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密码:台湾「进步」启示录

文明密码:台湾「进步」启示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台湾
  • 文明
  • 进步
  • 社会
  • 文化
  • 历史
  • 政治
  • 转型
  • 启示
  • 观察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以宏观的视野,体检台湾自然环境痼疾
  以微观的角度,诊断台湾人的生活文明病
  《经典》编辑团队倾全力投入
  彻底调查生态环境的恶质化
  并探讨食衣住行美育等日常面向的文化质地
  为台湾的永续生存寻求解答

  过去数十年来,台湾急于迈向现代化,在文明的轨道上狂飙勐进,将他国的百年大业浓缩速成。然而在经济起飞、发展进步的背后,台湾从大自然、社会结构到幽微人心,都付出了巨大代价,疲惫不堪。而真正理想的美好生活,还离我们十分遥远。

  《经典》长期关心环境议题,《文明密码》从人文的角度,分别揭开大环境与生活周遭的问题,在常民文化里见微知着,并提出适切的愿景,思索这组文明密码的破解之道,为台湾指引一条通往美好生活的新方向。

  本书以【文明的代价】和【生活的密码】两个篇章,分别揭开大环境与生活周遭的问题,并提出适切的愿景。

  【文明的代价】以宏观的角度,为台湾环境做总体检。探讨最古老植物笔筒树的消逝、隐隐作痛的地层下陷、再生能源的踯躅不前、从空气品质的恶化,以及迫切需要的国土规画。

  【生活的密码】以微观的角度,诊断台湾人生活的文明病。从食物和衣服的过量消费,省思需要和想要的界线;从住宅和交通的友善度,重新计算台湾的进步指数;从教育敲响的警钟,唿吁产官学合作,让台湾人民重建自信;最后,从美感经验的重塑,盼能寻回属于自己的文化质地。

  ◎本书内容荣获吴舜文新闻奖专题新闻摄影奖、荣获扶轮社公益新闻金轮奖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推荐序 请用文明滋养我 王志宏
楔子 文明的方向

上篇【文明的代价】
生态危机--古老原生植物之死
水土失调--地层下陷的启示
碳霾将至--新旧能源拉锯战
隐形杀手--无所不在的PM2.5
国之根本--迫切的国土计画

下篇【生活的密码】
食到尽头--厨余的问题与反思
食在忧虑--界线外的食品安全漏洞
国王的新衣--穿透服饰的消费文化
打造好老宅--迎接超高龄社会
寻找永续窝--绿建筑的梦想与现实
难行仍行--迈向理想的交通规画
突围与出路--重整公共运输
人才慌--从单一到多元的教育知道
寻回学习力--给每个孩子机会
美之变奏曲--从空间到设计的练旧出新
在地的想像--市井活力的美学重现

图书序言

推荐序

请用文明滋养我--显性与隐性文明解构与省思

  文明是物种的生活习性,以及延展出来的一切衍生物。生物形态,社会形态,环境生态相互交织与碰撞创造产生出的火花即文明。其又可分明显可见的显性文明如建筑、文学与行为等。另一种相对的隐性文明,即生物为求生存的行为活动。

  身为一个海岛国家的台湾,如以文字为揭开文明的序幕,也不过是短短的四百年。但这四百年间,人口由数十万到现在的两千三百万,我们如今有着全世界密度最高的人口群,我们有着全世界密度最高的公路网,在危脆与活动频繁的地壳上,我们也耸立着全世界第二高的建筑物。凭着超过两万美元的国民平均所得,我们也迈入已开发国家之林。另方面我们也建构着全世界最好的医疗系统,我们有着似乎不错的教育体系,读大学也不再是窄门,而成了坦途,也有着华文世界里最自由蓬勃的媒体市场……但我们却并不是地表上最长寿的族群,我们重学历不重实力的教育体系也明显跟不上时代的脚步,我们有着自由的媒体,但却没有最重要的媒体伦理,于是就出现了半盲文化的弱智形容词……我们当然也不是全世界最幸福的国民。

  但在南北长四百公里,东西最宽不到一百五十公里,总面积仅为三万六千平方公里的台湾岛上,却因位于亚热带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境内最高近四千公尺的高山群。岛内拥有含热带、温带到寒带的生态圈,物种多样性与丰富性举世罕见。随着文明的脚步,我们赫然发现,岛内金钱的累积愈高,环境愈发危脆。曾经四百年前的荷兰人经台因随处可见梅花鹿而以出口鹿皮为经济大宗,如今我们的电子产品的外销数字攀高,却也开始面对大自然界的示警与一波又一波的反扑。

