日本311震灾后,积极奔走、联系日本各地反核团体,促成《核电员工最后遗言:福岛事故十五年前的灾难预告》一书中文版的翻译出版,并採访各领域核电厂工作人员,揭开核安的潘朵拉盒子,让令人感到荒谬至极的核电厂运作实况,揭露在读者面前。诚心希望她挚爱的两个地方,台湾与日本,不会再发生可怕的核灾。着有《我们经不起一次核灾:政府不回答,也不希望你知道的52件事》、《台湾必须废核的10个理由》。

好的,以下是一份关于一本名为《废核:给孩子安心的未来》的图书的详细简介。这份简介力求详尽,避免使用任何表明是人工智能生成的表述,并且完全专注于描述这本书可能涵盖的内容,而不是它未包含的内容。 --- 《废核:给孩子安心的未来》图书简介 核能的抉择:我们为下一代留下怎样的能源遗产? 在人类文明迈向能源转型的关键十字路口,我们对下一代许下的承诺,其重量从未如此清晰地摆在我们面前。核能,作为一种强大的能源形式,始终伴随着巨大的希望与深刻的忧虑。它承诺了低碳、稳定的电力供应,却也遗留了难以处置的放射性废料和潜在的灾难风险。 《废核:给孩子安心的未来》并非仅仅是一本关于技术或政治的书籍,它是一份对未来负责的深度剖析,旨在为广大家长、教育工作者、政策制定者以及所有关心地球命运的公民,提供一个全面、冷静且富有同理心的视角,去审视我们今天对核能的选择将如何塑造孩子们的明天。 第一部分:历史的回响与当下的迷思 本书的开篇,带领读者穿越回核能的黎明时期——从科学的宏伟构想到二战的阴影,再到了冷战时期的能源竞赛。我们审视了核能技术如何在短短几十年内深刻地重塑了全球地缘政治与能源格局。 技术演进与风险光谱: 我们详细梳理了历代核反应堆的设计变迁,从早期的气冷堆到当前的压水堆,再到下一代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s)的兴起。重点并非在于技术细节的炫耀,而是剖析每一种设计所带来的安全冗余度和固有的风险敞口。我们不回避切尔诺贝利和福岛的教训,而是深入探究这些事件背后的系统性失灵,探讨如何通过工程的进步来最大程度地降低人为和自然灾害的威胁。 能源的经济悖论: 核能被誉为稳定的基荷电力,但其高昂的前期投资、漫长的建设周期以及退役成本,构成了其经济上的“阿喀琉斯之踵”。本书将核电站的生命周期成本与快速部署、成本可控的可再生能源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揭示在追求能源独立的道路上,我们是否过度依赖了一种财务上极其沉重的解决方案。我们探讨了补贴政策如何扭曲了市场信号,以及当“核电平价”遭遇“风光成本断崖式下跌”时,未来的能源经济版图将如何重绘。 第二部分:看不见的遗产——放射性废料的代际之约 如果说核电站的运行是当代的工程奇迹,那么核废料的处理则是留给后代最沉重的遗产。本章是全书的核心,关注点聚焦于“时间”这个维度。 时间的尺度与人类的责任: 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跨越了人类历史的尺度。某些核废料的危险期长达十万年,远超任何已知的人类文明的存续时间。本书不使用恐吓的语言,而是以一种冷静的、基于地质学和工程学的视角,描绘了地质处置库面临的挑战:如何确保在数万年后,地质结构稳定,且未来的文明形态不会意外地干扰到这些“时间胶囊”?我们考察了芬兰、瑞典等国在深层地质处置方面的努力,同时也剖析了公众信任、选址伦理以及跨代际公平性的难题。 替代性处理方案的审视: 从后处理(再加工)到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ADS),人类从未停止寻找减轻废料负担的途径。本书对这些前沿技术进行了严谨的评估,分析它们的理论潜力、当前的技术成熟度,以及它们是否真的能将“千年之忧”转化为“百年之惑”,还是仅仅推迟了问题的解决。 第三部分:安全、透明与孩子们的未来视角 本书的宗旨在于为下一代构建一个“安心的未来”,这要求我们正视并重建与核能相关的社会契约。 透明度与公众教育的缺失: 核能决策往往在高度专业化和政治化的密室中进行,这极大地削弱了公众的理解和信任。我们探讨了如何建立真正透明的沟通机制,将复杂的安全信息转化为可理解的叙事,让社区能够基于事实而非恐惧参与到决策过程中。特别是针对儿童和青少年,如何提供准确、平衡的科学教育,使他们能够在未来自主评估能源选项,而不是继承前辈遗留的意识形态包袱。 核不扩散与全球安全基石: 核能的和平利用与核武器的扩散风险始终是共生的。本书讨论了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在保障核材料安全方面的作用,以及如何确保民用核技术的发展不会成为武器扩散的温床。对于孩子们的未来而言,一个稳定的、无核威慑的世界是他们安心生活的前提。我们分析了如何加强国际合作,防止技术外流,确保核能技术的进步服务于和平目的。 能源路径的选择与气候正义: 在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下,核能被许多人视为不可或缺的“过渡”能源。然而,这种“过渡”的代价是什么?本书倡导一种更具前瞻性的能源战略:即在加速发展太阳能、风能、储能技术的同时,对核能的长期承诺进行审慎的评估。我们探讨了如何确保能源转型不仅是“脱碳”的,更是“减负”的——即不将沉重的环境和财务包袱转移给尚未出生的世代。 结语:面向未来的勇气 《废核:给孩子安心的未来》总结道,真正的能源安全并非来源于单一的、高风险的技术依赖,而是建立在多元化、可替代、且环境负担可控的能源系统之上。给孩子一个安心的未来,意味着我们必须有勇气面对核能留下的技术和伦理债务,并以负责任的态度,为下一代设计出更清洁、更可持续的能源蓝图。 本书旨在激发一场深刻的对话:我们是否愿意为了当下的便利,让我们的孩子去承担数万年的未知风险?答案,蕴含在今天我们所做的每一个能源决策之中。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前言 
自序 废核-才能守护孩子的生命及这块土地,才有未来 

