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311大地震至今已两年光阴,核灾在日本肆虐的残迹还未抹灭,
但,人们似乎已经忘了伤害的痛与恐惧。
本书作者长期居住日本观察,告诉我们:核灾还是进行式。
辐射放射物质测量值依旧超标,
家乡的窗子已不能称之为窗,深怕一打开辐射物就会趁缝熘进来屋内;
家乡的土壤已经无法耕种,不敢闻花香、食物也都被污染。
连小孩子都用一种令人心疼的口气说:「反正会死,不想读书了。」
而政府的谎言持续充斥着,无法坦承无解的核废料问题,
这些历历在目的惨痛教训提醒我们,若不废核,台湾即将成为下一个福岛!
核灾是不可逆的毁灭性伤害,是无论怎么整理都回复不了的,
数以百万人将无法重返家园,土地、海洋、大气都严重污染,
人们必须抛弃人生、健康,这样的悲剧甚至将持续至万年。
本书循序渐进地呈现各种核灾影响面相、揭开不为人知的核电谎言,
作者在日本观察福岛核灾后灾民的苦难生活,
用真实生活为鑑,提醒读者日本承受的核灾代价;
用实际数据引证,告诉读者台湾面临的核电威胁。
指出台湾核电政策的严重缺失、认清核电危险的本质。
并提出废核具体做法,以迈向无核世界为未来的第一目标。
人生短短数十年,比起核灾的漫长影响,人的寿命只是九牛一毛。
或许你眼前看不到这些悲剧,所以不在乎,
或许你人生中不会经历这些苦痛,所以选择忽视,
但你不能不知道,我们的选择将关乎到所有人类的后代,
我们的下一代、朋友的孩子、所有孩子的孩子……
台湾的核电危险度高居世界第一,我们可以有别的选择,
用行动去废核,别让核电废了台湾。
作者简介
刘黎儿
旅居日本的资深媒体人与知名作家。
基隆人,毕业于台湾大学历史系,后进入台大历史研究所,1982年赴日,曾担任《中国时报》驻日特派员、东京支局长,现为专职作家,为《苹果日报》《自由时报》《今周刊》《新新闻周报》《La Vie》《瑞丽伊人风尚》等刊物专栏作家,书写对于日本都会情爱和生活文化的观察与解析。
亲身经历日本311震灾后,积极奔走、联系日本各地反核团体,促成《核电员工最后遗言:福岛事故十五年前的灾难预告》一书中文版的翻译出版,并採访各领域核电厂工作人员,揭开核安的潘朵拉盒子,让令人感到荒谬至极的核电厂运作实况,揭露在读者面前。诚心希望她挚爱的两个地方,台湾与日本,不会再发生可怕的核灾。着有《我们经不起一次核灾:政府不回答,也不希望你知道的52件事》、《台湾必须废核的10个理由》。
前言
自序 废核-才能守护孩子的生命及这块土地,才有未来
第一章 福岛核灾还是现在进行式
1-1 智惠子甚至失去了福岛的天空
1-2 为了孩子只好迁居,远离家乡
1-3 不能深唿吸之痛苦 ,窗子无法称之为窗子
1-4 两年了,还有三十几万人有家归不得
1-5 福岛孩子们的绝望─我或许会得癌
1-6 海产污染加重 少碰为妙
1-7 辐射污染无国界 山珍海味全走味
1-8 七十八万贝克辐射污染鱼,海洋污染实态恐怖,海陆食物确认产地再下口
1-9 从居酒屋消失的鱼─安全的美食在哪里?
第二章 福岛核灾真相,台湾不要成为下一个福岛
2-1 任何社会都无法承担核灾后果
2-2 日本国会认定福岛核灾是人祸,现在也还是危险状态
2-3 福岛核灾到底排出多少辐射物质?─史上最大规模的核灾
2-4 福岛核灾收拾危机重重,辐射污染还在扩大中
2-5 核灾损失知多少?收拾核灾需要多少钱?