  传统认为大自然由五种要素所构成,就是五行所指的金、水、木、火、土。随着这五个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产生变化,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经典》以因缘际会于台湾到处可见的侏罗纪时代之笔筒树,近年来不明原因之大量死亡为序曲,开启了一系列对台湾生态环境的逐渐恶质的调查,我们报导了地层下陷的原因,我们探寻新能源的可能,我们告知空污的严重,并警告着需要迫切的新视野的国土计画。环境新五行的审视,也可视为显性文明对环境的冲击,我们最终将其汇整为「文明的代价」篇。

  欧洲已开发的先进国家,如欧盟本身四亿多的人口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成熟市场。相对来讲无太多天然资源的欧盟,为了追求集体的永续生存,对环境的变异有着最敏感的标准,于是现在的欧盟标准,就成了举世最严格的制造要求。但我们细看欧洲成功之道,除了显性文明的因素外,隐性文明更是关键之所在。台湾一味追求经济成长,曾经一度因为中国的铁幕封闭而成为世界工厂,奇蹟的经济成长数字,使台湾在短短的三十年间,从贫穷而到富裕。于是我们出现了很多的建设,在那一段「人定胜天」的年代里,我们将所有工厂化,我们甚至有了「客厅即工厂」的口号。经济的成长是令人满意的,但除了财富,我们还有什么?

  在一个与外隔绝的岛屿,我们无法像陆连国,人力的便利流通,观念与行为也互相学习与模仿。我们彷如一个与世隔绝的夜郎国,除了自相批评外,没有合于台湾发展经验的借镜。我们有着卓越的医疗系统,但我们却无足够的预算人力放在人民健康第一线的食品卫生检验。我们每年都花上大笔的公路维修,但台湾道路的平整度就如同开发中国家一样满目疮痍。我们在面对十多亿人口的中国竞争中求生存之际,我们自己的教育仍在讲求菁英制,忘了我们的母数是如何的小,每年数万个菁英早就淹没在对岸的人海大军中,将每人都当菁英不离不弃才是教育之道。而历年来花费全台最多预算的台北市,竟然获得了全世界最丑的城市的封号……现实与荒谬并存于台湾多年,而我们却习以为常。《经典》尝试从食、衣、住、行、教育与美学面来一探与检视隐性的文明面,我们总结了「生活密码篇」。

  从自然要素的「五行」到每天都面临的民生问题,从显性文明到隐性文明,我们明了到我们的获得,我们的失去与我们的不足。而【文明密码】这一系列专题,也相继获得吴舜文新闻奖的专题新闻摄影奖,与扶轮社之公益新闻金轮奖的肯定。我们知晓,我们解构「文明的密码」是要为台湾的永续生存寻求解答!

经典杂志总编辑 王志宏

楔子

文明的方向

  如果文明是一辆不回头的列车,它究竟要将我们带往何方?

  首先将台湾置于座标轴上,尝试定位。横轴代表大环境的裂变,纵轴则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生活琐事,其中映照出我们的习惯、态度和价值观。交叉比对之后,天人关系显得立体清晰。

  文明是人类高度智慧下的产物,让人类摆脱蛮荒、迈向工业化,而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欢心拥抱坚固住居、便捷运输、都市发展和繁荣经济,但在文明的铁蹄踏过之后,亦留下了生态浩劫、能源危机与崩溃的大地。人类切断了与自然相连的脐带,既不再从属于这片土地,且反倒成为主宰者,对环境展开了一场漫长的掠夺。

  《经典》长期关心环境议题,《文明密码》增添了人文的角度,将大环境的问题延伸至日常生活当中,从常民文化里见微知着,分析究竟是何种价值观,影响着台湾的社会变迁。

  过去数十年来,台湾为了加速现代化的进程,狂命奔驰于文明的轨道上,将他国的百年大业,浓缩在短短的时程内完成。不但制造出效率的假象,当我们回顾往昔,亦发现这辆列车已多处灼伤、斑驳呜咽、疲惫不堪。然而,当我们向前看,理想的美好生活,似乎还离我们好远好远。