第一章 福岛核灾还是现在进行式
1-1 智惠子甚至失去了福岛的天空 
1-2 为了孩子只好迁居,远离家乡 
1-3 不能深唿吸之痛苦 ,窗子无法称之为窗子 
1-4 两年了,还有三十几万人有家归不得 
1-5 福岛孩子们的绝望─我或许会得癌 
1-6 海产污染加重 少碰为妙 
1-7 辐射污染无国界 山珍海味全走味 
1-8 七十八万贝克辐射污染鱼,海洋污染实态恐怖,海陆食物确认产地再下口 
1-9 从居酒屋消失的鱼─安全的美食在哪里? 

第二章 福岛核灾真相,台湾不要成为下一个福岛
2-1 任何社会都无法承担核灾后果 
2-2 日本国会认定福岛核灾是人祸,现在也还是危险状态 
2-3 福岛核灾到底排出多少辐射物质?─史上最大规模的核灾 
2-4 福岛核灾收拾危机重重,辐射污染还在扩大中 
2-5 核灾损失知多少?收拾核灾需要多少钱? 
2-6 福岛核灾破坏数百万人生活,百兆日圆赔不完 
2-7 电力公司高层得赔偿与负刑责 
2-8 核电工健康成为牺牲,福岛核一五年后人手将无以为继 
2-9 谁都不想成为第二个福岛 

第三章 谁说福岛核灾没死人
3-1 谁说福岛核灾没死人 
3-2 谁说广岛没问题 
3-3 核灾死亡知多少,当局一手遮天 

第4章 如果台湾发生核灾
4-1 台湾发生核灾全没有逃生路 
4-2 如果台湾发生核灾,台湾人要怎么办? 
4-3 发生核灾时,别指望政府了 
4-4 福岛辐射伤害现在才开始,台湾拥核者居然说核灾辐射能抗癌 