2-6 福岛核灾破坏数百万人生活,百兆日圆赔不完
2-7 电力公司高层得赔偿与负刑责
2-8 核电工健康成为牺牲,福岛核一五年后人手将无以为继
2-9 谁都不想成为第二个福岛
第三章 谁说福岛核灾没死人
3-1 谁说福岛核灾没死人
3-2 谁说广岛没问题
3-3 核灾死亡知多少,当局一手遮天
第4章 如果台湾发生核灾
4-1 台湾发生核灾全没有逃生路
4-2 如果台湾发生核灾,台湾人要怎么办?
4-3 发生核灾时,别指望政府了
4-4 福岛辐射伤害现在才开始,台湾拥核者居然说核灾辐射能抗癌
第5章 核废料,无解
5-1 台湾人你躺在二十三万颗核弹上
5-2 兰屿、福岛的孩子为我们忍受被曝
5-3 总统,你知道用过的燃料棒在哪里吗?
5-4 隐形辐射刀已在伤害台湾人
5-5 不容台电继续乱烧核废料
第6章 若不废核,台湾将成为下一个福岛
6-1 台湾核电是全球最危险的,每次都上榜
6-2 台湾只会发生台湾核灾
6-3 台湾核四安全数值差很大,连福岛都无法比
第7章 原来核灾离我们这么近
7-1 台湾最应该记取教训,但台湾最没有
7-2 核四酿灾七百万人死是一点也不夸张的
7-3 台电算不清耐震系数,藐视核电建在地震带上的恐怖-台湾核电全在断层上,应该停转停建
7-4 日本人在灾后最大的教训就是不要相信所谓核工学者、专家
7-5 国际核能同业组织或专家都互相掩护
第8章 老朽核电必须赶快停转
8-1 除四延三?拜託拿出良心吧
8-2 台湾最危险核电厂─核二
8-3 核二厂八千束用过的燃料棒可能造成人类危机
第9章 核灾发生就来不及一定要事前阻止
9-1 核灾是无法补救的
9-2 发生核灾再废厂就来不及了,总统、院长、经长,乃至原能会别说没常识的话
9-3 核电、核废、核灾的辐射伤害─孩子及年轻人承担后果,生态也改变
9-4 辐射能最伤害儿童,致癌死亡率倍数惊人
9-5 核电厂附近孩子容易致癌
9-6 辐射健康伤害,祸延三代
9-7 没有核电,巨大变形水母都消失
9-8 福岛核灾影响,生物出现畸形
第10章 核电核灾充满谎言
10-1 第一次氢爆前就已放出大量辐射物质,政府不顾居民死活而未公佈
10-2 核电厂内外都是谎言,隐匿事故成性
10-3 台湾其实发生多次核灾了
10-4 台湾人不是辐射超人,清大、原能会应公佈真相
10-5 因为说谎遮掩而让人丧命─台湾辐射屋还是现在进行式
10-6 核电风险跟搭机或高铁大不同
10-7 美国牌打不通,别乱打日本牌来拥核
第11章 福岛核灾后的世界废核、减核趋势
11-1 无利可图又危险,美法核电相继提前废炉
11-2 用核四电费才会上涨,经长、台电恐吓太荒谬
11-3 绿电超越核电,绿电才是世界趋势
11-4 台湾没核电也没问题,台电藏电─台电恐吓缺电的五大谎言
第12章 迈向无核世界
12-1 不示威则政治不反映民心,不废核则对不起年轻人
12-2 不要为了核电,而拿孩子生命当赌注
12-3 德国废核还有电可卖,二○一二年也是电力净输出国,温暖了核电大国的法国
第13章 台湾废核条件世界第一,许给孩子安心的未来
13-1 维持核电及废炉都是天价,废核才是正途
13-2 每个人用自己的方式来要求废核,别让台电用核电废台湾
13-3 宗教界群起要求废核,拒绝核电才是慈悲
13-4 日台主张废核的名人越来越多
13-5 谁都有资格反核谁都没资格用核电
13-6 大家来当快活节电达人
13-7 孩子的未来不能公投 只有废核才能安心
13-8 台湾废核,可以当台湾是世界第一的广告,而且台湾废核条件世界第一
推荐序1
核灾,熔毁人类文明核心