  本书以【文明的代价】和【生活的密码】两个篇章,分别揭开大环境与生活周遭的问题,并提出适切的愿景。

  【文明的代价】以宏观的角度,为台湾环境做总体检。从最古老植物——笔筒树的黯然消逝,发现人与自然之间的裂缝;从隐隐作痛的地层下陷,彰显水资源的分配与管理问题;从再生能源的踯躅不前,提醒能源危机已迫在眉睫;从空气品质的恶化,反应出工业的过度压迫;而天人失和的结果在在显示,我们急需一个完善的国土规画,以疗癒这块受创的土地。

  文明的出现,让人类走出贫困,跨入舒适、安全、制度化的生活。然而,当市场经济不断鼓励消费,另一方面也促成了浪费。大环境的被剥夺,反应在日常生活的失序。

  【生活的密码】以微观的角度,诊断台湾人生活的文明病。从食物和衣服的过量消费,省思需要和想要的界线;从住宅和交通的友善度,重新计算台湾的进步指数;从教育敲响的警钟,唿吁产官学合作,让台湾人民重建自信;最后,从美感经验的重塑,盼能寻回属于自己的文化质地。

  文明行进至今,究竟是最好的时代,抑或是最坏的时代,未能定论。确定的是,在这焦虑与疲弱的年代,我们需放慢脚步,好好思索这组文明密码应如何破解,才能为台湾指引一条通往美好生活的新方向。

经典杂志撰述  居芮筠

图书试读

文明密码‧下篇【生活密码】第二章

食在忧虑──界线之外的食品安全漏洞 撰文/张子午


华灯初上,人们怀着渴望的身心从四面八方而来,方便又平价、美味而多样,夜市充分展现台湾丰沛的民间活力。满足口腹之欲的同时,曾否意识到,有哪些习以为常却重要的问题隐藏其中?从夜市的环境与餐具,到市场的散装食品及添加物成分,生活周遭唾手可及的便利,往往是食品安全防护网遗漏的死角,有待消费者睁大眼看分明。

若想要带外国友人领略道地的台湾特色,第一个浮现脑海的会是什么?或许大多数人会最先想到夜市里的小吃。华灯初上,空气里飘散着多种食物混杂的味道,络绎不绝的人潮,处处弥漫着节庆的欢乐气息,的确是一种叫人熟悉且怀念的「台湾滋味」。

在几乎可说是三步一路边摊五步一夜市的宝岛台湾,我们能在任何时间、以任何价格、吃到任何风味的食物。这些露天、随机、多样化的摊贩满足现代人挑剔的味蕾与荷包,一张口便是一次奇异的探险,种种有笑有泪的情感更透过《鸡排英雄》、《夜市人生》等卖座影视作品充分流露。一直以来,夜市小吃摊是我们引以为豪的,孕育台湾底层生命力的丰富土壤。

二○一○年交通部观光局热热闹闹举办了「台湾特色夜市选拔」,一时之间将对夜市文化的推崇带到最高峰,主流媒体也相继推出全台各地的夜市指南、导览,以「全民疯夜市」来形容也不为过。众人期盼已久的奖项揭晓,荣获最友善、最有魅力、最美味、最好逛……等荣誉的夜市一一揭晓,独独「最环保」一项从缺,顿时之间舆论譁然。「环保有世界性的指标,没有选出最环保的夜市,是一件很好的事,如果选拔选出最环保的夜市,那才是笑话。」评审之一的饮食作家韩良露表示。

从专业评审的角度来看,环保并不只等于干净,必须符合更多标准。而全台的夜市几乎都大量使用免洗筷、保丽龙、塑胶碗等抛弃式的一次性餐具,有的盘子还会套上塑胶袋。许多公共层面如油污水处理、垃圾分类等,也还有很大改进空间。

离开「文化」的高度,回到实际生活层面,如此饮食环境是否够「文明」?便利又美味的背后,哪些长久累积的问题,是我们在大啖之余应该关心的?