第5章 核废料,无解
5-1 台湾人你躺在二十三万颗核弹上 
5-2 兰屿、福岛的孩子为我们忍受被曝 
5-3 总统,你知道用过的燃料棒在哪里吗? 
5-4 隐形辐射刀已在伤害台湾人 
5-5 不容台电继续乱烧核废料 

第6章 若不废核,台湾将成为下一个福岛
6-1 台湾核电是全球最危险的,每次都上榜 
6-2 台湾只会发生台湾核灾 
6-3 台湾核四安全数值差很大,连福岛都无法比 

第7章 原来核灾离我们这么近
7-1 台湾最应该记取教训,但台湾最没有
7-2 核四酿灾七百万人死是一点也不夸张的
7-3 台电算不清耐震系数,藐视核电建在地震带上的恐怖-台湾核电全在断层上,应该停转停建
7-4 日本人在灾后最大的教训就是不要相信所谓核工学者、专家
7-5 国际核能同业组织或专家都互相掩护

第8章 老朽核电必须赶快停转
8-1 除四延三?拜託拿出良心吧
8-2 台湾最危险核电厂─核二
8-3 核二厂八千束用过的燃料棒可能造成人类危机

第9章 核灾发生就来不及一定要事前阻止
9-1 核灾是无法补救的
9-2 发生核灾再废厂就来不及了,总统、院长、经长,乃至原能会别说没常识的话
9-3 核电、核废、核灾的辐射伤害─孩子及年轻人承担后果,生态也改变
9-4 辐射能最伤害儿童,致癌死亡率倍数惊人
9-5 核电厂附近孩子容易致癌
9-6 辐射健康伤害,祸延三代
9-7 没有核电,巨大变形水母都消失
9-8 福岛核灾影响,生物出现畸形

第10章 核电核灾充满谎言
10-1 第一次氢爆前就已放出大量辐射物质,政府不顾居民死活而未公佈
10-2 核电厂内外都是谎言,隐匿事故成性
10-3 台湾其实发生多次核灾了
10-4 台湾人不是辐射超人,清大、原能会应公佈真相
10-5 因为说谎遮掩而让人丧命─台湾辐射屋还是现在进行式
10-6 核电风险跟搭机或高铁大不同
10-7 美国牌打不通,别乱打日本牌来拥核

第11章 福岛核灾后的世界废核、减核趋势
11-1 无利可图又危险,美法核电相继提前废炉
11-2 用核四电费才会上涨,经长、台电恐吓太荒谬
11-3 绿电超越核电,绿电才是世界趋势
11-4 台湾没核电也没问题,台电藏电─台电恐吓缺电的五大谎言

第12章 迈向无核世界
12-1 不示威则政治不反映民心,不废核则对不起年轻人
12-2 不要为了核电,而拿孩子生命当赌注
12-3 德国废核还有电可卖,二○一二年也是电力净输出国,温暖了核电大国的法国

第13章 台湾废核条件世界第一,许给孩子安心的未来
13-1 维持核电及废炉都是天价,废核才是正途
13-2 每个人用自己的方式来要求废核,别让台电用核电废台湾
13-3 宗教界群起要求废核,拒绝核电才是慈悲
13-4 日台主张废核的名人越来越多
13-5 谁都有资格反核谁都没资格用核电
13-6 大家来当快活节电达人
13-7 孩子的未来不能公投 只有废核才能安心
13-8 台湾废核,可以当台湾是世界第一的广告,而且台湾废核条件世界第一