从福岛回来后,耳朵仍然幻听到辐射侦测器急促的警报声响,背嵴到手心发麻。
今年五、六月间,我在三十天内去了两趟福岛核灾灾区,进入二十公里内的管制区,也到了福岛第一核电、第二核电的门口。到了现场,才知道过去阅读再多的报导、论文,都没有办法领会到现场的悲凉的肃杀。
两次福岛重灾区之行,都是初夏艳阳高照的好天气,气温在二十五度至二十七度间,但两次同行的人,都说背嵴寒意深重。我回来后,一直想这是什么原因,为什么这种寒意在盛夏的台北仍在心头。
「你离我远一点,你身上有辐射。」在台北仍有人对我开歧视性的玩笑,而福岛数十万人却居住生活在高辐射区两年。逃出灾区的人,到了外地,同时受到在地人同情与歧视。在福岛居酒屋中,当地人议论着,因为核灾,可能会冲击日本行之数百年的户籍制度,未来来自是福岛的人,子子孙孙都会受到歧视。
在福岛第一大城郡山市,人口三十三万,和三十万人的福岛市,都离福岛核一约六十多公里,但我测量大部分地点辐射都高于应撤离的限值,但是政府、人民、学者者假装若无其事,五月间大学毕业入社的新人,被老社员灌醉倒卧在高辐射的热点上,也若无其事。过了快一个月,才悟到:核灾两年后,辐射依旧在,但在日本社会虚伪的假装若无其事,在掩埋真相,正把文明社会中的核心给销蚀掉,就像是苹果的心烂掉了,而外表仍是光鲜的样子。
黎儿的这本书,揭开了不易轻见的真相,读后,加重了悲凉与麻木,因为我相信,台湾人民与政府的无知与无能,离核灾已经不远了,希望黎儿的书能再唤醒更多的人。
绿色消费者基金会董事长 方俭
推荐序2
生命中的选择
每天睁开眼,食衣住行柴米油盐都要立刻抉择,不然就得挨饿或行不得。每个人从长期生活经验的累积发展出个人食衣住行的好恶,不假思索就可做出决定的层次,所费精力不可等闲视之。除影响个人心情或荷包外,看似无关痛痒,却是维系家庭社会的基础。对于该不该用核电?许多人认为只要有电用,来源让「专家」们决定。只是,做决定的专家如果眼中只有私利,或根本专业不足,会是什么样的结果?
黎儿这本书,从细细描绘福岛核灾后,日本人在生活的各种细节遭遇的困境、无奈与愤慨开始,原本琐碎生活中小小的一点快乐从此不在,食衣住行每个细节都必须考虑再三,分分秒秒都必须提心吊胆,不论老少人生就此被定格。想究责、申诉却找不到具体对象,因为核电专家早已将他们的利益融入法制。
生活困扰只是不停下滑沉沦的开始。车诺比核灾后四年开始出现甲状腺癌,但今年福岛已有学童被证实罹患甲状腺癌;美国摩索博士调查车诺比疏散区内生物, 发现区内鸟与昆虫多肿瘤、畸形与白内障,且雄性缺乏繁殖能力。人也类似,附近许多孩童罹癌,智障或肢体不全;实在没有能力照顾的家庭,只能将小朋友送去孤儿院。如果辐射物质污染环境,迟早会透过唿吸饮食进入人体,影响不仅是使用核电的你我,我们的子孙、世世代代的子孙,就像车诺比核灾区的鸟与昆虫, 一生早在二十多年前核灾发生时被决定,不得翻身。
今年底,拥核的执政者希望利用有瑕疵的公投让胡乱拼凑的核四过关运转;看看日本人今日的种种困扰,试想他们即将面对的未来。日本人过去没有选择的机会, 只能懊恼;台湾今天有选择阻挡核灾发生的机会,万万不可放过啊。
台湾大学大气科学教授 徐光蓉
推荐序3
谢谢黎儿的苦口婆心
认识黎儿不算短的时间,不论从家庭旅游中的相处,或报纸杂志上的文章,黎儿给我的印象总是感性理性兼俱、观察入微且见解中肯。但直到去年底因为康永的推荐,读了黎儿关于核能真相一系列的书,才算真正认识她。犀利的笔锋下、呈现巨大魄力和对台湾的真挚关心。在这本新书里,记者的热血加上为母则强的天性,让她不计毁誉的一再大声疾唿。敬佩之心再度油然升起!