●油腻污水何处去

不只台湾,全世界各地许多城市里,街头摊贩食品皆为人们每日获得营养的方便来源,但若处理不当,对消费者的健康将构成重大的风险。虽然各国都有食品和环境卫生法规,但对于街头食品安全则缺乏具体规范,即便有,实际上也很难对为数众多且具流动性的摊贩加以监督管理。

由世界卫生组织(WHO)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合作建立的国际食品安全网络(INFOSAN),旨在促进食品安全资讯交流及国家一级食品安全当局之间的合作。有鑑于法制难以把关的摊商卫生安全问题,INFOSAN在二○一○年六月三十日发布了几项具体措施,将其作为向各国摊贩提供培训的基础,借以增强街头摊贩食品安全的保障:一、保持清洁;二、生熟分开;三、尽可能消除隐患;四、防止食品中微生物繁殖;五、利用安全的水和原料。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文明密码:台湾「进步」启示录》的书名,一听就让人好奇,彷彿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又像是要揭示我们所处这个土地,在这几十年来,究竟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所谓的「进步」的。我拿到书的时候,第一个念头就是,台湾的进步,真的只是一种表象吗?还是它真的有着深刻的、可复制的文明内核?书名里的「密码」二字,实在太有吸引力了,让人忍不住想去破解。我一直觉得,台湾虽然不大,但它在民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某些面向,确实有值得我们自己去反思、去梳理的地方。尤其是我们常说的「台湾价值」,到底是什么?它又是如何形成的?这本书会不会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们跳脱出日常的政治口水,去看看更深层次的文化基因和历史脉络?我尤其期待书中对于「进步」这个词的定义,毕竟在不同立场的人看来,这个词的意义是截然不同的。作者会怎么去拆解这个概念,又会如何将其与台湾的实际经验相结合?这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切入点。

评分

这是一本让我反复思考的书。作者提出了许多非常有挑战性的观点,他并非一味地歌颂台湾的成就,而是以一种批判性的眼光,去审视我们一路走来的轨迹。「进步」这个词,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语境下,都有着不同的解读。我尤其赞赏作者在书中对这种多重解读的呈现,他并没有给出一个简单的答案,而是引导读者自己去思考,去建构自己的理解。这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讲述台湾的故事,更是在探讨一种普遍性的文明发展路径。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问自己,我所理解的「进步」是什么?台湾的经验,又能在多大程度上适用于其他地方?这种互动式的阅读体验,是我在这本书中最大的收获之一。它不只是一本读物,更像是一场与作者、与历史、与自己的对话。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真的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一直以来,我们都被灌输着某些既定的观念,认为台湾在某些方面是领先的,是值得骄傲的。但作者并没有满足于此,他深入地去挖掘这些「进步」背后的成因,甚至质疑了我们习以为常的进步模式。我特别有感触的是,书中对于台湾社会在面对外部压力和内部挑战时,所展现出的韧性和适应性,以及这种韧性是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形成的。有时候,我们太容易看到台湾的优点,却忽略了它可能付出的代价,或者说,这种进步背后隐藏的,是一些我们尚未完全理解的文化和制度的演变。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他没有用那种空泛的理论去讲述,而是用了很多具体的例子,让我们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台湾社会脉动的力量。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我们所处的环境,也对未来充满了新的思考。

评分

我必须说,《文明密码:台湾「进步」启示录》这本书,颠覆了我一些固有的认知。我一直觉得,台湾的进步,很大程度上是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物质富足,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民主转型。但作者却从更深层的文化、社会结构,甚至是集体心理层面,去剖析台湾的「进步」密码。他提到了许多我们可能没有注意到的细微之处,例如台湾社会在某些价值上的共识是如何在不经意间形成的,以及这些共识又如何影响着我们对「进步」的定义和追求。这本书的论述非常严谨,也很有说服力,它没有回避台湾社会内部存在的张力与矛盾,反而将这些矛盾视为推动进步的动力。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台湾的认识,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维度,不再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成就,而是开始去理解那些更深层的、看不见的驱动力。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很有力量,但又不会过于激进。它像一位智者,循循善诱地带领你走进台湾的文明深处。作者并没有用那种煽动性的语言去吸引读者,而是用一种冷静、客观,但又充满洞察力的笔触,去剖析台湾的「进步」基因。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历史事件的解读,他不仅仅是陈述事实,更是去挖掘这些事件背后所折射出的社会心态和文化变迁。这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真实的台湾。有时候,我们很容易被表面的繁荣所迷惑,而这本书却能帮助我们拨开迷雾,去看到事物本质。它让我开始思考,台湾的「进步」是否只是一种特定的历史阶段的产物,还是它蕴含着一些更具普遍意义的启示,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人类文明发展的某种规律。这种思考的深度,是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