图书序言

推荐序1

核灾,熔毁人类文明核心

  从福岛回来后,耳朵仍然幻听到辐射侦测器急促的警报声响,背嵴到手心发麻。

  今年五、六月间,我在三十天内去了两趟福岛核灾灾区,进入二十公里内的管制区,也到了福岛第一核电、第二核电的门口。到了现场,才知道过去阅读再多的报导、论文,都没有办法领会到现场的悲凉的肃杀。

  两次福岛重灾区之行,都是初夏艳阳高照的好天气,气温在二十五度至二十七度间,但两次同行的人,都说背嵴寒意深重。我回来后,一直想这是什么原因,为什么这种寒意在盛夏的台北仍在心头。

  「你离我远一点,你身上有辐射。」在台北仍有人对我开歧视性的玩笑,而福岛数十万人却居住生活在高辐射区两年。逃出灾区的人,到了外地,同时受到在地人同情与歧视。在福岛居酒屋中,当地人议论着,因为核灾,可能会冲击日本行之数百年的户籍制度,未来来自是福岛的人,子子孙孙都会受到歧视。

  在福岛第一大城郡山市,人口三十三万,和三十万人的福岛市,都离福岛核一约六十多公里,但我测量大部分地点辐射都高于应撤离的限值,但是政府、人民、学者者假装若无其事,五月间大学毕业入社的新人,被老社员灌醉倒卧在高辐射的热点上,也若无其事。过了快一个月,才悟到:核灾两年后,辐射依旧在,但在日本社会虚伪的假装若无其事,在掩埋真相,正把文明社会中的核心给销蚀掉,就像是苹果的心烂掉了,而外表仍是光鲜的样子。

  黎儿的这本书,揭开了不易轻见的真相,读后,加重了悲凉与麻木,因为我相信,台湾人民与政府的无知与无能,离核灾已经不远了,希望黎儿的书能再唤醒更多的人。

绿色消费者基金会董事长 方俭

推荐序2

生命中的选择

  每天睁开眼,食衣住行柴米油盐都要立刻抉择,不然就得挨饿或行不得。每个人从长期生活经验的累积发展出个人食衣住行的好恶,不假思索就可做出决定的层次,所费精力不可等闲视之。除影响个人心情或荷包外,看似无关痛痒,却是维系家庭社会的基础。对于该不该用核电?许多人认为只要有电用,来源让「专家」们决定。只是,做决定的专家如果眼中只有私利,或根本专业不足,会是什么样的结果?

  黎儿这本书,从细细描绘福岛核灾后,日本人在生活的各种细节遭遇的困境、无奈与愤慨开始,原本琐碎生活中小小的一点快乐从此不在,食衣住行每个细节都必须考虑再三,分分秒秒都必须提心吊胆,不论老少人生就此被定格。想究责、申诉却找不到具体对象,因为核电专家早已将他们的利益融入法制。

  生活困扰只是不停下滑沉沦的开始。车诺比核灾后四年开始出现甲状腺癌,但今年福岛已有学童被证实罹患甲状腺癌;美国摩索博士调查车诺比疏散区内生物, 发现区内鸟与昆虫多肿瘤、畸形与白内障,且雄性缺乏繁殖能力。人也类似,附近许多孩童罹癌,智障或肢体不全;实在没有能力照顾的家庭,只能将小朋友送去孤儿院。如果辐射物质污染环境,迟早会透过唿吸饮食进入人体,影响不仅是使用核电的你我,我们的子孙、世世代代的子孙,就像车诺比核灾区的鸟与昆虫, 一生早在二十多年前核灾发生时被决定,不得翻身。

  今年底,拥核的执政者希望利用有瑕疵的公投让胡乱拼凑的核四过关运转;看看日本人今日的种种困扰,试想他们即将面对的未来。日本人过去没有选择的机会,  只能懊恼;台湾今天有选择阻挡核灾发生的机会,万万不可放过啊。

台湾大学大气科学教授  徐光蓉

推荐序3

谢谢黎儿的苦口婆心

  认识黎儿不算短的时间,不论从家庭旅游中的相处,或报纸杂志上的文章,黎儿给我的印象总是感性理性兼俱、观察入微且见解中肯。但直到去年底因为康永的推荐,读了黎儿关于核能真相一系列的书,才算真正认识她。犀利的笔锋下、呈现巨大魄力和对台湾的真挚关心。在这本新书里,记者的热血加上为母则强的天性,让她不计毁誉的一再大声疾唿。敬佩之心再度油然升起!