必须谢谢黎儿。她的书,是妈妈监督核电厂联盟成立前,重要的参考资料之一。有很多人在阅读后惊醒,发现台湾核电厂的问题原来这么复杂而重要。过去我和许多人的不关心(不论原因为何),几乎让我们放弃了改变命运的机会。幸好,现在还来得及!
其实,台湾有许多先知先觉的公民团体,一直推动核能议题的讨论和觉醒,只可惜一方面因为专业复杂度高,一方面又政治化太深,让明明应该关心自身权益的大众选择冷漠以对。在核ㄧ、二、三厂的核废料超高量存放在核电厂中的现在,且逢工程品质堪虞的核四接近完工之际,这种冷漠态度正适足以陷台湾的未来于万劫不复之地。因此,当亲身见证福岛核灾恐怖后果的黎儿,分享她採访报导的第一手消息,并殷切唿吁台湾民众反核废核时,她的影响力是巨大深远的。我们因而得以在仍有努力空间的今天,再一次仔细看看各种资料、听听不同说法,分析比较何种选择才是对台湾、对孩子们负责的决定。
只要有心、愿意提前计画努力,环境保护和经济成长不是二择一的问题。为了保护我们的下一代、照顾台湾和地球的命脉,我们必须在扩展经济、创造就业机会时,更有远见的推展新能源和节能措施。这是世界的趋势,更是迎向未来台湾最好的选项。
妈妈监督核电厂联盟发起人 陈蔼玲
推荐序4
告别核电年代,向未来出发吧!
二○一三年三月九日,这一天,我们写下了历史。
成千上万的自主公民包围了博爱特区,让执政者看到废核的庞大民意,告诉政府:「请勇敢告别核电,人民可以决定自己的未来!」
在今年上街人数冲破二十多万的废核大游行中,不但有许多新生代力量的出现,也看到长年以来许多坚持不懈的身影,表达的都是同样身而为人的基本诉求,都是同样对生态与未来的殷殷期待,期待核能威胁可以就此终结在我们这一代。
回顾福岛核灾后的这两年多来,政府与拥核集团仍然持续不断地放出对己方有利的烟雾弹。
例如福岛核灾没死一个人、福岛辐射量下降没有影响等等,想要说服民众核灾的威胁逐渐远去,但始料未及的是,台日之间蓬勃的民间交流突破了资讯封锁,关于核灾种种骇人的真相纸包不住火,在台湾各地如星火燎原地扩散开来,各界纷纷积极发声反核,这些公民行动的崛起,不仅仅是对于核灾的恐惧,更奠基于二十多年来反核运动的坚持与积累。
作家刘黎儿可以说是这一波艺文界反核率先揭竿而起的旗手,由于她全家定居东京,对于核灾的种种影响不但感同身受,更对台湾的核电危机忧心忡忡,这两年来以极大的意志力持续不断书写,不畏来自拥核集团的威胁与攻击,勇敢揭露关于福岛、关于核电的种种真相,为台湾带来最新的核电资讯,也以平易近人的文字与角度,为反核大众带来强而有力的知识后盾,更影响了许多意见领袖与名人,开始一同思考加入废核的行列。
二○一三年,台湾的废核民意达到前所未有的新高,是废核关键的一年,也是废核行动集结的一年。参加游行的人数多少不是最大的重点,这次烽火四起的反核风潮,全台各公民团体的响应与串联,从下而上引发多元参与民间活力,各个专业领域者自发无偿地去倡议、实践与行动,开始质疑官方长期片面垄断的资讯,思考台湾能否有另一种发展可能,人民能够一致行动到这么强烈深入的地步,这件事意义重大非凡,掌权者绝对应该对此感到备受威胁。
台湾社会正面对生活方式与价值观转变的关键时刻,这是一场攸关所有人的未来之战,我们都可以为自己,同时为下一代选择想要的未来,一个安全的未来,一个永续的未来,一个充满生机的未来,让我们鼓励更多人勇于告别核电年代,向未来出发吧!
绿色公民行动联盟秘书长 崔愫欣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淡淡的忧郁又带着一丝希望的色调,非常引人深思。我一直关注核能议题,总觉得离我们既近又远,但又切实影响着我们下一代的生存环境。每次看到新闻里关于核废料处理的讨论,心里都会升起一股莫名的担忧。这本书的标题“废核:给孩子安心的未来”,简直是直击我心,也让我对书的内容充满期待。我猜这本书不只是在陈述事实,更应该是在探讨一种可能性,一种让我们能够为孩子留下更美好、更安全世界的可能性。也许作者会从更宏观的角度,比如国际能源转型、再生能源的潜力,或者是一些我们未曾想过的创新解决方案来展开叙述。我很想知道,在作者看来,我们如何才能真正地“废核”,并且给下一代一个不用活在核阴影下的未来。这种对未来的责任感,以及对孩子们的爱,是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一些启发,让我更了解这个议题,也更清楚我们能做些什么。
评分我是一位长期关注环保议题的读者,尤其对能源发展与代际公平有着深刻的思考。这本书的书名《废核:给孩子安心的未来》,准确地击中了我的兴趣点。我猜测这本书不会仅仅停留在对核能的批判,而是会提供一套更为全面和积极的解决方案。或许,作者会深入研究全球范围内成功的能源转型案例,分析其背后的驱动因素和挑战,并从中提炼出适合台湾的经验。我也期待书中能够探讨一些前沿的清洁能源技术,比如第四代核能、先进的储能技术,甚至是一些更具颠覆性的能源概念。同时,作为一名家长,我更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教育层面的启示,如何让下一代认识到能源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能够成为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参与者和建设者。总之,这本书在我看来,应该是一本充满前瞻性、富有建设性,并且能够激发读者行动力的读物。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简单而有力,直指我们当下最关切的问题之一:如何为我们的孩子创造一个更安全、更可持续的生存环境。作为一名普通的台湾市民,我对核能议题一直保持着高度的关注。每一次关于核电站安全运行的报道,都会让我心生不安,更不用说那些长期存在的核废料处理难题了。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在呼唤一种更负责任的能源发展模式,一种真正将子孙后代的福祉放在首位的思考方式。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突破性的视角,或许是对现有能源政策的深刻反思,或许是对新兴清洁能源技术的详细介绍,甚至是对社会力量在推动能源转型中的作用的探讨。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们描绘一个清晰的“安心未来”的蓝图,并且告诉我们,实现这个蓝图的具体路径是什么。
评分当我看到《废核:给孩子安心的未来》这个书名时,一股强烈的共鸣瞬间涌上心头。在这个世代更迭的关键时期,我们肩负着为下一代铺设一条更光明道路的使命。核能,这个在现代社会扮演着复杂角色的能源,其潜在的风险与长远的遗留问题,始终是许多人心中难以抹去的忧虑。我相信,这本书的作者一定是对核能议题有着深刻的洞察,并且秉持着一种对生命、对未来负责的态度。我猜想,书中会以一种理性而又不失情感的方式,深入浅出地剖析核能的利弊,并且着力探讨“废核”这一议题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或许,作者会从宏观的能源政策、科技创新的角度,也可能从微观的个人行为、社会动员的角度,来阐述如何逐步迈向一个无核的未来。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价值的唤醒,一种对我们这一代人提出的严肃挑战。
评分读到这本书的书名,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许多画面。想象一下,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下,未来世代的孩子们不再需要担心核辐射的威胁,不再需要在核电厂旁边担惊受怕,他们的童年是充满阳光和欢笑的,而不是被潜在的危险所笼罩。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对我们所有人的一次叩问,也是一次关于责任的提醒。我想,作者肯定会深入剖析核能的风险,从科学、伦理、经济等多个层面去解读“废核”的可能性与必要性。或许,书中还会探讨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就能参与的行动,比如支持绿色能源、减少能源消耗等等。我很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建议,让我们普通人也能为“安心的未来”出一份力。毕竟,孩子的未来,是我们所有人的未来,这不仅仅是一本书的口号,更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