  必须谢谢黎儿。她的书,是妈妈监督核电厂联盟成立前,重要的参考资料之一。有很多人在阅读后惊醒,发现台湾核电厂的问题原来这么复杂而重要。过去我和许多人的不关心(不论原因为何),几乎让我们放弃了改变命运的机会。幸好,现在还来得及!

  其实,台湾有许多先知先觉的公民团体,一直推动核能议题的讨论和觉醒,只可惜一方面因为专业复杂度高,一方面又政治化太深,让明明应该关心自身权益的大众选择冷漠以对。在核ㄧ、二、三厂的核废料超高量存放在核电厂中的现在,且逢工程品质堪虞的核四接近完工之际,这种冷漠态度正适足以陷台湾的未来于万劫不复之地。因此,当亲身见证福岛核灾恐怖后果的黎儿,分享她採访报导的第一手消息,并殷切唿吁台湾民众反核废核时,她的影响力是巨大深远的。我们因而得以在仍有努力空间的今天,再一次仔细看看各种资料、听听不同说法,分析比较何种选择才是对台湾、对孩子们负责的决定。

  只要有心、愿意提前计画努力,环境保护和经济成长不是二择一的问题。为了保护我们的下一代、照顾台湾和地球的命脉,我们必须在扩展经济、创造就业机会时,更有远见的推展新能源和节能措施。这是世界的趋势,更是迎向未来台湾最好的选项。

妈妈监督核电厂联盟发起人 陈蔼玲

推荐序4

告别核电年代,向未来出发吧!

  二○一三年三月九日,这一天,我们写下了历史。

  成千上万的自主公民包围了博爱特区,让执政者看到废核的庞大民意,告诉政府:「请勇敢告别核电,人民可以决定自己的未来!」

  在今年上街人数冲破二十多万的废核大游行中,不但有许多新生代力量的出现,也看到长年以来许多坚持不懈的身影,表达的都是同样身而为人的基本诉求,都是同样对生态与未来的殷殷期待,期待核能威胁可以就此终结在我们这一代。

  回顾福岛核灾后的这两年多来,政府与拥核集团仍然持续不断地放出对己方有利的烟雾弹。

  例如福岛核灾没死一个人、福岛辐射量下降没有影响等等,想要说服民众核灾的威胁逐渐远去,但始料未及的是,台日之间蓬勃的民间交流突破了资讯封锁,关于核灾种种骇人的真相纸包不住火,在台湾各地如星火燎原地扩散开来,各界纷纷积极发声反核,这些公民行动的崛起,不仅仅是对于核灾的恐惧,更奠基于二十多年来反核运动的坚持与积累。

  作家刘黎儿可以说是这一波艺文界反核率先揭竿而起的旗手,由于她全家定居东京,对于核灾的种种影响不但感同身受,更对台湾的核电危机忧心忡忡,这两年来以极大的意志力持续不断书写,不畏来自拥核集团的威胁与攻击,勇敢揭露关于福岛、关于核电的种种真相,为台湾带来最新的核电资讯,也以平易近人的文字与角度,为反核大众带来强而有力的知识后盾,更影响了许多意见领袖与名人,开始一同思考加入废核的行列。

  二○一三年,台湾的废核民意达到前所未有的新高,是废核关键的一年,也是废核行动集结的一年。参加游行的人数多少不是最大的重点,这次烽火四起的反核风潮,全台各公民团体的响应与串联,从下而上引发多元参与民间活力,各个专业领域者自发无偿地去倡议、实践与行动,开始质疑官方长期片面垄断的资讯,思考台湾能否有另一种发展可能,人民能够一致行动到这么强烈深入的地步,这件事意义重大非凡,掌权者绝对应该对此感到备受威胁。

  台湾社会正面对生活方式与价值观转变的关键时刻,这是一场攸关所有人的未来之战,我们都可以为自己,同时为下一代选择想要的未来,一个安全的未来,一个永续的未来,一个充满生机的未来,让我们鼓励更多人勇于告别核电年代,向未来出发吧!

绿色公民行动联盟秘书长 崔愫欣

图书试读

作者序
刘黎儿

废核-才能守护孩子的生命及这块土地,才有未来


许多人问我为什么反核,我虽反核,但两年多来,我主张的是「废核」,不是「反核」,也不是目标定在遥远多年后的「非核」。也有人认为我是不是不太性急了,我或许是性急的,但最主要还是因为台湾的核电高危险状态是令人无法不焦虑。

至今没发生核灾本身就是天佑台湾,但或许下一刻就会发生,而核灾一旦发生,是无法挽回的。台湾是一次就完了,这样的风险,谁也承担不起的,而核灾只要发生,就来不及了。

福岛核灾发生两年四个月了,但福岛核一现在每天也会出现无法收拾的新恐慌,不要说福岛及周边的孩子、大人致癌等健康受害严重。山河都遭辐射污染,现在每天放出大量的辐射物质到空气及海里,数十万人避难,资产价值归零。福岛人说:「两年多下来,没有哪件事是有好转迹象的!」在名古屋以东地区的许多父母至今不敢给小孩喝牛奶或吃近海鱼贝,没有一刻能掉以轻心。生活点点滴滴还笼罩在辐射污染的阴影里,许多无力从日本脱出的父母嗟叹这不是大家要的日子。

许多福岛人或日本人大声疾唿:「还给我美丽山河!还给我干净的天空!还给我清洁的海洋!还给我福岛!还给我日本!还给我没有辐射污染的世界!还给我孩子们的未来!」但核灾发生,一切太迟了,老天也还不回这些人最基本想要的东西。

我们是为了活下去才用电,而不是为了死亡才用电的。至今我们遭蒙骗,以为核电是安全的,但其实最危险的;以为核电是干净的,其实是大排热大排碳的,而且制造的剧毒百万年才能无毒化;以为核电是便宜的,但其实是最昂贵的发电方式。台湾乃至南韩、法国等都是靠税金补贴的,更重要的是狭窄而人口密集的台湾,既有的老朽核电或早该停建的核四是全球最危险的。相当于二十三万颗广岛原子弹份量的高阶核废料储存方式也是全球最危险,随时可能酿出毁灭全台乃至北半球的大事故,而且也因为台湾不稳定的新生地层,核废料储放处完全无解。

核电是非常不必要的绝对恶,发生核灾让数十万乃至数百万人有家归不得,数百万人的事业、人生及打算养育后代的山河全毁外,即使不发生核灾,核电厂平时也放出大量辐射物质污染环境,戕害脆弱的孩子、妇女。像台湾各地辐射剂量都比灾后东京等地高几倍,而且核电维修或收拾核灾,乃至未来拆炉等,都需要许多核电员工被曝卖命,非常不人道。

过去我们不知道就算了,但现在知道了,就不能再用自取灭亡的核电了。最重要的是,台湾根本不缺电,没核电也完全没问题,台湾发电设备过剩,即使尖峰也剩二十二%~三十%,不须再生能源也能马上废核。再者,台湾有再生能源可以取代火力发电,而非核电,政府及拥核者勿再继续误导国民,没替代能源无法废核的谎言请勿继续说了。

核电是不能选的,也不必选,核电原本就不是选项,这件事是黑白分明的。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淡淡的忧郁又带着一丝希望的色调,非常引人深思。我一直关注核能议题,总觉得离我们既近又远,但又切实影响着我们下一代的生存环境。每次看到新闻里关于核废料处理的讨论,心里都会升起一股莫名的担忧。这本书的标题“废核:给孩子安心的未来”,简直是直击我心,也让我对书的内容充满期待。我猜这本书不只是在陈述事实,更应该是在探讨一种可能性,一种让我们能够为孩子留下更美好、更安全世界的可能性。也许作者会从更宏观的角度,比如国际能源转型、再生能源的潜力,或者是一些我们未曾想过的创新解决方案来展开叙述。我很想知道,在作者看来,我们如何才能真正地“废核”,并且给下一代一个不用活在核阴影下的未来。这种对未来的责任感,以及对孩子们的爱,是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一些启发,让我更了解这个议题,也更清楚我们能做些什么。

评分

我是一位长期关注环保议题的读者,尤其对能源发展与代际公平有着深刻的思考。这本书的书名《废核:给孩子安心的未来》,准确地击中了我的兴趣点。我猜测这本书不会仅仅停留在对核能的批判,而是会提供一套更为全面和积极的解决方案。或许,作者会深入研究全球范围内成功的能源转型案例,分析其背后的驱动因素和挑战,并从中提炼出适合台湾的经验。我也期待书中能够探讨一些前沿的清洁能源技术,比如第四代核能、先进的储能技术,甚至是一些更具颠覆性的能源概念。同时,作为一名家长,我更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教育层面的启示,如何让下一代认识到能源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能够成为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参与者和建设者。总之,这本书在我看来,应该是一本充满前瞻性、富有建设性,并且能够激发读者行动力的读物。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简单而有力,直指我们当下最关切的问题之一:如何为我们的孩子创造一个更安全、更可持续的生存环境。作为一名普通的台湾市民,我对核能议题一直保持着高度的关注。每一次关于核电站安全运行的报道,都会让我心生不安,更不用说那些长期存在的核废料处理难题了。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在呼唤一种更负责任的能源发展模式,一种真正将子孙后代的福祉放在首位的思考方式。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突破性的视角,或许是对现有能源政策的深刻反思,或许是对新兴清洁能源技术的详细介绍,甚至是对社会力量在推动能源转型中的作用的探讨。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们描绘一个清晰的“安心未来”的蓝图,并且告诉我们,实现这个蓝图的具体路径是什么。

评分

当我看到《废核:给孩子安心的未来》这个书名时,一股强烈的共鸣瞬间涌上心头。在这个世代更迭的关键时期,我们肩负着为下一代铺设一条更光明道路的使命。核能,这个在现代社会扮演着复杂角色的能源,其潜在的风险与长远的遗留问题,始终是许多人心中难以抹去的忧虑。我相信,这本书的作者一定是对核能议题有着深刻的洞察,并且秉持着一种对生命、对未来负责的态度。我猜想,书中会以一种理性而又不失情感的方式,深入浅出地剖析核能的利弊,并且着力探讨“废核”这一议题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或许,作者会从宏观的能源政策、科技创新的角度,也可能从微观的个人行为、社会动员的角度,来阐述如何逐步迈向一个无核的未来。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价值的唤醒,一种对我们这一代人提出的严肃挑战。

评分

读到这本书的书名,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许多画面。想象一下,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下,未来世代的孩子们不再需要担心核辐射的威胁,不再需要在核电厂旁边担惊受怕,他们的童年是充满阳光和欢笑的,而不是被潜在的危险所笼罩。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对我们所有人的一次叩问,也是一次关于责任的提醒。我想,作者肯定会深入剖析核能的风险,从科学、伦理、经济等多个层面去解读“废核”的可能性与必要性。或许,书中还会探讨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就能参与的行动,比如支持绿色能源、减少能源消耗等等。我很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建议,让我们普通人也能为“安心的未来”出一份力。毕竟,孩子的未来,是我们所有人的未来,这不仅仅是一本书的口号,更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